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CATION OF ABSORPTION SPECTRUM OF GaAs/AlGaAs 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 BY POSTGROWTH ADJUST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Y FU YANG Chang-L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Quantum well intermixing techniques modify the geometric shape of quantum wells to allow postgrowth adjustments.The tuning effect on the optical response property of a GaAs/AlGaAs 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Q... Quantum well intermixing techniques modify the geometric shape of quantum wells to allow postgrowth adjustments.The tuning effect on the optical response property of a GaAs/AlGaAs 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QWIP) induced by the interdifussion of Al atoms was studied theoretically.By assuming an improvement of the heterointerface quality and an enhanced Al interdiffusion caused by postgrowth intermixings,th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shows a blue-shifted,narrower and enhanced photoluminescence peak.The infrared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um also shows the expected redshift of the response wavelength.However,the variation in the absorption peak intensity depends 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photo generated carriers.For high-quality QWIP samples,the mean free path of photocarriers is long so that the photocarriers are largely coherent when they transport across quantum wells.In this case,the enhanced Al interdiffusion can significantly degrade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property of the QWIP.Special effects are therefore needed to maintain and/or improv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QWIP device during postgrowth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谱 量子阱 红外光电探测器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tages of QWIP technology in infrared thermal cameras 被引量:1
2
作者 Eric Belhaire Regis Pichon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8-303,共6页
Standard GaAs/AlGaAs 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s(QWIP)have been seriously considered as atechnological choice for the 3^(rd) generation of thermal imagers in the long wave infrared band(LWIR)for some time.Alt... Standard GaAs/AlGaAs 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s(QWIP)have been seriously considered as atechnological choice for the 3^(rd) generation of thermal imagers in the long wave infrared band(LWIR)for some time.Alternative technology like MCT(HgCdTe)was the technology choice of the 2^(nd) genera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quantum efficiency.In the paper,measurements on the QWIP technology will be presented and a comparison with alternative technology will be d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detectors image sensors 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s(QW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谱红外/太赫兹量子棘轮探测器研究进展(内封面文章·特邀)
3
作者 楚卫东 白鹏 +4 位作者 杨宁 王屹 韩尚杰 王迎新 赵自然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5,共14页
近年来,红外/太赫兹探测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聚焦于当前主流的红外及太赫兹探测器就其优点和缺点进行相应评述。为满足现在科技水平所需的高速探测光子型红外/太赫兹探测器取得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其工作温度低、响应光谱范围窄等... 近年来,红外/太赫兹探测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聚焦于当前主流的红外及太赫兹探测器就其优点和缺点进行相应评述。为满足现在科技水平所需的高速探测光子型红外/太赫兹探测器取得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其工作温度低、响应光谱范围窄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的场景。就工作原理、工作模式、研究进展、能带工程等方面介绍GaAs基经典红外/太赫兹光子型探测器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文中提出的量子棘轮红外探测器(QRIP)的研究进展,从QRIP器件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其优势及可行性。通过研究QRIP不同的杂质类型、掺杂浓度、生长工艺、能带结构等条件以研究其工作机理及量子特性,列出了不同结构QRIP器件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棘轮结构在无外加电场下能够对红外能量进行探测,同时在特定的偏压下能够实现光谱可调的性质以实现宽谱的探测。进一步地,将QRIP集成LED制备出量子棘轮上转换器件,其能够实现4~200 THz的超宽谱探测,同时量子棘轮上转换探测器在25 K时响应率可以达到0.4 A/W。该研究表明了量子棘轮探测器能够有效提升器件的工作温度、响应光谱范围,为高工作温度红外/太赫兹光子型探测器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太赫兹探测器 宽谱探测器 高温太赫兹探测 量子棘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基中波高工作温度640×512红外探测器
4
作者 张磊 周朋 +3 位作者 耿丽红 程雨 李娟 李艳红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1-734,共4页
提高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可以降低探测器对制冷量的需求,从而减小制冷机和杜瓦结构体积,实现探测器的小型化。本文介绍了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研制情况,通过开展超晶格材料结构设计、器件制备工艺、小型化制冷机等... 提高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可以降低探测器对制冷量的需求,从而减小制冷机和杜瓦结构体积,实现探测器的小型化。本文介绍了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研制情况,通过开展超晶格材料结构设计、器件制备工艺、小型化制冷机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像元间距15μm的锑基II类超晶格中波640×512探测器,工作温度达到140 K,量子效率达到61%,有效像元率达到99.8%以上,NETD≤20 mK,探测器性能与80 K条件下碲镉汞探测器相当,成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基 高工作温度 640×512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面阵铟镓砷探测器的短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5
作者 陈洁 朱尤攀 +5 位作者 孙爱平 赵德利 王世铭 冯丽军 周玲玲 和多林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9-695,共7页
近年来,随着铟镓砷探测器的迅猛发展,短波红外技术在透雾以及夜间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夜间导航及辅助驾驶、军事勘察等领域。随着全国产化1280×1024像素大小的铟镓砷探测器陆续推出,开展大面阵大相对孔径的短波红外... 近年来,随着铟镓砷探测器的迅猛发展,短波红外技术在透雾以及夜间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夜间导航及辅助驾驶、军事勘察等领域。随着全国产化1280×1024像素大小的铟镓砷探测器陆续推出,开展大面阵大相对孔径的短波红外光学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针对特殊背景(如夜视成像)的需求,本文主要设计了一款基于1280×1024像素,像元间距15μm大面阵铟镓砷探测器的短波红外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系统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大视场成像。本光学系统采用经典双高斯结构形式,利用常见可见光材料适当配比,完成复消色差短波红外系统设计,该系统具有小型化、大相对孔径、高分辨率、工艺性优良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大面阵探测器 光学系统设计 复消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煜 刘海峥 +1 位作者 史泽林 佟秋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81,共15页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在传统强度信息的基础上引入偏振信息,在特定条件下可有效提升目标探测识别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杂比、抗伪装和抗干扰等优势,在目标侦察、探测与打击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介绍了物体表...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在传统强度信息的基础上引入偏振信息,在特定条件下可有效提升目标探测识别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杂比、抗伪装和抗干扰等优势,在目标侦察、探测与打击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介绍了物体表面偏振理论及相关现象,特别是目标高温偏振现象的发现,为偏振探测应用拓展了新领域;并基于目标偏振理论,分析了不同环境及应用背景下目标偏振特性的研究成果。其次,综述了近年来红外偏振探测器的发展以及目标红外偏振成像探测的最新进展,归纳了当前复杂战场环境下目标探测任务对红外偏振探测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突破实时高精度成像技术瓶颈、强化穿云透雾能力与抗遮蔽干扰性能等。最后,在总结目标偏振机理、目标偏振特性及偏振探测器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未来应深化目标表面偏振理论研究、推动高精度红外偏振探测器制备技术发展、探索多维度信息融合处理,并进一步展望红外偏振探测技术在复杂目标识别、反隐身作战及战场监测等军事领域的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原理 目标偏振特性 红外偏振探测器 偏振探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红外测温系统
7
作者 郭来功 刘安坤 +1 位作者 黄晨瑞 穆朝民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针对于高速测温系统存在的响应时间慢、校准复杂、不适用特殊环境等问题,设计了以STM32F429IGT6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以光学系统、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为主体的制冷型高速红外测温系统。光学系统采用金属抛物面反射镜构建光学组件,结合制冷... 针对于高速测温系统存在的响应时间慢、校准复杂、不适用特殊环境等问题,设计了以STM32F429IGT6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以光学系统、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为主体的制冷型高速红外测温系统。光学系统采用金属抛物面反射镜构建光学组件,结合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完成光电转换,由微控制器进行高速采集。系统采样率为1 MHz,采用SD卡进行数据存储,可在屏幕上显示温度变化波形。采用黑体炉静态标定法进行温度标定,对温度与电压信号之间的关系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了电压-温度关系式,测量误差为±1℃,温度测量有效范围为10~200℃。标定后使用霍普金森压杆冲击实验进行了系统应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冷型高速红外测温系统具有微秒级温度变化的探测能力,响应时间快,操作与校准简单,在动态高速测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高速采集 黑体炉 霍普金森压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势垒型中波InAs/InAsSb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宁 祝连庆 +2 位作者 刘炳锋 娄小平 董明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186,共9页
为提高势垒型中波InAs/InAsSb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器件性能,研究并设计了nBn势垒型InAs/InAsSb器件结构。针对InAs/InAsSb红外探测器器件结构特征,分析了暗电流的主导机制和能带特性,采用基于泊松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热方程的数值计算方... 为提高势垒型中波InAs/InAsSb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器件性能,研究并设计了nBn势垒型InAs/InAsSb器件结构。针对InAs/InAsSb红外探测器器件结构特征,分析了暗电流的主导机制和能带特性,采用基于泊松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热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精确调控吸收层掺杂、势垒层掺杂、势垒层厚度、温度和组分等,构建出高能量势垒以有效阻挡多数载流子,允许少数载流子迁移,实现价带偏移(Valence Band Offset,VBO)接近于零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暗电流。研究结果表明,在1×10^(15)~1×10^(17)cm^(-3)范围内降低势垒层掺杂浓度,VBO和暗电流开启电压绝对值均会减小,当AlAs1-xSbx势垒中Sb组分为0.91时,VBO接近于零。对于吸收层,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暗电流呈现减小趋势,但趋势较不明显。在-0.5V偏压,140 K工作条件下,吸收层和势垒层掺杂浓度分别为1×10^(13)cm^(-3),1×10^(15)cm^(-3),吸收层与势垒层厚度分别为3μm,80 nm,得到器件结构参数优化后的暗电流低至4.5×10^(-7)A/cm^(2),证明InAs/InAsSb中波红外探测器具有高温工作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于导弹预警、红外制导、航空航天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探测器 InAs/InAsSb 暗电流 二类超晶格 势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自主研发红外探测器的天文应用测试与分析
9
作者 张晏铭 文新荣 +6 位作者 范文龙 林春 魏彦锋 陈永和 傅雨田 范伟军 许春 《天文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7,共18页
近两年,中国在红外探测器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针对天文观测需求,对该款红外探测器开展了天文探测所有关注指标的全面测试,获得了红外探测器的读出噪声、暗电流、满阱、动态范围、非线性、非均匀性、量子效率等重要指标,判断了... 近两年,中国在红外探测器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针对天文观测需求,对该款红外探测器开展了天文探测所有关注指标的全面测试,获得了红外探测器的读出噪声、暗电流、满阱、动态范围、非线性、非均匀性、量子效率等重要指标,判断了该探测器在红外天文方面的观测能力。还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1.56 m望远镜进行实际外场观测,验证了该探测器地面应用已经接近国外探测器同等水平,这标志着中国红外天文已进入了一个能够利用自主研发的红外探测器在近红外特定波段开展天文观测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天文 国产HgCdTe红外探测器 非破坏性读出模式 暗电流 读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偏移量的红外非均匀校正算法
10
作者 杨晓博 董建婷 +2 位作者 张永强 武永见 聂云松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5-639,共5页
受限于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材料特性以及制作工艺,红外图像普遍存在像元间的不一致性,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会严重影响在轨成像效果。尤其在均匀背景下的点目标探测,会提高在轨探测的虚警率。两点法校正是一种典型的红外遥感器在轨图像非... 受限于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材料特性以及制作工艺,红外图像普遍存在像元间的不一致性,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会严重影响在轨成像效果。尤其在均匀背景下的点目标探测,会提高在轨探测的虚警率。两点法校正是一种典型的红外遥感器在轨图像非均匀性处理手段,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图像的非均匀性。两点法的图像处理机理就决定了这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校正效果不仅与相机的成像参数相关,在时域上还与探测器的工作温度相关。因此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光学遥感器在每次成像任务中成像参数即使固定不变,仍然需要通过获取星上定标器的内定标图像实时计算校正系数,从而保证红外图像的非均性得到抑制。以线阵推扫中波红外遥感器为实验对象,提出一种时域自适应校正算法,在两点法校正的基础上引入时域上的响应修正量,纠正工作温度变化对非均匀校正系数时效性的影响。目前此算法已应用于在轨光学遥感器,该算法的引入有效减小了在轨定标的频次,增强了红外通道应急成像任务的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偏移量 红外探测器 光学遥感 空间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镉汞长波红外探测器成像暗环研究
11
作者 李娟 高璐 +2 位作者 陈彦冠 付志凯 张磊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5-578,共4页
红外整机成像时需要对红外探测器的输出进行非均匀校正,来获得相对均匀可观的图像。在一款碲镉汞长波红外探测器整机成像实验时,图像出现了“暗环”现象,通过分析确认了“暗环”现象的机理,并通过优化改进,消除了成像“暗环”,为其他长... 红外整机成像时需要对红外探测器的输出进行非均匀校正,来获得相对均匀可观的图像。在一款碲镉汞长波红外探测器整机成像实验时,图像出现了“暗环”现象,通过分析确认了“暗环”现象的机理,并通过优化改进,消除了成像“暗环”,为其他长波红外探测器成像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探测器 碲镉汞 暗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探测器组件可靠性评估和加速寿命验证研究
12
作者 张凯 李海英 +7 位作者 柳冬 张应旭 袁绶章 李培源 李红福 赵文丽 查云 赵榆松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红外探测器组件在战术及空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各类应用对其可靠性指标也不断提高。组件可靠性评估方法不统一和关键可靠性指标难以评估给组件研制单位带来很多困惑。为此我们梳理了近年来国外主要研究机构针对红外探测器组件所进... 红外探测器组件在战术及空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各类应用对其可靠性指标也不断提高。组件可靠性评估方法不统一和关键可靠性指标难以评估给组件研制单位带来很多困惑。为此我们梳理了近年来国外主要研究机构针对红外探测器组件所进行的可靠性评估研究,整理了探测器组件及主要部件的加速寿命试验结果,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可用于提升组件的可评估性和准确性,即基于关键部件红外探测器、杜瓦、制冷机的加速试验、标准使用剖面及加速因子等关键研究方法,结合工程经验、理论方法、统计工具和外场数据反馈来提高组件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可靠性评估 加速寿命试验 应用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器件冷屏部件热辐射对芯片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曾昌行 陈军 +4 位作者 甘游宇 孙鸿生 黄一彬 陈正超 张志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随着高工作温度红外光电子器件的发展,更高的工作温度下,冷屏部件的热辐射会带来背景辐射噪声,对红外探测器的成像造成干扰。为研究高温器件冷屏部件热辐射对芯片性能的影响,基于蒙特卡洛原理,采用3D Studio Max建立冷屏模型,提取模型... 随着高工作温度红外光电子器件的发展,更高的工作温度下,冷屏部件的热辐射会带来背景辐射噪声,对红外探测器的成像造成干扰。为研究高温器件冷屏部件热辐射对芯片性能的影响,基于蒙特卡洛原理,采用3D Studio Max建立冷屏模型,提取模型信息编写程序,计算冷屏部件各部分对芯片的辐射传递因子,进而得到冷屏部件热辐射在芯片上产生的噪声信号。在给定的参数和条件下,对某高温器件冷屏进行计算分析,表明该高温器件冷屏部件的温度需低于196 K。为抑制高温器件冷屏部件的热辐射,研究了整体降低冷屏发射率和局部降低冷屏发射率这两种方案。整体降低冷屏发射率可降低冷屏自身热辐射产生的噪声信号,但会造成外部辐射中经冷屏反射间接到达芯片的杂散辐射噪声信号迅速增加。局部降低冷屏发射率可降低冷屏自身热辐射产生的噪声信号并使外部辐射中经冷屏反射间接到达芯片的杂散辐射噪声信号缓慢增加。采用局部降低冷屏发射率的方案,对总的杂散辐射的抑制效果与温度有关,当冷屏部件温度小于203 K时,会引起总的杂散辐射噪声信号增加;当冷屏部件温度大于203 K时,可以降低总的杂散辐射噪声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器件 冷屏 热辐射 噪声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模型的异构信息融合跟踪算法
14
作者 王凯 胡玉东 +1 位作者 高长生 荆武兴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0,共8页
为了提高主动雷达/红外探测器对助推滑翔飞行器的跟踪精度,充分发挥各类型观测信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模型的异构信息融合跟踪算法。针对红外探测器与主动雷达的采样频率不同的问题,对该探测系统构建了多尺度模型。在快尺度模... 为了提高主动雷达/红外探测器对助推滑翔飞行器的跟踪精度,充分发挥各类型观测信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模型的异构信息融合跟踪算法。针对红外探测器与主动雷达的采样频率不同的问题,对该探测系统构建了多尺度模型。在快尺度模型下,根据红外探测器的观测数据,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完成对目标状态的初步估计;在慢尺度模型下,利用融合后的主动雷达的观测数据,采用量测转换卡尔曼滤波算法完成对目标状态的精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相比传统算法可以实现更准确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推滑翔飞行器 多尺度模型 异构传感器 数据融合 轨迹跟踪 主动雷达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InAs/InAsSb超晶格红外探测器设计及势垒外延优化制备
15
作者 刘炳锋 祝连庆 +3 位作者 鹿利单 房晨 陈伟强 董明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5,共10页
针对中波红外探测器在抑制暗电流、提升材料外延质量与优化势垒结构方面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材料的nBn势垒型中波红外探测器的设计与AlAsSb势垒层优化研究。采用k∙p能带理论模型对超晶格能带结构进行建模,系统... 针对中波红外探测器在抑制暗电流、提升材料外延质量与优化势垒结构方面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材料的nBn势垒型中波红外探测器的设计与AlAsSb势垒层优化研究。采用k∙p能带理论模型对超晶格能带结构进行建模,系统分析了InAs和InAsSb层的厚度及Sb组分比例对带隙的耦合调控机制,实现响应波长在3~5μm波段的精确覆盖。通过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了应变平衡的InAs/InAs_(0.6)Sb_(0.4)超晶格材料,HRXRD表征显示超晶格周期厚度偏差仅为2.46%,实现了高均匀性材料外延。构建了基于AlAsSb三元合金势垒层的完整nBn结构,并对AlAsSb层在385℃、400℃及420℃三种生长温度下进行表面形貌和结构特性优化,AFM与RSM结果表明400℃时表面粗糙度仅0.252 nm、位错密度及应变均达到最低。结合钝化工艺完成器件制备并对其在77 K及-0.6 V偏置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l_(2)O_(3)钝化后器件暗电流密度降至5.30×10^(-6) A/cm^(2),RA值提升至4.13×10^(4)Ω·cm^(2);峰值探测率达8.35×10^(11) cm·Hz^(1/2)/W(λ_(peak)=4.49μm),50%截止波长5.00μm处D*为5.01×10^(11) cm·Hz^(1/2)/W。研究验证了所设计的势垒结构与外延工艺优化的可行性,为高性能中波红外Ⅱ类超晶格探测器在高工作温度和大面积阵列化应用中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As/InAsSb 分子束外延 二类超晶格 中波红外探测器 势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I型多波段IFPA读出电路的应用与设计
16
作者 张露漩 李敬国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0-723,共4页
介绍了多波段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开发进展,并且针对多波段信号同时探测的红外器件特点进行了读出电路设计。其中,Pixel输入级为多波段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的核心关键模块之一。本文设计采用了缓冲直接注入型(Buffered Direct Injection... 介绍了多波段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开发进展,并且针对多波段信号同时探测的红外器件特点进行了读出电路设计。其中,Pixel输入级为多波段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的核心关键模块之一。本文设计采用了缓冲直接注入型(Buffered Direct Injection,BDI)像素输入级电路结构,具有高稳定性、低等效输入阻抗的特点,有效提高长波器件的注入效率,并且为光电探测器件提供了稳定的工作条件。以CMOS 0.18μm 5 V标准工艺基础,完成了全电路设计与模拟仿真。结果表明:70 K低温下电路功能正常,40μm间距内含有短、中、长4波段像素输入级,输入级积分信号输出线性度达到99.7%,噪声不超过0.3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 红外探测器 读出电路 像素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逻辑处理及存储功能的数字像素读出电路
17
作者 张露漩 于艳 喻松林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1-904,共4页
未来先进红外探测感知系统,以提升光场维度特征、探测目标距离、空间分辨率等性能为主要目标。片上智能化探测,需采用特定图像处理功能算法将探测信息融合成像,读出电路片上集成智能化自主识别与控制算法电路。成熟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实... 未来先进红外探测感知系统,以提升光场维度特征、探测目标距离、空间分辨率等性能为主要目标。片上智能化探测,需采用特定图像处理功能算法将探测信息融合成像,读出电路片上集成智能化自主识别与控制算法电路。成熟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实现路线基于数字域完成,读出电路数字化设计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像素阵列数据与算法处理模块之间以具有逻辑处理功能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据交互。本文设计实现具有逻辑处理及存储功能的数字像素读出电路,配合图像处理算法功能实现智能化片上盲元替代、非均匀性校正、像元重构和运动目标轨迹探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红外探测器 像素级数字化 读出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谱激光辐照红外成像探测器干扰机理研究
18
作者 李楠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8-221,共4页
利用连续谱激光辐照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开展红外成像探测器干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到探测器上能量密度增强,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干扰图像中逐渐出现饱和干扰亮斑、饱和串音扩散干扰、衍射环状条纹、激光致盲等典型激光干扰现象。像元... 利用连续谱激光辐照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开展红外成像探测器干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到探测器上能量密度增强,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干扰图像中逐渐出现饱和干扰亮斑、饱和串音扩散干扰、衍射环状条纹、激光致盲等典型激光干扰现象。像元上激光功率密度达到5μW/cm^(2)~45μW/cm^(2)时,干扰图像为饱和干扰亮斑;激光功率密度达到69.4μW/cm^(2)~2 175μW/cm2时,干扰图像为饱和串音扩散干扰和衍射环状条纹;激光功率密度达到0.17 W/cm^(2)~2.8 W/cm2时,干扰图像为激光致盲现象。通过分析红外成像探测器的结构及材料,发现饱和干扰亮斑是由光电效应引起,饱和串音扩散干扰及衍射环状条纹是由探测器的温度升高所致,激光致盲则是光电效应和探测器的热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丰富了连续谱激光对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干扰现象的认知,为连续谱激光干扰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谱激光 红外成像探测器 干扰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探测器快启动冷头结构仿真研究
19
作者 赵璨 李娟 +2 位作者 魏威 李进武 苏鹏翼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0-1054,共5页
为解决探测器的快速启动问题,本文对影响冷头结构降温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了冷头结构降温所需冷量,并根据冷头结构的实际传热路径建立了热网络模型;对冷头结构的热阻进行计算和分析,表明冷屏壁厚影响降温所需冷量和热阻,两者相... 为解决探测器的快速启动问题,本文对影响冷头结构降温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了冷头结构降温所需冷量,并根据冷头结构的实际传热路径建立了热网络模型;对冷头结构的热阻进行计算和分析,表明冷屏壁厚影响降温所需冷量和热阻,两者相互矛盾并存在最佳值;结合有限元仿真对不同的冷头结构、冷屏壁厚和粘接剂进行了计算,得出快启动探测器中冷头结构的最佳参数,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快速启动 冷头结构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底热处理对氧化钒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20
作者 王金华 朱林光 +4 位作者 程龙 李静 董珊 赵福 陈文礼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7-943,共7页
得益于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低的噪声水平以及良好的CMOS工艺兼容性,氧化钒薄膜是目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热敏材料。为改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在高温视场中的“太阳灼伤”效应,我们优化了探测器的制作流程,增加了衬底热处理工... 得益于高的电阻温度系数、低的噪声水平以及良好的CMOS工艺兼容性,氧化钒薄膜是目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热敏材料。为改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在高温视场中的“太阳灼伤”效应,我们优化了探测器的制作流程,增加了衬底热处理工艺,同时研究了衬底热处理对氧化钒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衬底热处理可以明显减少杂质类化学键的种类和数量,改善氮化硅表面的粗糙度,抑制耐温性实验后氧化钒薄膜结晶水平、应力及电阻率的恶化水平。通过对比工艺改善前后两种探测器在高温黑体辐照后输出差值随时间的变化,我们认为衬底热处理有助于提高氧化钒的热稳定性,改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太阳灼伤”效应。本文为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 氧化钒 衬底热处理 太阳灼烧效应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