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技术驱动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田野调查
1
作者 杨尧均 毛尹于 陈婉冰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2期216-218,共3页
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服务力和产品供给力,已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的着力点。文章基于浙江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田野调查,创新设计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共建共... 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服务力和产品供给力,已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的着力点。文章基于浙江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田野调查,创新设计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共建共联模式,提出数智技术与文化空间的双向赋能机制,并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驱动、人才集聚、知识服务五个维度探究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环境差异及功能协同,以期让城乡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城乡融合发展 评价指标 共建共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价理论与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松伟 刘巍 +2 位作者 杨陶源 陈明钿 仲莹萤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63,共11页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简单的分层加权汇总方法,未考虑同层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一对多影响,不能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可持续发展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简单的分层加权汇总方法,未考虑同层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一对多影响,不能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可持续发展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价理论与方法,即通过数据具有ESE(经济-社会-环境)三性影响这一新认识,构建了一个ESE空间直角坐标系,并以此表征城市轨道交通所有业务场景。在此ESE三维立体空间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被分成“八种四类”,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量化计算,并实现了立体的可视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可持续发展状态 评价 ESE(经济-社会-环境)空间 专家知识向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水平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郭亚周 孙鹏举 +1 位作者 刘学录 段豪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目的】为兰州市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土地城镇化概念、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各县区为评价单元分别对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现状以及近5a兰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 【目的】为兰州市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土地城镇化概念、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各县区为评价单元分别对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时空发展现状以及近5a兰州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兰州市各区县中城关区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最高,为0.974 3,皋兰县最低为0.020 8.【结论】2008~2010年兰州市土地城镇化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坡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不协调;2010~2012年,兰州市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发展比较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时空发展 熵权法 评价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辩证看待我国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永保 何跃 莫少将 《高等建筑教育》 2003年第2期86-89,92,共5页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了土木工程界的一个热点 ,同时也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并出现了一种盲目过热的倾向。本文从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着手 ,提出了要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了土木工程界的一个热点 ,同时也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并出现了一种盲目过热的倾向。本文从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着手 ,提出了要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以人为本 ,着眼未来 ,要有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辨证 合理适度开发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工程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月明 吕爱民 +3 位作者 范海军 刘振 黄昌碧 项红英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39-48,67,共11页
针对全国注水开发油田目前大多已进入高含水期的现状,为了客观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及时调整油田的开发方案,保证油田获得较高的采收率,该文采用流管法、合理井网密度法、水驱系列法及经验公式,对油田进行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确定合... 针对全国注水开发油田目前大多已进入高含水期的现状,为了客观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及时调整油田的开发方案,保证油田获得较高的采收率,该文采用流管法、合理井网密度法、水驱系列法及经验公式,对油田进行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确定合理井网密度,量化油田开采潜力,并在此基础上用灰色预测和整数规划法进行稳产措施配置,以永安油田为实例做出五年措施规划。这套方法运用油田动、静态资料,与油田实际结合紧密,实用性强,并已在永安油田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油藏工程 水驱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开发强度对城市绿地渗蓄效能的影响机制测评 被引量:3
6
作者 石铁矛 王曦 +1 位作者 曹晓妍 初亚奇 《风景园林》 2021年第7期17-23,共7页
城市的高强度开发建设如何影响城市绿地的渗蓄效能值得研究,可解决现有研究由于原型观测量不足造成的参数误差,实现城市雨洪韧性管理的科学预测和精准调控。以沈阳市三环内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将土壤容重作为因变量,选取不同自变量例如绿... 城市的高强度开发建设如何影响城市绿地的渗蓄效能值得研究,可解决现有研究由于原型观测量不足造成的参数误差,实现城市雨洪韧性管理的科学预测和精准调控。以沈阳市三环内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将土壤容重作为因变量,选取不同自变量例如绿地类型、容积率、建设密度、建筑高度、用地开发年限、地形高程、绿化覆盖率、下垫面硬化比例等用地开发强度的相关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结用地开发强度对城市绿地渗蓄效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相关工程做法等人工干预因素对城市绿地的渗蓄效能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拓展了交叉学科理论成果的创新性应用领域,提出有效提高城市绿地渗蓄效能的关键方法,为韧性城市的更新改造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开发强度 城市绿地 渗蓄效能 影响机制 综合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大城市地区空间理性增长实现途径探析——以西安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余侃华 张沛 《华中建筑》 2011年第7期113-117,共5页
城市空间既是城市人生存发展的条件,同时又是这种发展的结果。在保证城市空间理性增长的同时,又有效地促使节能减排工作实现,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该文基于城市空间理性增长这一主题,立足于低碳视角下,从低碳区域空间格局、低碳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既是城市人生存发展的条件,同时又是这种发展的结果。在保证城市空间理性增长的同时,又有效地促使节能减排工作实现,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该文基于城市空间理性增长这一主题,立足于低碳视角下,从低碳区域空间格局、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等多个面向入手,结合西安大城市地区这个实例,探讨城市空间低碳化发展调控的具体措施,冀望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理性增长 低碳发展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环境要素的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运来 吴江鹏 +2 位作者 彭培宇 章广成 朱锐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2,67,共6页
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直接控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地下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的核心要素。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区域内地形地貌、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不良地质与地质... 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直接控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地下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的核心要素。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区域内地形地貌、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不良地质与地质灾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收集武汉市主城区大量钻孔数据以及其它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标度以及群体判断矩阵的优化,建立了改进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并结合MAP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武汉市主城区浅层(0~15 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展开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整体较好,适宜性差区域主要集中于汉口、武昌以及青山区靠近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等地,其评价结果亦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主城区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地质环境 适宜性评价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老城绿地空间系统供需评价--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里格 熊章瑞 +2 位作者 耿虹 乔晶 黄佳磊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以城市更新战略为抓手的老城空间供需关系调整,是推动城市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其中老城绿地空间系统作为缓解城市空间公平问题、提升绿地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改善居民健康福祉的重要载体,需将使用者的需求偏好同设施供给、环境... 以城市更新战略为抓手的老城空间供需关系调整,是推动城市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其中老城绿地空间系统作为缓解城市空间公平问题、提升绿地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改善居民健康福祉的重要载体,需将使用者的需求偏好同设施供给、环境营建有机结合以提升其空间质量。基于传统需求理论的多学科交叉分析,评价使用主成分相关系数分析(PCA-PCC)模型,选取三级需求评价指标下的耦合要素;结合ISM模型确定广州老城综合、专类、社区绿地空间的特征,与主观需求问卷的分析结果互为信度和效度检验。评价初步发现广州老城三类绿地空间呈现一定程度的人地规模分异、分时段多样化需求的弹性不足、文化创新特色不够彰显的问题。最后提出按需求分类施策,增强老城绿地空间系统安全可达、便捷舒适、文化创新的优化策略,重塑高质量发展的老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需求评价体系 老城更新 城市高质量发展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县城空间拓展合理性评价研究——以利辛县为例
10
作者 侯伟 李晓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7,共7页
县城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可持续的城市空间内涵为基础,结合皖北地区县城空间拓展实际,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可操作性的县城空间拓展合理性评价体系。同时,以利辛县县城为实证,综合评价利辛县县城空间... 县城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可持续的城市空间内涵为基础,结合皖北地区县城空间拓展实际,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可操作性的县城空间拓展合理性评价体系。同时,以利辛县县城为实证,综合评价利辛县县城空间拓展的合理性。文章认为,在欠发达地区皖北、工业化和城镇化刚起步的利辛县城,在外界对县城空间拓展干扰较小的情况下,空间拓展总体基本合理,但空间拓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地区 县城 城市空间拓展合理性评价 利辛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市金山新城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才 李伟荣 +2 位作者 熊伟 闭靖杰 马保松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5期8-10,24,共4页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入推进,科学规划和合理评价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重要,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规划城市地下建设开发的关键。文章以惠州市金山新城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该区域的地下空间...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入推进,科学规划和合理评价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重要,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规划城市地下建设开发的关键。文章以惠州市金山新城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该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模型,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了该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区规划。该研究结果为金山新城规划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利于推进金山新城规划区城市地下空间的立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金山新城 层次分析法 地下空间开发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势农业空间”划定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梦薇 闫懿琛 《城乡规划》 2022年第3期48-59,共12页
保护农业生产格局、细化农业空间、落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当前,“双评价”指南主要应用于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其适宜性评价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未考虑地方农业生产结构、现状条件等因素,造成城镇建设和... 保护农业生产格局、细化农业空间、落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当前,“双评价”指南主要应用于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其适宜性评价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未考虑地方农业生产结构、现状条件等因素,造成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适宜区高度重叠,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过大、精度不足,对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缺乏指导意义。本文将“优势农业空间”概念引入镇级国土空间规划适宜性评价,在镇域尺度上明确其定义、内容和特征,创新提出镇级“优势农业空间”的评价方法体系,并以成都市白头镇、隆兴镇国土空间规划为例,探索“优势农业空间”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方法及成效,以期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农业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永久基本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