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徐变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冰 王元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7-90,共4页
在继效流动理论的基础上,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徐变进行了分析。针对钢管混凝土受力的特点,对计算模型进行简化,提出了一维的钢管混凝土徐变计算公式,与文献[5]中基于试验回归得到的徐变计算公式进行比较。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轴心受压 徐变 继效流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强度理论下非均匀应力隧洞围岩抗力系数 被引量:7
2
作者 宋万鹏 吴立 +1 位作者 李波 韩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50-154,共5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合理考虑了围岩的中间主应力和剪胀特性的影响,采用岩石材料的弹塑性模型和非关联线性流动法则,通过引入地应力侧压力系数λ,推导了非均匀应力场下圆形隧洞围岩抗力系数的通用计算公式。由于统一强度理论具有明确的物...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合理考虑了围岩的中间主应力和剪胀特性的影响,采用岩石材料的弹塑性模型和非关联线性流动法则,通过引入地应力侧压力系数λ,推导了非均匀应力场下圆形隧洞围岩抗力系数的通用计算公式。由于统一强度理论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适用性,而侧压力系数的引入能更好地描述隧洞开挖后围岩所处的真实应力状态,因此推导出的抗力系数公式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围岩抗力系数与侧压力系数λ、极轴夹角θ和剪胀系数h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随着侧压力系数和剪胀系数的增大,围岩抗力系数逐渐减小,隧洞不同位置处围岩抗力系数也不相同,在隧洞两侧,围岩抗力系数值最大,在拱顶和拱底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抗力系数 统一强度理论 弹塑性模型 非关联线性法则 非均匀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材料的平面应力非连续分岔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永强 俞茂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6-713,共8页
基于平面应力非连续分岔特性的一般描述,运用统一强度理论,得出了非相关流动情形的弹塑性材料平面应力非连续分岔的起始方位角以及相应的最大硬化模量的统一解析解,并且分析了材料技压异性以及不同程度的中间主应力对结果的影响,进... 基于平面应力非连续分岔特性的一般描述,运用统一强度理论,得出了非相关流动情形的弹塑性材料平面应力非连续分岔的起始方位角以及相应的最大硬化模量的统一解析解,并且分析了材料技压异性以及不同程度的中间主应力对结果的影响,进而发现所得的结果与强度准则的选取有关,揭示了在分岔研究中正确选取符合材料特性的强度准则的重要性.最后,同特征线理论比较发现平面应力剪切带型非连续分岔同平面应力特征线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关流动 平面应力 弹塑性材料 非连续分岔 统一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问题中的变分不等式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小明 余颖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76-84,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般弹塑性问题增量理论的一种数学等价形式——变分不等式.在材料服从Drucker公设时,证明了这种不等式解的存在唯一性,并讨论了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关键词 弹塑性 变分不等式 流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徐变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梁亚平 王元丰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2,68,共5页
基于混凝土徐变的继效流动理论,结合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推导出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徐变的计算公式.此徐变计算公式既考虑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徐变的特点,又能反应出不同因素对构件徐变的影响.应用这些公式,... 基于混凝土徐变的继效流动理论,结合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推导出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徐变的计算公式.此徐变计算公式既考虑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徐变的特点,又能反应出不同因素对构件徐变的影响.应用这些公式,通过迭代计算得到的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徐变,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构件 徐变 继效流动理论 轴心受压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参数强度准则的煤矿立井井壁流固耦合理论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雪梅 荣传新 程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7,93,共6页
将煤矿立井混凝土井壁视为多孔介质,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的影响,应用三参数强度准则和弹塑性力学理论,推导出了立井混凝土井壁弹性区和塑性区应力的解析表达式,以及井壁承受的地下水压力P0与塑性区半径rp之间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 将煤矿立井混凝土井壁视为多孔介质,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的影响,应用三参数强度准则和弹塑性力学理论,推导出了立井混凝土井壁弹性区和塑性区应力的解析表达式,以及井壁承受的地下水压力P0与塑性区半径rp之间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当不考虑渗流作用时,井壁的极限承载力最大,井壁的环向压应力σθ是混凝土立方体单轴抗压强度的2.7倍左右;考虑渗流作用时,井壁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力Pc随混凝土孔隙率β增加而逐渐减小,当β=0.2时,井壁的环向压应力σθ是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的2.4倍左右,故渗流作用对井壁应力分布影响很大;随着地下水压力的增大,处于弹性区的井壁混凝土径向压应力σr和环向压应力σθ逐渐增加,而当地下水压力增加,达到塑性半径所对应的极限荷载后,该位置的井壁混凝土径向和环向应力则保持不变。该成果为立井井壁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立井井壁 三参数强度准则 弹塑性理论 流固耦合机理 地下水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