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村公司研究:内涵·壁垒·对策与前景——基于浙江省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视角
1
作者 王升 应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97-202,共6页
以浙江省若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下的强村公司典型调查和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分析强村公司科学内涵、存在壁垒、对策建议及其发展前景,形成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其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强村公司 高质量发展 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村域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与实现 被引量:69
2
作者 王成 费智慧 +1 位作者 叶琴丽 张玉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5-214,F0004,共11页
农村居民点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对其进行空间重构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构乡村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该研究引入共生理论,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共生... 农村居民点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对其进行空间重构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构乡村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该研究引入共生理论,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共生系统,明确重构原则与步骤,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对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予以实证,构筑了生产功能型、服务功能型、生活功能型3种农村居民点组团并在村域尺度下予以空间表达,形成"一轴一带三团"的村域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共生理论对于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基于共生策略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既能确保农村居民点的互联互通,又能尊重农户主体地位,实现村域"资源共享、环境共建",发挥村域资源优势,提高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率,为丘陵山区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村地区 共生理论 空间重构 策略 整村推进示范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层分化、村庄竞争与“拟态进阶”——农民进城定居的村庄视角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娟 舒丽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7,共9页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的阶层分化具有二维性,一维是农民在农村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流动,另一维是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参与整个社会的分层与流动。农村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和流动构成农民进行阶层上升的基础和动力,但这种阶层上升的最终目标...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的阶层分化具有二维性,一维是农民在农村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流动,另一维是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参与整个社会的分层与流动。农村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和流动构成农民进行阶层上升的基础和动力,但这种阶层上升的最终目标不是成为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最上层,而是实现关键“一跃”,即脱离农村实现“农村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变,进入整个社会的分层与流动,这是农民进城定居行为的内在动力。但城市价值导向、村庄的无序过度竞争等会导致农民对进城定居的“拟态进阶”,这种“拟态进阶”表现在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最直接的后果是促使农民在并无足够的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勉强进城定居。这种“拟态进阶”会造成村庄资源的过度抽取、农民社会生活的扭曲,以及家庭关系、家庭生计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阶层分化 阶层流动 村庄竞争 拟态进阶 进城定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本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推进导向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军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2,共9页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庄服务,从问题解决转向关系调适,从经济帮扶转向文化帮扶。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在村庄社会关系调适、经济资源整合与共同体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培植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其要义在于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发展,并在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模式创新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本位 农村社会工作 推进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整村推进”模式加快贫困山区脱贫的对策——以河北省顺平县李思庄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忠娜 唐继军 喻晓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528-5531,共4页
以"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实施在河北省顺平县李思庄村进行实地调查,依托"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提出了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项目引资新思维、坚持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当地由"输血&q... 以"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实施在河北省顺平县李思庄村进行实地调查,依托"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提出了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项目引资新思维、坚持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当地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的主导产业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村推进”模式 贫困山区 脱贫 顺平县李思庄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村推进中村民小组长行动逻辑的三维分析——以皖中X村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秦海燕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共6页
地方政府为了换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将整村推进工作任务层层下压。面对来自上级的压力,基层政府出于政策执行的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积极发挥村民小组长的协调配合作用,以期助推整村推进工作。身处乡土社会中的小组长由此受到... 地方政府为了换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将整村推进工作任务层层下压。面对来自上级的压力,基层政府出于政策执行的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积极发挥村民小组长的协调配合作用,以期助推整村推进工作。身处乡土社会中的小组长由此受到权威内生性和地方性规范的影响和约束,加上小组长在与乡土社会和基层政府的长期互动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主体性认识,因此,作为源于"中农阶层"的理性行动者,在行动时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权衡得失,对于整村推进工作,其行动逻辑就是"工作肯定要去做,但要量力而行"。本文以皖中X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基层政府、乡土社会和村民小组长自身三个方面具体阐释整村推进中村民小组长的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村推进 村民小组长 理性行动者 中农阶层 乡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警原则:民族村寨旅游预开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中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民族村寨的"双预"问题指的是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的文化保护预警问题。分析总结旅游预开发民族村寨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建立起文化保护的若干预警原则。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族村寨 “双预”问题 旅游开发 预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掘村落文化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秦树理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7-138,共2页
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固有成分,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家园。要进一步做好抢救和发掘整理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不断输入新的文化因素,促进农村文化创新,充分发掘和运用丰富的村落文化资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固有成分,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家园。要进一步做好抢救和发掘整理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不断输入新的文化因素,促进农村文化创新,充分发掘和运用丰富的村落文化资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文化 发掘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村推进进程中搬迁农户相对剥夺感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成 费智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6,共6页
在对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300户搬迁农户调查的基础,运用相对剥夺理论,构建相对剥夺指数,定量研究整村推进进程中搬迁农户的相对剥夺感,研究表明:搬迁农户农业化程度越高,相对剥夺感越强,不同类型农户相对剥夺感从强到弱依... 在对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300户搬迁农户调查的基础,运用相对剥夺理论,构建相对剥夺指数,定量研究整村推进进程中搬迁农户的相对剥夺感,研究表明:搬迁农户农业化程度越高,相对剥夺感越强,不同类型农户相对剥夺感从强到弱依次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业多样化发展型、兼业化发展型、非农多样化发展型、非农专业化发展型;空间上,搬迁农户综合相对剥夺指数由村域中部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各指标上,不同类型农户的相对剥夺指数差异显著,同类农户表现出相同的相对剥夺感或相对满足感,但相对剥夺或满足程度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搬迁农户 整村推进 不同类型农户 大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永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406-5407,共2页
介绍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农村文化及农村传统文化的关系,阐述了农村先进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最后指出了建设农村先进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农村先进文化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理论之我见 被引量:5
11
作者 申端锋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新农村建设业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但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仍然不够清晰。在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文化建设以提高农民主观福利;指出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为指向的新农村建设有其合理性,但消遣经济则可以使农民... 新农村建设业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但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仍然不够清晰。在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文化建设以提高农民主观福利;指出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为指向的新农村建设有其合理性,但消遣经济则可以使农民拥有更适合自己的生活;强调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促进村庄成员的福利和权利,更要增强村庄社区的社区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村庄本位 农民本位 消费 消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同昌 赵德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共9页
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村级党组织为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化解农村基层社会矛盾、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而发挥的积极效能。增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必然结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 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村级党组织为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化解农村基层社会矛盾、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而发挥的积极效能。增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必然结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村级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状况、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能力、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存在的问题制约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新时代增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应从加强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村级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效能,积极发展乡村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共富,引导村级党组织以农民利益为中心开展工作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党组织 政治功能 先进性和纯洁性 共同富裕 执政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村企业的伦理模式分析
13
作者 朱金瑞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强村企业的伦理模式是当代中国众多企业伦理模式中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以共同富裕、协调发展为奋斗目标,以集体经营的集体企业为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集体主义为精神动力,通过农村工业化提前步入小康生活,有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甘于奉... 强村企业的伦理模式是当代中国众多企业伦理模式中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以共同富裕、协调发展为奋斗目标,以集体经营的集体企业为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集体主义为精神动力,通过农村工业化提前步入小康生活,有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甘于奉献且有能力带动老百姓共同富裕的地方党组织和带头人等。这种模式中的伦理精神是强村形成的动力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村企业 伦理模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村庄风貌规划指引思路与策略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刚 单晓刚 +1 位作者 罗国彪 孔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105,共6页
贵州省在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背景下提出贵州省村庄风貌指引研究的课题,对此,研究从总体思路与策略、主要思路与策略、规划程序及内容等方面对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创新性地提出3个"工... 贵州省在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背景下提出贵州省村庄风貌指引研究的课题,对此,研究从总体思路与策略、主要思路与策略、规划程序及内容等方面对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创新性地提出3个"工程推进包",即"兜底规划包""风貌要素整理显现规划包""产业设置规划包",对不同村庄有选择性地配置相应的工程推进包,以增强村庄风貌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推动贵州省的城镇化进程,并为贵州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风貌规划 美丽乡村 工程推进包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水厂工艺升级改造及运行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孟斌 王长平 +3 位作者 邵志昌 王刚 陈庆辉 蒋旗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42,46,共4页
为使微污染源水经处理后达到GB 5749-2006要求,深圳市某水厂采取了"臭氧-炭砂滤池"短流程深度处理工艺升级改造的方法,新建臭氧接触池1座,在原砂滤池的基础上改造成炭砂滤池,将原有空置库房改造成臭氧发生间,改造原反冲洗系... 为使微污染源水经处理后达到GB 5749-2006要求,深圳市某水厂采取了"臭氧-炭砂滤池"短流程深度处理工艺升级改造的方法,新建臭氧接触池1座,在原砂滤池的基础上改造成炭砂滤池,将原有空置库房改造成臭氧发生间,改造原反冲洗系统以满足炭-砂滤池冲洗要求。工程实施后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COD_(Mn)的去除率提高了约23个百分点,滤后水浊度略有上升,三氯乙醛的去除率达到27%,且滤后水细菌总数在生物膜成熟后稳定在100CFU/m L左右。此项改造工程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少、水质改善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型村镇水厂深度处理改造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水厂 深度处理 升级改造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