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otypic variation in root morphology, cotton subtending leaf physiology and fiber quality against nitrogen 被引量:2
1
作者 ASIF Iqbal DONG Qiang +5 位作者 WANG Xiangru GUI Huiping ZHANG Hengheng PANG Nianchang ZHANG Xiling SONG Meizhen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1年第4期358-371,共14页
Background:Nitrogen(N)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various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cotton but their contribution to fiber quality is still lacking.Aims: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 Background:Nitrogen(N)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various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cotton but their contribution to fiber quality is still lacking.Aims: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morphology,subtending leaf physiology,and fiber quality of contrasting N-efficient cotton genotypes in response to N.Methods:We analyzed the above parameters of CCRI 69(N-efficient)and Xinluzao-30(XLZ-30,N-inefficient)under control(2.5 mmol·L^(-1))and high N(5 mmol·L^(-1))conditions.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ot morphological traits were increased in CCRI-69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 than high N.Subtending leaf morphology,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contents,free amino acids,and soluble proteins were higher under high N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However,soluble sugars,fructose,sucrose contents,and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were higher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 than high N across the growth stages.Irrespective of the N conditions,all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cotton subtending leaf were higher in CCRI-69 than XLZ-30.Except for fiber uniformity,fiber quality traits like fiber length,strength,micronaire,and elongation were improved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 than high N.Between the genotypes,CCRI-69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fiber length,strength,micronaire,and elongation as compared with XLZ-30.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root morphology,soluble sugars,sucrose content,and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activity with fiber quality traits,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CRI-69 performed better in terms of growth and fiber quality under relatively low N condition,which will help to reduce fertilizer use,the cost of production,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Fiber quality NITROGEN Root morphology subtending le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棉花叶铃脱落及纤维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李红英 李悦 +5 位作者 吕美云 杜峰 蹇瑷 张鑫 尹远渊 田苗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0-26,共7页
为了解决高温热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问题,采用控制高温处理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在不同时期对棉花叶片、蕾铃脱落、叶片净光合速率、蕾铃形成率、果枝部位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棉花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为了解决高温热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问题,采用控制高温处理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在不同时期对棉花叶片、蕾铃脱落、叶片净光合速率、蕾铃形成率、果枝部位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棉花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时,叶片和棉铃会异常脱落。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棉铃脱落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35℃高温9 d落叶率、落蕾铃率分别提高50.7%和33.7%;38℃高温9 d落叶率、落蕾铃率分别提高52.3%和37.5%。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然而,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棉花叶片功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高温胁迫时间越长,结铃率最多的区域就越接近棉株顶部。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9 d高温籽棉产量减产36.2%,导致纤维平均长度、均匀性下降4.50%和0.65%,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分别上升了1.49%和2.22%。棉花花铃期高温可造成异常落叶落蕾铃,使纤维品质下降和减产,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防御高温灾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温胁迫 叶铃脱落 产量构成因素 纤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调控棉花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溶慧 许乃银 +5 位作者 张传喜 李文峰 冯营 屈磊 王友华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43-2151,共9页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为35cNtex-1)和中等(美棉33B,平均比强度为32cNtex-1)的2个基因型为材料,于2005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江苏省邳州县宿羊山镇(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氮素水平(零氮为0kghm-2,适氮...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为35cNtex-1)和中等(美棉33B,平均比强度为32cNtex-1)的2个基因型为材料,于2005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江苏省邳州县宿羊山镇(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氮素水平(零氮为0kghm-2,适氮为240kghm-2,高氮为480kghm-2)试验,研究氮素调控棉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随铃龄变化的趋势符合幂函数曲线[YN=at-b,YN为棉铃对位叶氮浓度(%),t为铃龄(d),a、b为参数]。高氮水平下的a值显著增加,导致铃龄24d前纤维中蔗糖代谢相关酶(蔗糖酶、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转化量、纤维素最大累积速率以及铃龄24d纤维比强度降低;零氮水平下的b值显著增加,与铃龄24d后纤维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峰值降低、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缩短以及铃龄24d后纤维比强度增幅减小的关系密切。上述变化特征在品种间一致,是棉纤维发育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做出的重要生理响应,进而导致高氮、零氮水平下的成熟纤维比强度显著降低。铃龄24d是氮素调控棉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转折期,该时期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分别为3.15%(南京)和2.75%(徐州)时有利于高强纤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棉铃对位叶 叶氮浓度 棉纤维 蔗糖代谢 纤维强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重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26
4
作者 孙啸震 张黎妮 +3 位作者 戴艳娇 贺新颖 周治国 王友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3-690,共8页
以遗传背景相近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泗棉3号和泗杂3号为材料,于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118o50′E,32o02′N)模拟全球温室化气候,研究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增温2~3℃(龄期日... 以遗传背景相近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泗棉3号和泗杂3号为材料,于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118o50′E,32o02′N)模拟全球温室化气候,研究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增温2~3℃(龄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主茎功能叶SPAD值降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上升,但净光合速率(Pn)下降;棉铃对位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上升(Δ%>50%)、可溶性糖及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小幅下降(P<0.05)、C/N值显著下降(P<0.05);叶片POD、CAT活性大幅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泗杂3号相关指标变化幅度较泗棉3号小。说明尽管2~3℃的增温幅度较小,但在花铃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植株已处于显著的热胁迫状态,光合产物累积能力受到抑制,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显著下降,棉株总干物质累积量下降20%左右;增温条件下植株水分吸收能力下降并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但此条件下光合能力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子所致,与叶片膜结构的严重受损关系密切;泗杂3号抗高温能力高于泗棉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 增温 主茎功能叶 棉铃对位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关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胡宏标 张文静 +3 位作者 陈兵林 王友华 束红梅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4-260,共7页
以产量差异显著的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C/N随铃龄的变化可用y=at2+bt+c拟合[y为C/N,t为铃龄(d),a、b、c为常数],其主要特征值(a、b、c和C/N最大值)与... 以产量差异显著的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C/N随铃龄的变化可用y=at2+bt+c拟合[y为C/N,t为铃龄(d),a、b、c为常数],其主要特征值(a、b、c和C/N最大值)与单铃干物重(即单个棉铃的铃壳、棉籽和纤维3部分干重之和)和铃重(即棉籽和纤维两部分干重之和)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而与衣分和铃壳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以a、b、c和C/N最大值为变量可将14个棉花品种聚类为Ⅰ(美棉33B等6个品种)、Ⅱ(科棉1号等6个品种)和Ⅲ(中棉所35和中棉所38)3个类群,三者棉铃对位叶C/N及单铃干物重的变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类群Ⅲ铃龄10~17d期间的棉铃对位叶C/N显著高于类群Ⅰ和类群Ⅱ,铃龄24d之后仍保持在2.5左右,整个铃期内变幅最大,平均值最高,其单铃干物重快速增长期最长,平均增长速率最小,最终单铃干物重和铃重均最大,但3个类群棉花棉铃干物质在棉铃各部分分配率的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最终衣分和皮棉产量与棉铃对位叶C/N变化特性无明显相关性。棉铃对位叶C/N变化的基因型差异显著,棉铃对位叶C/N在铃龄10~17d期间高、铃龄24d之后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有利于棉铃干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 棉铃对位叶 C/N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文静 胡宏标 +3 位作者 陈兵林 王友华 李文峰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6-303,共8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个基因型棉铃对位叶花后碳氮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内源保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花后N代谢活跃,内源保护酶活性高,叶片生理活性较强的基因型(如苏棉15和科...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个基因型棉铃对位叶花后碳氮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内源保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花后N代谢活跃,内源保护酶活性高,叶片生理活性较强的基因型(如苏棉15和科棉1号),其铃重的快速增长期长,单铃棉纤维干重高,最终铃重较高;反之,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弱、功能期短的基因型(如德夏棉1号),棉铃对位叶中C/N高,内源保护酶活性低或下降过快,造成铃重快速增长期缩短,单铃纤维干重降低,最终铃重较低;美棉33B棉铃对位叶中C/N和内源保护酶活性变化特征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是导致不同铃重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基因型 对位叶 生理特性 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发育期棉花源库活性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高相彬 王友华 +2 位作者 陈兵林 李健 周治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8-246,共9页
采用大田试验,以3个铃期差异明显的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形成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花花铃期纤维发育源库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后同一时期,棉铃对位叶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及棉纤维蔗糖含量... 采用大田试验,以3个铃期差异明显的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形成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花花铃期纤维发育源库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后同一时期,棉铃对位叶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及棉纤维蔗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等均随对位叶氮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45、52 DPA(花后天数Days post anthesis)的纤维蔗糖含量趋势相反),可用抛物线方程Y=ax2+bx+c拟合(P<0.01),通过拟合方程得到各指标所对应的最佳对位叶氮浓度。45 DPA(德夏棉1号38 DPA)前,花后同一时期各指标对应的最佳对位叶氮浓度差异较小,通过幂函数方程建立最佳叶氮浓度随花后天数的拟合方程,得到纤维发育期内源库活性各指标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时的适宜对位叶氮浓度的动态方程。本试验条件下,德夏棉1号、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适宜对位叶氮浓度的拟合方程分别为N德1=7.2263DPA-0.276(R2=0.9805**)、N科1=7.23DPA-0.3026(R2=0.9861**)、N美33B=7.0997DPA-0.2814(R2=0.9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铃 棉铃对位叶 叶氮浓度 源活性 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与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及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敬然 赵文青 +3 位作者 周治国 董合林 赵新华 孟亚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1-96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施氮量调控不同播种期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形成与运转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棉花的合理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05和200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进行,以科棉1号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施氮量调控不同播种期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形成与运转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棉花的合理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05和200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进行,以科棉1号和美棉33B品种为材料,设置大田不同播种期(4月25日和5月25日)和不同施氮量[低氮N 0 kg/hm^2(N0)、适氮N 240 kg/hm^2(N240)、高氮N 480 kg/hm^2(N480)]处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播种期棉花产量和品质及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的影响。【结果】1)4月25日播种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棉铃对位叶中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淀粉含量增加;随播种期的推迟,N240、N480处理下的棉铃对位叶蔗糖和淀粉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N0处理;花后24-45 d,棉铃对位叶中蔗糖含量与叶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花后天数的增加而降低;花后17-24 d,蔗糖转化量与叶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至花后31-52 d,反而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棉铃对位叶中适宜叶氮浓度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积。2)4月25日播种条件下,N0、N480处理对棉花单株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影响为负效应,对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影响较小;晚播低温条件下,N480处理的棉花铃重、皮棉产量、纤维比强度均有所提高,麦克隆值得以优化。因此,施氮量与播种期对纤维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影响存在补偿效应,晚播棉花增加施氮量可减小因低温而造成的纤维比强度降低的幅度,优化麦克隆值。【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播种期(温度)和施氮量对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含量、棉花产量和品质存在互作效应,其主导因素是播种期(温度),施氮量对其有补偿效应。随播种期的推迟,施氮量N 240 kg/hm^2时棉花单铃重、产量及纤维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晚播低温使棉铃对位叶中的光合产物(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加,抑制了光合产物向棉铃及纤维的运输。晚播低温条件下,适量追施氮肥可调节棉铃对位叶中的氮浓度并提高光合产物再利用的能力,促进棉花单铃的形成,降低棉纤维比强度的下降幅度,优化麦克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棉铃对位叶 播种期 施氮量 光合产物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6-BA和ABA对不同播种期棉花产量和品质及其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敬然 刘佳杰 +4 位作者 孟亚利 王友华 陈兵林 张国伟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8-1088,共11页
大田播种期(4月25日和5月25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ABA)试验于2006年在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进行,以科棉1号和美棉33B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6-BA和ABA对不同播种期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形成与运转的... 大田播种期(4月25日和5月25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ABA)试验于2006年在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进行,以科棉1号和美棉33B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6-BA和ABA对不同播种期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形成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6-BA显著提高棉铃对位叶蔗糖含量和转化率及淀粉含量,而ABA则主要调节棉铃对位叶内源激素平衡。(2)不同播种期条件下(4月25日和5月25日),外源6-BA均可使棉花单铃重增加、纤维品质提高,外源ABA在晚播(5月25日,南京试点和安阳试点棉铃发育期MDTmin分别为20.9℃和16.5℃)条件下可使棉花产量(安阳试点)和纤维主要品质指标下降幅度减小;外源6-BA和ABA对棉籽主要品质性状的作用均不显著。(3)晚播条件下外源6-BA和ABA均可提高相对棉花主要品质指标,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外源6-BA主要是提高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含量和蔗糖转化率,而ABA则主要是诱导棉株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 棉铃对位叶 播种期 6-BA ABA 光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花期源库比变化对棉花下部“铃—叶系统”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红春 李存东 +2 位作者 王文新 谢志霞 朱继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6-290,共5页
对棉花初花期进行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棉花源库比对早期"铃—叶"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库比改变明显地影响着棉叶和棉铃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但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对源库比变化的反应程... 对棉花初花期进行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棉花源库比对早期"铃—叶"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库比改变明显地影响着棉叶和棉铃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但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对源库比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减库处理可以提高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促进子棉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提高单铃重,并促进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延长叶片功能期,但是不利于棉子中蛋白质的合成;减源处理促进前期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但是使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快速下降,表现出早衰迹象;并且减源处理不利于叶片中蛋白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铃-叶系统 生理 源库比 叶片 蛋白质 初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铃重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青 王友华 +3 位作者 许乃银 张传喜 周治国 陈兵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8-527,共10页
以棉纤维品质差异较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棉铃发育期不同温度对棉铃对位叶保护酶活性及C、N代谢等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发育期日平均温度在23.1℃-24.9℃时棉... 以棉纤维品质差异较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棉铃发育期不同温度对棉铃对位叶保护酶活性及C、N代谢等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发育期日平均温度在23.1℃-24.9℃时棉铃对位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内源保护酶活性较高,膜质过氧化程度轻,C、N生理活性均强,C/N协调,棉铃平均增重速度较高,棉铃快速增重期延长,易形成大铃;≥27.0℃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内源保护酶活性较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严重、N生理活性较弱、C/N高,铃重平均增重速度虽高,但快速增重期短,不利于提高铃重;≤20.7℃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快,内源保护酶活性较高,但酶活性下降时间早、速度快,膜脂过氧化程度也严重,可溶性糖转运率低且在对位叶内积累,N生理活性高,C/N低,铃重快速增重期虽长,但平均增重速率低,最终铃重下降.低温下科棉1号的对位叶生理活性比美棉33B强,铃重也较高.可见,棉铃对位叶保护酶活性高,C/N协调能提高铃重,而适宜的铃期日均温可以提高棉铃对位叶的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温度 棉铃对位叶 保护酶 膜脂过氧化 C、N代谢 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铃期干旱对不同部位棉铃对位叶糖代谢及铃重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长琴 刘瑞显 +3 位作者 杨富强 张国伟 徐立华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2-458,共7页
以美棉33B为材料,于棉花中部果枝开花时进行干旱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由(75±5)%自然减少直至吐絮),研究花铃期干旱对棉铃对位叶糖代谢及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铃期干旱处理,棉铃对位叶净光合速率降低,且中部降幅>上部>下部... 以美棉33B为材料,于棉花中部果枝开花时进行干旱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由(75±5)%自然减少直至吐絮),研究花铃期干旱对棉铃对位叶糖代谢及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铃期干旱处理,棉铃对位叶净光合速率降低,且中部降幅>上部>下部;棉铃对位叶可溶性糖含量下部和上部果枝增加而中部降低,蔗糖含量增加而淀粉降低,表明干旱促进叶片光合产物向蔗糖分配;棉铃对位叶蔗糖磷酸合酶、蔗糖合酶活性降低、酸性转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且对中部和上部的影响大于下部,表明蔗糖合成受抑制,而其降解先抑制后促进,降低可供外运的蔗糖水平。干旱条件下铃重降低,中部降幅>上部>下部。因此,棉铃对位叶蔗糖合成减少和外运受抑制是花铃期干旱条件下铃重降低的蔗糖代谢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 干旱 棉铃对位叶 蔗糖代谢 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Gossypium hirsutum L.)纤维发育相关酶和纤维比强度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相彬 王友华 +2 位作者 陈兵林 薛占奎 周治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7-1236,共10页
于2008~2009年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选用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德夏棉1号(平均比强度26.2 cN/tex)、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35 cN/tex)和美棉33B(平均比强度32 cN/tex)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以形成不同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研究了棉铃对... 于2008~2009年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选用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德夏棉1号(平均比强度26.2 cN/tex)、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35 cN/tex)和美棉33B(平均比强度32 cN/tex)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以形成不同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研究了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纤维发育过程中关键酶(蔗糖酶、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随花后天数的变化符合幂函数方程YN=αt-β[YN为棉铃对位叶氮浓度(%);t为花后天数(d);α、β为参数]。在花后同一时期,纤维发育关键酶活性和纤维比强度均随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上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用抛物线方程Y=ax2+bx+c拟合[Y:酶活性或纤维比强度(cN/tex);x:叶片氮浓度(%);a、b、c为参数]。表明在纤维发育过程中,棉铃对位叶氮浓度显著影响纤维中相关酶活性和纤维比强度的形成,各指标所对应的最佳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差异较小;因此,通过调节对位叶氮浓度可调控相关酶活性达到最优以及棉花高强纤维的形成。在本试验条件下,中部棉纤维发育所需的最佳对位叶氮浓度动态变化方程分别为:NDexiamian1=7.2841t-0.2771(R2=0.9860**);NKemian1=7.1807t-0.2989(R2=0.9879**);NNuCOTN33B=7.1467t-0.2819(R2=0.9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铃对位叶 叶氮浓度 酶活性 纤维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棉花光合产物在下部“铃-叶系统”中运转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新茂 李存东 +2 位作者 孙红春 刘灵娣 刘连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9-1153,共5页
为了解棉花叶片光合产物在干旱环境下的运转分配规律,在防雨棚中设置不同水分条件对棉花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14)CO_2在棉花的盛蕾期、盛花期对棉花下部主茎叶片进行饲喂,研究在严重胁迫(SS)、中度胁迫(MS)、以及对照(CK)3个不同水分... 为了解棉花叶片光合产物在干旱环境下的运转分配规律,在防雨棚中设置不同水分条件对棉花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14)CO_2在棉花的盛蕾期、盛花期对棉花下部主茎叶片进行饲喂,研究在严重胁迫(SS)、中度胁迫(MS)、以及对照(CK)3个不同水分处理环境下^(14)C光合产物在棉株下部"铃-叶系统"中的运转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重,^(14)C光合产物在标记叶中滞留量增加,向外输出量减少;所产生的光合产物向幼铃和根部输送的比率增加,向成铃与主茎生长点的分配比率下降。对纤维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的前期,适当的干旱胁迫不会对纤维品质造成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水分胁迫 ^14C-光合产物 叶位 铃-叶系统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杂交棉F_(1)与双亲的光合性能及相关基因表达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丽媛 李兴河 +4 位作者 王海涛 张素君 蔡肖 刘存敬 张建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4,共9页
为探索利用棉花杂种优势获得高产的光合生理机制,本研究比较了高产杂交棉‘冀1518’及其亲本在开花后不同时期棉铃对位叶的主要光合指标和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冀1518’在产量及产量构成、结铃率和有效叶面积等方面表现出1.25%... 为探索利用棉花杂种优势获得高产的光合生理机制,本研究比较了高产杂交棉‘冀1518’及其亲本在开花后不同时期棉铃对位叶的主要光合指标和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冀1518’在产量及产量构成、结铃率和有效叶面积等方面表现出1.25%~21.16%的超亲优势;棉铃对位叶的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SPAD、羧化效率C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主要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主要表现为正向优势,丙二醛MDA含量主要为负向优势;光合类基因RbcL在各时期表现出超亲优势,RbcS呈超亲优势或中亲的杂种优势,RCA在30DPA~40DPA表现出超亲优势。综上,在杂合基因调控下,光合相关基因保持相对较高表达,叶片光合能力强,减缓衰老,从而表现出产量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杂种优势 光合性能 对位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棉铃对位叶蔗糖代谢及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功 彭金剑 +7 位作者 罗海华 高欣 袁长凯 殷梦瑶 向春玲 王培培 涂青华 汤飞宇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目的】探讨棉铃对位叶蔗糖代谢机制及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对不同播期条件的响应。【方法】以棉铃产量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陆地棉品系A705和A201为供试材料,于2016―2017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在不同播期(早播2016年4月12日,2017年... 【目的】探讨棉铃对位叶蔗糖代谢机制及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对不同播期条件的响应。【方法】以棉铃产量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陆地棉品系A705和A201为供试材料,于2016―2017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在不同播期(早播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5日;晚播2016年5月6日,2017年5月28日)条件下,研究棉铃对位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己糖、淀粉)和蔗糖代谢关键酶(液泡酸性转化酶、细胞壁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的动态变化及差异,及不同播期对棉铃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晚播棉铃铃期更长,铃重、单铃种子质量、籽指和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衣分和马克隆值降低。晚播导致棉铃对位叶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蔗糖浓度升高,可能为棉铃的发育提供了更充足的碳源。【结论】晚播相对低温条件下,棉铃发育更完全,在生产上适当晚播可以提高纤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棉铃对位叶 蔗糖代谢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棉株上部果枝铃 ̄叶系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静 刘连涛 +4 位作者 王亚菲 孙红春 张永江 李存东 路战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8-416,共9页
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不施氮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低氮(120 kg·hm-2)、中氮(240 kg·hm-2)、高氮(480 kg·hm-2)处理对棉株上部果枝"铃 ̄叶系统"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1)中氮和高氮显著增加... 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不施氮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低氮(120 kg·hm-2)、中氮(240 kg·hm-2)、高氮(480 kg·hm-2)处理对棉株上部果枝"铃 ̄叶系统"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1)中氮和高氮显著增加棉花上部果枝的长度、叶面积,高氮显著降低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比;2)与对照相比,中氮上部果枝铃对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上部果枝棉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显著提高;3)中氮棉花果枝内外围铃重最大,结铃后期显著大于对照。氮肥提高棉花上部果枝的纤维品质,以中氮内外围棉铃的纤维品质最优。表明施适量氮肥能增强棉花上部果枝的"源 ̄库"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素 上部果枝 铃 ̄叶系统 叶面积 叶绿素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营 胡新燕 +3 位作者 孙亚伟 赵明明 张文静 李卫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5-18,共4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半膜覆盖、全膜覆盖、无膜覆盖)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覆膜方式相比,在半膜覆盖方式下,棉铃对位叶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内源性保护酶SOD...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半膜覆盖、全膜覆盖、无膜覆盖)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覆膜方式相比,在半膜覆盖方式下,棉铃对位叶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内源性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较强,MDA含量较高,促使单株成铃率高,单株成铃个数多,最终籽棉、皮棉产量较高。说明半膜覆盖方式可以促进棉铃对位叶的生理代谢活动,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地膜覆盖 棉铃对位叶 生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超高产棉花源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仁松 李斌 +3 位作者 薛刚 高云光 赵强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9-654,共6页
【目的】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超高产棉花源库指标,阐明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机理,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调查方式,对不同皮棉产量水平(超高产:皮棉3000kg/hm^2以上... 【目的】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超高产棉花源库指标,阐明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机理,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调查方式,对不同皮棉产量水平(超高产:皮棉3000kg/hm^2以上;高产:皮棉2225~3000kg/hm^2;中低产:皮棉2225kg/hm^2以下)产量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三桃”比例及叶面积载荷量等源库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群体成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率最大(r=0.997^**),超高产棉花生育前期LAI增长速率高于高产、中低产田,峰值大且出现较早。而前期LAI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伏前桃、伏桃比例,同时也促进了中后期光合产物向库器官积累。【结论】超高产棉花叶源生育前期增长较快,峰值大且中后期保持较高水平,增源扩库是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LAI “三桃” 叶面积载荷量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盛花期^(14)C-同化物在“铃-叶系统”中的分配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文雪 李存东 +2 位作者 孙红春 张海娜 贾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4-718,共5页
以大铃、中铃和小铃3个不同铃重棉花基因型为材料,通过在盛花期测定棉株中部主茎和果枝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并用14CO2饲喂中部主茎叶,研究了14CO2同化物在棉株不同层次"铃-叶系统"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盛花期中部主茎和果... 以大铃、中铃和小铃3个不同铃重棉花基因型为材料,通过在盛花期测定棉株中部主茎和果枝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并用14CO2饲喂中部主茎叶,研究了14CO2同化物在棉株不同层次"铃-叶系统"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盛花期中部主茎和果枝单叶面积与铃重呈正相关。小铃基因型棉花群体盛花期叶面积指数最大;大铃基因型棉花蕾铃比中、小铃基因型表现出更强的库活性。主茎叶片产生的同化物除主要输送到对应的果枝外,还向上部、下部的库器官及主茎生长点输送;而流向其对应果枝的同化物,主要供应第一果节蕾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14C-同化物 叶位 铃-叶系统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