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应用
1
作者 唐晖 傅斌生 +5 位作者 杨卿 姚嘉 曾凯宁 冯啸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移植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供者1为6岁4个月女童,体质量为21 kg,获取供肝质量为496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01 g和280 g,分别移植给9月龄6.5 kg男童和9月龄7.5 kg男童,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WR)分别为3.09%和3.73%。供者2为5岁8个月男童,体质量为19 kg,供肝质量为673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30 g和400 g,分别移植给13月龄9.5 kg女童、15月龄12 kg男童,GRWR分别为2.42%和3.33%。两例供肝均采用离体劈离方式,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并利用异体髂静脉和髂动脉血管补片重建,根据GRWR 4例移植肝均无减体积。4例受者中1例因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移植肝无功能死亡,3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早期和晚期并发症,规律随访至2023年7月31日,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对供肝进行细致评估及术中精细操作、匹配合适儿童受者的前提下,可选择合适的低龄儿童供肝进行劈离。采用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重建的方式,可有效保证左右半肝的静脉充分回流,保证了足够功能性肝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 低龄儿童来源供肝 劈离式肝移植 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 体质量指数 肝功能 国际标准化比值 冷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圆窗激振的人耳生理响度模型研究
2
作者 刘兆海 郭维维 +3 位作者 贺志恒 陈伟 饶柱石 刘后广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7-1687,共11页
针对目前的响度模型无法用于预测圆窗激振下响度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圆窗激振的人耳生理响度模型。该响度模型由听觉外周模型和数据处理后端组成。建立了能够计算自由场声激励和圆窗激振下基底膜振速的听觉外周模型以及将基底膜振... 针对目前的响度模型无法用于预测圆窗激振下响度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圆窗激振的人耳生理响度模型。该响度模型由听觉外周模型和数据处理后端组成。建立了能够计算自由场声激励和圆窗激振下基底膜振速的听觉外周模型以及将基底膜振速转变为听觉中枢所感受到的响度的数据处理后端;将听觉外周模型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中外耳传递函数、声激励下中耳传递函数和镫骨振速、圆窗激振传递函数、内耳基底膜选频特性、频响特性和位移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听觉外周模型的可靠性;将响度模型计算结果与等响曲线、带宽噪声响度、频域掩蔽下纯音响度级和复音阈值已有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响度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人耳生理响度模型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了声激励和圆窗激振下基底膜振速,并能够用于计算声激励和圆窗激振下纯音、复音和带宽噪声的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度感知 圆窗激振 人工中耳 听觉外周 动力学建模 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瑞君 吕书红 +2 位作者 刘志业 张新 刘志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中部地区的江西,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共5省106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行... 目的·了解中国5省初中生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中部地区的江西,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共5省106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情况、饮食行为情况、抑郁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中生的抑郁症状报告率、每日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每日视屏时间和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并分析前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中国5省初中生抑郁症状报告率为12.9%,西部地区、非独生子女、每周零花钱超过100元、有过吸烟行为、有过饮酒行为、每日视屏时间≥2 h、有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初中生抑郁症状报告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2%初中生每日视屏时间≥2 h;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每日视屏时间<2 h组相比,≥2 h组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1.89,95%CI 1.22~2.95)。29.5%的初中生有不健康饮食行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健康饮食行为组相比,不健康饮食行为组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2.16,95%CI 1.47~3.19)。6.4%的初中生每日视屏时间≥2 h且有不健康饮食行为;调整混杂因素后,这部分学生比每日视屏时间<2 h且饮食行为健康学生抑郁症状报告率更高(OR=4.26,95%CI 2.24~7.56)。调整混杂因素后,每日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为1.21(95%CI 1.02~1.51),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AP)为0.19(95%CI 0.13~0.31),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为1.35(95%CI 1.12~1.69)。结论·视屏时间过长且有不健康饮食行为的中国初中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且两者对抑郁症状有相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视屏时间 饮食行为 抑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15年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自闯 董国涛 姚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阐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NDVI变化的影响和驱动力,并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VHRR GIMMS NDVI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82—2015年...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阐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NDVI变化的影响和驱动力,并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VHRR GIMMS NDVI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82—2015年黄河中游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影响植被NDVI的自然和人为因子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982—2015年黄河中游NDVI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植被覆盖改善面积高达70.79%,显著改善面积为49.2%。年降水量是黄河中游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被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等因子也能很好地解释黄河中游植被覆盖状况。自然因子对植被变化的影响远高于人为因子,因子交互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论]黄河中游植被NDVI主要受年降水量影响,34年间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交互作用下植被显著改善,未来应更加注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模型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耳石日轮特征及繁殖期推算 被引量:1
5
作者 赖柏霖 顾正选 +13 位作者 李磊 何智 高阔 蒲勇 田琴瑶 熊金鑫 罗文杰 黄俊杰 文磷 熊旭 唐子婷 张明旺 杨德英 严太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9,共10页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出膜时间进行了推算,并结合胚胎发育积温推算了亲鱼产卵时间。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实验确定了异齿裂腹鱼孵化有效积温为2062.67℃·h,生物学零度为6.31℃;在水温6.8—8.8℃条件下,50%样本耳石第一轮纹在出膜后第1天形成(理论值为出膜后8.94h,n=439);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即仔稚鱼的日轮数为日龄。对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生长过程中耳石形态发育观察发现,微耳石的形态稳定,轮纹清晰,更适宜作为日轮计数材料。依据野生仔稚鱼样本微耳石日轮数,结合采样时间及耳石轮纹沉积规律等,推算出2022年野生仔稚鱼样本的孵化时间为3月11日至5月2日,结合孵化积温与实测平均水温,推算出其产卵时间为2月8日至4月23日。文章为研究异齿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保护与流域水电站生态调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日轮技术 繁殖期 仔稚鱼 雅鲁藏布江中游 异齿裂腹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气时间对中煤级煤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志丰 张旭峰 +5 位作者 唐书恒 张松航 丁占成 张振国 高莲凤 侯海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对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脱气时间的实验,选择的脱气时间分别为2 h,3 h,4 h,5 h,6 h,9 h,12 h,24 h。选取三种中煤级煤岩样品为实验材料,分别为济宁三号井气煤、张北矿气煤以及临涣矿焦煤。研究不同脱气时间下中煤级煤样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孔隙结构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脱气时间。通过分析煤样的吸附曲线、吸附-脱附曲线“滞后环”、阶段孔容曲线、平均孔径等参数,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发生变化时,煤样孔隙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为2 h和3 h时吸附-脱附曲线的类型以H3为主,其孔隙结构简单。煤样测定的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3 h达到最大值,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5 h达到最小值。在脱气3 h时,水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挥发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较低,此时煤样的孔隙结构更佳。三种中煤级煤样最佳脱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氮吸附 脱气时间 中煤级煤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时滞效应的air2stream河流水温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凌波 王启明 +3 位作者 赵忠伟 唐玉川 李成明 胡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1,共7页
高精度河流水温模型对于深入了解水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河流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驱动的air2stream模型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同时,避免了计算的复杂性,已成为河流水温模拟常用的模型。由于水的热惯性及水文条件等的影响,河流水温... 高精度河流水温模型对于深入了解水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河流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驱动的air2stream模型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同时,避免了计算的复杂性,已成为河流水温模拟常用的模型。由于水的热惯性及水文条件等的影响,河流水温变化往往显著滞后于气温变化,而air2stream原模型并未考虑滞后效应,导致该模型在流量未知情况下实际精度偏低。为解决该问题,采用气温-水温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时滞天数,构建具有时滞的air2stream新模型,进一步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两个监测站的多年实测数据验证新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新模型在不引进额外观测数据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精度且性能更稳定。相比原模型,在两个监测站新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约4.29%和5.85%。新模型具有精度高、水文要素需求少的特点,可为长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水温模型 时滞 air2stream 长江中下游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鳤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8
作者 翟东东 王东 +8 位作者 何天琪 蔡方陶 段辛斌 胡兴坤 朱滨 谢仲桂 夏明 刘红艳 熊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6-1744,共9页
为研究长江中游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两个线粒体基因和两个核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汉江下游、南洞庭湖、藕池河和长江公安段4个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种群历史动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鳤单倍型多样性较高,核苷... 为研究长江中游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两个线粒体基因和两个核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汉江下游、南洞庭湖、藕池河和长江公安段4个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种群历史动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鳤单倍型多样性较高,核苷酸多样性较低,整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和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长江中游鳤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现象。种群历史动态分析表明长江中游鳤群体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种群扩张现象,扩张时间约在16.54万年前,处于庐山冰期和大理冰期间较为温暖的间冰期。STRUCTURE分析表明长江中游和西江中下游鳤群体间存在较明显的分化,推算其分化时间约在5.55万年前,建议在制定保护策略时将这两个水系的鳤群体视作两个保护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遗传多样性 分化时间 种群历史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库中长期仿天然水文情势的生态流量多目标调度 被引量:4
9
作者 崔福宁 朱迪 +2 位作者 卜慧 郭卫 汪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现有研究较少从水文情势角度开展梯级水库中长期生态流量调度的现状,基于场景缩减(SBR)技术推求的仿天然水文情势生态流量过程,以梯级水库下泄流量与生态流量的动态时间规整(DTW)距离最小为生态目标,以梯级水库发电量最大为发电目标... 针对现有研究较少从水文情势角度开展梯级水库中长期生态流量调度的现状,基于场景缩减(SBR)技术推求的仿天然水文情势生态流量过程,以梯级水库下泄流量与生态流量的动态时间规整(DTW)距离最小为生态目标,以梯级水库发电量最大为发电目标,构建梯级水库多目标生态流量调度模型,并采用“参数模拟−优化”思路求解,选择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和观音岩6座梯级水库,对1953-2015年的旬径流资料开展分析研究,为梯级水库中长期生态流量调度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推求的仿天然水文情势生态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和上下游断面量级差异特征;相较梯级水库原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可通过径流调节,改善梯级水库中长期生态和发电效益,在不影响生态目标的状态下,可增加511亿kW·h的发电量,相应增幅为1.35%;在不影响发电目标的情况下,可减少134253的DTW距离,相应降幅为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调度 动态时间规整 场景缩减 梯级水库 金沙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多维度权衡协同关系研究——以兴安盟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雪敏 李道政 李柏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探究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是实现多维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的关键前提。论文基于InVEST与CASA模型、热点分析、相关性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 探究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是实现多维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的关键前提。论文基于InVEST与CASA模型、热点分析、相关性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的兴安盟地区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与植被净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呈非对称持续上升趋势,空间分布自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降水量的波动致使土壤保持服务与水源涵养服务的增量高于碳存储服务。(2)生态重要程度空间分布自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重点生态区的占地面积增量显著,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3)协同关系是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主导关系,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程度各异,权衡协同强度较弱。(4)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总体上西北与东南为协同区域,中部为权衡区域。研究结论对于实现研究区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变 权衡与协同 大兴安岭山脉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时移地震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学锋 夏同星 +1 位作者 张正龙 刘学通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9-458,共10页
时移地震在剩余油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前后两次或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方面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因此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避开传统时移地震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伪时移地震概念。伪时移地震研究不再重点关注两次或多次地震... 时移地震在剩余油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前后两次或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方面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因此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避开传统时移地震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伪时移地震概念。伪时移地震研究不再重点关注两次或多次地震资料的一致性,而是重点分析地震资料对地质油藏问题的响应特征。在分析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地震资料去伪存真,结合正演分析的结果,获得可靠准确的地质油藏认识,然后分析认识差异并了解油藏开发动态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剩余油分析。渤海F油田目的层埋深较浅,为曲流河沉积,储层物性较好。该油田前、后采集的两套地震数据时间跨度为12年,在采集和处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将伪时移地震用于该油田的剩余油分析,通过分析前、后两次地震资料的地质油藏认识,可以较好地判断油藏因注水开发所导致的油水关系变化,这种认识比油藏数值模拟结果更具指导意义,据此可以明确剩余油富集区域,为井位部署和实施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时移地震 油田开发中后期 油藏监测 剩余油分析 流体替代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日食时差算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曲安京 唐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16-421,共6页
因月亮视差引起的对日食食甚时刻的修正值,即定朔时刻与日食食甚时刻之差,中国古代称为时差。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时差算法的沿革及其算法模型,并与理论算法作了比较,分析了其精度误差。从理论上来说,时差算法是关于太阳的时角和黄经的... 因月亮视差引起的对日食食甚时刻的修正值,即定朔时刻与日食食甚时刻之差,中国古代称为时差。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时差算法的沿革及其算法模型,并与理论算法作了比较,分析了其精度误差。从理论上来说,时差算法是关于太阳的时角和黄经的二元函数,但是中国古代的时差算法只考虑了时角因素,而完全没有考虑到太阳的黄经变化对时差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时差算法是一个不完全的算法。本文的讨论结果表明,中国古代的时差算法虽然是一个有缺陷的算法,但其结果和理论结果还是比较接近,特别是和二至时的理论结果相比,误差只达到2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 食甚时刻 定朔时刻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世纪前中国纪时日食观测和地球转速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培瑜 韩延本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4-320,共7页
本文对中国正史记载的八世纪前的34次纪时日食观测作了分析,指出其中两次日食记载有重复,另一次纪日不确,对32次日食观测记录的14个食分和45个见食时刻作了考查,其中除一次食甚时刻误差较大(约1h)外,余皆准确可靠,本... 本文对中国正史记载的八世纪前的34次纪时日食观测作了分析,指出其中两次日食记载有重复,另一次纪日不确,对32次日食观测记录的14个食分和45个见食时刻作了考查,其中除一次食甚时刻误差较大(约1h)外,余皆准确可靠,本文据此对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时日食 地球自转 日食 公元八世纪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月食时差算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曲安京 唐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8,共8页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月食时差算法是为了修正定望和食甚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而设计的。该算法为《大衍历》所首创,此后,《钦天历》、《纪元历》、《庚午元历》和《授时历》等历法均设计了相应的算法。通过构造月食时差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月...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月食时差算法是为了修正定望和食甚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而设计的。该算法为《大衍历》所首创,此后,《钦天历》、《纪元历》、《庚午元历》和《授时历》等历法均设计了相应的算法。通过构造月食时差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月食时差算法是必要的,中国古代历法中设计的月食时差算法应该与月亮视差无关,由此反驳了朱载堉对《纪元历》等历法中的月食时差算法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法 月食食甚 月亮视差 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元历》日食算法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滕艳辉 唐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55,共16页
将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历法《纪元历》的日食预报方法公式化,并完全按照《纪元历》推算方法编写计算机程序,利用程序计算了宋代的全部日食,并与现代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纪元历》推算日食的精度是:食甚的最大误差为1.2588小... 将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历法《纪元历》的日食预报方法公式化,并完全按照《纪元历》推算方法编写计算机程序,利用程序计算了宋代的全部日食,并与现代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纪元历》推算日食的精度是:食甚的最大误差为1.2588小时,平均误差为0.4033小时;食分的最大误差为6.2分,平均误差为1.3分。结合《纪元历》推算定朔的精度,得出其时差的计算精度在0.5小时以上,这个值比重建模型估算值稍大一些。最后指出虽然《纪元历》日食算法的方法不够优化,且时差精度较低,但就日食的最终推算结果来看,其日食数值算法系统仍是很合理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元历》 日食 精度 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时间的限定 被引量:90
16
作者 李宇 丁磊磊 +4 位作者 许文良 王枫 唐杰 赵硕 王子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6,共11页
本文对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 本文对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68Ma,为中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体具有高硅(Si O2=74.61%~80.16%)、富铝(Al2O3=10.59%~13.90%)、贫铁(Fe2O3=0.11%~0.3%)等特征,在化学上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3)系列。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锆石的εHf(168Ma)=+7.53^+11.66,二阶段的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595~966M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在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衔接地区变质杂岩和冀北-辽西地区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存在,表明大兴安岭西坡-冀北-辽西地区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有关的陆壳加厚过程。因此,研究区内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作用有关,而与古环太平洋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无关,其形成时代也限定额尔古纳地块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地区 中侏罗世 白云母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芦柏震 毛伟敏 +3 位作者 侯桂兰 王春雷 周俐斐 周佳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1980-1982,共3页
收集2007-2011年各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相关文献,相应列出生存期作参考,如化疗、放疗、中医药联合化疗、手术结合放化疗、介入治疗等,并对新近治疗手段加以归纳。
关键词 中晚期肺癌 治疗方法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握力及反应时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荣湘江 梁丹丹 钱京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中老年人握力及反应时的影响,为太极拳作为适合中老年人的中低负荷的运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崇文区中老年人共421人,其中进行太极拳练习5年以上的212人,作为实验组;不常从事体育锻炼的209人,作为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中老年人握力及反应时的影响,为太极拳作为适合中老年人的中低负荷的运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崇文区中老年人共421人,其中进行太极拳练习5年以上的212人,作为实验组;不常从事体育锻炼的209人,作为对照组;每组再分为45—55岁(中年组)、56岁以上(老年组)两个年龄组,分别进行握力及反应时测试。结果:①长期太极拳习练后,太极拳组握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中男性老年组握力均明显低于中年组(P<0.01),但女性老年组与中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长期太极拳习练后,太极拳组中老年组反应时的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无性别差异。结论:太极拳可以较为明显的缩短中老年人的反应时,提高中老年人反应灵敏度,但对力量性指标(如握力)未见明显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太极拳本身运动强度不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中老年人 握力 反应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层大气重力波的全球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云 熊建刚 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1-1717,共7页
从2002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SABER温度剖面数据提取了可以反映重力波活动的垂直尺度2~10 km的中尺度温度扰动,分析了全球中层大气重力波的分布.重力波扰动在夏季和冬季明显强于春季和秋季,而冬季与夏季相比,在70 km以下的高度夏季弱于冬... 从2002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SABER温度剖面数据提取了可以反映重力波活动的垂直尺度2~10 km的中尺度温度扰动,分析了全球中层大气重力波的分布.重力波扰动在夏季和冬季明显强于春季和秋季,而冬季与夏季相比,在70 km以下的高度夏季弱于冬季,在70 km以上夏季比冬季要强.从全球重力波分布来看,较大值分布在冬季半球和25°N到25°S的热带范围,其中热带范围重力波的峰值随着高度向北移动,而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重力波扰动较大值位于极区涡流的边缘.热带范围的扰动沿着经度方向有明显的变化,这是由风过滤、地形和波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力波扰动强度随高度变化,在25~30 km处呈现下降趋势,而超过42 km后又逐渐递增.对比8年平均的重力波在不同高度的强弱分布,可以看到,在较低高度,重力波的强弱明显与地形有关,而在较高高度,重力波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变得不明显.这说明重力波的形成与地形有显著相关性,但在传播过程中重力波的分布会随高度出现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 中层大气 SABER/timeD 温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陈本友 邓凌 +1 位作者 黄希庭 辛增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本研究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对四川成都市两所中学的175名中学优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追求成功动机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监控观除外);(2)中学... 本研究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对四川成都市两所中学的175名中学优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追求成功动机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监控观除外);(2)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3)中学优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上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研究表明初二可能是培养时间管理倾向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优生 时间管理倾向 成就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