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中南部长钻光鱼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俊 陈国宝 +4 位作者 江艳娥 龚玉艳 陈作志 邱永松 梁沛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根据2013年和2014年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变水层拖网采集的长钻光鱼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年龄和生长、性腺成熟度及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5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80~128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mm,占82.... 根据2013年和2014年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变水层拖网采集的长钻光鱼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年龄和生长、性腺成熟度及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5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80~128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mm,占82.4%,平均体质量为2.40g;2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43~195mm,优势体长组为80~140mm,占76.9%,平均体质量为4.47g;4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范围为86~186mm,优势体长组不明显,平均体质量为9.64g。渔获个体平均体长由浅到深呈增加趋势,由南到北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均值分析t检验表明,150m、200m、400m水层长钻光鱼体长分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长钻光鱼春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11mm和3.84g;秋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140mm和5.50g;冬季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34mm和7.44g。其生长参数b值为3.0726,符合等速生长特征。有效鉴定的45个长钻光鱼耳石样品中1龄鱼35个,1+龄鱼10个;年龄最小为6个月,体长为128mm;年龄最大为16个月,体长为187mm。其性腺成熟度以Ⅰ期和Ⅱ期为主,春季性腺成熟度最高。其摄食等级以0级和1级为主,最高为3级,不同水层长钻光鱼的摄食等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层鱼类 长钻光鱼 渔业生物学 年龄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国宝 邱永松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7-464,共8页
本文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进行的大规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中的蓝圆鲹生物学测定资料,运用FAO开发的最新的体长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进一步应用Beverton-Holt模式对南... 本文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进行的大规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中的蓝圆鲹生物学测定资料,运用FAO开发的最新的体长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进一步应用Beverton-Holt模式对南海北部陆架区的蓝圆鲹最新资源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蓝圆鲹的叉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1.4084×10^(-2)L^(2.9931),其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描述.(2)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渐近叉长L_∞=33.1cm,渐近体重W_∞=498.6g,生长系数K=0.36,t_0=-0.44.(3)总死亡的系数Z=1.87,自然死亡系数M=0.85,捕捞死亡系数F=1.02,开发率E=0.55.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在目前的捕捞强度下的最佳可捕规格叉长为14.7cm,为我国实施拖网目限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生长 死亡 利用 水产资源 BevertonO-Holt模式 陆架区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吸引FDI促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吕祥 骆乐 《渔业经济研究》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针对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现状,提出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渔业来实现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分析我国渔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FDI) 渔业增长方式 利用外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