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正念自我关怀干预方案的应用
1
作者 黄英兰 刘富伟 +3 位作者 肖莉 王婧 胡红萍 罗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624-2630,共7页
目的 构建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及其照顾者正念自我关怀干预方案并探究其小规模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4年1—10月收治的100对CHF患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调查数据无效者... 目的 构建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及其照顾者正念自我关怀干预方案并探究其小规模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4年1—10月收治的100对CHF患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调查数据无效者后最终纳入92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对。其中对照组患者及其照顾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正念自我关怀方案进行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同情量表(SCS)及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比较两组患者及照顾者干预前(T_(1))、干预后即刻(T_(2))、干预后1个月(T_(3))时的焦虑、抑郁情绪、自我关怀及正念水平,采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评估照顾者各时间点的照顾积极感受。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T_(2)、T_(3)时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方差分析显示HAMA、HAMD及SCS评分组间、时间、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T_(2)、T_(3)时MAAS评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复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及照顾者MAAS评分组间、时间、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者T_(2)、T_(3)时PAC评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复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照顾者PAC评分组间、时间、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CHF患者及其照顾者正念自我关怀干预方案能有效降低患者及照顾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及照顾者正念与自我关怀,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疾病管理理论 慢性心力衰竭 正念 自我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然人智交互的共享心智模型
2
作者 张亮 王晓宇 +2 位作者 刘舫 马翠霞 王宏安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2,共8页
自然而智能的人机交互是未来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智能体具备理解人类意图和实现类人协作的能力。然而,现有认知模型在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和社会性交互需求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有效支持自然人-智能体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因此,... 自然而智能的人机交互是未来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智能体具备理解人类意图和实现类人协作的能力。然而,现有认知模型在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和社会性交互需求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有效支持自然人-智能体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因此,基于经典认知模型框架,并结合心理理论等社会认知机制,共享心智模型在感知、认知、行为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共享空间模块,构建了包含共同经验、心理理论等模块的多维理论框架。通过共享外部空间的情境同步和共享内部空间的认知对齐,该模型能够动态描述人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机制,为设计具有社会智能的交互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交互自然性的量化评估与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交互 自然交互 认知模型 心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性信仰:中国文化信仰的心理学解读
3
作者 彭彦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7,共12页
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中国文化自有的信仰内蕴可为其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心性信仰”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源于信仰发生及发展脉络,另一方面立... 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中国文化自有的信仰内蕴可为其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心性信仰”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源于信仰发生及发展脉络,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心性论文化语境,本质上是对本土文化信仰特质的析取和概括。以高级心智机能为内核的心性信仰不仅精准嵌入中国文化信仰的精髓,更成为信仰研究由传统宗教转换为心理学范式的一个重要标识。具体表现为:在认知层面通过体认无我实现认知重构,推动高级心智机能发展;在情感层面通过激活与普遍性的深度联结,强化高级心智机能的情感基础;道德监控机能的自然衍生则是心性信仰得以生成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信仰 中国文化信仰 传统心性论 心理学范式 高级心智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的双语优势之争
4
作者 崔刚 周骁然 任雨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8,共16页
从早期的双语劣势,到中期的双语优势,再到今天的两种观点并存且相互争论不断,有关双语对认知影响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充分认识双语对认知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探讨人类的认知机制,对外语教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回顾了这一问... 从早期的双语劣势,到中期的双语优势,再到今天的两种观点并存且相互争论不断,有关双语对认知影响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充分认识双语对认知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探讨人类的认知机制,对外语教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回顾了这一问题的起源,对具体的争论议题进行了归纳,并从执行功能、创新思维和儿童心智理论3个关键方面分析了双语优势的争议现状。我们认为,双语优势之争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复杂性。双语和认知两个概念本身都是极其复杂的,它们在定义、构成要素以及测量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今后的研究要更多借鉴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从动态的观点出发,更加全面立体地分析双语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双语优势 双语劣势 执行功能 创新思维 心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中庸与社会善念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杨灿 李子萱 毕重增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9-1660,共12页
在相互依赖情景下,互动对象的特点会影响个体的合作行为。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对象中庸与社会善念水平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3个实验均发现,互动对象中庸水平越高,个体的合作行为越多;实验1与实验3发现,对象社会善念水平越高,个体... 在相互依赖情景下,互动对象的特点会影响个体的合作行为。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对象中庸与社会善念水平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3个实验均发现,互动对象中庸水平越高,个体的合作行为越多;实验1与实验3发现,对象社会善念水平越高,个体的合作行为越多;3个实验中对象中庸与社会善念的交互作用表明,对象中庸能够放大社会善念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中庸是在人际互动中独立于社会善念的有益因素,有助于增进社会善念的积极作用,促成并深化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社会善念 合作行为 相互依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孤独特质小学生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特点
6
作者 乐贝林 高言 +2 位作者 谢有洪 王毅 陈楚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孤独特质小学生在共情和心理推理能力的认知和情感2个维度的社会认知功能特征。方法:选取某小学五年级学生174名,根据孤独症谱系商数量表(AQ)得分的四分位数划分高低孤独特质组[AQ得分≥25分和AQ得分≤18分],每组43名,均完... 目的:探讨高孤独特质小学生在共情和心理推理能力的认知和情感2个维度的社会认知功能特征。方法:选取某小学五年级学生174名,根据孤独症谱系商数量表(AQ)得分的四分位数划分高低孤独特质组[AQ得分≥25分和AQ得分≤18分],每组43名,均完成认知与情感共情问卷(QCAE)、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同时采用Yoni和失言觉察任务考察心理推理能力。结果:高孤独特质小学生的QCAE认知共情、情感共情维度得分均低于低孤独特质小学生(均P<0.01);2组小学生在Yoni和失言觉察任务的认知心理推理能力、情感心理推理能力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孤独特质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共情层面可能呈现较差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但心理推理能力可能不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特质 社会认知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心理推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儿童的“心理理论”在不同ToM任务中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友庆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年第4期277-284,共8页
考察了72名3~5岁儿童在三个改造过的经典错误信念任务中的表现,结果显示,大部分4岁儿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错误信念;大部分5岁儿童能够正确认识他人错误信念;大部分3~4岁儿童的自我错误信念认识显著好于他人(真人和玩偶)错误信念认识,5... 考察了72名3~5岁儿童在三个改造过的经典错误信念任务中的表现,结果显示,大部分4岁儿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错误信念;大部分5岁儿童能够正确认识他人错误信念;大部分3~4岁儿童的自我错误信念认识显著好于他人(真人和玩偶)错误信念认识,5岁时这两种认识才没有显著差异;学前儿童对真人与玩偶错误信念的认识没有显著差异;学前儿童对“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中错误信念问题回答的一致性较高,而对“外表—真实”任务的回答与前两种任务的一致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学前儿童 错误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隐喻理解能力与心理推测能力的联系
8
作者 李凡 林珂瑜 肖永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隐喻理解能力与心理推测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11月就读于杭州市多所特殊教育机构的6~10岁ASD儿童50例(ASD组),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育(TD)儿童50例(TD组),采用视觉图片... 目的探讨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隐喻理解能力与心理推测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11月就读于杭州市多所特殊教育机构的6~10岁ASD儿童50例(ASD组),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育(TD)儿童50例(TD组),采用视觉图片范式测试隐喻理解能力(含概念、外形、外貌和混合隐喻),采用意外内容和意外地点任务测试心理推测能力。结果ASD组隐喻理解总分显著低于TD组(Z=-5.625,P<0.001),主要表现在外形、外貌和混合隐喻中(|Z|>5.625,P<0.01);心理推测能力显著低于TD组(|Z|>5.255,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隐喻理解总分(r=0.352,P<0.05)、外形隐喻分(r=0.299,P<0.05)和混合隐喻分(r=0.330,P<0.05)与心理推测能力总分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推测能力总分可正向预测隐喻总分(β=0.310,P<0.05)、外形隐喻分(β=0.103,P<0.05)和混合隐喻分(β=0.330,P<0.05)。结论ASD儿童隐喻理解能力发育落后,可能与心理推测能力缺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隐喻理解 心理推测能力 语言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矿工风险决策试验研究
9
作者 田方圆 赵子怡 +1 位作者 邱伟帅 李红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40,共8页
为探究矿工风险决策的成因,事前精准预控矿工风险行为,首先,基于调节焦点理论(RFT),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潜在剖面分析(LPA)方法,对人格和特质正念2类个体因素进行降维和分类;其次提取出冷静察觉性、稳定负责性、表达行动性和社交宜人... 为探究矿工风险决策的成因,事前精准预控矿工风险行为,首先,基于调节焦点理论(RFT),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潜在剖面分析(LPA)方法,对人格和特质正念2类个体因素进行降维和分类;其次提取出冷静察觉性、稳定负责性、表达行动性和社交宜人性4个主要因子,并将矿工分类为促进焦点型和预防焦点型;然后选择连续风险决策任务,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行为试验方法,分析风险决策过程中矿工的眼动和行为特征,研究不同焦点类型矿工风险决策的表现。结果表明:促进焦点型矿工在风险决策试验中表现出对高收益选项的更多关注和对错失机会的更大敏感度;预防焦点型矿工则表现为更保守的行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焦点理论(RFT) 矿工风险决策 人格 特质正念 眼动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智理论评估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梁洺瑜 赵伟 +2 位作者 王玉玲 刘志华 张俊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智理论受损是导致其社会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心智理论受损使精神分裂症患者难以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不能正确推测他人的思维和判断其可能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沟通、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该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智...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智理论受损是导致其社会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心智理论受损使精神分裂症患者难以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不能正确推测他人的思维和判断其可能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沟通、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该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智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失言识别测试、心智理论图片故事任务、暗示任务等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及优缺点,并详述国内外提升心智理论的干预方法,如阅读文学小说、连环画和视频干预、情绪和心智理论模仿训练等,旨在为今后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智理论 社会认知 社会功能障碍 日常功能障碍 心理评估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探讨络病理论辨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兰栓 王一鸣 +4 位作者 宁博 余湖斌 李世淋 王宇婷 赵明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4-988,993,共6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抑郁临床上通常被称为“双心疾病”,符合我国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目前研究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可能是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潜在靶点。团队基于络病理论,总结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抑郁临床上通常被称为“双心疾病”,符合我国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目前研究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可能是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潜在靶点。团队基于络病理论,总结出“畅络调神”思想以论治双心疾病,临床上颇有成效,从“络不畅、神不安”辨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络不畅”易致冠心病患者出现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影响HPA轴水平,产生焦虑或抑郁。“神不安”主要表现在血小板活化聚集、肠道菌群紊乱等易引起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发生,与HPA轴水平亢进密切相关,HPA轴亢进反过来亦致冠心病。HPA轴被认为是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潜在的治疗靶点之一,有助于调节炎症介质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血小板活化、稳定肠道菌群,以发挥神经保护、心脏保护作用。故从HPA轴角度阐述络病理论之“畅络调神”思想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的理论内涵,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中医辨治提供崭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畅络调神 理论内涵 双心疾病 络病理论 络不畅 神不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端”是心还是情?——戴震与朱熹心性论的差异
12
作者 李慧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4,198,共8页
朱熹将孟子所言“四端”理解为情;戴震则视其为心,且进一步指出“四端”属心之才。这一理解分歧体现了两人心性论的差异。在人何以作恶的问题上,朱子认为心之本体纯善,但心感物而动后,会产生善情与不善情,而“四端”是性所发用之善情。... 朱熹将孟子所言“四端”理解为情;戴震则视其为心,且进一步指出“四端”属心之才。这一理解分歧体现了两人心性论的差异。在人何以作恶的问题上,朱子认为心之本体纯善,但心感物而动后,会产生善情与不善情,而“四端”是性所发用之善情。戴震则通过区分血气、心知,将“四端”归源于心知,将情欲归因于血气,认为私欲遮蔽心知才导致恶,因此“四端”非情。在人何以存在差异的问题上,朱子将其归因于气质之性的清浊,而戴震以“才于性无所增损”驳斥气质说,强调才质无差别,把智愚归因于后天修为。朱子认为人因义理之性而能为善,戴震则以“非心外别有一理”驳斥“义理之性”。在修养论上,戴震批评朱子存养心之虚灵本体的方法近于佛老,主张以去私、解蔽、求知、问学的方式成就仁义礼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 心性论 朱熹 戴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
13
作者 武伟 司霞 +3 位作者 石慧敏 张百灵 李娜 连芬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107,共7页
目的:基于赋能理论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构建基于赋能理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00... 目的:基于赋能理论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构建基于赋能理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00%(24/25)和100.00%(24/2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3,0.54(P<0.05),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22、0.00~0.15。最终构建的基于赋能理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包含5个一级条目、41个二级条目。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专科性和特异性,能够为护士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实施正念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赋能理论 正念干预 焦虑 抑郁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心—事”:胡宏思想体系的《易》道基础与理论特质
14
作者 李先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学界对胡宏的研究可以分为以牟宗三为代表的哲学进路和以湖湘学者为代表的理学进路。前者许胡宏为儒门正宗,后者将其定性为理学分支或地方之学。以《中庸》为中心文本,从“本体—工夫—境界”的概念范畴和学科框架来描述评估胡宏思想则... 学界对胡宏的研究可以分为以牟宗三为代表的哲学进路和以湖湘学者为代表的理学进路。前者许胡宏为儒门正宗,后者将其定性为理学分支或地方之学。以《中庸》为中心文本,从“本体—工夫—境界”的概念范畴和学科框架来描述评估胡宏思想则是其共同之处。但胡宏所传承的是《易传》《春秋》“孔子—董仲舒—宋初三先生”的历史传统,其坚守儒家“乾父坤母”的宇宙图景,以天为最高存在,并用“心以成性”的实践活动来重建天人之间的连接,将心性之学内嵌于天人之学的理论框架。其“天(性)—心—物(事)”的理论不仅是对“天生—地养—人成”传统的维护传承,也是对此的深化拓展。而以尧等六君子为“成性者”的典范,又使其理论呈现出政治哲学的品格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胡宏 宇宙图景 天人之学 心性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学的多重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方鹿 刘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1,211,212,共11页
中国心学具有多重意蕴:一是广义的心学,凡重视心,对心及心与诸范畴的关系展开系统论述的即是广义之心学,包括儒家心性之学等;二是佛教、道教心学,其以心本论为特征,并对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心本论心学,指以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万... 中国心学具有多重意蕴:一是广义的心学,凡重视心,对心及心与诸范畴的关系展开系统论述的即是广义之心学,包括儒家心性之学等;二是佛教、道教心学,其以心本论为特征,并对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心本论心学,指以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据的心学,这是比较典型的心学,以陆王心学等为代表,当然也包括了佛教、道教心学。多重意蕴之心学,包括儒佛道三教融合与互动,促进了中国心学的演变发展,体现了中国哲学重视哲学思辨和主体意识,注重道德理性,突出主体思维,强调内省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等基本特征,是合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人性论和修养论为一体的思辨性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学 多重意蕴 广义的心学 佛教、道教心学 心本论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7,共10页
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二个结合”以文化灵魂说为基础,从生活视域、意义导向和精神维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概念;“第二个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二个结合”以文化灵魂说为基础,从生活视域、意义导向和精神维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概念;“第二个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为政党和民族的普遍自觉,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及其时代意义得到了全面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经验、精神力量和哲学智慧被分别转化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有力支柱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慧艳 王小英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1410名二孩家庭的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1410名二孩家庭的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胞关系可以分为磨合成长型(48.94%)、相对和谐型(47.09%)和矛盾冲突型(3.97%)三种类型;(2)儿童个体心理理论以及亲子关系亲密性越高,亲子关系冲突性越低,其同胞关系类型更倾向归属于相对和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关系 心理理论 亲子关系 潜在剖面分析 3~6 岁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的澄明、贯通与夯实——论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的独特贡献
18
作者 李承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9,208,共13页
薛侃是王阳明的大弟子,但学界较少关注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的贡献。基于对薛侃相关文献的考察和分析可知,薛侃在学术上对阳明心学作出了独特贡献。首先表现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观念上,如在良知即先天判断、“万物一体”基础的... 薛侃是王阳明的大弟子,但学界较少关注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的贡献。基于对薛侃相关文献的考察和分析可知,薛侃在学术上对阳明心学作出了独特贡献。首先表现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观念上,如在良知即先天判断、“万物一体”基础的论证等方面;其次表现在对王阳明心学的某些核心观念的分辨和明晰上,如在“良知作为主人翁的资格”、“知行合一”的两种形式、“万物一体”的关怀与境界旨趣等方面;再次表现在创造性地发展、夯实阳明心学的内涵上,如对“致良知”的“致”之思想意识层面的强调、对“知行合一”之本体性论证、对“见在”即本体与工夫的统一之界定等方面;最后表现在对王阳明心学四大基本观念的贯通上,如以“见在”为枢纽,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四个基本观念进行贯通,言简意丰地阐述了四者复杂而有机的关系,认为“心”或良知是“万物一体”之基础,“万物一体”也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基础,而做到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也就实现了“万物一体”,从而将王阳明心学体系脉络更为深刻、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所作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侃 王阳明心学 澄明 贯通 夯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表情识别异常与心理推理能力和共情缺损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杰 刘昶 +3 位作者 王丽君 程天华 王毅 王艳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表情识别、心理推理能力和共情的缺损,并考察其表情识别能力与心理推理能力和共情的关系。方法:招募4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采用表情识别任务(FE...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表情识别、心理推理能力和共情的缺损,并考察其表情识别能力与心理推理能力和共情的关系。方法:招募4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采用表情识别任务(FEIT)评估表情识别,Yoni任务评估认知与情感心理推理能力,认知与情感共情问卷(QCAE)评估共情,主要指标为任务正确率和问卷得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6种表情识别正确率、心理推理任务表现以及QCAE认知共情得分和情感共情远端反应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Yoni任务认知条件正确率(β=0.33,P<0.01)和情感条件正确率(β=0.33,P<0.01)均与高兴表情识别正确率存在正向关联;QCAE认知共情得分与中性表情识别正确率呈负向关联(β=-0.23,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Yoni任务情感条件正确率(β=-0.23,P<0.05)和QCAE认知共情得分(β=-0.34,P<0.01)更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表情识别、心理推理能力和共情存在缺损,并且患者表情识别的异常与其心理推理能力和共情的缺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 表情识别 心理推理能力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在中医专科护士辨证施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佳佳 冉真榕 +3 位作者 石奥利 陈丛琳 杨光静 杨婵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在中医专科护士辨证施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64名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设为对照组,2022年77名学员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试验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教学。培训后评...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在中医专科护士辨证施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64名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设为对照组,2022年77名学员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试验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教学。培训后评价两组学员中医理论、辨证施护考核成绩及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中医理论、辨证施护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思维导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中医专科护士辨证施护培训,能有效提高中医专科护士辨证施护能力及中医理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专科护士 护士培训 辨证施护 思维导图 翻转课堂 中医理论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