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3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a Metasurface Antenna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Mode Theory
1
作者 HE Huan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1568,共8页
A novel metasurface antenna consisting of 5×5 rectangular patch elements is presented.Thestructure with and without the central element are both analyzed by the Characteristic Mode Theory(CMT).The developed mutua... A novel metasurface antenna consisting of 5×5 rectangular patch elements is presented.Thestructure with and without the central element are both analyzed by the Characteristic Mode Theory(CMT).The developed mutually orthogonal principal modes of the optimized periodic patch structure areexcited by a center-feed dipole.A differential feeding network is employed to realize impedance matching.Prototype with profile height of 0.07λ_(0)(λ_(0)is the wavelength in free space at the lowest operatingfrequency)is fabricated and assembled to verify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flectance coefficient of proposed matesurface antenna is less than-10 dB in the whole operating bandrange from 4.2 GHz to 5.5 GHz,a relative bandwidth of 26.8%is achieved,and the maximummeasured realized gain is more than 9 dBi with a maximum radiation efficiency of 90%.The designprovides a guideline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modes(CMs)to radiation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surface antenna characteristic mode theory dipole antenna realized g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range of blasting-induced crack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deeply buried tunnels based on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2
作者 LI Liang CHEN Jia-jun +3 位作者 ZHAO Lian-heng HE Ke-pei HU Shi-hong LI Hua-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41-2364,共24页
Blasting-induced cracks in the rock surrounding deeply buried tunnels can result in water gushing and rock mass collapse,posing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However,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range of blasting-in... Blasting-induced cracks in the rock surrounding deeply buried tunnels can result in water gushing and rock mass collapse,posing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However,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range of blasting-induced cracks often ignore the impact of the in-situ stress,especially that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The particle displacement−crack radius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by utilizing the blasthole cavity expansion equation,and theoretical analytical formulas of the stress−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crack radius were derived with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range of cracks in deep surrounding rock under a blasting load.Parame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rushing zone siz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situ stress,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and detonation pressure,where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isson ratio and decoupling coefficient.The dilatancy angle-crushing zone size relationship exhibited nonmonotonic behavior.The relationships in the crushing zone and the fracture zone exhibited opposite tren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nly in-situ stress or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As the in-situ stress increased from 0 to 70 MPa,the rate of change in the crack range and the attenuation rate of the peak vibration velocity gradually slo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drilling and blasting cracks in surrounding rock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intermediate principle stress in-situ stress cavity expansion dilatancy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破坏模式下临坡地基的Meyerhof承载力新解
3
作者 晏青 赵均海 张常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7-1084,共8页
利用统一强度理论的平面应变强度方程,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基础至坡肩的水平距离、边坡高度和基底粗糙情况等因素,提出临坡地基坡面非对称破坏模式和坡底非对称破坏模式,继而建立条形基础下临坡地基新的Meyerhof承载力解答,给出具体应... 利用统一强度理论的平面应变强度方程,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基础至坡肩的水平距离、边坡高度和基底粗糙情况等因素,提出临坡地基坡面非对称破坏模式和坡底非对称破坏模式,继而建立条形基础下临坡地基新的Meyerhof承载力解答,给出具体应用步骤并开展理论退化分析与对比验证。研究表明:考虑坡后土体强度贡献所提出的非对称破坏模式更符合临坡地基的实际破坏形态;所得临坡地基Meyerhof承载力解答与文献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均吻合良好;中间主应力可明显提高临坡地基的承载力;临坡地基承载力随边坡高度增加先减小后恒定。研究结果合理反映了土体强度的中间主应力效应、破坏模式的非对称性以及基础旁侧土体强度等工程实际情况,对临坡地基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地基 地基承载力 非对称破坏模式 Meyerhof理论 统一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平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高气压电离室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涛 赖万昌 +4 位作者 倪宁 高飞 赵旭 耿璇 杭仲斌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受限于探测器灵敏度,现有手段在防护水平和环境水平γ射线参考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的中、下段范围,即0.1~100μGy/h剂量率,量值复现的不确定度较大,无法满足科研、环境监测等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理论分析与蒙卡模拟优化... 受限于探测器灵敏度,现有手段在防护水平和环境水平γ射线参考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的中、下段范围,即0.1~100μGy/h剂量率,量值复现的不确定度较大,无法满足科研、环境监测等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理论分析与蒙卡模拟优化,开展专用于低水平γ射线参考辐射测量的高气压型标准电离室的优化设计并形成KAS型样机。通过研制的KAS电离室标准与德国PTW公司生产的空腔型标准电离室的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分析结果的比对表明,利用新研制的KAS测量标准在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低水平空气比释动能量值复现的不确定度,使得0.5μGy/h~1 mGy/h的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不确定度降低至1.3%(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压电离室 不确定度 低水平γ射线 空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粒子与介质腔壁的Casimir-Polder力
5
作者 龙玉梅 苗瑾超 +2 位作者 郑泰玉 张雪 刘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将磁性粒子置于介质腔中,利用“宇宙”模式理论、旋波近似和微扰理论构造了系统的有效哈密顿量,计算得到磁性粒子与介质腔壁之间的Casimir-Polder力.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对Casimir-Polder力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可以... 将磁性粒子置于介质腔中,利用“宇宙”模式理论、旋波近似和微扰理论构造了系统的有效哈密顿量,计算得到磁性粒子与介质腔壁之间的Casimir-Polder力.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对Casimir-Polder力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磁偶极矩的贡献来调控系统中Casimir-Polder力的性质和大小,消除Casimir-Polder力对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粒子 Casimir-Polder力 “宇宙”模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调管放大器输出腔的匹配理论
6
作者 何琥 雷禄容 李士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基于输出波导与腔体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对于任意的输出波导与腔体的耦合和任意的腔体和电子束参数,建立了速调管放大器输出腔的匹配理论即最大输出功率理论。建立了带有互感和感应电流等参数的输出腔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了输出微波功率... 基于输出波导与腔体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对于任意的输出波导与腔体的耦合和任意的腔体和电子束参数,建立了速调管放大器输出腔的匹配理论即最大输出功率理论。建立了带有互感和感应电流等参数的输出腔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了输出微波功率和反射功率,其中在研究反射功率时讨论了复耦合系数不等于1和等于1这两种情况下反射功率的表达式,推导了输出波导与带有电子束的输出腔任意的耦合和完全匹配这两种情形时输出微波功率和间隙电压关系的公式。推导了完全匹配时输出腔谐振频率与输出腔有载品质因数的表达式。匹配情形时从含有互感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出的输出功率的计算结果与经典理论的计算结果近似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腔匹配理论 互感 感应电流 有载品质因数 复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腔流动线谱辐射噪声的数值模拟研究——流动模态、声学模态、声振耦合和流声耦合
7
作者 张鹏 唐科范 王斌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孔腔流动的线谱辐射噪声严重破坏舰艇声隐声性,其形成机理涉及流动模态、声学模态、声振耦合和流声耦合效应。本文基于CFD/CHA混合方法,数值模拟简单方腔和典型孔腔的瞬态流场、等效声源场、声学近场和远场,并通过与水洞实测数据对比验... 孔腔流动的线谱辐射噪声严重破坏舰艇声隐声性,其形成机理涉及流动模态、声学模态、声振耦合和流声耦合效应。本文基于CFD/CHA混合方法,数值模拟简单方腔和典型孔腔的瞬态流场、等效声源场、声学近场和远场,并通过与水洞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数值方法适用性。本文归纳了孔腔流动模态和声学模态的特征规律,特别是定量计算了弹性壁面声振耦合效应和典型孔腔声腔复杂性对声学模态频率的影响;总结了远场辐射噪声频谱中,第一阶声学模态效应线谱成为“决定性线谱”的重要规律;分析了实际孔腔的声学模态频率大幅向低频偏移的趋势,从而显示了采取措施避免流声共振的必要性;通过解析求解,定量建立了相关水洞声学实验的截面积比必要条件,对实验模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腔流动辐射噪声 声学模态 声振耦合 流声耦合 CFD/CHA混合方法 线谱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S蓝牙耳机天线实验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顾朝志 李世宝 张旭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205,228,共5页
设计并实施了一个基于TWS蓝牙耳机天线的实验教学案例。借助特征模理论,以蛇形倒F天线为原型进行自由空间天线设计。在天线指标满足要求后,采用Solidworks建模,设计出带有电池、喇叭等部件的耳机壳,并将自由空间天线加载到耳机壳中,考... 设计并实施了一个基于TWS蓝牙耳机天线的实验教学案例。借助特征模理论,以蛇形倒F天线为原型进行自由空间天线设计。在天线指标满足要求后,采用Solidworks建模,设计出带有电池、喇叭等部件的耳机壳,并将自由空间天线加载到耳机壳中,考虑到金属、电池、喇叭等部件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对天线进行调整优化。仿真分析了加载耳机外壳的天线加载头模的比吸收率(SAR),结果表明符合国际标准。最后,制作了天线实物,并对天线进行性能测试及结构优化。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通过本实验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微波天线基本原理、天线设计实现方法以及天线性能参数的理解与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工程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无线立体声耳机 天线小型化 蛇形倒F天线 特征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腔中空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研究
9
作者 张潇 龚俊 +2 位作者 邵永波 黄伟峰 李紫君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101,共16页
为了提升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的轴压性能,提出并设计了薄壁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multi-cavity 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tubular,MCFDST)短柱,对其轴压力学性能进行... 为了提升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的轴压性能,提出并设计了薄壁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multi-cavity 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tubular,MCFDST)短柱,对其轴压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试件包括15个方套方MCFDST短柱试件和3个方套方CFDST短柱试件。以混凝土抗压强度、外钢管宽厚比、空心率和是否设置拉肋为参数,通过分析试件的变形、荷载−位移曲线、破坏现象和延性系数,探究了各参数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失效模式和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混凝土抗压强度从58 MPa提升至90 MPa,试件承载力提升46%,延性系数最高降低74%;外钢管宽厚比从39降低到29,试件承载力提升12.5%,延性系数明显增大;空心率从0.31增大到0.38,试件承载力提升了1.3%,延性系数仅提升1%;增设拉肋使构件承载力提升14.2%,延性系数最高提升282%。其次,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模型的正确性,并开展了大量有限元参数分析,讨论了现行规范对该短柱轴压承载力的适用性,发现日本规范AIJ的预测公式可以精确估计MCFDST短柱轴压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短柱 试验研究 轴压性能 失效模式 极限承载力 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模态的风力机动态偏航工况下叶片振动感知方法
10
作者 王颖 刘翔宇 +2 位作者 翟金刚 刘珍 王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3,共9页
针对现阶段运行状态下风力机叶片振动测量方法中,加速度传感器常布设到风力机机头靠近风轮处,导致测量结果易受干扰的问题。基于叶片受力分析和应变模态理论,将叶片上应变传感器采集的原始信号分解为叶片应变信号与振动信号的叠加,设计... 针对现阶段运行状态下风力机叶片振动测量方法中,加速度传感器常布设到风力机机头靠近风轮处,导致测量结果易受干扰的问题。基于叶片受力分析和应变模态理论,将叶片上应变传感器采集的原始信号分解为叶片应变信号与振动信号的叠加,设计一种基于应变模态理论和变分模态分解的叶片振动感知方法。通过设计静态模态实验和模拟动态偏航的叶片振动实验,对叶片表面应变和机头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叶片振动感知方法在频域和时频域上均能正确识别叶片振动特征,且其谱线更清晰,受干扰更小,从而为动态偏航运行工况下风力机叶片振动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可为风力机叶片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动态偏航 振动感知 叶片应变 变分模态分解 应变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工况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方程式赛车稳定性控制研究
11
作者 李刚 刘泊居 王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方程式赛车的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横摆稳定性控制策略。控制策略采用分层控制结构,基于积分滑模理论设计上层力矩分配器,通过引入积分项来消除滑模自动抖振现象,分别建立七自由度整车模型和二自由度参考模型,来... 为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方程式赛车的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横摆稳定性控制策略。控制策略采用分层控制结构,基于积分滑模理论设计上层力矩分配器,通过引入积分项来消除滑模自动抖振现象,分别建立七自由度整车模型和二自由度参考模型,来计算赛车的期望横摆角速度、期望质心侧偏角以及附加横摆力矩;下层为转矩分配器,根据轮胎滑移率对4个车轮的驱动转矩进行最优分配,提高赛车在行驶时的稳定性。选取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分布式驱动电动方程式赛车在加入所设计的横摆稳定性控制器后,行驶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行驶稳定性 积分滑模理论 最优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府采购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特征与影响机制
12
作者 雷菁 钟业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深入刻画政企关联网络有助于理解政府和企业关联隐含下的城市经济互动并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政府采购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究城市群政企关联城市网络的格局特征,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从邻近性和城市属... 深入刻画政企关联网络有助于理解政府和企业关联隐含下的城市经济互动并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政府采购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究城市群政企关联城市网络的格局特征,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从邻近性和城市属性视角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采购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地理距离衰减的阻滞效应对采购方式产生影响;省会城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政府采购网络中的主导,武汉和长沙的最强联系指向明显,九江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较为突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系以子城市群内部联系为主,跨省域的联系较弱,承担“经纪人”角色的板块四发挥了中介作用促进关系在整体网络中的连接和传导;长江中游城市群政企关联网络受到邻近性和城市属性的影响,经济邻近、组织邻近、财政支出和市场环境起促进作用,地理距离和经济规模对城市网络起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企关联 城市网络 长江中游城市群 流空间理论 邻近性 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坦理论的耦合SIDO Buck变换器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
13
作者 皇金锋 章乾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5,共14页
为了解决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存在交叉影响和系统瞬态响应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坦理论的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平坦理论将CI-SIDO Buck变换器构建为两个耦合的平坦子系统。其次,内环基于平坦... 为了解决耦合单电感双输出(CI-SIDO)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存在交叉影响和系统瞬态响应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坦理论的改进自抗扰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平坦理论将CI-SIDO Buck变换器构建为两个耦合的平坦子系统。其次,内环基于平坦模型设计改进型自抗扰控制对系统进行解耦,采用可抑制“微分峰值”现象和含有扰动微分项的增阶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IVG-ESO)和超螺旋滑模反馈控制律对内环耦合项以及未建模扰动和不确定扰动进行观测和补偿,以此实现内环的解耦;外环基于平坦模型设计微分平坦控制,采用增阶变增益扩张状态观测器对输出电压和负载电流进行估计,并结合微分平坦控制对外环进行控制。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有效抑制了支路间的交叉影响,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单电感双输出 微分平坦系统 超螺旋滑模控制 改进自抗扰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声学覆盖层吸声性能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久文 陶猛 王广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对声学覆盖层吸声性能的预测的方法。基于含圆柱型空腔吸声覆盖层的二维解析理论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使用吸声覆盖层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密度、杨氏模量、泊松比、损失因子等参数推导出圆柱...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对声学覆盖层吸声性能的预测的方法。基于含圆柱型空腔吸声覆盖层的二维解析理论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使用吸声覆盖层粘弹性阻尼材料的密度、杨氏模量、泊松比、损失因子等参数推导出圆柱-圆台组合型空腔覆盖层的反射系数,生成样本集。将GA-BP的适应度函数中搭建BP神经网络(BPNN)的部分用一种计算方法代替,用该方法计算后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误差的平方和作为适应度函数值,减少了GA-BP的寻优时间。预测结果表明GA-BP预测模型的对含圆柱空腔吸声覆盖层的性能预测是可行的,GA-BP预测值优于BPNN,稳定性更高,更接近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圆台组合型空腔覆盖层 二维解析理论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偏压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鹏远 宋战平 +2 位作者 王军保 张玉伟 田小旭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9-598,共10页
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各种预测方法均假定隧道收敛模式为对称形式,忽略了隧道非对称收敛的影响。为对偏压隧道引起地表沉降进行预测,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偏压收敛模式,定义了相应的偏压参数θ,γ1,γ3,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利用坐标变换... 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各种预测方法均假定隧道收敛模式为对称形式,忽略了隧道非对称收敛的影响。为对偏压隧道引起地表沉降进行预测,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偏压收敛模式,定义了相应的偏压参数θ,γ1,γ3,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利用坐标变换和二重积分的数值化处理,得到了偏压隧道引起地表沉降的预测模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提出的预测模型将传统对称收敛模式拓展至非对称情况,能很好预测地表沉降的非对称趋势,且更接近实际案例的监测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地表沉降预测 隧道收敛模式 随机介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与PROMETHEE的FMEA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江洪 李延来 王睿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7-157,共11页
针对考虑群体评价一致性和专家心理感知行为影响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前景理论和偏好序结构排序法(PROMETHEE)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专家团队采用语言变量表征风险因子评价信息,利用直觉模糊熵确定风险因子客观... 针对考虑群体评价一致性和专家心理感知行为影响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前景理论和偏好序结构排序法(PROMETHEE)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专家团队采用语言变量表征风险因子评价信息,利用直觉模糊熵确定风险因子客观权重;其次,采用灰关联度刻画专家评价与群体评价的一致性,以最大化关联度和极大熵准则构建专家权重优化模型;然后,集成风险因子和专家的主客观权重,获得风险因子及专家的综合权重;再次,运用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集结专家评价信息,进而借助前景理论构建反应专家心理感知的前景矩阵;最后,基于PROMETHEE方法确定失效模式风险排序,并利用液晶显示器的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灰关联度 前景理论 PROMEth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数据驱动BRDF参考数据库建立方法
17
作者 刘彦磊 袁大庆 +3 位作者 熊行创 李舒鹏 周孝好 刘子龙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1-658,共8页
以测量数据为基础,结合微面元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参考数据库建立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包括数据读取、法线密度分布函数、遮挡因子、模型结构。首先,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以角度信息量I模拟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不同采样... 以测量数据为基础,结合微面元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参考数据库建立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包括数据读取、法线密度分布函数、遮挡因子、模型结构。首先,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以角度信息量I模拟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不同采样角度个数对拟合和反演效果的影响;其次,采用将BRDF模型拆解并模块化的方式建立了能够描述目标表面信息的模块,通过各个模块的组合建立BRDF模型库;最后,以少量的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模型的选择、参数的设定、反演效果的评定等环节生成可靠的BRDF数据。该方法一方面能够减弱对海量测量数据的依赖,另一方面以少量的测量数据为“框架”有效避免了多模型的不一致性。以锌的半球空间BRDF为实例对测量和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计量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采样方式 模型库 参考数据库 微面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模理论的宽带圆极化超表面天线设计
18
作者 逄慧 赵建平 徐娟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8,共5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CPW)馈电的单层低剖面宽带圆极化超表面天线。使用特征模理论来指导天线的设计,揭示了天线的工作原理。首先,对超表面结构进行分析,成功找到2个相位差接近90°,同时具有良好的辐射方向性的目标模式。为...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CPW)馈电的单层低剖面宽带圆极化超表面天线。使用特征模理论来指导天线的设计,揭示了天线的工作原理。首先,对超表面结构进行分析,成功找到2个相位差接近90°,同时具有良好的辐射方向性的目标模式。为了激励目标模式,根据特征模分析的结果,设计合理的馈电方式。文中使用CPW馈线来激励2种模式,得到的天线具有单层结构,不需要添加额外的介质基板。最终得到的天线的尺寸为1.05λ0×1.05λ0×0.69λ0,具有低剖面的特性。同时为了阻抗匹配在CPW耦合孔径的末端加载枝节,天线的相对阻抗带宽为27%,频段为5.71 GHz~7.50 GHz。将CPW耦合孔径进行倾斜对工作模式进行相位补充,成功改善了圆极化的性能。天线的3 dB轴比带宽为16.6%,频段为6.12 GHz~7.23 GHz,并且在工作频带内具有稳定的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模理论 圆极化 宽带 共面波导 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基孔内深层超强夯技术的加固范围
19
作者 王正振 黄磊 +2 位作者 戴国亮 周勇 苏天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0-758,共9页
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求解圆柱形孔扩张的平面应变问题,推导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桩有效加固区半径和最终扩孔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桩周土体径向位移理论解的正确性,探讨初始孔径与成桩直径对挤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求解圆柱形孔扩张的平面应变问题,推导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桩有效加固区半径和最终扩孔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桩周土体径向位移理论解的正确性,探讨初始孔径与成桩直径对挤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SDDC桩的有效加固区半径超过设计桩径的2倍;桩周土体的径向应力和位移均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呈对数衰减,径向应力趋于土体的初始应力,径向位移趋于0;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衰减幅度与初始孔径成反比,与成桩直径成正比.基于平面应变条件下圆柱形孔扩张理论得到的SDDC桩桩周土体水平位移与现场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可以利用该理论计算SDDC桩的有效加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 圆孔扩张理论 加固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脉冲复用传输的单腔多光梳光纤激光器
20
作者 王晓宇 陈杰 +1 位作者 杨玲珍 向挽峰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4,共7页
提出了一种结合波长、偏振和方向的多维度复用的单腔多光梳光纤脉冲激光器。在共腔双向支路的不同部分引入保偏光纤,与在线偏振控制器分别实现基于双折射效应的偏振复用机制和基于Lyot的光谱滤波效应。通过调节激光器的泵浦功率、偏振... 提出了一种结合波长、偏振和方向的多维度复用的单腔多光梳光纤脉冲激光器。在共腔双向支路的不同部分引入保偏光纤,与在线偏振控制器分别实现基于双折射效应的偏振复用机制和基于Lyot的光谱滤波效应。通过调节激光器的泵浦功率、偏振态和腔内损耗,实现了双光梳、三光梳和四光梳激光脉冲输出。基于此单腔三光梳激光器,使用希尔伯特算法对所得干涉图拍频信号的包络进行提取,根据光学游标效应,实现了2 km单模光纤的绝对距离测量,测距结果与使用标准光学时域反射仪的测量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光梳间具有良好的互相干性。本研究方案提供了一种低复杂的多光梳光源,可用于多光梳精密测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单腔双光梳技术 锁模光纤激光器 三光梳及四光梳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