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eld trial on use of soybean crude extract for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and wind erosion control of sandy soil 被引量:17
1
作者 GAO Yu-feng MENG Hao +2 位作者 HE Jia QI Yong-shuai HANG L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320-3333,共14页
Wind erosion is a major cause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storm form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soybeans crude extract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 Wind erosion is a major cause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storm form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soybeans crude extract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SICP)on reducing wind erosion risk of sandy soil.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Ulan Buh Desert,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CP method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urface strength and wind e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topsoil.The optimal cementation solution(urea-CaCl2)concentration and spraying volume,according to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sandy land,were 0.2 mol/L and 4 L/m^2,respectively.Under this condition,the CaCO3 content was approximately 0.45%,the surface strength of sandy soil could reach 306.2 kPa,and the depth of wind erosion was approximately zero,after 30 d completion of SICP treatment.Soil surface strength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and long-term sand fixation effects of SICP treatment varied depending on topography.Whereas wind erosion in the top area of the windward slope was remarkable,sandy soils on the bottom area of the windward slope still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surface strength and a low degree of wind erosion 12 month after SICP treatmen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ests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confirmed the precipitation of CaCO3 and its bridge effect.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SICP method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protect sandy soil from wind erosion in deser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s crude extract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SICP) biocementation sandy soil erosion controll field te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极端暴雨下中国北方土石山区-黄土区土壤侵蚀的过渡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嘉龄 韩剑桥 +3 位作者 张亮 李宗遥 陈昊 张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区域在极端暴雨影响下的土壤侵蚀差异,以2023年受中国北方大范围极端暴雨事件影响的3个小流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土石山区、黄土区、土石山区-黄土区过渡区(以下简称过渡区)的土壤侵蚀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1)极端... 为探究不同区域在极端暴雨影响下的土壤侵蚀差异,以2023年受中国北方大范围极端暴雨事件影响的3个小流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土石山区、黄土区、土石山区-黄土区过渡区(以下简称过渡区)的土壤侵蚀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下,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坡耕地、梯田、道路等土地利用类型,林草地侵蚀较轻;从土石山区到黄土区,土壤侵蚀强度呈递增的过渡特征。2)坡耕地侵蚀最严重,主要以沟蚀为主,土石山区、过渡区、黄土区侵蚀模数分别为1万6613、3万9963、6万5232 t/km^(2)。3)梯田以田坎重力侵蚀为主,3个区域田坎损毁率分别为11.92%、18.54%和37.64%,侵蚀模数分别为2万2939、2万9314和4万1463 t/km^(2)。土坎梯田的侵蚀程度显著高于石坎梯田。4)道路侵蚀主要以2侧边坡崩塌和路面沟蚀为主,3个区域道路边坡发生崩塌的侵蚀模数分别为1万3004、2万5283、4万8859 t/km^(2),路面沟蚀侵蚀模数分别为5948、1万7134、4万3498 t/km^(2)。土质道路发生的侵蚀较为严重,石质道路相对较轻。综上所述,暴雨产生的集中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需要加强截排水措施建设。此外,土石山区需持续强化高标准梯田建设,过渡区可考虑提升石坎梯田比例,黄土区应加强农艺管理避免地表裸露。研究成果可为水土流失分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极端暴雨 侵蚀特征 集中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区植被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研究
3
作者 林敬兰 岳辉 +3 位作者 谢文心 唐丽芳 刘必豹 江洪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遥感驱动山地当量因子法(RS-MEF)评估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水土保持生态资产增值效应。采集2000年和2022年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计算标准当量因子、确定当量系数、开展地物分类、进行空间异质性修正,最后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 采用遥感驱动山地当量因子法(RS-MEF)评估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水土保持生态资产增值效应。采集2000年和2022年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计算标准当量因子、确定当量系数、开展地物分类、进行空间异质性修正,最后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多年间长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74.6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48.30亿元。其中,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26.79亿元增长为2022年的144.38亿元,增长率高于全县水平,其占全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5.89%提升至2022年的41.45%。该结果可为长汀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资产增值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汪亚楠 宋艳霞 万梦玥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基于2009—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的测算方法、剔除... 基于2009—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的测算方法、剔除直辖市、采用系统GMM方法和工具变量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区域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尤为突出。从粮食产区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最为明显。从影响机制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通过发挥脱贫攻坚、农业繁荣和金融普惠等效应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据此,建议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嵌入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贫困治理和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统筹地区发展差距和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完善多层次可持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水土流失治理 脱贫攻坚 农业繁荣 金融普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利建设视角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樊艳翔 黄清子 +2 位作者 梁姝 杨超 邵文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基于水利建设视角,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 DEA-BBC模型对水土流失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 Catboost模型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利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建设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基于水利建设视角,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 DEA-BBC模型对水土流失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 Catboost模型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利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建设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2)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理想,而黄河游地区的河南和山东省水土流失治理效率有待提升,河南在非 DEA有效状态下规模报酬递增,山东在非 DEA有效状态下规模报酬递减;3)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环境投资建设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中的降水量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视角 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效率 DEA-BBC模型 Catboo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安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和提升水土保持率对策建议
6
作者 苏典南 谢金淼 +3 位作者 潘文聪 黄章晟 吴静玲 洪国文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通过调研,全面分析南安市水土流失现状和消长情况,研判不需要治理、可完全治理和不可完全治理流失斑,提出2025~2035年南安市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建议采取“减量”“降级”和“控增”相结合,有效提升南安市水土保持率,为推动南安市水... 本文通过调研,全面分析南安市水土流失现状和消长情况,研判不需要治理、可完全治理和不可完全治理流失斑,提出2025~2035年南安市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建议采取“减量”“降级”和“控增”相结合,有效提升南安市水土保持率,为推动南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保持率 减量 降级 控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7
作者 汪三树 刘永丹 +1 位作者 蒋盛 姜小红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9-71,共3页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性较大,更易引发水土流失。通过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防治策略:工程措施(截水沟、锚杆框架护坡)结合植物措施(撒播种草...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性较大,更易引发水土流失。通过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防治策略:工程措施(截水沟、锚杆框架护坡)结合植物措施(撒播种草、道路绿化)与临时防护(密目网苫盖),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冲刷与土壤侵蚀强度。结果表明:框格植草护坡与截水骨架技术可使边坡侵蚀强度控制在轻度范围内,植被恢复率达97%。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包括推广生物工程技术(草籽垫网、生态护坡)、构建GIS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以及强化多学科融合与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并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在提高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和保证安全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其他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轨道交通工程 重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抚育方式对人工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8
作者 李华 郑路 +5 位作者 吴思达 陈琳 李朝英 明安刚 闵惠琳 郝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5,共10页
人工林皆伐炼山后林地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不同抚育方式下人工幼林地水土流失的研究,为当地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和生态管理提供依据。在广西南部马尾松采伐迹地炼山后,基于连续3 a的径流小区观测数据,对比研究割灌抚育和铲草抚育对林地水... 人工林皆伐炼山后林地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不同抚育方式下人工幼林地水土流失的研究,为当地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和生态管理提供依据。在广西南部马尾松采伐迹地炼山后,基于连续3 a的径流小区观测数据,对比研究割灌抚育和铲草抚育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炼山后、在林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前2年,割灌抚育年径流量分别是铲草抚育的65.4%和64.5%,年泥沙流失量分别是铲草抚育的46.9%和37.2%,降雨量、降雨强度大的月份,割灌抚育对水土流失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或显著(P<0.05),在炼山后的第3年、割灌抚育依然能显著降低抚育当月和全年的水土流失量;2)割灌抚育提高发生地表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且随日降雨量的增加,水土流失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铲草抚育的。人工林皆伐炼山后,可通过抚育方式的改变来减少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征 抚育方式 水土流失 炼山 广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FM与随机森林的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 被引量:2
9
作者 常耀文 杜晨曦 +4 位作者 刘霞 郭家瑜 张春强 黎家作 姚孝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0-258,共9页
水土保持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是水土流失区域科学治理的前提与关键。然而,目前水土保持管控区域划分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空间划定方法,且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研究较少。为探索水土保持空间... 水土保持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是水土流失区域科学治理的前提与关键。然而,目前水土保持管控区域划分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空间划定方法,且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研究较少。为探索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的方法,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该研究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计算研究区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并通过随机森林确定了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小流域单元的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确定了大别山区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结果显示:1)大别山区的平均潜在土壤侵蚀为84 415.7 t/(km^(2)·a),平均实际土壤侵蚀为210.25 t/(km^(2)·a)。小流域的实际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0~300 t/(km^(2)·a),小流域尺度上潜在土壤侵蚀与实际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海拔较高的山区腹地;2)植被覆盖度、坡度分别为小流域尺度上潜在土壤侵蚀与实际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植被覆盖度、坡度与土壤侵蚀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于林地占比较高的大别山区腹地,坡度较大的区域沿大别山山脊线自西向东分布。3)SOFM结果显示,小流域尺度上的大别山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区、一般预防区与其他区域,其中重点预防区涉及小流域710个,面积15 287.4 km^(2)。一般预防区共890个小流域,面积18 874.4 km^(2)。两个预防区面积共占研究区61.2%。各区域间的实际土壤侵蚀、潜在土壤侵蚀与坡度差异明显,可作为大别山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各区域的主要划分指标。研究结果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提供了思路,为分区域进行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大别山区 SOFM 随机森林 水土保持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全口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仪邦 赵静 +2 位作者 李喆 向大享 姜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58,共6页
当前,湖北省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成效仍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统筹区域全口径水土流失治理情况、跟踪规划实施情况,有利于切实提升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切实改善区域水土流失情况。收集整理了... 当前,湖北省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成效仍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统筹区域全口径水土流失治理情况、跟踪规划实施情况,有利于切实提升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切实改善区域水土流失情况。收集整理了湖北省8个三级水土保持功能区内的典型县全口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实施相关情况以及各类项目图斑、竣工验收图和评估年卫星影像等资料,结合GF-1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及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手段踏查治理图斑现场并矢量化治理图斑信息,完成了图斑现场信息化复核校验工作,基本摸清了2020年全口径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分部门、分工程、分措施、分图斑分解落实情况。发现湖北省全口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图斑坐标准确率为96.13%、图斑有效率为93.22%、图斑完成率为97.37%,但部分项目进度存在一定滞后、田间配套设施配置不太完善、人为扰动风险仍居高位等实际困难。据此,提出了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健全监督检查和监理工作机制、推动防治工作统筹的对策建议,可为湖北省水土流失治理满足《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制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治理 水保规划 综合治理 成效评估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黑土侵蚀沟治理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福坤 苏安双 +4 位作者 高士军 王淼 袁晓铭 褚双兴 徐春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沟已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其绝大部分处于寒区环境,谷坊作为治理侵蚀沟的通用手段,面临寒区复杂环境威胁。针对寒区谷坊易受冻融、融雪和降雨等多因素耦合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寒区黑土侵蚀沟治理新技术——... 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沟已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其绝大部分处于寒区环境,谷坊作为治理侵蚀沟的通用手段,面临寒区复杂环境威胁。针对寒区谷坊易受冻融、融雪和降雨等多因素耦合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寒区黑土侵蚀沟治理新技术——生态柔性煤矸石土谷坊,该谷坊由土、滤土防冲土工合成材料、煤矸石铰接块和植被防护组成,具有就地取材、节省工期、柔性稳定、固废利用、替代石料和有利扦插等优势。文中给出设计理念、关键参数及现场应用关键技术,形成了成套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柔性煤矸石土谷坊变形值集中在-0.0518~0.0307 m之间,在允许范围内,谷坊前后沟道均无扩宽,泥沙淤积深度17~67 cm,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一年增加30%,表明该谷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治理效果,生态效益明显。生态柔性煤矸石土谷坊是在传统谷坊形式上做出优化和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谷坊,此技术将生态技术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为寒区黑土侵蚀沟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寒区 黑土 侵蚀沟治理 谷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坊沟小流域近8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壤保持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静 王兵 +1 位作者 张智键 白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00,共11页
[目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可显著影响流域产沙过程,探究纸坊沟小流域不同治理阶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土壤保持效应,为黄土高原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善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CSLE模型,系统评估纸流域近80年5个治理时段... [目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可显著影响流域产沙过程,探究纸坊沟小流域不同治理阶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土壤保持效应,为黄土高原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善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CSLE模型,系统评估纸流域近80年5个治理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壤保持效应的时空特征。[结果](1) 1938年植被破坏前流域林草植被占88.55%,植被破坏后1958年林草植被占比降为32%,林地、草地和耕地比例为1∶244∶433,1978年土地利用变化平缓;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后,1999年和2020年林草植被占比分别为64.73%和86.55%,2020年林草植被占比与1938年破坏前基本持平,但林地占比还是略小,草地略高,林地、草地和耕地比例为7.6∶5∶1。(2)流域5个时期土壤保持量分别为24.85万t, 18.86万t, 22.88万t, 23.62万t, 24.60万t,植被破坏后土壤保持量有所下降,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土壤保持量有所增加,由于林地面积仍低于破坏前,2020年土壤保持量仍低于1938年0.01%。(3)受土地流转驱动,不同时期林地、草地和耕地土壤保持量分别较1938年增加或减少了-99.80%~-17.86%,23.90%~69.18%和-25.06%~664.66%,园地土壤保持量在1999年达到最大值,后于2020年降至7 511.14 t。[结论]纸坊沟小流域的植被覆盖已基本恢复至1938年破坏前的水平,说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在纸坊沟小流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 治理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获得感评价分析——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13
作者 兰子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8期48-51,共4页
本文基于公共产品、公众满意度理论,构建长汀县农户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分析,结论可为政府后续治理提供参考。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索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并对获得感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长汀县农户获... 本文基于公共产品、公众满意度理论,构建长汀县农户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分析,结论可为政府后续治理提供参考。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索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并对获得感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长汀县农户获得感由政治、经济、环境、公共服务及文化技术5个维度构成,其中经济和公共服务维度的获得感是农户获得感的主要构成部分;(2)长汀县农户的获得感总体水平较为一般,有较大的增强空间,在性别、是否为村干部/党员、学历、婚姻状况、健康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获得感 水土流失治理 评价指标 福建省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预测
14
作者 郭振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4期10-11,38,共3页
文章根据清水河(化桥至红崖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采用局部新建堤防、现有堤防加高加固、滩槽整治等工程措施,实现防洪达标建设,全面提升该段防洪能力,并进行了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 文章根据清水河(化桥至红崖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采用局部新建堤防、现有堤防加高加固、滩槽整治等工程措施,实现防洪达标建设,全面提升该段防洪能力,并进行了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分析了水土流失量预测单元、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基于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了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了土壤流失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流失单元 土壤流失量 清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15
作者 赖伟山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引起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河源市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10~2023年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2010~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引起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河源市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10~2023年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2010~2023年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和城镇化建设均处于上升期,其中城镇化建设要领先于水土流失治理,符合大多数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②从发展变化速度来看,由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起点相对较低,其相对发展速度要超过城镇化建设速度;③2010~2023年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和城镇化建设先后经历了严重失调到优质协调共7个阶段,表明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和城镇化建设方面均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城镇化建设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KOR-耦合协调模型的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评价
16
作者 刘继锋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4年第4期14-1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但与此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构建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VIKOR-耦合协调模型对云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但与此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构建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VIKOR-耦合协调模型对云浮市2010~2023年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2010~2023年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利益比率系数总体上呈现波动递减趋势,其中2010和2012年云浮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减缓水土流失治理速度;②2010~2023年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指数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协调度依次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共计7个阶段,从2021年以后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优质协调;③VIKOR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对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评价结论基本一致,两者均表明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协调发展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经济社会发展 VIKOR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高植物篱控制紫色土坡耕地侵蚀的特点 被引量:55
17
作者 许峰 蔡强国 +5 位作者 吴淑安 张光远 蔡崇法 丁树文 史志华 黄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80,共10页
应用等高植物篱能在较低投入下有效控制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三峡库区紫色土 2 5°坡地的大雨强模拟降雨实验表明 ,香根草等高植物篱能减少相当于对照坡耕地的 82 .2 %的侵蚀量 ( 1 997年 1 1月 ) ,通过施肥促进植物篱生长密闭... 应用等高植物篱能在较低投入下有效控制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三峡库区紫色土 2 5°坡地的大雨强模拟降雨实验表明 ,香根草等高植物篱能减少相当于对照坡耕地的 82 .2 %的侵蚀量 ( 1 997年 1 1月 ) ,通过施肥促进植物篱生长密闭能进一步提高对流失土壤的拦截效率 ,效果不逊于带间覆盖。经过 31个月的侵蚀过程 ,各植物篱小区最明显的坡形变化是篱带处及其前部堆淤成接近水平的淤积带。由于植物篱的阻滞和坡形的变缓 ,径流和表土作用的时间延长 ,由径流携带的养分损失成为坡面养分流失的重要途径 ,控制径流损失是控制养分流失的重要方式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植物篱 土壤侵蚀 控制 方式 紫色土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特征与控制 被引量:33
18
作者 白中科 王治国 +2 位作者 赵景逵 佟则昂 陈建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42-547,共6页
系统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煤矿工业广场区、开挖区、待开挖区和排土场的土地扰动时空变化、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可操作性的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业广场区水土流失轻微,但粉尘污染严重,重点是营造防污染林带;开挖区地面扰动频繁,风蚀和重... 系统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煤矿工业广场区、开挖区、待开挖区和排土场的土地扰动时空变化、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可操作性的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业广场区水土流失轻微,但粉尘污染严重,重点是营造防污染林带;开挖区地面扰动频繁,风蚀和重力侵蚀加剧,应注重周边溯源侵蚀和崩塌的防护;待开挖区与原地貌水土流失相当,应以暂时性水土保持措施为主;而排土场是在重型机械操作下堆置而成的一种大型人工松散堆积体,是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水土流失 措施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49
19
作者 刘国彬 李敏 +6 位作者 上官周平 穆兴民 谢永生 李占斌 梁银丽 张文辉 侯庆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
通过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在对该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经验,提出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的目标和对策。根据遥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2000年土壤侵蚀面积41.9万km^2,... 通过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在对该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经验,提出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的目标和对策。根据遥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2000年土壤侵蚀面积41.9万km^2,占总面积的67.14%,其中水力侵蚀占总面积的52.78%,风力侵蚀占总面积的14.11%。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及其面积发生显著变化,强度侵蚀面积显著减少;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平均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4.1亿-4.5亿t。该区综合治理对策是:以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以黄土丘陵区与风沙丘陵区为主,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生态修复规模,加快林草植被建设;加大淤地坝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坡改梯工程;加强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研究,为治理工程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孙永明 叶川 +4 位作者 王学雄 黄欠如 夏雨 成艳红 钟义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1,共5页
为全面摸清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状况,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分布、程度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总面积10.97万hm2,占果园总面积的92%;... 为全面摸清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状况,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分布、程度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总面积10.97万hm2,占果园总面积的92%;流失强度其中轻度流失占53.92%,中度流失占33.62%,强度流失占12.46%,以轻度、中度流失为主、且主要发生在3~7a及7a以上的果园,1~3a果园水土流失以强度为主;流失量高达360.20万t,流失区域根据平均侵蚀模数划分了5类,信丰属于平均侵蚀模数最轻区域,崇义县属于侵蚀模数最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脐橙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