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段永彪 董新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2,共12页
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城市治理的战略目标,而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新质生产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维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析新质生产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困境挑战与现实路径。... 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城市治理的战略目标,而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新质生产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维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析新质生产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困境挑战与现实路径。以科技创新、产业、人才、绿色发展和数智化为支撑的新质生产力,基于颠覆式创新、多要素融合、新质劳动者、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赋能,助力实现城市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活力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治理效能提升等发展目标,进而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包括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动力不强、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任务艰巨、高素质人才总量和支撑不足、城市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压力叠加、治理复杂性加剧与数智化挑战。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城市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扎实推进生态兴城、提升城市整体数智治理效能等现实路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治理 城市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人才集聚 绿色可持续发展 数智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20
2
作者 沈运红 杨金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 文章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在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但对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存在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沿海区域的影响效应比内陆区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人才集聚 科技创新效率 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浩 黄小洪 +1 位作者 樊羽嘉 毕一凡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1,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要素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转型性升级孕育出的当代新型先进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2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 新质生产力是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要素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转型性升级孕育出的当代新型先进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2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进而孕育新质生产力。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赋能功能和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吸引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吸引外来投资较多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中,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最后,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同时有助于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启示,从而有助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战略性新兴企业 新质生产力 企业进入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人才集聚效 产业结构合理化 关键数字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组织冲突消减的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牛冲槐 张敏 +1 位作者 段治平 李刚 《管理学报》 2006年第3期302-308,共7页
科技型人才聚集既可能出现1+1>2的积极作用(经济性效应),也可能出现组织冲突,增加内耗,产生1+1<2的消极作用(不经济性效应)。通过组织行为学和聚集经济等理论与方法,界定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特征;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中... 科技型人才聚集既可能出现1+1>2的积极作用(经济性效应),也可能出现组织冲突,增加内耗,产生1+1<2的消极作用(不经济性效应)。通过组织行为学和聚集经济等理论与方法,界定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特征;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中,产生组织冲突的人才个性特征冲突动因、人才沟通冲突动因、结构冲突动因、权利与利益冲突动因以及竞争环境动因。在此基础上,为消减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组织冲突,充分发挥科技型人才作用,提出了有关化解和消减冲突的对策,对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人才 人才聚集效应 组织冲突 冲突化解与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创新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提升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牛冲槐 王燕 刘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科技型人才聚集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它既可能出现1+1>2的积极作用(经济性效应),也可能出现组织冲突,增加内耗,产生1+1<2的消极作用(不经济性效应)。系统创新是实现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产生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从... 科技型人才聚集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它既可能出现1+1>2的积极作用(经济性效应),也可能出现组织冲突,增加内耗,产生1+1<2的消极作用(不经济性效应)。系统创新是实现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产生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从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的内外部创新因素(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以促使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创新 科技型人才聚集 人才聚集效应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牛冲槐 杨彦超 杨玲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环境 科技型人才 人才聚集效应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型组织人才集聚效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伟 王海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0,共7页
人才的获取与知识贡献是科技型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科技型组织中,人才集聚的现象与效应更加显著。人才资源以组织为平台集聚,可以产生整体的系统效能大于部分之和的集聚效应。通过对人才集聚效应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解释科技型组织是... 人才的获取与知识贡献是科技型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科技型组织中,人才集聚的现象与效应更加显著。人才资源以组织为平台集聚,可以产生整体的系统效能大于部分之和的集聚效应。通过对人才集聚效应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解释科技型组织是如何吸引和集聚人才,拓展科技型组织人才资源管理的视角。文章从组织、技术和知识维度分析科技型组织人才集聚的动因,人才集聚效应的主要表现及特征,提出提升人才集聚效应的关键的组织管理机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集聚 人才集聚效应 科技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同全 王乐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71,共8页
本文建立了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各市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市人才集聚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苏州、广州、青岛、南京、杭州、无锡等市人才集... 本文建立了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各市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市人才集聚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苏州、广州、青岛、南京、杭州、无锡等市人才集聚效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基地 人才集聚效应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在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牛冲槐 贺召贤 张永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6期94-97,共4页
经济要素和相关活动在空间分布上总是呈现局部集中特征,科技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本中最优秀的群体之一,在流动过程中亦会形成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其结果可能出现经济性效应或者不经济性效应。政府在保障和促进科技型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聚... 经济要素和相关活动在空间分布上总是呈现局部集中特征,科技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本中最优秀的群体之一,在流动过程中亦会形成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其结果可能出现经济性效应或者不经济性效应。政府在保障和促进科技型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作用的内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作用,认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调控科技型人才的流向、流速;加强制度供给,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的法律框架与人才聚集的制度环境;提供良好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聚集地人才吸引力并保证科技型人才的供给基础;通过对人才聚集过程中的适度干预,解决市场失灵,提高科技型人才市场化配置效率,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作用 科技型人才 人才聚集 聚集效应 制度供给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网络、人才集聚效应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唐朝永 牛冲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协同创新网络和人才集聚效应是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已有文献很少对协同创新网络、人才集聚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进行研究。基于太原市168家科技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 协同创新网络和人才集聚效应是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已有文献很少对协同创新网络、人才集聚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进行研究。基于太原市168家科技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验证了协同创新网络、人才集聚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对人才集聚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才集聚效应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才集聚效应在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网络 人才集聚效应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效应的现状与提升战略研究——基于山东省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明海 李倩倩 袁洪娟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年第4期129-134,共6页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促使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频繁流动中呈现出集聚态势,进而形成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效应。如何科学地评价人才集聚效应是引进、激励和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相关研究文献显示,经济与规模效应、创新效应、...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促使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频繁流动中呈现出集聚态势,进而形成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效应。如何科学地评价人才集聚效应是引进、激励和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相关研究文献显示,经济与规模效应、创新效应、人才成长效应三个指标反映了人才集聚的效应状态,通过调研数据能够分析山东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效应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可以相应地实施引进战略、成果转化战略和成长保障战略,以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集聚效应 提升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社会资本与科研团队人才聚集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朝永 陈万明 牛冲槐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4-62,共9页
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探讨,但是,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实证研究并未引起重视。文章以科研团队为分析对象,采用回归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分析社会资本对冲突与人才聚集... 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探讨,但是,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的实证研究并未引起重视。文章以科研团队为分析对象,采用回归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分析社会资本对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任务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当进一步考虑社会资本的维度特征时,冲突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也将随着不同的维度特征呈现出内在的差异性。其中,结构资本水平越高,关系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消极关系越强,而任务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积极关系越强的结论未通过统计检验。此外,高水平的认知资本削弱了任务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积极关系,弱化了关系冲突与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消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 冲突 人才聚集效应 社会资本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升级条件下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发展与管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维库 孔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1-76,共6页
通过搭建"实验室经济"这样一个资本-技术-项目-人才共同融合的平台,不仅有利于从技术到商品的孵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体系、加快可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实验室经济"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发... 通过搭建"实验室经济"这样一个资本-技术-项目-人才共同融合的平台,不仅有利于从技术到商品的孵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体系、加快可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实验室经济"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该模式对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影响,分析了企业发展实验室经济应具备的条件。从管理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从技术到商品的转变,即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经济"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实验室经济 技术创新 技术优势 聚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聚集下的知识链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冲槐 杨彦超 杨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知识链价值产生的关键是基于对知识链的有效管理,而人才聚集提供了一个优化知识链管理的新视角。在分析人才聚集的基础上,从人才聚集角度界定了知识链的内涵,提出了知识链的网络性、传递与共享性、扩流性、动态延伸性与集成性等特征,以... 知识链价值产生的关键是基于对知识链的有效管理,而人才聚集提供了一个优化知识链管理的新视角。在分析人才聚集的基础上,从人才聚集角度界定了知识链的内涵,提出了知识链的网络性、传递与共享性、扩流性、动态延伸性与集成性等特征,以及知识链管理的激励、协同、集体学习等原则;从社会资本与知识整合两个维度探讨了人才聚集与知识链的相互作用,并结合人才聚集提出了优化知识链的对策,以便延伸知识链而形成知识聚集优势,提高知识链整体的创新能力,进而增强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聚集 知识链管理 相互作用 知识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行为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永红 牛冲槐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和聚集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领导行为的类型和特征,从维度层次结构的视角,分别探讨了交易型领导行为、变革型领导行为和家长式领导行为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认为各类领导行为对科技型人才聚集的影... 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和聚集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领导行为的类型和特征,从维度层次结构的视角,分别探讨了交易型领导行为、变革型领导行为和家长式领导行为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认为各类领导行为对科技型人才聚集的影响不同,比较而言,变革型领导行为更能提高组织的绩效,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积极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行为 科技型人才 人才聚集效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吗?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策 王真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城市层面来看,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关系,相对低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产生了抑制作用,而较高的房价收入比...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城市层面来看,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关系,相对低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产生了抑制作用,而较高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从一、二、三类城市来看,一类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而二、三类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产业升级;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镇化门槛特征,城镇化水平高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城镇化水平低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产业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对城镇人口流动具有筛选作用,影响人才集聚,房价收入比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产业升级 城镇化水平 人才集聚 门槛效应 劳动力供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协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査成伟 陈万明 +1 位作者 唐朝永 牛冲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2,共6页
根据协同与熵理论,分析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及协同机理。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和有序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高技术... 根据协同与熵理论,分析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及协同机理。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和有序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高技术产业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总体上不断提升,协同等级从不协同逐渐转变为优质协同。同时,从熵理论分析视角,解释了复合系统熵增空间的变化过程。最后,提出了促进人才聚集效应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科技人才聚集效应 技术创新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新环境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65
18
作者 蔡延泽 龚新蜀 靳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0-24,共5页
文章基于201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创新环境(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更换被解... 文章基于201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创新环境(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创新环境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设定以创新环境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不存在门槛效应,而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单门槛效应,当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赋能效果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转型升级 创新环境 人才聚集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冲突与科研团队人才集聚效应:参与型领导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晨 唐朝永 +1 位作者 张永胜 牛冲槐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0,共5页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探讨了任务冲突与科研团队人才集聚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参与型领导对任务冲突与人才集聚效应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任务冲突对科研团队人才集聚效应...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探讨了任务冲突与科研团队人才集聚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参与型领导对任务冲突与人才集聚效应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任务冲突对科研团队人才集聚效应即信息共享效应、集体学习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型领导正向调节了任务冲突与集体学习和知识溢出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对任务冲突与信息共享和创新效应之间正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未得到支持。研究结论对科研团队如何产生与提升人才集聚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 任务冲突 人才集聚效应 参与型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对科技人才聚集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Durbin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玉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91,共12页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Durbin模型,研究了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对科技人才聚集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仅有助于本地区科技人才的聚集,也有利于通过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人才聚集;...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Durbin模型,研究了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对科技人才聚集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仅有助于本地区科技人才的聚集,也有利于通过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人才聚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科技人才聚集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聚集均具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应强化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聚集的结合,在完善多方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共建跨区科技人才流动平台,科学构建科技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并引导科技人才向科技创新优势和创新特色地区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人才聚集 溢出效应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