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半工半耕”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1
作者 孟新飞 林耿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3,95,共8页
就近城镇化作为如今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选择,使21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实现就近城镇化对原有... 就近城镇化作为如今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选择,使21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实现就近城镇化对原有的“半工半耕”家庭分工模式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以放弃老人农业为特征的“半耕”弱化,以及返乡就业压力和风险下的“半工”非正规化。农户家庭在参与城镇化的行为决策中,正从以经济收益为考量的方式转向以后代教育为导向的家庭分工新方式。就近城镇化正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但新“半工半耕”模式带来的社会效应是复杂和不确定的。该模式的健康引导,对于探索本土化的内发型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半工半耕 家庭分工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基于CLD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戴志强 郭如良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13-221,共9页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视角,以农户创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构建Logit回归模型,并引入对农户创业有重要影响的外出务工意愿和互联网使用2个关键变量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探寻人口老龄化对农户创业...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视角,以农户创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构建Logit回归模型,并引入对农户创业有重要影响的外出务工意愿和互联网使用2个关键变量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探寻人口老龄化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农户创业,也会抑制农户家庭户主的外出务工意愿,外出务工意愿在人口老龄化与农户创业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互联网使用在人口老龄化与农户创业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使用互联网弱化了老龄化对农户创业的抑制作用,通过更换实证模型和缩小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通过分群体、分教育层次和社会网络水平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农户创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教育层次、不同社会网络水平下存在异质性。为此,要强化农村网络建设,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者返乡入乡留乡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共同建设美丽富饶的幸福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农户创业 外出务工意愿 互联网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就业:市场化、社会化及其后果——以鄂东北山村研究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金海 杨晓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3,共7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纵深发展,山村农民开始了社会化就业过程。它以行业的非农村化、地点的全国化、分布的经济格局化为主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山村农民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理性的市场经济人转变,农民从家庭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纵深发展,山村农民开始了社会化就业过程。它以行业的非农村化、地点的全国化、分布的经济格局化为主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山村农民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理性的市场经济人转变,农民从家庭分工走向社会化分工,并直接导致农村内部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相应地,农民收入多样化,收入结构根本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就业 社会化 市场化 农村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人群四种常见恶性肿瘤经济负担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毛宝宏 白亚娜 +4 位作者 胡晓斌 赵迟 徐生刚 王辉 祝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农业人群肝癌、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的经济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地区2所三甲医院1996—2006年间被诊断为肝癌、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的农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农业人群肝癌、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的经济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地区2所三甲医院1996—2006年间被诊断为肝癌、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的农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疾病经济负担趋势分析。结果 1996—2006年兰州地区农业人群四种恶性肿瘤人均住院总费用为8 774.70元/人,人均间接经济损失为33 019.21元/人,人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8.35人年,且均逐年递增。结论兰州地区农业人群四种恶性肿瘤的经济负担较重,且逐年增加,应加强该人群四种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人群 恶性肿瘤 经济负担 趋势 人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总体思路与政策组合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国胜 谭鑫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8-104,共7页
第二代农民工是最有市民化诉求且亟待市民化的群体,但市民化的进展较为缓慢,根本原因是政府担心无力承受市民化过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权力保障,以及城市公共服务享受的资金需求而延缓了制约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改革。在测算第二代农... 第二代农民工是最有市民化诉求且亟待市民化的群体,但市民化的进展较为缓慢,根本原因是政府担心无力承受市民化过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权力保障,以及城市公共服务享受的资金需求而延缓了制约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改革。在测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分析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与相应制度改革的关联性基础上,提出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整体思路与政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农民工 农民工市民化 社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 被引量:79
6
作者 卢晖临 潘毅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共24页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等阶级分析的传统主题结合起来,以凸显认同政治研究在马克思阶级分析中的价值。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源自生产关系,当在生产关系中的利益对立无法缓解和消除时,我们看到认同政治不仅不会遮掩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反而会因为在农民工那里所引发的主体分裂和负面情绪,直接成为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员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工 无产阶级化 工人阶级的形成 愤怒 阶级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水利富民工程的环境价值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忠魁 杨进怀 +1 位作者 宋如华 吴敬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3-167,共5页
应用环境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北京山区水利富民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的生态环境价值为1148.5亿元,包括保护水资源的价值735.7亿元,保护土地资源的价值70.6亿元,保护环境的价值44.8亿元,生态旅游... 应用环境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北京山区水利富民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的生态环境价值为1148.5亿元,包括保护水资源的价值735.7亿元,保护土地资源的价值70.6亿元,保护环境的价值44.8亿元,生态旅游价值297.3亿元。其中,水利工程产生的价值是459.4亿元,占总价值的40%。社会效益价值体现在招商引资7.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5.5%,北京山区教育事业费和中级以上科技人员总数分别增长了32.8%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水利富民工程 环境价值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任务分析法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能力探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春霞 石伟平 王云清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39,共5页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关系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关系到“四化同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意义重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目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其职业能力,而首要前提则是明晰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探究...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关系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关系到“四化同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意义重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目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其职业能力,而首要前提则是明晰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探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以及具体的职业能力要素,从知识、技能、才能等方面构建职业能力框架。研究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农场生产管理、农业互联网创业营销、涉农财务管理、关系组织与协调等8大工作领域,承担23项工作任务以及56条具体职业能力要素。研究为决策层、执行层科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具有重要政策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务派遣:农民工就业的新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然 唐静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91,共4页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就业难与维权难并存。如何实现农民工顺利就业以及如何确保农民工就业后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数量,提高农民工就业的质量,是一种...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就业难与维权难并存。如何实现农民工顺利就业以及如何确保农民工就业后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数量,提高农民工就业的质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为了推动劳务派遣规范发展,促进农民工的就业与维权,必须发挥政府、法律和集体谈判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农民工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农民社会保障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翟年祥 项光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本文主要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政策思路进行了设计,并提出建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发达地区率先实现进城农民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接轨以及筹措进城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等政策设计思路。
关键词 城市化 进城农民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外出务工与劳务经济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洁 申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5-28,32,共5页
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地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制约,加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低下,用工的不规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一切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 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地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制约,加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低下,用工的不规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一切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快劳务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其次要将培训和输出相结合,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使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城里就业,实现农民"非农化"是我国劳务经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外出务工 劳务经济 农民增收 劳务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单位性质与利用网络求职的差异性--来自珠三角农民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夏磊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61,共15页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市场转型研究一直关注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其市场化程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的实证研究,发现伴随着职业流动的增加,农民工在求职中并没有减少对社会网络的使...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市场转型研究一直关注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其市场化程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的实证研究,发现伴随着职业流动的增加,农民工在求职中并没有减少对社会网络的使用,只是越来越少地使用先赋性的亲友网络,越来越多地使用在职业流动中新建的社会网络。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不同性质工作单位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影响了农民工对求职方式的选择。农民工进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单位,可以较多地通过市场途径求职;进入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工作单位,则需要较多通过社会网络途径求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市场化 社会网络 工作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社会工作与员工精神福利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方舒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21-28,共8页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员工精神状态的好坏、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和人际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运转。然而,由于很多企业只注重对员工进行单方面的物质激励,长期忽视员工的精神福利,引发当下某些员工的极端行为,给员工个人...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员工精神状态的好坏、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和人际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运转。然而,由于很多企业只注重对员工进行单方面的物质激励,长期忽视员工的精神福利,引发当下某些员工的极端行为,给员工个人及其家属、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后果。作为专业化、科学化的助人事业,在西方,社会工作介入工业领域由来已久,国际经验表明,工业社会工作在为员工处理心理压力、预防个人危机和提供精神福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社会工作 精神福利 新生代农民工 介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民就业决策——基于陕西省杨凌区农户微观调研数据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天军 马橙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5期25-34,共10页
基于陕西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t和Heckman模型探讨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对农户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信任、制度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从事第一产业决策,制度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从事第二产业决策,社会信任显著正向... 基于陕西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t和Heckman模型探讨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对农户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信任、制度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从事第一产业决策,制度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从事第二产业决策,社会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从事第三产业决策;Heckman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中,情感信任、制度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从事非农就业决策,第二阶段中,情感信任、社会信任显著影响农户务工距离决策。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从事非农就业、增收致富,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农民就业服务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就业 就业方式 务工距离 人际信任 制度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中国的新产业工人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富良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2期60-64,共5页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群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有利于加速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走出对“农民工”的认识误区,从宏观政...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群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有利于加速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走出对“农民工”的认识误区,从宏观政策上提高其地位和待遇,推动其向工人阶级的转化,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新产业工人 工人阶级 宏观政策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炳君 《政法论丛》 2007年第2期20-26,共7页
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具体到法学语境考察,承认并正视农民工承受的不平等待遇,挖掘出农民工权益缺失的深层原因,以富有人文价值的法律来保障当代中国农民工的平等权利,乃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稳定和谐之关... 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具体到法学语境考察,承认并正视农民工承受的不平等待遇,挖掘出农民工权益缺失的深层原因,以富有人文价值的法律来保障当代中国农民工的平等权利,乃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稳定和谐之关键所在,亦系亿万农民工福祉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产业工人 劳动立法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与苏俄三个时期的三种工农联盟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良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4,共5页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及其执政党支持对农民平分土地,另一方面是农民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支持贫苦农民对富农进行斗争,另一方面是农...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及其执政党支持对农民平分土地,另一方面是农民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支持贫苦农民对富农进行斗争,另一方面是农村向城市即农民向工人阶级国家提供战争必需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工农经济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及其国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领导农民一起建设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 工人阶级 农民 工农联盟 工农经济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左学金 《西部论坛》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其面临交易风险、就业及社会保险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且受到"局部性"的限制。"权利与义务对等模式",基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的原则,使农民工作为纳税人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农民市民化"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应积极推行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基本层面建立覆盖全体非农业劳动者,进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改革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土地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农民工 失地农民 农民城市化 农民市民化 浅度城市化 准城市人口 户籍制度改革 外劳模式 土地换身份 权利与义务对等 纳税人 公共服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工半耕家庭经济模式对村庄的影响研究——基于关中陈文村的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5,共5页
在对关中陈文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与分析半工半耕家庭经济模式对于村庄的影响,尝试解释两个问题:一是半工半耕家庭经济模式的形成及其意义;二是该种模式对于村庄的生活范围与关系模式、生活面向与生活预期、代... 在对关中陈文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与分析半工半耕家庭经济模式对于村庄的影响,尝试解释两个问题:一是半工半耕家庭经济模式的形成及其意义;二是该种模式对于村庄的生活范围与关系模式、生活面向与生活预期、代际责任与伦理三个方面的影响。最后指出陈文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当前国家农村政策的启示意义,即国家在致力于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小农家庭生产的扶持与条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工半耕 村庄 小农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对集体制农户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英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2,156,共8页
关系是主要的社会资本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收入。本文利用生产队统计资料,考察集体制农业中关系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生产队"队长"关系越好的农户,在农活分配中越容易得到高工分农活,家庭劳动工分收入越高... 关系是主要的社会资本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收入。本文利用生产队统计资料,考察集体制农业中关系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生产队"队长"关系越好的农户,在农活分配中越容易得到高工分农活,家庭劳动工分收入越高;相反地,与生产队"队长"关系差的农户,因得不到高工分农活,为了弥补工分收入的不足,转向对肥料工投入更多劳动,于是肥料工分收入较高;同时,与生产队"队长"关系好的农户受到的照顾更多,照顾工分较高。本文利用江苏省新沂市一个生产队1971-1981年间的微观数据证明上述结论,模型回归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从而说明"关系"的影响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集体制 农户收入 劳动工分 肥料工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