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ditional Literature'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Schools
1
作者 li li liu yanzi(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2,共6页
Known as sinology in today' s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age.Combined with the view on people' s social value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lite... Known as sinology in today' s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age.Combined with the view on people' s social value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explore today' s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schools,the basic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and social moral schools a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schools can be summed up.From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literary concept of development,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pecific viewpoi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umanistic and social cultural schools.Having the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has a three-dimensional impact on the Chinese cultural schools and also provides a powerful impetus for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sch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学校发展 文学发展 传统 社会价值观 多元化发展 社会文化 社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理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敏 何玉莹 陈艳妮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6-1060,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终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伴有睡眠障碍(SD)。SD会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同时会加重ASD的核心症状,如尖叫、多动等情绪及行为问题,二者互相影响,迁延反复。目前SD在ASD儿童中的...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终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伴有睡眠障碍(SD)。SD会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同时会加重ASD的核心症状,如尖叫、多动等情绪及行为问题,二者互相影响,迁延反复。目前SD在ASD儿童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认为ASD伴SD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ASD伴SD以行为干预、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为主,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尚未有长期研究的报道。中医认为其病机在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后天失养,治疗ASD伴SD从多个角度进行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病因辨证等),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汤剂、针刺、推拿及芳香疗法等)进行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睡眠障碍 中医药 针灸 推拿 治疗 文献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在骨肉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军 徐世红 +5 位作者 张辰 姜朝阳 王培鑫 李玙璠 朱欢 王晓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4-1260,共7页
骨肉瘤(OS)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其恶性程度高,侵袭广泛,预后差,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目前OS的标准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但手术广泛切除后影响肢体功能,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使得OS的治疗进入平台... 骨肉瘤(OS)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其恶性程度高,侵袭广泛,预后差,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目前OS的标准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但手术广泛切除后影响肢体功能,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使得OS的治疗进入平台期。中医药在OS的治疗中具有阻滞OS细胞周期,降低其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等作用,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介导相关通路活性调节OS细胞凋亡,从而抑制OS的恶性增殖,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恶性增殖 中医药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近代戏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兼及《近代戏曲丛刊》的编辑出版
4
作者 左鹏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5,133,共11页
近代传奇杂剧研究走过了近百年历程,一方面取得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成就,开辟了这一以往颇为薄弱甚至鲜为人知的学术领域,为后来的研究进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与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条件、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 近代传奇杂剧研究走过了近百年历程,一方面取得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成就,开辟了这一以往颇为薄弱甚至鲜为人知的学术领域,为后来的研究进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与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条件、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深化拓展、重新认识评价的研究空间和问题,留下了许多足堪反思记取的学术史经验。近代传奇杂剧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期待,应当从基本文献的发掘整理、基本史实的考证辨析出发,在更加丰富充分、详实准确的文献史实基础上,结合中国戏曲、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思想艺术转换、戏曲史与文学史经验,准确认识和评价处于古今转换、中外交汇的特殊背景下的戏曲创作的思想艺术价值及其戏曲史和文学史地位,从而有效支撑和促进中国戏曲史、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持续进展和水平提升。大型戏曲文献《近代戏曲丛刊》的编辑出版,就是这一学术愿望和学术追求的具体体现,从基本文献、基本史实建设完善的角度看,它将有利于提升近代戏曲与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戏曲与文学研究的建设水平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杂剧 戏曲文献 戏曲史实 整理出版 中国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史传文说发覆
5
作者 许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7,共12页
自唐代迄于清世,学界出现了对汉史传文的质疑,其对象由《史记》兼及《汉书》的传记作品,其焦点又聚集于对辞赋作品的大量载录,并延伸及对《文选》载汉文“首赋”的批评。这一质疑的思想关键在反对汉史载文重修辞夸饰而轻经义致用。甄考... 自唐代迄于清世,学界出现了对汉史传文的质疑,其对象由《史记》兼及《汉书》的传记作品,其焦点又聚集于对辞赋作品的大量载录,并延伸及对《文选》载汉文“首赋”的批评。这一质疑的思想关键在反对汉史载文重修辞夸饰而轻经义致用。甄考其说并发覆其义,这种质疑源于在汉史载文后渐次形成的经义说及文体观对汉代广义性之文辞的误读。考察汉史载文,突出在诏令、奏议与辞赋,实以用“经”取“义”的写作与言说,建构当朝因王政而呈示的王言,其传承三代而造就新朝的君主制度及其文法,则形成了特有的帝国章句。而汉代史家如司马迁主张“成一家之言”与以史载文的关联,汉人广义的文辞观,以及包括辞赋作品在内的致用思想,正是其一代文运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史传文 尚言传统 文法 章句 一代文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风雅的叛散与重构
6
作者 袁济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3,181,共13页
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风雅传统进行叛散的同时,也作了重构的努力。这种叛散与重构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从消解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时代与士... 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风雅传统进行叛散的同时,也作了重构的努力。这种叛散与重构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从消解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时代与士人命运的变化,形成了不同于两汉时代的文学观念与知识体系。建安文学以气为美、诗赋尚丽即是这种表现,正始玄学与佛学思想的兴起也对传统的风雅之道有所解构。魏晋时代帝王与士人的文学书写,叛散与重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教与审美融合一体的文学形态,从而为唐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之道 魏晋文学 叛散六经 重构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
7
作者 傅煌燕 夏艳秋 董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4,I0001,共7页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文献,建立数...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进行中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功效、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0篇相关文献,共89个有效处方,涉及中药125味,总频次1086次。中药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药性主要为温性、平性;药味主要为甘、苦、辛味;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等。通过分析得到核心药物15味,核心药物组合17组,强关联规则6组,挖掘出新核心类方3个。结论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减退不孕症以“补肾活血”为治疗大法,强调肝脾肾三脏同调,重视补阳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不孕症 中药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温脾汤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8
作者 丁晨雨 郑晓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温脾汤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发布的经典名方,通过整理、分析温脾汤的古今文献,系统考证温脾汤的源流、药物组成、功能、剂量、炮制、煎服法、方义、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共获得相关古代文献数据165条,现代临床文献... 温脾汤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发布的经典名方,通过整理、分析温脾汤的古今文献,系统考证温脾汤的源流、药物组成、功能、剂量、炮制、煎服法、方义、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共获得相关古代文献数据165条,现代临床文献114篇,涉及中医古籍66部。分析发现温脾汤首见于东晋《小品方》,唐代孙思邈将其纳入《备急千金要方》中,现行版以《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热痢”的温脾汤为主流。其组方为大黄、人参、甘草、干姜、附子,药用基原遵循2020版《中国药典》,其中大黄、人参、干姜用生品,蜜炙甘草甘味大于炒甘草,性温不燥,缓和之性进一步增强,符合温脾汤功效,附子应选用炮附片;药物用量方面,大黄18.40 g,人参9.20 g,甘草9.20 g,干姜9.20 g,附子5.00 g;制法服法为加水1400 mL,煎取600 mL,分3次温服。该方古代常用于治疗痢疾、霍乱等病症,经后世医家临证发挥,现亦用于治疗胃肠道、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及失眠症等疾病。该研究可为温脾汤中成药的研发和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温脾汤 文献考证 沿革演变 中医古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阊名园图》论16世纪中叶江南园林艺术特征
9
作者 庞世源 黄晓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目的】16世纪中叶是明中后期江南私家造园转型的关键节点,但学界对当时园林的典型艺术特征尚未展开进一步讨论。文徵明《金阊名园图》描绘的徐封园(后称紫芝园)是16世纪中叶新建江南园林的代表,对其展开案例研究有助于获取佐证明中后... 【目的】16世纪中叶是明中后期江南私家造园转型的关键节点,但学界对当时园林的典型艺术特征尚未展开进一步讨论。文徵明《金阊名园图》描绘的徐封园(后称紫芝园)是16世纪中叶新建江南园林的代表,对其展开案例研究有助于获取佐证明中后期造园转型的论据,梳理和归纳假山、水体、植物和建筑等造园要素发生的具体变化。【方法】基于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对《金阊名园图》所绘园林进行复原,阐析此图展示的造园要素及设计手法,并与16世纪中叶前后其他明代江南园林进行比较,探寻明嘉靖以降造园转型的主要趋势。【结果】《金阊名园图》描绘的徐封园以奢丽风格和社交功能而著称,园内假山、水体、植物和建筑等造园要素既存在异于16世纪中叶以前传统文人园林的特征,也有顺接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造园全盛时期设计语言的现象。【结论】徐封园的局部平面复原与造园要素分析揭示了明嘉靖以降造园转型的2个主要趋势:叠山、理水的程式运用表明江南地区的造园者历经长期探索后逐渐确立广受认可并广泛运用的设计范式;植物、建筑的功能转变源自商品经济推动下园林社交功能的强化。16世纪中叶江南私家造园转型源自社会演变与艺术发展的共同作用,推动该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个案研究上升到群像调查,有助于宏观把握明中后期江南造园艺术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江南园林 明中后期 园林复原 图文互证 造园要素 徐封园 紫芝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叩问与回响——沈从文传统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新变
10
作者 刘秀珍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2,共8页
作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家及京派核心人物,沈从文以独特的文学姿态和文化选择,建构了与鲁迅传统并驱的乡土中国诗学。同祖国内地的沈从文接受相比较,台湾文学创作因发展背景与文化场域不同,对沈从文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了异趣与差异。探... 作为现代文学经典作家及京派核心人物,沈从文以独特的文学姿态和文化选择,建构了与鲁迅传统并驱的乡土中国诗学。同祖国内地的沈从文接受相比较,台湾文学创作因发展背景与文化场域不同,对沈从文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了异趣与差异。探究其独特性及革新表现,对于开拓沈从文研究新视角及现代文学传统的创新性传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传统 乡土文学 台湾文学 传承与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江与小语种文学的新世界文学困境
11
作者 郝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的创作实践,为审视小语种文学在“新世界文学”体系中的独特困境与突围路径提供了典型案例。韩江所属的韩语文学在新世界文学框架中面临三重困境:如何命名、怎样流通以及本土文学传统遭受忽视。面对“小文学...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的创作实践,为审视小语种文学在“新世界文学”体系中的独特困境与突围路径提供了典型案例。韩江所属的韩语文学在新世界文学框架中面临三重困境:如何命名、怎样流通以及本土文学传统遭受忽视。面对“小文学”“弱势文学”等概念因文化语境差异难以适配的情况,提出以语言使用人数为核心的“小语种文学”概念,强调其区别于流散、移民写作的东亚本土性经验。小语种文学在西方中心霸权下遭遇的流通困境,包含跨文化翻译的错漏折射的语言政治不平等,以及国际影响力背后潜藏着小语种国家文化宣传政策与国际市场的妥协之间的现实张力。此外,对以韩江作品为代表的小语种本土文学传统的忽视,体现在国际文学奖的选择和对文本的批评解读,往往深陷西方经典理论阐释的惯性框架中,以西方文学传统模式界定其文学价值,忽略其本身与本土传统文化及文学脉络的深层关联。在警惕西方理论收编的危险的同时,重新强调本土文化对小语种作品阐释的意义。以韩江被新世界文学“祝圣”为镜,小语种文学的世界化进程既需突破西方霸权话语的围剿,亦需在技术变革与文化认同的多重张力中重构主体性,这为重新思考新世界文学体系中的边缘文学提供极具意义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 新世界文学 小语种文学 流通 本土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马书店及其“文学丛书”与新文学的革命传统
12
作者 付建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作为“左联”外围组织的天马书店,尽管是一个微型民营书店,却在1930年代反文化“围剿”中,努力出版了数种“文学丛书”,尤其是许多左翼文艺书籍,对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文化领导权”,新兴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与统治阶... 作为“左联”外围组织的天马书店,尽管是一个微型民营书店,却在1930年代反文化“围剿”中,努力出版了数种“文学丛书”,尤其是许多左翼文艺书籍,对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文化领导权”,新兴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的“官方知识分子”在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市民社会”中激烈博弈,结果是“官方知识分子”不断削弱,“有机知识分子”不断增强。“天马”同人,如鲁迅、三任编辑、两任负责人等,就是这样的“有机知识分子”,他们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在鲁迅的引领下,这种革命精神进一步建构了新文学的革命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书店 “文学丛书” 新文学 革命传统 鲁迅 有机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战文学的“大西南”书写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形成
13
作者 段从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6,226,227,共14页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文化人从华北、东南等地内迁进入了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地区。他们以自己在内迁途中的见闻和进入大后方之后的实地生活经验为题材的“大西南”书写,综合运用故都风物、江南风景和野蛮古风等三个传统文化认识论...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文化人从华北、东南等地内迁进入了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地区。他们以自己在内迁途中的见闻和进入大后方之后的实地生活经验为题材的“大西南”书写,综合运用故都风物、江南风景和野蛮古风等三个传统文化认识论范畴,把“大西南”从古代中国文史知识里的“异域”,改写成为现代中国亲密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从中发掘出了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伟大力量。传统文化也以这三个认识论范畴为形式,通过把“大西南”从“异域”改写成为现代中国亲密共同体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化实践,把自己变成了现代中国“国家共同感”的深层文化根基,展示了它在现代中国国家认同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南”书写 国家认同 传统文化 抗战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IP全版权开发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
14
作者 王婉波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43,共8页
作为媒介融合的一种方式,跨媒介生产、叙事与传播正逐渐渗透到网络文学产业化与传统文化媒介化的组织架构和发展过程之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受限于单一媒介传播,而是被灵活运用于新兴媒介中,呈现出数字化、品牌化、娱乐IP化的跨媒介... 作为媒介融合的一种方式,跨媒介生产、叙事与传播正逐渐渗透到网络文学产业化与传统文化媒介化的组织架构和发展过程之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受限于单一媒介传播,而是被灵活运用于新兴媒介中,呈现出数字化、品牌化、娱乐IP化的跨媒介孵化特征。网络文学通过影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创意IP转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新的融合发展模式。网络文学IP全版权开发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对其自身及IP产品回归主流、延展文化内涵、走精品化之路等起到重要作用。文章指出,目前网络文学IP全版权开发中传统文化的转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多方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网络文学IP全版权开发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 IP 全版权开发 传统文化 当代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文学演进中的地图影响
15
作者 丁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取法、援用和咏写地图的特出时代现象,顺应了汉末以降史学及其附属的地理学不断成长的学术发展态势。地图作为其时史部地理类文献中主要且特殊之一种,融时间与空间、图像与文字、技术与艺术于一炉,不唯与历史地理学密...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取法、援用和咏写地图的特出时代现象,顺应了汉末以降史学及其附属的地理学不断成长的学术发展态势。地图作为其时史部地理类文献中主要且特殊之一种,融时间与空间、图像与文字、技术与艺术于一炉,不唯与历史地理学密不可分,同时也与都邑、山水、行旅等诸多文学题材息息相关。这一时段内,有关文学展示出的地图影响特点表现在:首先,地图绘制的理念、元素、方法,不时渗入文学作品的书写模式、内容形态、语言体制中;其次,地图承载着的真确、精博的图文资料,屡屡构成文学创作的知识来源和校核依据,催生了一股崇真尚实的文风潜流。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之外,地图蕴含的美学属性和象征寓意,还能唤起文人的阅读想象力,故此将地图用于审美和隐喻思维的表达,丰富和增进了文学的表现力。上述因地图之制作、观览与想象所造成的三重影响,使其在汉唐之间的文学演进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史部地理类文献 地图影响下的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式文化元素在服饰文创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峻 吕悦宁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中式文化元素的服饰文创产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精神象征,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设计价值。为了研究中式文化元素在服饰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对中式文化元素的艺术特征、文化创意产品概念、服饰文创产品的发展缘起... 中式文化元素的服饰文创产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精神象征,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设计价值。为了研究中式文化元素在服饰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对中式文化元素的艺术特征、文化创意产品概念、服饰文创产品的发展缘起、中式文创产品的特征与意涵等问题做了细致的阐述,应用归纳法、演绎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文创设计实证案例,总结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式文化元素在服饰文创产品创新应用的几种方法,以实现中式文化元素在服饰文创产品中价值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元素 传统文化 服饰文创 创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服饰纹样设计转化研究的演进脉络与热点主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瑞智 李诗婷 蒋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共9页
文章以探寻中国传统服饰纹样设计转化研究规律为出发点,选取近20年CNKI中的425篇传统服饰纹样设计转化研究的期刊文献,基于文献计量的实证分析,从知识生产脉络、知识生产主体、知识基础、关键词共现和时间线等维度,对传统服饰纹样设计... 文章以探寻中国传统服饰纹样设计转化研究规律为出发点,选取近20年CNKI中的425篇传统服饰纹样设计转化研究的期刊文献,基于文献计量的实证分析,从知识生产脉络、知识生产主体、知识基础、关键词共现和时间线等维度,对传统服饰纹样设计转化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20年来该领域发文量增长快速,知识生产主体之间尚未形成稳定的合作网络;设计转化中传统服饰纹样吉祥文化的物化表达、传统服饰纹样提取的方法革新、多学科融合驱动传统服饰纹样设计转化创新发展是研究的热点;传统服饰纹样设计转化演化脉络可分为三个阶段,强调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基于用户情感的服务设计、设计转化中的文化自信、共性到个性的心理需求转变、“实用性”转向“精神性”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纹样 设计转化 文献计量 文献特征 热点主题 纹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特征分析的戏曲类方志文献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姗姗 余华娟 +1 位作者 陈健瑶 夏立新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4-1104,共11页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施知识挖掘,对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命名实体识别作为一种基础性技术与关键环节,对方志知识组织与发现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然方...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施知识挖掘,对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命名实体识别作为一种基础性技术与关键环节,对方志知识组织与发现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然方志命名实体识别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缺乏适应方志文本特征与领域资源特征的系统化技术方案。基于此,本文提出融合多维特征与Bi-LSTM-CRF的戏曲类方志命名实体识别模型。首先,结合句法特征与符号、尾词、构词、上下文和负例等文本特征,对方志文献中的戏曲类实体特质进行解析;其次,利用在长文本结构中表现优异的Bi-LSTM-CRF模型,借助已解析的戏曲类实体特征,提升实体识别效率;最后,以《楚剧志》为具体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命名实体识别效果上优于基准模型,F1值达到0.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文献 戏曲类方志 命名实体识别 Bi-LSTM-CRF 多维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中国古代文学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过常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204,205,共12页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源自孔子的经典教育,其功能是以文传道、以文化人、以文辅政、以文抒情,承担着建构、传递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责任。这一传统在近现代以来被人为中断,以“情绪性”“文艺性”为特征的纯文学观念代替了传统文学观...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源自孔子的经典教育,其功能是以文传道、以文化人、以文辅政、以文抒情,承担着建构、传递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责任。这一传统在近现代以来被人为中断,以“情绪性”“文艺性”为特征的纯文学观念代替了传统文学观念,致使传统文学功能萎缩,成为一门纯粹的知识性学科。学术界为了复兴传统文化,先后提出了建设国学、经学、中国古典学等主张和方案,但都与传统文化根基之学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应回归古代文学传统,以语言文字为前提,以经典文献为载体,以文化传承为目标,以文学审美为特色,形成一个主体突出、层次完整、相互支撑的自主知识体系;同时,对传统文学的话语资源进行清理、提炼,在意义域设定、论题设置、阐释策略、研究者主体性的建构等方面,继承创新,形成民族特色话语方式,将古代文学重构成为一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继承传统文化 自主知识体系 民族话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金化痰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成 叶远航 +4 位作者 宁博 左婉曌 吕安淇 姜成 柯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46-2853,共8页
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源于《医学统旨》,具有清热化痰、宣降肺气的功效,临床广泛用于以痰热壅肺证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证明,临床上清金化痰汤治疗肺炎、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 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源于《医学统旨》,具有清热化痰、宣降肺气的功效,临床广泛用于以痰热壅肺证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证明,临床上清金化痰汤治疗肺炎、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降低炎症反应指标等。基础研究上清金化痰汤可以通过调控自噬、调控铁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抗病毒、介导各种信号通路等,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肺部损伤,来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为了使清金化痰汤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呼吸系统疾病,现从清金化痰汤的古代文献分析、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3方面,对其进行整理与总结,为今后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金化痰汤 呼吸系统疾病 文献研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中医药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