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循证实践
1
作者 周雁荣 张舵 +7 位作者 王兰 肖琦 曾莹 吴前胜 陈钊 赵娅 胡凯利 余小燕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9-33,共5页
目的运用知识转化框架开展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循证实践,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寻找证据、将证据引入临床情境、制订循证管理方案等步骤,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将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管理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实施... 目的运用知识转化框架开展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循证实践,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寻找证据、将证据引入临床情境、制订循证管理方案等步骤,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将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管理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实施前后护士对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管理知识得分、各项审查指标执行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制订了22项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实施后,护士对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管理证据的认知水平提高、15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显著提升(均P<0.05);患者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的循证实践能提高护士相关知识技能,规范临床护理行为,优化患者健康结局,加速其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管理 证据总结 知识转化框架 指标审查 循证实践 循证护理 心外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内涵、逻辑起点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长吉 姜栋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实践取向”的内涵。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哲学理论的产物,是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学思想的延伸,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的拓展。教学方法向“实践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向“知行合一”转变以及评价方式向“教学评一体化”转变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基础教育 学科实践 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 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漆艺教育奠基人沈福文艺术思想探析
3
作者 刘芑 吴卫 +1 位作者 黄艳丽 张佳慧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140,共5页
沈福文是中国现代漆艺教育的奠基人,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其艺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从艺术观、工艺观与教育观三个维度,梳理归纳其在实践中形成的艺术思想。他秉持“兼容并蓄”的艺术观,融合中西艺术语言,探索漆艺的现代转型路径;... 沈福文是中国现代漆艺教育的奠基人,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其艺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从艺术观、工艺观与教育观三个维度,梳理归纳其在实践中形成的艺术思想。他秉持“兼容并蓄”的艺术观,融合中西艺术语言,探索漆艺的现代转型路径;强调“经世致用”的工艺观,注重技艺与生活的结合,并推动漆艺从经验型向系统化知识体系演进;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观,提倡“教学—设计—制作—应用”一体化模式,培养了大批漆艺专业人才。沈福文的探索不仅奠定了漆艺学科基础,也为新时代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福文 现代漆艺 艺术思想 兼容并蓄 经世致用 知行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的知识基因提取方法 被引量:16
4
作者 许琦 顾新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99,共15页
以专利引证网络为载体,从知识基因稳定性、遗传性以及变异性等基本特征出发,提出一种基于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的知识基因提取方法.应用连接度算法分析专利引证关系,挖掘引证专利和被引专利之间继承和发展的知识流,建立知识进化... 以专利引证网络为载体,从知识基因稳定性、遗传性以及变异性等基本特征出发,提出一种基于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的知识基因提取方法.应用连接度算法分析专利引证关系,挖掘引证专利和被引专利之间继承和发展的知识流,建立知识进化轨迹;利用文本语法分析技术,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提取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基于语义词库WordNet进行语义加工,计算语义相似度,合并同义的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绘制知识基因图谱.从美国专利数据库中采集了5 073项1975—1999年授权的数据挖掘领域的相关专利,分析了专利的地区分布情况和年度分布情况.从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专利数据集中查询得到专利引证关系,利用网络分析软件Pajek构建专利引证网络,作为实验数据样本,对所提出的知识基因提取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具备了知识基因稳定性、遗传性和变异性等特征,可以作为知识基因的一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基因 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 专利引证网络 知识进化 语义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家知识嵌入强化学习的配电系统灾后恢复决策方法
5
作者 萧文聪 陈俊斌 +3 位作者 余涛 潘振宁 吴毓峰 罗庆全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1-100,共10页
安全、高效的配电系统恢复(DSR)决策方法对于提升配电系统的韧性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混合整数规划方法依赖于精准数学模型,且求解时间较长,难以在线应用。尽管深度强化学习具有不依赖于建模和决策效率高等优点,但面对DSR问题时仍面临... 安全、高效的配电系统恢复(DSR)决策方法对于提升配电系统的韧性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混合整数规划方法依赖于精准数学模型,且求解时间较长,难以在线应用。尽管深度强化学习具有不依赖于建模和决策效率高等优点,但面对DSR问题时仍面临寻优空间巨大、安全性难以保证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知识嵌入强化学习的配电系统灾后恢复决策方法,专家知识包括专家经验知识与专家机理知识。首先,提出基于专家示范的值函数预训练技术,利用专家经验知识为智能体提供较好的初始寻优点。其次,提出结合专家示范的多重优先经验回放技术,避免智能体遗忘专家知识。最后,提出基于专家机理知识的无效动作屏蔽技术,有效缩减寻优空间,同时确保生成动作满足辐射状运行等安全约束。改进的IEEE 37节点算例和中国南方某区域的配电系统362节点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收敛,生成满足安全约束的接近最优解的供电恢复决策方案,同时决策效率满足实际DSR决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 灾后恢复 韧性 深度强化学习 专家知识 无效动作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作空间扩展与奖励塑造的强化学习知识推理
6
作者 李鸿鹏 赵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98-1904,共7页
为缓解知识图谱中数据稀疏导致推理路径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作空间扩展和奖励塑造的强化学习知识推理方法。在知识表示模块,将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和关系映射到含有三元组语义和结构信息的向量空间中,建立强化学习环境;在强化学习模... 为缓解知识图谱中数据稀疏导致推理路径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作空间扩展和奖励塑造的强化学习知识推理方法。在知识表示模块,将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和关系映射到含有三元组语义和结构信息的向量空间中,建立强化学习环境;在强化学习模块,提出一种动作空间扩展方法,通过引入先验知识,考虑实体间语义信息,寻找关联度最高的关系-实体作为头实体的扩充动作空间,提高路径的连通性。提出奖励塑造方法,设计路径长度奖励和路径重复负向奖励,鼓励智能体选择更加可靠和多样化的关系路径,进一步提升模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知识推理的链接预测和事实预测任务中,性能优于大部分现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推理 强化学习 知识表示 动作空间扩展 奖励塑造 K近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P模型和知识数据库的零样本动作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永宏 郑皓春 +1 位作者 高嘉俊 任懿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零样本动作识别旨在从已知类别的动作样本数据中学习知识,并将其迁移到未知的动作类别上,从而实现对未知动作样本的识别和分类.现有的零样本动作识别模型依赖有限的训练数据,可学习到的先验知识有限,难以将视觉特征准确地映射到语义标签... 零样本动作识别旨在从已知类别的动作样本数据中学习知识,并将其迁移到未知的动作类别上,从而实现对未知动作样本的识别和分类.现有的零样本动作识别模型依赖有限的训练数据,可学习到的先验知识有限,难以将视觉特征准确地映射到语义标签上,是限制零样本学习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引入外部知识数据库和CLIP模型的零样本学习框架,利用多模态CLIP模型通过自监督对比学习方式积累的知识,来扩充零样本动作识别模型的先验知识.同时,设计了时序编码器,以弥补CLIP模型时序建模能力的欠缺.为了使模型学习到更丰富的语义特征,缩小视觉特征和语义标签之间的语义鸿沟,本文扩展了已知动作类别的语义标签,用更为详细的描述语句代替简单的文本标签,丰富了文本表示的语义信息;在此基础上,在模型外部构建了一个知识数据库,在不增加模型参数规模的条件下为模型提供额外的辅助信息,强化视觉特征与文本特征表示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本文遵循零样本学习规范,对模型进行微调,使其适应零样本动作识别任务,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所提方法在HMDB51和UCF101两个主流数据集上进行了广泛实验,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相比目前的先进方法在上述两个数据集上分别提升了3.8%和2.3%,充分体现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样本学习 动作识别 CLIP模型 知识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合一视角下组织韧性影响企业转危为机的路径研究
8
作者 郑珊珊 刘露露 王晖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1000,1080,共11页
组织韧性是组织转危为机的一个重要前置影响因素。从知行合一视角看,组织韧性具有“知”和“行”两个层面,即知晓组织韧性各维度的重要性并且在重要的维度上行之有效。鉴于此,首先,剖析了组织韧性的概念内涵,将其作为形成型构念解构为... 组织韧性是组织转危为机的一个重要前置影响因素。从知行合一视角看,组织韧性具有“知”和“行”两个层面,即知晓组织韧性各维度的重要性并且在重要的维度上行之有效。鉴于此,首先,剖析了组织韧性的概念内涵,将其作为形成型构念解构为稳健性、冗余性、足能性和快速性4个维度;然后,透过知行合一视角进行量化测度,进而以经验数据来实证研究这些维度如何相互组合而形成转危为机的不同路径;最后,通过对150家企业的定性比较分析(QCA),识别了转危为机的3条高成效路径,分别为稳扎稳打型、快速发力型和指顾从容型,以及两条资源匮乏型的低成效路径,揭示了组织韧性的多维度构成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危为机 组织韧性 知行合一 构型观 定性比较分析(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空领域知识与数据驱动的骨架行为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成武 胡伟 +2 位作者 杨杰 蒋松琪 侯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176,共12页
基于骨架数据的行为识别由于其数据紧凑性和抗背景干扰性,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现有数据驱动方法对融合骨架行为的时空领域知识尚未充分研究。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人体行为时空领域先验知识与CNN改进网络结构的骨架行为识别方法。基... 基于骨架数据的行为识别由于其数据紧凑性和抗背景干扰性,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现有数据驱动方法对融合骨架行为的时空领域知识尚未充分研究。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人体行为时空领域先验知识与CNN改进网络结构的骨架行为识别方法。基于关键时空特征领域知识提出时通聚焦模块,通过产生聚集系数矩阵引导模型关注鉴别性特征表达。融合长时空跨度领域知识提出多尺度卷积融合模块,沿通道采用分组残差连接方式灵活扩大卷积的时间感受野,在不引入大量参数情况下可获得长时空跨度特征表达能力。该方法在NTU RGB+D、NTU RGB+D 120及FineGYM三个大型数据集上进行性能评估与验证,分别取得96.6%、89.6%、94.1%的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融合时空领域知识与数据驱动可充分挖掘骨架行为时空特征,能够提升骨架行为识别性能并具有跨数据集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领域知识 数据驱动 骨架行为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长时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档案哲学出发谈谈档案领域中的“知行合一”——写在《档案哲学》即将付梓之际
10
作者 丁海斌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档案哲学是一种应用性哲学,它具有强烈的实践属性。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知与行是不可分的、是一体的,档案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行合一”。档案实践的广泛性、复杂性、规则性要求在档案实践领域中实现高度的“知行合一”。从中... 档案哲学是一种应用性哲学,它具有强烈的实践属性。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知与行是不可分的、是一体的,档案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行合一”。档案实践的广泛性、复杂性、规则性要求在档案实践领域中实现高度的“知行合一”。从中国实践出发,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创造自主原创的中国档案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 档案哲学 知行合一 档案学基础理论 本土化 系统性思维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知有序:职业教育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11
作者 张国红 谢迎春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9,共8页
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进程中,“行知有序”理念成为突破传统教学困境的关键路径。鉴于传统“重知轻行”及“先知后行”观念的束缚,“行知有序”秉持“先行后知”逻辑序列,深度重塑教学格局。从应然逻辑维度来看,其紧密贴合学生认知心理规... 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进程中,“行知有序”理念成为突破传统教学困境的关键路径。鉴于传统“重知轻行”及“先知后行”观念的束缚,“行知有序”秉持“先行后知”逻辑序列,深度重塑教学格局。从应然逻辑维度来看,其紧密贴合学生认知心理规律、教学循序渐进原则、职业能力进阶路径、生命成长本质特性以及混沌论行动理念,形成稳固的理论支撑架构,彰显了职教教学独特的逻辑理路。在实践策略方面,通过“点”上构建理实交融的行动载体,“线”上遵循行知递进的自然序列,“面”上搭建交互赋能的支持平台,“体”上塑造分区协同的学习空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策略。从哲学视角出发,在原理性思辨中精准剖析“行知有序”理念在不同情境下应用的合理性,在可行性研探里有效化解教学实施的关键难题,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知有序 先行后知 职业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性与行动流的构建:关于社会工作者“知行弥合”的思考——基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
12
作者 刘振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24,共11页
社会工作知识需要与社会工作者的行动相融合,但社会工作者一直存在“知行割裂”的问题。实际上,社会工作者的知识行动应是一个包含“知识获取(先在知识)-知识应用(知识参与行动)-知识生产(新知识生成)”等三重行动的知识行动流。社会工... 社会工作知识需要与社会工作者的行动相融合,但社会工作者一直存在“知行割裂”的问题。实际上,社会工作者的知识行动应是一个包含“知识获取(先在知识)-知识应用(知识参与行动)-知识生产(新知识生成)”等三重行动的知识行动流。社会工作者的“知行割裂”就是其“知识行动流”出现断裂,未能形成闭环。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工作者反思性的缺少或弱化,使其陷入了结构功能主义的“陷阱”。社会工作者的反思是构建社会工作者知识行动流的关键。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工作者职称制度培育社会工作者的反思性,使社会工作者成为真正的“知识行动者”,实现社会工作者“知行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知行弥合 知识行动流 反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视频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
13
作者 帅真 杨会成 +2 位作者 胡耀聪 林园园 李雯婷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4-510,共7页
针对在识别速度快的同时无法达到较高的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视频的多分支轻量化驾驶行为识别框架。首先,直接将压缩视频处理成为三个分支,为了降低计算成本,采用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时空建模。一个分支通过使用轻量级的... 针对在识别速度快的同时无法达到较高的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视频的多分支轻量化驾驶行为识别框架。首先,直接将压缩视频处理成为三个分支,为了降低计算成本,采用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时空建模。一个分支通过使用轻量级的二维卷积网络捕获外观线索,另外两个分支采用轻量级三维卷积网络分别从运动向量和残差帧中学习时间信息,结合三个分支的测试结果,得到最终的准确度。另外引入教师模型引导轻量化模型,从高容量的时空深度学习模型中提炼出互补的知识,将其迁移到所提出的多分支轻量化模型中进一步改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框架对驾驶行为识别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压缩视频 轻量化网络 时空建模 知识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情意信行”视域下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14
作者 胡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7-902,共6页
红医精神是医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知情意信行”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知情意信行”视域下,红医精神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艰... 红医精神是医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知情意信行”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知情意信行”视域下,红医精神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基本内涵是信仰、知识、情感、意志、行动五个维度的具体体现,与医学生思政课的培养目的高度契合,具有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情感共鸣的互通性、教育资源的耦合性、精神之钙的同源性、手段目的的协同性。因此,要充分挖掘好、运用好红医教学资源,从“知情意信行”五个维度讲好红医故事、厚植红医情怀、磨炼红医意志、延续红医信念、践行红医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在红医精神的教育和感召下打牢“知”的基础、增进“情”的产生、推动“意”的传承、坚定“信”的力量、促成“行”的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精神 思政课程 知情意信行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中的道德知识与道德动机——从“良知发用”的角度看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远 焦雯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6,共15页
基于比较哲学视野的分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题的解释在传统中包含着三种不同路径的理解,即形而上学论题、知识论论题和元伦理学论题。致良知学说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三种路径理解的统一,其中道德知识和道德动机的关系是把握知行合一与致... 基于比较哲学视野的分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题的解释在传统中包含着三种不同路径的理解,即形而上学论题、知识论论题和元伦理学论题。致良知学说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三种路径理解的统一,其中道德知识和道德动机的关系是把握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的关键。本文把心学工夫论理解为道德意识的自我展开和实现,通过论证良知发用的功能,阐明阳明心学中包含着近似于内在主义道德动机的混合模型,并由此产生奠基于道德感知和道德情感交互性的美德伦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良知 道德知识 道德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面向现代国家的人类学知识生产议题——以博厄斯学派国族研究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明 张方亮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1,共12页
人类学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初期开始从初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向,围绕国家建设和国族建设进行知识生产,其中的重要议题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通过梳理、分析和反思最早有组织地转向现代社会的人类学家群体——博厄斯学... 人类学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初期开始从初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向,围绕国家建设和国族建设进行知识生产,其中的重要议题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通过梳理、分析和反思最早有组织地转向现代社会的人类学家群体——博厄斯学派关于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议题研究,运用人类学学科范式调查研究多民族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及其统一性整合,抽绎出影响整合差异性以形成统一性过程的文化与政治、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等关键性因素,能够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建构中国民族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提供比较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文化统一性 博厄斯学派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理论视角下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活动的特征及运行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储节旺 刘雅娇 李佳轩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将活动理论引入游戏化学习的知识转移活动中,系统性推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活动中各要素的高效协作,加快知识转移与共享,促进知识增值和创新。[研究方法]基于活动理论特质和知识特征确定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特征,并构建知... [研究目的]将活动理论引入游戏化学习的知识转移活动中,系统性推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活动中各要素的高效协作,加快知识转移与共享,促进知识增值和创新。[研究方法]基于活动理论特质和知识特征确定游戏化学习中知识转移特征,并构建知识转移活动模型,以明确各要素的协调交互对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最后以博物馆知识剧本杀为例,验证结论。[研究结论]活动理论能够明确知识转移的运行过程,可以应用于具体活动的显隐性知识转移分析,研究发现活动中的矛盾、游戏内容、技术赋能、共同体的互动和游戏情境对主体的知识转移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学习 知识转移 活动理论 案例研究 知识剧本杀 沉浸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行动:立场、特质及品格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学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4,共6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全新场域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者,其在生存境况中确立行动立场、在“何以为师”中叩问行动特质、在主体复归中彰显行动品格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境况:以谋生为...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全新场域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者,其在生存境况中确立行动立场、在“何以为师”中叩问行动特质、在主体复归中彰显行动品格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境况:以谋生为功用的劳动,以技术为职能的工作和以生命为取向的行动。其中,只有行动才能使教师回应时代诉求,展现其存在的独特性、现实性和生命力。人工智能作为教师的一种行动视域,其行动特质需要在“教师是谁”“谁是教师”“何以为师”中叩问并得以廓清,其行动路向也逐渐明晰。教师行动作为人工智能对教师提出的时代命题,更需要教师在理性自觉、转识成智和生命品性中彰显其行动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教师行动 立场 特质 品格 理性自觉 转识成智 生命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道君子论略
19
作者 张耀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茶为国饮,君子为传统人格楷模,茶与君子相通相融,催生了茶道君子这一高标人格符号。从君子之知而言,仁爱礼敬的品德、中庸清逸的睿智、自强弘毅的精神,蕴育了茶道的内涵;从茶道之行来看,精行俭德之人、恬淡坚贞之士、亲家爱国之子,彰显... 茶为国饮,君子为传统人格楷模,茶与君子相通相融,催生了茶道君子这一高标人格符号。从君子之知而言,仁爱礼敬的品德、中庸清逸的睿智、自强弘毅的精神,蕴育了茶道的内涵;从茶道之行来看,精行俭德之人、恬淡坚贞之士、亲家爱国之子,彰显了君子的风貌;而从知行合一来分析,秉持守正笃行的理念、打造心物合一的美境、共享古今茶德的趣旨,则是茶道君子修炼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君子 茶道内涵 君子风貌 知行合一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4
20
作者 罗生全 吴开兵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教育家精神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可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于大学教师的心灵世界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点明教师专... 教育家精神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可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于大学教师的心灵世界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点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样态与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外在于大学教师的行为责任进而弘扬教师教育家精神品质,以教育家精神基因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这也即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充分厘清教育家精神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之基础上,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澄明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诠解其中蕴含的理论认知逻辑、情感共鸣逻辑、意志保障逻辑和实践养成逻辑,并通过强化理性认知、把好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方向,培植情感内化、提升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自觉,锤炼意志品质、确保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长效,注重实践养成、夯实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支持,从而促使大学教师成长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知情意行 融入机理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