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3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实践与KDL教学模式生成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晓赞 徐勤萍 +3 位作者 杨燕国 郭富强 陈美媛 金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成效,发现,其以“教育之问”重置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之需”重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之要”重设多维互动的教学策略频谱,以“教育之为”重建激励增值的学习评价,不仅为解决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三不”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还促进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创获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能力、陶熔志趣品性。基于此,创新生成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KDL教学模式,以知之(Knowit)、行之(Doit)、乐之(Loveit)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新样态,在课堂上实现从单纯“教知识”到全面“育人”的转变,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 KDL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遵循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董翠香 熊明亮 +1 位作者 韩改玲 王乐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价值引导;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主力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夯实育人成效4个方面全面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类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 逻辑遵循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价值·实践: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先亮 廖粤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写照,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指引与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是何-为何-如何”为主线,提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认识向度、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研... 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写照,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指引与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是何-为何-如何”为主线,提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认识向度、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研究认为,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进而塑造教育家型体育教师,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相衔接、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协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呼应的特征。研究发现,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价值在于为体育教师自我师德修养提供目标指引,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供路径支撑,为社会公众认同体育教师提供正面符号。据此,提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中国特色实践路径: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深化体育教师专业认同;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培育体育教师专业道德;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拓展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革新体育教师专业理念;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明确体育教师专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体育教师 教师队伍 教育强国 高质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理论类课程如何实施混合式教学——以“7P”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伟 王聪帅 王果团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在探索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征程上,混合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正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个案调查法等方法,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学理支撑,构建了“7P”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探索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征程上,混合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正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个案调查法等方法,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学理支撑,构建了“7P”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体育概论》为典型案例,对“7P”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7P”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贯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环有机联动,系统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价值塑造的学习进阶目标体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的结构化内容体系、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关键能力活动体系、以学生关键能力活动行为表现为观测点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显著地提高了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混合式教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体育概论 金课 教育目标分类学 问题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四位一体”耦合机制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采丰 余小妹 罗安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38,共7页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等于身体活动一体的教育过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等于身体活动一体的教育过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构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要素—过程—效果”四位一体耦合机制理论模型,其内在蕴含着需求牵引、教学同构、循环迭代、联动反馈等耦合机理。为优化耦合效果,应当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注职场需求,合理规划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职业技能,模拟创设真实的行业情境;聚焦行业特性,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育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体育教学 职业能力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M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仿真模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郝莹 陈卓 陈兴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研究旨在探索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独特优势与内在机制。文章在分析课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关键学习节点进阶式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索影响... 研究旨在探索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独特优势与内在机制。文章在分析课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关键学习节点进阶式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索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关键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系统掌握。个体情绪状态、课程学习成绩、个体学习能力、课程满意程度共同构成了学习效果提升的系统过程,呈现出稳步上升—停滞不前—显著提升的演进特征。建议教师应深刻理解有效性学习发生的关键节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教学活动,避免学生出现课程知识学习的疲惫期。同时,注重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与合理衔接,促进课堂知识的有效迁移,以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 STEM教育理念 进阶式 教学模式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7
作者 韩改玲 朱春山 +1 位作者 韩彩灵 孙有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6,I0020,共9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经过2轮次专家咨询,构建了由教育情怀、运动素养、教学能力、综合育人和专业发展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排序.为验... 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经过2轮次专家咨询,构建了由教育情怀、运动素养、教学能力、综合育人和专业发展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排序.为验证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河南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学业质量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学生整体学业水平处于“中等”等级水平,各子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整体学业水平和各子能力水平的测评结果进行信效度检验,发现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这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操作化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体育教育专业 术科课程 学业质量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食品类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实践研究——以《营养膳食配餐》课程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慧 陈碧雯 +1 位作者 韩双 汤春雪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材被赋予独特职业性,与教师、教法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发“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食品类专业新形态教材,符合“三教”改革要求。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及成长需求,具有更强的适...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材被赋予独特职业性,与教师、教法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发“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食品类专业新形态教材,符合“三教”改革要求。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及成长需求,具有更强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符合当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形象具有显著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食品类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结合岗位需求、课程体系、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提出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原则和策略,以具体案例展示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过程和应用效果,为高职食品类专业教材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能力 课程内容 竞赛项目 职业技能 高职 食品类专业 新形态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化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程建设:审视与建议
9
作者 王启立 吴祝武 +2 位作者 艾德生 张然 袁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5,共8页
该文针对“高校涉化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如何有效开展”这一热点问题,全面分析国内外高校涉化类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审视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实验室安全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挥思政引领作用”... 该文针对“高校涉化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如何有效开展”这一热点问题,全面分析国内外高校涉化类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审视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实验室安全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挥思政引领作用”为出发点,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符合教育要求、解决高校现实难题”的涉化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详细阐述了课程内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实施及评价等关键环节,以期为国内相关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化类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教育 必修课程 教学参考与指导 课程设置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工程课程群贯通式实践教学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10
作者 李沛秦 伍江江 +2 位作者 李振 陈浩 熊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1,220,共6页
课程群是当前新工科教育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课程群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实践教学贯通课程群协同教学。首先分析改进策略的内在逻辑,进而探索实现路径:在产出导向理念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反向优... 课程群是当前新工科教育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课程群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实践教学贯通课程群协同教学。首先分析改进策略的内在逻辑,进而探索实现路径:在产出导向理念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反向优化课程体系,以工程实践案例串联课程脉络,运用先进教学理念、方法、资源等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上述策略,促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并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群 成果导向教育 自主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情境学习的应然取向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周珂 高雨 +3 位作者 周艳丽 乔石磊 官桐 刘红跃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0,共10页
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离不开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而情境学习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支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从“新手”到“成熟实践专家”的转变、从“初始参与”到“充分参与”的推进须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导向,通过创设“... 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离不开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而情境学习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支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从“新手”到“成熟实践专家”的转变、从“初始参与”到“充分参与”的推进须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导向,通过创设“理性”的情境化、深度参与的情境化、与任务耦合的情境化,将抽象的知识与核心素养融入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合法性”身份的构建以及实践共同体中理解专项运动技能的实际价值与意义。具体路径:坚持身心一体观,创设真实情境;构建“合法性”身份,运用专家思维与知识关联的情境;融入实践共同体,创设指向高通路迁移的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大单元教学 情境学习 专项运动技能 真实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提升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柳鸣毅 龚海培 +4 位作者 孔年欣 蔡静洁 尹子康 杜志伟 彭李奥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别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显著提升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参与、体育课外活动频率、体育支教志愿者认可、体育技能掌握与体能水平等多个维度的表现,验证了其在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学供给与激发学生体育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在少数民族与初中学段的学生中更为显著,特别是在体育技能掌握和体能水平提升方面,边际效应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主要通过资源支持、师生互动、能力提升3类机制,构建了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供给改善到促进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完整作用路径。研究建议: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多元并举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基础条件;二是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教学水平;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协同联动促进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 乡村教育质量 中小学体育教育 教育公平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研究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可持续耕作制度课程为例
13
作者 米俊珍 王金金 +5 位作者 赵宝平 李立军 王希全 臧华栋 徐忠山 刘景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基于新农科和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以研究生课程可持续耕作制度为例,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授课方式单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教学方法枯燥等问题,以“全面审视、合理混合,理实一体、突出创新”为思路,采用课堂专题讲座、研讨式教学、翻转... 基于新农科和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以研究生课程可持续耕作制度为例,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授课方式单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教学方法枯燥等问题,以“全面审视、合理混合,理实一体、突出创新”为思路,采用课堂专题讲座、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线上专题讲座、远程实景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集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于一体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研究生课程 教学模式 可持续耕作制度 互联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研究
14
作者 刘莉 廖尉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6,F0003,共9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亟需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中兴趣培养不足与体质健康成效薄弱的双重困境。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框架,聚焦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系统阐释二者...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亟需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中兴趣培养不足与体质健康成效薄弱的双重困境。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框架,聚焦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系统阐释二者的关联机制及数字化赋能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兴趣培养通过激发内生动机与社交互动,为体质健康提供可持续的心理动能;体质健康通过增强运动自信与拓展能力边界,反向巩固兴趣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以趣促动、以动强体、以体固趣的闭环生态。数字化技术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教学、智能监测反馈、教师数字教育能力升级、数字化社区平台等路径,重构教学场景、资源供给与评价体系,实现“兴趣-健康”目标从割裂到协同的范式转型,使学生在虚实交织的场景中实现体育素养的“具身认知-社会互动-自我迭代”三位一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高校体育 课程与教学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
15
作者 白翠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是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必由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认为,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为形成数智体育教研... 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是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必由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认为,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应然样态为形成数智体育教研共同体、生成数智体育教研能力、养成数智体育教研思维、建成数智体育教研队伍。数智赋能体育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实然困境表现为体育教研员角色认知不清晰、数智体育教研能力表征不全、数智体育教研思维尚未建立、数智体育教研队伍建设缓慢。据此提出提升路径:深化角色认知,增强数智体育教研互动;依托数智技术,创生体育教研员教研能力;革新教研思维,促进体育教研员可持续发展;优化准入标准,强化数智体育教研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研员 专业化发展 数智技术 教育数字化 基础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教育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16
作者 朱河水 韩立强 +4 位作者 钟凯 张超 鲁维飞 郭豫杰 王照兰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44-146,共3页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物医学类卓越人才,该文从学院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通过以党建引领思政,立动医之本;以思政融入培训,建动医之师;以...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物医学类卓越人才,该文从学院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通过以党建引领思政,立动医之本;以思政融入培训,建动医之师;以示范带动思政,扬动医之旗3个方面,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师培养体系、制度规范体系等,形成全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 动物医学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异步到“准”同步:规模化混合式通识课程中师生在线行为挖掘与特征发现
17
作者 张婧婧 黄一橙 +1 位作者 姜涵 吴娟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6,共11页
在高校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虽然已成为破解规模化公共课程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增强混合式学习中的临场参与并通过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尚有待探讨。该研究以校级混合式通识课程为案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及在... 在高校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虽然已成为破解规模化公共课程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增强混合式学习中的临场参与并通过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尚有待探讨。该研究以校级混合式通识课程为案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及在线行为数据,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系统剖析“准”同步教学环境下师生在线行为模式的特征与互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真实且多样的特征,可归纳为九类行为模式;教师的教学行为轨迹则划分为四类,体现出教学知识与专家知识之间的有机衔接;师生行为二者相互影响并动态关联,“准”同步交互利于优化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绩效。该研究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大规模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种整合异步学习与同步学习的“准”同步教学设计,这一具有实践价值的数字化转型创新范式,有效促进了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的知识生成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 教学改革 混合式课程 数字化转型 “准”同步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SR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18
作者 于朝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3,共6页
为探讨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PSR)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系统开展了TPSR理论内涵解析与课程体系构建,并通过三大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进行模式验证。在集体性项目教育中深度融入TPSR理念,实现德育元素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 为探讨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PSR)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系统开展了TPSR理论内涵解析与课程体系构建,并通过三大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进行模式验证。在集体性项目教育中深度融入TPSR理念,实现德育元素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协作能力及社会担当精神。实践表明,该教育模式不仅有效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更显著强化其道德品质修养与健全人格塑造,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兼具理论加注与实践意义的本土化实施方案,实现了体育育人与德育目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 德育教育 课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神奇的蜂产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9
作者 崔莲花 金花子 +1 位作者 金鑫 尹星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22-125,共4页
神奇的蜂产品课程是具有理论性和科普性较强的一门通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有望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情怀,让更多的学生掌... 神奇的蜂产品课程是具有理论性和科普性较强的一门通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有望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情怀,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蜂产品功效,形成大健康理念。该文以五星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法为辅的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为目标,进行全方面建设,以期为农学类通识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奇的蜂产品课程 通识课程 专题式 教学模式 五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困境与破解之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视域
20
作者 朱晓宏 崔晓鑫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较少关注一线教师与学生的真实感受。从高中教师、大学教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较少关注一线教师与学生的真实感受。从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大学新生三重视角来考察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高中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缺失缘于三个层面的误区:一是在教学方法上偏重应试技巧训练;二是在教学评价上偏重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力;三是在教学观念上割裂理论知识与理论思维的内在关联。基于教育学立场尝试从教学一体化视域寻找破解之道:一是在教学原理上明确理想信念、理论知识与理论思维的内在一致性;二是在教学评价上从考核学生熟记理论知识转向考查其运用理论的思辨能力;三是在教学方法上从讲授知识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哲学理论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一体化 理想信念教育 哲学理论思维 哲学反思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