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民基本收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
1
作者 王文龙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72,176,共13页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全球化的推进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性失业严重,极右势力崛起,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促生全民基本收入分配理念。但无论是基于人道主义、机会平等、功利主义还是社会正义与分配...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全球化的推进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性失业严重,极右势力崛起,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促生全民基本收入分配理念。但无论是基于人道主义、机会平等、功利主义还是社会正义与分配正义理由的传统再分配理论,均无法充分支持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导致该政策充满争议,推进缓慢。只有从纵向的历史维度深刻理解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技术价值论角度看待社会财富的创造,才能为全民基本收入政策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论证全民基本收入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应得分配,具有内在道德合理性。但考虑到当前生产力状况还难以支持高水平的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各国应优先考虑人道主义需求与机会平等需求,在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残补型再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实施部分基本收入政策或负所得税制度,将残补型再分配与制度型再分配有效衔接起来,然后根据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部分基本收入或负所得税水平,逐步实现分配正义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失业 全民基本收入 技术价值论 社会公共财富 社会财富再分配 分配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绩效管理与晋升机制能否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工作动机——相对剥夺理论视角下分配公平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德龙 陈徽音 +4 位作者 姚可鑫 巩金昊 赵世超 王颖 马慧芬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从相对剥夺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基层卫生人员对绩效管理与晋升机制的感知,探究绩效管理与晋升机制如何通过分配公平感的中介作用影响工作动机。方法:于2021年2~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对山东省三市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家乡... 目的:从相对剥夺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基层卫生人员对绩效管理与晋升机制的感知,探究绩效管理与晋升机制如何通过分配公平感的中介作用影响工作动机。方法:于2021年2~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对山东省三市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家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共计回收有效问卷870份,访谈175人。对问卷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对访谈资料借助定性分析软件进行编码。结果:绩效管理和晋升机制的4个维度得分为:考核规范性3.39±0.910分、考核应用性3.38±1.153分、晋升机会3.35±0.770分、晋升标准3.12±0.963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4个维度均对分配公平感有显著影响,共能解释其42.1%的变异,但仅有晋升机会对工作动机有显著影响(β=0.103,P<0.05)。分配公平感在晋升机会和工作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其只能解释工作动机0.4%的变异。访谈中有人员表示,当前基层存在考核规范性不足、考核结果应用性不强、晋升机会有限、晋升标准不明晰等问题。结论:绩效管理和晋升机制对基层卫生人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有限,且分配公平感的中介作用只得到部分验证。应通过打破论资排辈的晋升文化、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引入民主决策机制、优化考核结果反馈等措施,提升分配公平感,强化绩效管理与晋升机制的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管理 晋升机制 工作动机 相对剥夺理论 分配公平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正对权威合法性的影响: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林川 马红宇 +2 位作者 姜海 梁娟 齐玲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0-994,共15页
社会层面中的权威合法性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和管理实践者近来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社会公正的两个维度——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对权威合法性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提出社会阶层能调节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对权威... 社会层面中的权威合法性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和管理实践者近来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社会公正的两个维度——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对权威合法性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提出社会阶层能调节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对权威合法性感知的交互作用,并通过实验室研究和情境启动两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对低阶层者来说,无论是否程序公正,分配公正能显著提高个体的权威合法性感知;在分配公正和多得不公条件下,程序公正显著降低权威合法性感知。对高阶层者来说,分配公正能显著提高程序公正时的权威合法性感知;程序公正能显著提高分配公正时的权威合法性感知。研究结果启示社会管理者在推行依法治国时应针对不同阶层民众的思维方式采取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合法性 社会阶层 程序公正 分配公正 解释水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解到使用:心理理论与儿童不同情境中的分配公平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斯 苏彦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2-1250,共9页
分配公平性的发展即儿童对采用何种公平标准进行资源分配的渐进理解及其应用的过程。新近的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个体的分配公平性受认知和情感加工过程的共同作用。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卷入水平情境中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对儿... 分配公平性的发展即儿童对采用何种公平标准进行资源分配的渐进理解及其应用的过程。新近的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个体的分配公平性受认知和情感加工过程的共同作用。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卷入水平情境中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对儿童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实验1,61名4~5岁儿童以及40名成人完成代币给予游戏,结果发现ToM和情境的卷入水平都能促进儿童的公平性判断,并且非卷人情境下TOM通过组的儿童表现出与成人相似水平的公平性判断;实验2采用资源分配任务,比较了在卷入和非卷人两种情境下61名4-5岁儿童ToM对其公平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卷人水平和ToM有交互作用,卷人情境下ToM通过组比未通过组分配更公平,非卷人情境下两组儿童的表现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分配公平性的发展可能受到认知和情感两加工过程的共同作用,支持双加工过程理论,并提示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和增加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来帮助培养儿童的公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分配公平性 心理理论 卷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原则的幼儿分配公平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雪 刘文 +1 位作者 朱琳 张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0-1746,共7页
分配公平性是指个体如何以公平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分配,其主要依据3个原则:贡献(equity)、平等(equality)和需要(need)。最新研究表明,幼儿很早就已经具有基于贡献原则的分配公平性判断与行为,双加工理论对于该研究结果能够给出更为适当... 分配公平性是指个体如何以公平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分配,其主要依据3个原则:贡献(equity)、平等(equality)和需要(need)。最新研究表明,幼儿很早就已经具有基于贡献原则的分配公平性判断与行为,双加工理论对于该研究结果能够给出更为适当的解释,心理理论与情境卷入水平分别从认知和情绪方面对幼儿分配公平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应注重研究内容的具体化,对幼儿基于贡献原则的分配公平性发展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内部动机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分配公平性 贡献原则 心理理论 情境卷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心理理论的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童 伍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9-1309,共11页
心理理论是影响儿童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重动机"的理论假设认为心理理论能够帮助儿童在不同的动机中权衡利弊,找到满足自我利益和他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其中,感知需求、推断意图、理解情绪是影响独裁者博弈、最后通... 心理理论是影响儿童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重动机"的理论假设认为心理理论能够帮助儿童在不同的动机中权衡利弊,找到满足自我利益和他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其中,感知需求、推断意图、理解情绪是影响独裁者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第三方惩罚中分配公平性的主要成分。未来研究需为此提供更多实证依据,探讨不同类型的公平分配与心理理论各组成成分的关系,以及可否通过训练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公平概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性 心理理论 独裁者博弈 最后通牒博弈 第三方惩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的启发理论述评 被引量:14
7
作者 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提出了试图整合这些一致性的公正理论:公正的启发理论。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正的启发理论的含义,如何启发等核心概念,并对启发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启发理论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公正感 公正的启发理论 分配公正 程序公正 互动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程度与分配公平感:结构地位与相对剥夺视角下的双重考察 被引量:72
8
作者 李颖晖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3-160,共18页
基于结构决定与相对剥夺的两种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了教育程度对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复杂影响路径。教育程度作为优势性地位获得,对分配公平感存在正向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但这种正向影响也存在条件性:教育作为个人地位... 基于结构决定与相对剥夺的两种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了教育程度对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复杂影响路径。教育程度作为优势性地位获得,对分配公平感存在正向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但这种正向影响也存在条件性:教育作为个人地位投资,激发相应的回报期待,随着基于教育投入的期待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正向影响会降低,且教育程度越高,降低的幅度越大。这一条件性的发现有利于解释既有研究的矛盾结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涵:当教育投资作为"制度化手段"无法实现地位获得这一"文化目标"时,这种"断裂"可能会引发"分配不公"的心理失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程度 结构地位 相对剥夺 分配公平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平等”还是“复合不平等”——对沃尔泽多元主义分配正义论的追问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0,共8页
迈克尔·沃尔泽以多元主义分配正义论及其"复合平等"而闻名于世。他主张根据由不同社群的"文化语境"即"共享理解"所决定的"善的社会意义"来分配不同领域的善,从而让各个领域的"不平等... 迈克尔·沃尔泽以多元主义分配正义论及其"复合平等"而闻名于世。他主张根据由不同社群的"文化语境"即"共享理解"所决定的"善的社会意义"来分配不同领域的善,从而让各个领域的"不平等"叠加在一起进而形成"复合平等"。通过将沃尔泽多元主义分配正义论及其平等主张分别与马克思、罗尔斯、诺齐克的分配正义论及其平等主张进行比较,可以得知,沃尔泽在"平等"问题上与马克思是渐行渐远的;与罗尔斯是形似神异的;与诺齐克是殊途同归的,即沃尔泽多元主义分配正义论所推崇和追求的"复合平等"最终走进了诺齐克的"不平等"轨道。沃尔泽多元主义分配正义论的"复合平等"实质上是"复合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泽 多元主义分配正义论 复合平等 复合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金太尔与桑德尔对自由主义分配正义的批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30,共9页
麦金太尔与桑德尔两位社群主义者对于罗尔斯与诺齐克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批评,他们所依据的基本论据之一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应得论,强调由于罗尔斯和诺齐克是反应得的,因而必然产生矛盾。其次,桑德尔从社群主义的立场,指出罗尔斯的自然资... 麦金太尔与桑德尔两位社群主义者对于罗尔斯与诺齐克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批评,他们所依据的基本论据之一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应得论,强调由于罗尔斯和诺齐克是反应得的,因而必然产生矛盾。其次,桑德尔从社群主义的立场,指出罗尔斯的自然资质的共同资产论隐含着交互主体性概念。而关于自然资质与应得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非像麦金太尔和桑德尔所批评的那样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应得 反应得 自然资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玉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5,共7页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这说明分配正义的实现只能走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同时并举的路径,开辟这一路径的方法是确立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的确立会使分配正义具有形式特征,但它能够彰显人类分配理想的超越性伦理价值。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类分配活动的伦理引导作用、对人类分配矛盾的伦理化解作用、对人类分配理想的伦理提升作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正义德性 分配正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的调节聚焦对下属创新和组织承诺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香芬 车宏生 +2 位作者 高钦 卞冉 马杰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7-562,共6页
以162名员工及63名其直接领导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领导的调节聚焦对下属创新和组织承诺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结果发现:(1)领导的促进焦点可以正向预测下属的创新,且心理授权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领导的预防焦点对下属的创新没有显著影响;(2... 以162名员工及63名其直接领导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领导的调节聚焦对下属创新和组织承诺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结果发现:(1)领导的促进焦点可以正向预测下属的创新,且心理授权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领导的预防焦点对下属的创新没有显著影响;(2)领导的促进焦点以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分配公平为中介正向影响下属的情感承诺,领导的预防焦点正向影响下属的持续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聚焦理论 创新 组织承诺 心理授权 领导成员交换 分配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性组织氛围对科技人员主动创新行为影响研究:自我决定感与分配公平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严姝婷 樊传浩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67,共8页
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有助于激发员工创新思维,增强创新主动性。本文旨在研究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以自我决定理论和公平理论为基础,研究自我决定感和分配公平在以上关系中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以科技... 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有助于激发员工创新思维,增强创新主动性。本文旨在研究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以自我决定理论和公平理论为基础,研究自我决定感和分配公平在以上关系中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以科技型企业378名科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②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对自我决定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③自我决定感在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与主动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④分配公平在自我决定感与主动创新行为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性组织氛围感知 自我决定理论 主动创新行为 分配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追问:中小学绩效工资实施七年回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永利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2,共4页
以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为逻辑先导,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中小学分配制度改革的实际,通过问卷调查表明,中小学绩效工资政策在落实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收入的社会比较影响分配公平,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 以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为逻辑先导,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中小学分配制度改革的实际,通过问卷调查表明,中小学绩效工资政策在落实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收入的社会比较影响分配公平,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公的问题,人为因素的干扰引起领导不公,信息不对等影响信息公平,教师的公平观影响个人公平感。有效地进行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可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利用调节机制,保证程序公平、分配公平、领导公平和信息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理论 绩效工资 程序公平 分配公平 领导公平 信息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分配还是按劳分配: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笑楠 苏彦捷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3-570,共8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同公平原则的偏好发生变化,资源分配模式相应改变。研究关注当双方贡献不相等时,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其原因。106名6~12岁儿童在竞争和合作情境下各完成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为自己和另一名游戏参与者分配...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同公平原则的偏好发生变化,资源分配模式相应改变。研究关注当双方贡献不相等时,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其原因。106名6~12岁儿童在竞争和合作情境下各完成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为自己和另一名游戏参与者分配代币。结果发现,儿童在竞争情境中的分配模式没有年龄差异,在合作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是整体上在竞争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更高。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进行平均分配,但是其作用受到抑制控制能力的调节。研究提示了分配模式发展的情境差异及个体能力在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性 学龄儿童 情境 心理理论 抑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一种教育正义论框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友志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46-54,共9页
教育与生活的本真关系及其超越性,意味着教育生活必然存在于某种教育制度中,但教育生活不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制度而存在。关涉教育生活是教育正义论建构的前提,教育制度应当从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中获得其价值依凭。而人的良善生活在任... 教育与生活的本真关系及其超越性,意味着教育生活必然存在于某种教育制度中,但教育生活不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制度而存在。关涉教育生活是教育正义论建构的前提,教育制度应当从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中获得其价值依凭。而人的良善生活在任何意义上首先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一种完备的教育正义论应当致力于实现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以分配正义为范式的教育正义论并不能实现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必须建立一种扩展的教育正义论。这种扩展的教育正义论容纳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关系正义、能力正义四个维度,将为教育制度伦理研究提供一种教育正义论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活 教育制度 尊严 分配正义 能力正义 教育正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更好地补偿弱势群体?——机会平等理论视角下高校招生倾斜政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远康 张宇恒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在基础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尚存不平等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配正义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优绩主义对才能的定义及其批判,探寻高校招生倾斜政策产生的理论渊源。基于... 在基础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尚存不平等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配正义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优绩主义对才能的定义及其批判,探寻高校招生倾斜政策产生的理论渊源。基于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从划分环境组别、确定努力类别、给予同等努力同等结果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百分比计划、英国背景招生政策、中国三大专项计划的高校招生倾斜措施。结果发现,美国的百分比计划最接近机会平等理论的诉求,而英国的背景招生政策则在上述三维度均有改进空间,我国三大专项计划对弱势群体的识别较为粗糙,但政策执行更加有效。综合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应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重视对更多不利环境的补偿,且需通过多维度指标更加精准识别弱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分配正义 优绩主义 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权获利赔偿与分配正义
18
作者 孙鹏 孟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84-96,共13页
《民法典》第1182条将侵权获利赔偿请求权作为一项独立的请求权,民法学理论因此面临如何认识侵权获利赔偿正当性的问题。然而,现有学说无力回应该制度面临的三重正当性困境。其实,超过受害人损失的侵权获利属于社会新增财富,只有分配正... 《民法典》第1182条将侵权获利赔偿请求权作为一项独立的请求权,民法学理论因此面临如何认识侵权获利赔偿正当性的问题。然而,现有学说无力回应该制度面临的三重正当性困境。其实,超过受害人损失的侵权获利属于社会新增财富,只有分配正义才能确定侵权获利的归属,并将侵权获利行为的经济合理性纳入法律评价,从而实现侵权人与受害人的利益平衡。因此,侵权获利赔偿的正当性宜确定为分配正义,侵权获利赔偿实为赔偿侵权人侵占的本应分配给受害人的那一份侵权所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应根据应得原则、功利主义原则、反资格原则、按需分配原则等具体的分配正义原则,在原告、被告之间按比例分配侵权获利。而为了实现前述分配效果,应当将侵权获利赔偿制度动态系统化,因为动态系统模式的动态品格适配分配正义的多元性、比较性和比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获利赔偿 分配正义 动态系统论 私法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配到承认:社会正义理论的文化转向及其启示
19
作者 麻宝斌 万果 杜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9期1-12,共12页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正义理论又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正义理论的核心是分配正义。面对21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身份政治、社会极化等问题,以分配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正义理论出现了明显不足,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正义理论又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正义理论的核心是分配正义。面对21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身份政治、社会极化等问题,以分配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正义理论出现了明显不足,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多样性问题。陆续有研究从承认等层面对协调社会关系进行分析,推动了现代社会正义理论的文化转向。尽管这种转向主要反映的是西方发达社会在社会整合等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不适用于中国实际,但在系统梳理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厘清其积极意义和局限,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 承认 社会正义理论 文化转向 主要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