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0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focus technique for ISAR imaging of uniformly rotating targets based on the ExCoV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gguang Wu Hongqiang Wang +2 位作者 Bin Deng Yuliang Qin Wuge S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267-275,共9页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maging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sparse reconstruction problem and solved by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The basis matrix in sparse ISAR imaging is usually characteriz...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maging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sparse reconstruction problem and solved by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The basis matrix in sparse ISAR imaging is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unknown rotation rate of a moving target, thus the rotation rate and the sparse signal should be jointly estimated. Especially due to the imperfect coarse motion compensation, we consider the phase error correction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sparse signal reconstruc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propose an iterative reweighted method, which jointly estimates the rotation rate, corrects the phase error and reconstructs a high resolution ISAR image. The proposed method gives a gradual and interweaved iterative process to refine the unknown parameters to achieve the best sparse representation for the ISAR signals. Particularly, in ISAR image reconstruction,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is sensitive to user parameters. Setting these user parameters are not trivial and the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ir choices. Then, we consider an expansion-compression variance-component (ExCoV) based method, which is automatic and demands no prior knowledge about signal-sparsity or measurement-noise levels. Both numer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data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stimate the rotation rate and correct the phase errors simultaneously, and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is proved in terms of high resolution ISAR image. © 2017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ror compensation Error correction Errors Image process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Inverse problems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terative methods motion compensation Numerical methods Rotation Signal reconstruc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ocess monitoring method for autoregressive-dynamic inner total latent structure projection
2
作者 CHEN Yalin KONG Xiangyu LUO Jia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326-1336,共11页
As a dynamic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s(PLS)method with a good output prediction ability,dynamic inner PLS(DiPLS)is widely used in the prediction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However,due to the oblique decompos... As a dynamic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s(PLS)method with a good output prediction ability,dynamic inner PLS(DiPLS)is widely used in the prediction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However,due to the oblique decomposition of the input space by DiPLS,there are false alarms in the actual industrial process during fault detection.To address the above problems,a dynamic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autoregressive-dynamic inner total PLS(AR-DiTPLS)is proposed.The method first uses the regression relation matrix to decompose the input space orthogonally,which reduces useless inform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utput in the quality-related dynamic subspace.Then,a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is constructed for the predic-tion score to separate dynamic information and static informa-tion.Based on the VAR model,appropriate statistical indicators are further constructed for online monitoring,which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false alarm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a Tennessee-Eastman industrial simulation process and a three-phase flow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characteristic fault detection feature extraction process monitoring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PLS) quality-related spatial partitio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强震动数据中心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解全才 马强 +3 位作者 钱亮 陶冬旺 王江 娄良琼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近年来,全球主要地震多发国家加大了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布设的数字强震仪和烈度仪等数量显著增加,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迅速增长。各国或地区建立了不同的强震动数据库、例如美国的NGA数据库、CEMSD数据库、欧洲的ESM数据库、法国IPGP数... 近年来,全球主要地震多发国家加大了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布设的数字强震仪和烈度仪等数量显著增加,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迅速增长。各国或地区建立了不同的强震动数据库、例如美国的NGA数据库、CEMSD数据库、欧洲的ESM数据库、法国IPGP数据库、意大利ITACA数据库、日本NIED数据库和新西兰GeoNet数据库等。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8WCEE)探索世界地震数据中心专题及相关文献,详细梳理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强震动数据中心的台网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共享及数据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与国外强震动数据中心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强震动数据中心发展存在的差距,指出我国未来需要重视的工作和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地震数据中心 强震动数据 数据处理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与共享——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4 位作者 刁红旗 刘也 强生银 周宝峰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场地条件估计和强震动时程模拟等工作。结果表明:①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达4.7×10^(19) N·m,对应矩震级为7.05;断层滑动以正断层为主并带有少量的左旋走滑分量,最大滑动位移超过了3 m;破裂持续了20多秒,以向北方向破裂传播为主,可能会引起潜在的破裂方向性效应;②给出了30弧秒分辨率的V_(S30)分布图和工程场地分类图,震中附近区域场地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东南方向较大区域的V_(S30)介于260~510 m/s;③给出了近场区域(27°30′N~30°00′N、86°18′E~88°36′E)内14996个虚拟观测点的模拟三分量加速度时程,并由实际观测记录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水平向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可达1.0 g,0.4、0.2 g等值线近似与Ⅸ、Ⅷ度等震线重合,0.10、0.05 g等值线围合区域略小于Ⅶ、Ⅵ度区范围。研究工作和成果可以为震中区域各类承灾体的损伤判别、灾害评估和韧性评估等工作提供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时程 定日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 区域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贵亮 金天宇 杨冬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算法。为解决动态场景下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问题,将ORB特征提取结合改进的K—最近邻(KNN)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特征点匹配,通过特征点对灰度阈值划分,实现特征点的分离,达到精确的背景补... 提出了一种动态场景下火灾烟雾多特征融合识别定位算法。为解决动态场景下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问题,将ORB特征提取结合改进的K—最近邻(KNN)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特征点匹配,通过特征点对灰度阈值划分,实现特征点的分离,达到精确的背景补偿;从烟雾静态特征出发,经过烟雾增强的颜色分割后,引入暗通道帧差法,结合亮度视觉注意机制模型,突出烟雾显著区域,实现了轮廓区域精准分割;最后将烟雾纹理信息与轮廓不规则性两类特征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特征向量进行支持向量机(SVM)训练,实现烟雾区域的最终判定。定位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能够满足动态场景下的火灾烟雾准确识别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火灾烟雾识别 背景补偿 特征融合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特征嵌入的单目标跟踪算法
6
作者 才华 周鸿策 +1 位作者 付强 赵义武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8,共16页
针对现有视觉目标跟踪方法仅使用初始帧的目标单一外观特征,导致当背景复杂或外观发生剧烈变化时跟踪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特征嵌入的单目标跟踪算法。增强目标的外观区分度,使用稀疏内嵌注意力机制编码器,嵌入具有高实例区分度... 针对现有视觉目标跟踪方法仅使用初始帧的目标单一外观特征,导致当背景复杂或外观发生剧烈变化时跟踪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特征嵌入的单目标跟踪算法。增强目标的外观区分度,使用稀疏内嵌注意力机制编码器,嵌入具有高实例区分度的外观特征;采用类间特征聚合编码器嵌入目标的类别信息,在外观发生变化时保持类内的紧凑性;同时将预测的历史帧跟踪框坐标转化为目标运动轨迹特征嵌入,为算法提供高置信度的时间上下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OTB100基准测试中成功率和准确率分别达到71.4%和92.6%,在GOT-10K、LaSOT、TrackingNet共3个大规模公开数据上取得了鲁棒的效果,成功率分别达到64.9%、72.0%和78.7%;基于多层特征嵌入的单目标跟踪算法有效地克服了现有算法的局限,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稀疏内嵌注意力机制编码器 类间特征聚合编码器 运动特征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图像特征的无标定视觉伺服方法
7
作者 张淑珍 成煜坤 +1 位作者 刘杨波 查富生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0-1221,共12页
针对传统无标定视觉伺服依赖图像雅可比矩阵的估计、相机各自由度运动耦合的问题,在基于图像的无标定视觉伺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图像特征的无标定视觉伺服方法。通过分析视觉伺服过程中图像特征和相机位姿变化关系,将图像空... 针对传统无标定视觉伺服依赖图像雅可比矩阵的估计、相机各自由度运动耦合的问题,在基于图像的无标定视觉伺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图像特征的无标定视觉伺服方法。通过分析视觉伺服过程中图像特征和相机位姿变化关系,将图像空间中视觉伺服过程分解为平移、拉伸、旋转、缩放四个基本过程;通过分析视觉伺服过程中图像特征变化规律,采用扩展图像特征补充传统图像特征的含义,以图像重心坐标、直线相对长度、两点距离、方向角等作为扩展图像特征与相机各自由度运动对应,通过图像特征误差直接控制机器人运动,实现不依赖图像雅可比矩阵的、解耦的视觉伺服。在CoppeliaSim平台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的方法与传统有标定视觉伺服在目标图像位置误差、相机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相比分别降低了88%、94%和93%,并利用实物实验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无标定视觉伺服 扩展图像特征 特征选择 运动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锚网特征掘进机视觉定位方法
8
作者 张旭辉 迟云凯 +6 位作者 杜昱阳 姜俊英 杨文娟 赵友军 万继成 王彦群 田琛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9-270,共12页
【背景】煤矿井下掘进装备精确定位是实现综掘工作面自动化、智能化导控的重要基础。但因井下巷道狭长封闭、光照不足、纹理稀疏等因素,传统的视觉定位方法应用受限,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锚网特征的煤矿井下掘进机视觉定位方法。【方法】... 【背景】煤矿井下掘进装备精确定位是实现综掘工作面自动化、智能化导控的重要基础。但因井下巷道狭长封闭、光照不足、纹理稀疏等因素,传统的视觉定位方法应用受限,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锚网特征的煤矿井下掘进机视觉定位方法。【方法】采用三分支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图像增强网络,分别估计图像的反射、光照和噪声,在调整光照分量的同时抑制噪声的影响,得到了光照均匀、纹理清晰的图像,提升了视觉定位系统在复杂光照条件下的适应性;设计了适用于锚网线特征提取与匹配的方法,通过自适应阈值的EDLines(edge drawing lines)增强了对锚网线特征的提取能力,并利用结构相似度(structure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提高了线特征的匹配的准确性;构建了最小化线特征重投影误差的位姿解算模型,结合位姿图优化,实现了掘进机的精确定位。搭建实验平台,对图像增强、线特征处理以及定位性能分别设计实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和结论】TSCRNET图像增强方法相较于MSRCR和Zero-DCE取得了更高的PSNR值与SSIM值;线特征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算法提取特征数量与匹配精度显著提高,为后续定位过程奠定了基础;定位实验部分,在EuRoC数据集以及实际巷道场景中将TSCR-NET算法与其它基于线特征的视觉定位方法进行对比,该算法在EuRoC数据集的9个数据序列中表现优于PL-VINS算法,在60 m范围内的巷道锚网环境中对机身进行连续跟踪,观测到该视觉定位方法最大误差为163 mm,与PL-VINS的最大误差213 mm相比,降低了23.5%,均方根误差由0.531降低至0.426,降低了19.8%,可见TSCR-NET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与稳定性,对掘进机在井下巷道锚网环境中的长距离位姿检测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视觉定位 图像增强 线特征提取与匹配 运动估计 锚网特征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稻粒特征识别检测系统
9
作者 刘春山 李金琼 +4 位作者 陈思羽 刘洪义 潘佳琦 焦仁宝 初旭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4,共7页
通过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技术对稻谷谷粒进行处理,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对稻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图像分割和连通区域标记,基于几何形状特征阈值检测算法识别不同种类稻谷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像素值,... 通过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技术对稻谷谷粒进行处理,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对稻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图像分割和连通区域标记,基于几何形状特征阈值检测算法识别不同种类稻谷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像素值,提出一种综合的阈值通用旋转法,可实现不同谷粒的分类。根据获取谷粒图像样品和采集谷粒数目特征,基于形态学处理和分水岭变换分割算法对谷粒进行数目识别提取,最后根据检测的数目和整碎谷粒特征统计汇总稻谷谷粒的相关参数信息,将谷粒识别结果和相关数据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软件中GUI界面开发的稻谷检测系统对谷粒数目有较好的识别力,精确度达98.327%,对于整碎谷粒的识别误差在可控范围,满足要求与传统人工检测相比,具有检测快速、多样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特征识别 图像处理 稻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著性特征的多视角动作图像识别研究
10
作者 惠向晖 孙艳红 沈小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65,共4页
文中基于显著性特征的多视角动作图像识别方法,自动学习并提取出运动员动作的关键特征,有助于教练为运动员制定更科学、更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将人体骨架序列对齐到统一的时空坐标系中,计算距离图和角度图以捕捉骨架的空间特征,生成人体... 文中基于显著性特征的多视角动作图像识别方法,自动学习并提取出运动员动作的关键特征,有助于教练为运动员制定更科学、更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将人体骨架序列对齐到统一的时空坐标系中,计算距离图和角度图以捕捉骨架的空间特征,生成人体运动特征图;构建CNN+CA模型,将处理后的多视角动作视频帧生成感兴趣区域(ROI)拼接图,再将其输入到CNN中,提取多视角融合特征,并在CA模块中突出那些对于动作图像识别最为关键的区域;通过序列匹配算法将多视角动作识别问题转化为预测标签序列的匹配问题,为待识别动作图像分配动作类别标签,实现准确的多视角动作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处理来自不同视角的动作图像,还能够准确识别出篮球运动员的多种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特征 多视角动作图像 运动特征图 ROI拼接图 CNN CA模块 LSTM 序列匹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宝诒治疗伏温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
11
作者 朱慧 郑琳玉 +4 位作者 魏晨旭 陈国宝 黄玉宇 李伟东 花海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柳宝诒是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对伏温病学说进行了创新。柳氏提出肾精先虚、正气不足是寒邪伏藏的前提条件,外感寒邪为发病之诱因,主张基于六经辨治伏温病,总以祛邪、扶正两意为提纲,泄热、养阴、托邪为其治疗总则。遣方重视药食同调,善用... 柳宝诒是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对伏温病学说进行了创新。柳氏提出肾精先虚、正气不足是寒邪伏藏的前提条件,外感寒邪为发病之诱因,主张基于六经辨治伏温病,总以祛邪、扶正两意为提纲,泄热、养阴、托邪为其治疗总则。遣方重视药食同调,善用鲜药,重视药物炮制,讲究以药制药,随证化裁,临证喜用“同打”特色炮制品。研究柳氏治疗伏温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对现今多种具有发热性质的传染性与流行性疾病的施治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宝诒 伏温病 治疗特色 用药特点 同打特色炮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人轮毂抛光的关节运动规划控制策略
12
作者 雷红华 吴何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104,共9页
针对车辆轮毂表面的抛光,设计六自由度机器人用于轮毂抛光,提出机器人的自动关节运动规划策略,以实现最短的加工时间。将轮毂表面分为冗余区域和非冗余区域,采用离线编程的方法自动生成轮毂复杂曲面的冗余加工路径。为了减少轮毂表面上... 针对车辆轮毂表面的抛光,设计六自由度机器人用于轮毂抛光,提出机器人的自动关节运动规划策略,以实现最短的加工时间。将轮毂表面分为冗余区域和非冗余区域,采用离线编程的方法自动生成轮毂复杂曲面的冗余加工路径。为了减少轮毂表面上的加工路径点,提出一种改进的Douglas-Peucker(DP)算法,该算法考虑路径点姿态的变化,在曲率变化较小区域压缩路径点,同时在曲率变化较大区域保留足够的路径点以减少对机器人位姿变化的影响。其次,将贪婪最优优先搜索(GBFS)和正弦余弦算法(SCA)相结合,以寻找最优关节运动路径。对SCA-GBFS联合算法进行仿真,并与SC-SCA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SCA-GBFS算法可以有效地优化关节运动,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最后在轮毂表面开展机器人抛光试验,结果表明轮毂抛光非常光滑平整,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抛光 轮毂加工 关节运动规划 运动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元特征的E-TransUNet模型施工道路要素分类
13
作者 胡荣明 张宵宵 +2 位作者 竞霞 廖雨欣 黄旭昆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9,共9页
针对施工道路影像中因背景信息复杂导致道路提取错分、漏分及边缘粗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元特征的E-TransUNet模型施工道路要素提取方法。E-TransUNet模型通过设计多元特征增强模块对图像特征信息进行增强;在模型下采样中融入空洞... 针对施工道路影像中因背景信息复杂导致道路提取错分、漏分及边缘粗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元特征的E-TransUNet模型施工道路要素提取方法。E-TransUNet模型通过设计多元特征增强模块对图像特征信息进行增强;在模型下采样中融入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增强网络对道路影像多尺度特征的提取能力;跳跃连接部分加入卷积注意力(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模块,从不同维度上捕获道路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最后组合采用Dice loss和CE loss作为损失函数解决样本数量不均衡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施工道路要素的提取在OA、MIoU和MPA指标分别达到了93.30%、80.37%和91.19%,相比其他网络U-Net、DeeplabV3+、Swin-Unet、HRNet和SegFormer提取效果更好,为施工道路提供了准确的要素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道路提取 特征增强 语义分割 TRANSFORMER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超图神经网络特征融合的文本分类
14
作者 郑诚 李鹏飞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5,共9页
近年来,图神经网络(GNN)在文本分类任务中受到广泛应用。当前基于GNN的文本分类模型首先将文本建模为图,然后使用GNN对文本图进行特征传播与聚合,但是此类方法有两点不足:一是现有模型由于图结构的限制无法捕获单词之间的高阶语义关系;... 近年来,图神经网络(GNN)在文本分类任务中受到广泛应用。当前基于GNN的文本分类模型首先将文本建模为图,然后使用GNN对文本图进行特征传播与聚合,但是此类方法有两点不足:一是现有模型由于图结构的限制无法捕获单词之间的高阶语义关系;二是现有模型无法捕获文本中的关键语义信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超图卷积网络特征融合的文本分类模型。一方面,使用原始文本建立文本超图;另一方面,为短文本引入外部知识,使用基于SenticNet词库的外部知识对文本进行语义增强,构建语义超图。经过超图卷积后通过注意力机制对双超图特征进行融合,实现短文本分类。在4个文本分类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优于基线模型,具有优越的文本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类 超图 特征融合 SenticNet词库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表情感化设计的滤波和特征提取技术研究
15
作者 谢黎 史丰硕 +5 位作者 王雨晴 康晓管 罗光荣 尤思雨 于龙飞 郭建文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8-237,共20页
目的探讨特定人群手表产品的适宜滤波方法与生理特征指标。方法在梳理产品情感化设计流程中生理信号滤波和特征提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搭建手表情感化意象实验平台,利用皮电信号、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基于Lasso回归探究人群特性下(大学... 目的探讨特定人群手表产品的适宜滤波方法与生理特征指标。方法在梳理产品情感化设计流程中生理信号滤波和特征提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搭建手表情感化意象实验平台,利用皮电信号、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基于Lasso回归探究人群特性下(大学生、高校教师和职场白领)不同滤波和特征提取方法与产品情感意象的差异关联。结果皮电信号指标在各种滤波方法下呈现出较低的波动性,心电信号指标受“高通+低通”滤波方法的影响较大,脑电信号指标受“IMF+小波变换”滤波方法的影响较大;高校教师相较于大学生和职场白领在滤波方式上呈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不同人群在效价、唤醒的Lasso回归图中保留的生理情感特征维度和数量不同。结论在产品情感化设计中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性,优选相应的滤波方法和特征提取指标,以准确建立“生理-产品情感意象”映射模型,实现产品形态与情感状态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信号 信号处理技术 滤波 特征提取 产品情感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和分数Ornstein-Uhlenbeck金融模型的参数估计
16
作者 王继霞 王琳 李浩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了描述金融资产价格过程的长相依性和自相似性,首先构建由调和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分数Ornstein-Uhlenbeck(O-U)模型.由于调和分数布朗运动是分数布朗运动的推广,故所构建的模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然后基于离散观测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方... 为了描述金融资产价格过程的长相依性和自相似性,首先构建由调和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分数Ornstein-Uhlenbeck(O-U)模型.由于调和分数布朗运动是分数布朗运动的推广,故所构建的模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然后基于离散观测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得到模型漂移参数的估计量,并证明了估计量的相合性和渐近分布.最后,通过模拟展示了所得估计量的有限样本性质,模拟结果显示估计量的值拟合参数真值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估计 调和分数布朗运动 ORNSTEIN-UHLENBECK过程 相合性 渐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稠密局部-全局特征融合的超高清多曝光图像融合方法
17
作者 贾修一 林乔万尼 +1 位作者 郑卓然 石争浩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随着超高清(Ultra-High-Definition,UHD)成像技术的应用,生成高质量的UHD图像通常需要融合多幅曝光水平不同的UHD图像.然而,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曝光图像融合方法直接融合从不同曝光水平的图像中提取的特征图,未能充分利用不同曝光级... 随着超高清(Ultra-High-Definition,UHD)成像技术的应用,生成高质量的UHD图像通常需要融合多幅曝光水平不同的UHD图像.然而,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曝光图像融合方法直接融合从不同曝光水平的图像中提取的特征图,未能充分利用不同曝光级别图像中的特征信息,而这些特征信息对于获得良好的多曝光融合结果至关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UHD多曝光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图像的局部和长距离依赖特征,旨在挖掘不同曝光级别图像之间的依赖关系,提取出更高阶的语义和特征.进而,利用不同级别的短连接来聚合不同粒度的特征.最后,为了过滤带噪声的特征,我们还提出了带有门控机制的多层感知器来生成高质量的超高清图像.为了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我们还针对多曝光融合任务建立了一个UHD图像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个显存24G的GPU上执行UHD多曝光图像融合任务时,我们的方法明显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清图像 多曝光图像融合 稠密特征融合 双分支 实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图像盲复原
18
作者 赵小强 王涛 宋昭漾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6-1414,共9页
针对运动退化图像中存在较大噪声时,暗通道先验无法准确估计点扩散函数和在最大后验框架下采用梯度先验约束难以求得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根据分数阶具备非线性保留低频... 针对运动退化图像中存在较大噪声时,暗通道先验无法准确估计点扩散函数和在最大后验框架下采用梯度先验约束难以求得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和ADMM优化的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根据分数阶具备非线性保留低频成分和抑制噪声的特点,使其对暗通道先验进行改进;然后通过改进的暗通道先验构造出点扩散函数估算模型并采用半二次方分裂方法解决其非凸问题;在对点扩散函数进行复原时,采用由粗到细的多尺度交替迭代优化框架,使得迭代出的最大尺度点扩散函数更加精确;最后建立导数空间总变分模型,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在导数空间总变分模型之下可以收敛到最优解、复原出更多图像细节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图像中的噪声、伪影和振铃现象,使得复原出的图像更加清晰、具有更多的图像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运动退化图像盲复原 暗通道先验 点扩散函数 多尺度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云融合技术综述:方法、应用与挑战
19
作者 宋绍京 李新建 方非易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47,共20页
点云融合技术作为3D(Three-Dimensional)数据处理的重要手段,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该文系统地综述了点云融合的基础概念、常用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深入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此外,该文还探讨了点云... 点云融合技术作为3D(Three-Dimensional)数据处理的重要手段,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该文系统地综述了点云融合的基础概念、常用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深入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此外,该文还探讨了点云融合在自动驾驶、建筑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及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应对噪声、数据稀疏性和密度不均等问题时,如何在保证融合精度的同时平衡其复杂性。通过全面梳理现有研究进展,为未来点云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并为进一步提升融合算法的精度、鲁棒性和效率指明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融合 3D数据处理 特征匹配 融合算法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语义特征增强的ReLM中文拼写纠错模型
20
作者 张伟 牛家祥 +1 位作者 马继超 沈琼霞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84-2490,共7页
ReLM(Rephrasing Language Model)是当前性能领先的中文拼写纠错(CSC)模型。针对它在复杂语义场景中存在特征表达不足的问题,提出深层语义特征增强的ReLM——FeReLM(Feature-enhanced Rephrasing Language Model)。该模型利用深度可分... ReLM(Rephrasing Language Model)是当前性能领先的中文拼写纠错(CSC)模型。针对它在复杂语义场景中存在特征表达不足的问题,提出深层语义特征增强的ReLM——FeReLM(Feature-enhanced Rephrasing Language Model)。该模型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DSC)技术融合特征提取模型BGE(BAAI General Embeddings)生成的深层语义特征与ReLM生成的整体特征,从而有效提升模型对复杂上下文的解析力和拼写错误的识别纠正精度。首先,在Wang271K数据集上训练FeReLM,使模型持续学习句子中的深层语义和复杂表达;其次,迁移训练好的权重,从而将模型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数据集并进行微调。实验结果表明,在ECSpell和MCSC数据集上与ReLM、MCRSpell(Metric learning of Correct Representation for Chinese Spelling Correction)和RSpell(Retrieval-augmented Framework for Domain Adaptive Chinese Spelling Check)等模型相比,FeReLM的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关键指标的提升幅度可达0.6~28.7个百分点。此外,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特征增强 中文拼写纠错 语义融合 文本纠错 预训练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