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文化的心理疗愈功能——重评失调的认知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布新 孔庆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当前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源自国外,没有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特定国情(家庭、社区、学校),直接应用反可能引发文化冲突,故发展本土化心理咨询和治疗至关重要。传统艺术应用可跨时空传递情感和思想,帮助来访者情感外化的同时培养情商,... 当前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源自国外,没有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特定国情(家庭、社区、学校),直接应用反可能引发文化冲突,故发展本土化心理咨询和治疗至关重要。传统艺术应用可跨时空传递情感和思想,帮助来访者情感外化的同时培养情商,保护人完整性。治疗师可围绕成语、对联等中国特有文化符号,根据来访者具体问题选择多样化艺术形式做案例分析,经表达情感、体验冥想或创作与演绎等方式发挥作用。艺术应用须文化(道)指导,融入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和中医思想,结合四重自我理论。四重自我理论强调个人、社会、自然和宇宙层次自我互动,帮助区分“常态”和“偏态”,并提供不同层次偏态应对策略;修通和整合四重自我可促进全人成长、阖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和治疗 传统艺术 文化 四重自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学理论正名与艺理学归位观念
2
作者 梁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48,共9页
针对已成为过去时态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我们需要从学科历史教训的视角反思构筑艺术学学科“艺道”世界的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积极应对学科制度变革,系统追问学科“出位之思”与“正位之卫”之间的关系;基于艺术学的学理逻辑、学科建... 针对已成为过去时态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我们需要从学科历史教训的视角反思构筑艺术学学科“艺道”世界的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积极应对学科制度变革,系统追问学科“出位之思”与“正位之卫”之间的关系;基于艺术学的学理逻辑、学科建构逻辑与历史逻辑,揭示“艺术学理论”学科作为延伸性存在的本质与历史,以及作为价值表征的“艺理学”的自适力价值;在厘清学科理想、本质与历史的基础上,明确“艺术学理论”的新生论域、论题、道路与方法,推动“艺术学理论”归位为“艺理学”,以整体体现学科正位之力,确保学科自身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为艺术学学科建设提供思想、概念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理学 艺术学学科 艺术学研究 艺术理论体系 艺术学“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3
作者 李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通过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编译出版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辩证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文学纳入革命实践,不仅纠正了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中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且深度参与延安文艺生产、传播、接受、批评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形态。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对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传播与发展 中国形态 文艺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说:论人工智能文艺的非具身性生成
4
作者 欧阳灿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9,共10页
与艺术家依赖身体经验进行创作不同,人工智能文艺创作是一种非具身性的拟合式生成。本文将这种新型的文艺生成方式称为拟合说。具身性不仅是艺术的根本特性,也是艺术创造性意义的来源,而时间压力下的具身认知塑造了人类文艺创作和审美... 与艺术家依赖身体经验进行创作不同,人工智能文艺创作是一种非具身性的拟合式生成。本文将这种新型的文艺生成方式称为拟合说。具身性不仅是艺术的根本特性,也是艺术创造性意义的来源,而时间压力下的具身认知塑造了人类文艺创作和审美的基本特色。人工智能文艺虽然在技术上能够拟合再现具象化细节及抽象形式结构,但是缺乏时间压力下具身感知机制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因此无法自然体现时间维度对艺术意义的深层建构和影响。然而,人工智能的拟合机制,使它在捕捉大数据潜在规律方面展现出超越人类创作的优势。人工智能文艺可以被视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文艺 拟合说 非具身性 时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物性的两种研究路径论析
5
作者 王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在海德格尔“物的追问”的启迪下,21世纪西方当代理论家对艺术之物性的探讨可归纳为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艺术作为物”和物导向本体论的“物作为艺术”这两种研究路径。前者以布鲁诺·拉图尔为代表,主张艺术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行动... 在海德格尔“物的追问”的启迪下,21世纪西方当代理论家对艺术之物性的探讨可归纳为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艺术作为物”和物导向本体论的“物作为艺术”这两种研究路径。前者以布鲁诺·拉图尔为代表,主张艺术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行动者践行“物的政治”。后者以格拉汉姆·哈曼的“物导向本体论”为基础,强调艺术物的自主性和混杂性,拒绝如拉图尔那样将艺术物“向上还原”为关系。两种路径虽然均致力于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但在理解“物性”时存在根本分歧。拉图尔将艺术视为无尽的“网络”,而在哈曼那里,艺术则是有限的“空间”。在这两种物性研究的对话中,有必要引入“纠缠”的思想,思考人与物关系中的依赖与限制的辩证性,走出“无限关系”与“有限空间”的争论,使对话双方形成互补,从而理解艺术实践生成的人与物的纠缠链,推动艺术物性理论走向更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 艺术 行动者网络理论 物导向本体论 纠缠 布鲁诺·拉图尔 格拉汉姆·哈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戚昕 张瑛 于华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8,共7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既肩负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履行高校培育人才职责、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也面临着忽视思政主导作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案例陈旧落后、教学实践流于表面、创业竞赛背离初心等困境挑...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既肩负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履行高校培育人才职责、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也面临着忽视思政主导作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案例陈旧落后、教学实践流于表面、创业竞赛背离初心等困境挑战。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指出各高校应基于新文科建设指导思想,通过思政教育贯穿主导、数智赋能创新教学形式、立足本土深挖情境案例、实践落地深化校企共育、回归创业彰显竞赛本质等途径,改革优化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创业管理课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马锐 刘玉树 杜彦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1-704,共4页
提出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采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特征数据,分析入侵行为的空间和时间关联性,并对入侵特征数据中的关联信息进行处理,提取入侵行为之间的关联性,降低入侵检测算法的复杂性;利用ART2算法的自学习能力、... 提出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采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特征数据,分析入侵行为的空间和时间关联性,并对入侵特征数据中的关联信息进行处理,提取入侵行为之间的关联性,降低入侵检测算法的复杂性;利用ART2算法的自学习能力、自组织能力、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以及快速识别能力,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近实时检测,取得了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在识别未知攻击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神经网络 自适应共振理论(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T理论的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在水资源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罗先香 邓伟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7,88,共5页
BP和RBF神经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学习功能应用于水资源分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当不具备已知样本时 ,以上技术很难应用。提出了可塑性较强、无监督的A -K网络模型 ,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算法 ,并将其用于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中。实例表... BP和RBF神经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学习功能应用于水资源分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当不具备已知样本时 ,以上技术很难应用。提出了可塑性较强、无监督的A -K网络模型 ,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算法 ,并将其用于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中。实例表明 ,该方法能较理想地解决已知样本的分类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分类 art理论 自组织 人工神经网络 A-K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ART Ⅱ算法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孟武胜 刘爱峰 程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8-180,共3页
ART Ⅱ网络以模式的相似性量度值为基础,能够对动态的输入模式样本进行自适应的聚类和识别,然而标准的ART Ⅱ网络在输入数据处理过程中,忽略了样本数据中的负数信息和幅值信息,造成信号畸变和"同相位不可分"问题,在权值调整... ART Ⅱ网络以模式的相似性量度值为基础,能够对动态的输入模式样本进行自适应的聚类和识别,然而标准的ART Ⅱ网络在输入数据处理过程中,忽略了样本数据中的负数信息和幅值信息,造成信号畸变和"同相位不可分"问题,在权值调整过程中,聚类中心发生移动,容易造成"模式漂移"现象。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引入非线性函数对输入数据进行变换的方法解决"同相位不可分"问题,用待测数据与同一模式类中有限数据的欧氏距离与限定值进行比较实现聚类判定,抑制"模式漂移"现象。用Matlab仿真表明,改进算法性能优于标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共振理论(art)Ⅱ 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2wNF及其稳定性-可塑性动态平衡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众 莫红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81-1388,共8页
稳定性-可塑性两难问题的核心是系统如何在不削弱或忘记已学习模式的同时,自适应地学习新事物.目前公认自适应谐振理论(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ART)能够部分解决稳定性–可塑性两难问题,但依然存在学习受样本输入顺序影响大,且存在... 稳定性-可塑性两难问题的核心是系统如何在不削弱或忘记已学习模式的同时,自适应地学习新事物.目前公认自适应谐振理论(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ART)能够部分解决稳定性–可塑性两难问题,但依然存在学习受样本输入顺序影响大,且存在学习中心渐变样本时,带来的所谓模式漂移的问题.受进化生物学关于人类学习的幼态延续特征的启发,本文为每个F2层节点配备活跃度指示器λ,并将其反馈回F1层参与STM(Short term memory)向量的计算,使这种新型ART2网络在行为特征上具备幼态延续的显著特征,本文称之为ART2wNF(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 with neoteny feature).论文从理论上证明算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分析对随机生成样本集合的学习过程,对比了ART2wNF算法与常规ART2网络在可塑性、稳定性方面的差异以及ART2wNF在克服样本输入顺序影响等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可塑性两难问题 幼态延续 自适应谐振理论 art2 网络 art2w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y-ART神经网络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炳文 王文伟 秦前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7-863,共7页
针对现有背景抑制算法未能有效抑制背景而导致目标检测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共振理论(fuzzy 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Fuzzy-ART)神经网络的弱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采用Fuzzy-ART神经网络结合Robinson警戒环技术,建... 针对现有背景抑制算法未能有效抑制背景而导致目标检测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共振理论(fuzzy 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Fuzzy-ART)神经网络的弱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采用Fuzzy-ART神经网络结合Robinson警戒环技术,建立自适应局部空间背景模型,并以此分析像素点的背景模糊隶属度来抑制背景杂波;然后依据目标与残留背景杂波的空间特征采用模板均差法来突显目标,并提出基于行列模糊聚类的自适应分割算法来提取候选目标;最后结合目标的运动连续性进行多帧轨迹关联从而检测出真实目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随背景的局部情况来自适应调节空间背景模型,从而自适应抑制背景杂波、突显目标,能有效提高信噪比,检测出弱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弱小目标检测 模糊自适应共振理论神经网络 Robinson警戒环 自适应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ART网络在火焰燃烧状态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隋金雪 杨莉 +1 位作者 贺永强 董晓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3,共4页
基于采集的电站锅炉燃烧器火焰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讨论了特征值的意义和提取方法,提取了火焰图像特征区内灰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2个特征向量,运用现代人工神经网络智能理论,设计并改进了ART2网络算法,经过训练和实际应用后,ART2... 基于采集的电站锅炉燃烧器火焰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讨论了特征值的意义和提取方法,提取了火焰图像特征区内灰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2个特征向量,运用现代人工神经网络智能理论,设计并改进了ART2网络算法,经过训练和实际应用后,ART2网络对一定工况的旋流燃烧器和直流燃烧器火焰燃烧状态都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判别准确,网络稳定,实现燃烧状态实时判断,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图像 燃烧诊断 人工神经网络 自适应共振理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翻译的中国化实践
13
作者 童一菲 李跃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4,共9页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翻译的中国化实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一环。这一中国化实践不仅仅是将域外的理论文本进行单纯的语言转换,同时关联着马克思主义文论翻译机制的构建、翻译工作者主体精神的重塑,以及翻译文本...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翻译的中国化实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一环。这一中国化实践不仅仅是将域外的理论文本进行单纯的语言转换,同时关联着马克思主义文论翻译机制的构建、翻译工作者主体精神的重塑,以及翻译文本在本土语境中的创造性生成。延安时期的翻译机制具有组织化、系统化、意识形态化特点,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支撑;翻译工作者在战争环境下的空间位移中,经历文化磨合、冲击完成了主体精神重塑,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推进实现了观念的扭转;在翻译文本的生产过程中,翻译工作者通过择取文本、语言转换和创造性阐释,推动了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翻译实践结合了中国具体实际,为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文学翻译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创造性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有监督的ART算法的数字识别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义 窦易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4年第12期2369-2370,共2页
介绍一种新型神经网络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数字识别。在识别过程中,数字摄像头在现场摄取的数字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中经过预处理后,采用有监督的ART神经网络算法识别并得到识别结果。通过实验证明,有监督的ART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提高识别速度... 介绍一种新型神经网络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数字识别。在识别过程中,数字摄像头在现场摄取的数字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中经过预处理后,采用有监督的ART神经网络算法识别并得到识别结果。通过实验证明,有监督的ART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正确率,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识别 神经网络算法 计算机 数字图像 数字摄像头 过程 速度 art 监督 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 for papers
15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ISSN 0257-0254) is a most highly-recognized peer-reviewed journal in China,and has been listed in Scopus and Ebsco.TSLA,launched in 1980 bimonthly,publishes original articles...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ISSN 0257-0254) is a most highly-recognized peer-reviewed journal in China,and has been listed in Scopus and Ebsco.TSLA,launched in 1980 bimonthly,publishes original articles in Chinese or English in arts and humanities,especially literary studies.We cover any topic/issue involving,of,about or on but not confined to China in the fields of literary theory,critical theory,aesthetics,philosophy of art,cultural studies,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theory cultural studies AESTHETICS philosophy art critical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ART模型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芮勇 金丕彦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1994年第2期90-95,共6页
讨论了目前最成功的一种无导师神经网络模型──自适应谐振理论ART。分析了ART的工作原理,给出了ART的具体算法(已在PC-486上用C语言实现);指出了ART的实质,并以“有轨自动物料搬运小车系统”为例详述了ART... 讨论了目前最成功的一种无导师神经网络模型──自适应谐振理论ART。分析了ART的工作原理,给出了ART的具体算法(已在PC-486上用C语言实现);指出了ART的实质,并以“有轨自动物料搬运小车系统”为例详述了ART在故障诊断中的工作过程,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art模型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觉模糊ART神经网络的群事件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剑 雷英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131,142,共3页
描述了态势评估系统中的目标编群问题、目标群处理流程和群事件的检测。结合直觉模糊贴近度理论,构造了直觉模糊ART神经网络。设计了网络的运行机制和网络权值向量的学习机制。给出了一个具体实例,检验了直觉模糊ART神经网络的目标编群... 描述了态势评估系统中的目标编群问题、目标群处理流程和群事件的检测。结合直觉模糊贴近度理论,构造了直觉模糊ART神经网络。设计了网络的运行机制和网络权值向量的学习机制。给出了一个具体实例,检验了直觉模糊ART神经网络的目标编群效果,为群事件检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模糊集 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 群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变异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之路及其现实境遇
18
作者 刘婉竹 胡铁生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6,共11页
几代中国学人经过不懈努力,在对欧美的“西方中心论”进行反拨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并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上创立了变异论比较文学理论,成功地将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 几代中国学人经过不懈努力,在对欧美的“西方中心论”进行反拨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并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上创立了变异论比较文学理论,成功地将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中国。同为西方泊来品的新文科虽因有益于中国的大文科建设而为中国所接受,但其论域扩展、价值重塑、科际融合、研究范式创新却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形成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局面。在这种新形势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唯有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秉持中国话语及话语主导权,才能为异质文化语境下各民族文学互鉴、互证和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途径,并再创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论 变异论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新文科 境遇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颇族织锦纹样中的文化基因提取及审美特征
19
作者 冯艾卓 夏帆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共9页
景颇族织锦是景颇族中具有鲜明族群特征的文化遗产之一。文章通过对景颇族织锦本体的基因要素解读,重点从图纹方面对景颇族织锦文化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深入剖析了图纹基因中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图纹中文化基因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景颇... 景颇族织锦是景颇族中具有鲜明族群特征的文化遗产之一。文章通过对景颇族织锦本体的基因要素解读,重点从图纹方面对景颇族织锦文化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深入剖析了图纹基因中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图纹中文化基因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景颇族的审美特征。研究表明,景颇族织锦纹样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较好保存了景颇族族群的集体记忆和对自然的观察理解,其核心基因表现为传统技艺下包含“菱形纹、‘’形纹、曲折线形纹”三要素,其中菱形元素是由景颇族原始表意文字中代表生存基础的图纹意象演化而来,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由此进一步揭示景颇族织锦的纹样基因和造物手法下的民族审美特征,为后续的景颇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族 织锦纹样 文化基因 六元论 造物艺术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T网络的无指导中文共指消解方法
20
作者 李世奇 赵铁军 +1 位作者 陈晨 刘鹏远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26-932,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谐振理论(ART)网络的无指导中文名词短语共指消解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名词短语自身特征,通过改变网络参数动态调节聚类数量,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聚类共指消解中输出类别数目难以确定的难题。另外采用了一种基于信息...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谐振理论(ART)网络的无指导中文名词短语共指消解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名词短语自身特征,通过改变网络参数动态调节聚类数量,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聚类共指消解中输出类别数目难以确定的难题。另外采用了一种基于信息增益率的特征选择方法,减少了区分度较弱特征给聚类所带来的干扰。该方法在保证了识别正确率的前提下,不依赖人工标注语料,可直接应用于跨领域的真实文本。最后在ACE中文语料上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指消解 无指导学习 自适应谐振理论(art)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