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4-87,共4页
我国古筝各主要流派均有自己发生发展的成因、流变、衍展、演奏技法及代表人物 ,风格特征相当鲜明。在当今古筝艺术的发展中是强调不断强化自己的风格特征 ,还是兼取众家之长合数派于一身 ,这一问题值得研究 。
关键词 山东筝派 蒙古筝派 潮州筝派 客家筝派 浙江筝派 中国古筝 流派 风格特征 陕西筝派 河南筝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寒山诗的诗体特征及其传布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罗时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9-95,共7页
唐代寒山诗形式上以五言为主、表达上力求非诗化、修辞上采用反复譬喻、意义上体现通俗哲理、风格上力求古淡,这些鲜明的特征后人称之为"寒山体"。其形成的原因与题壁书写的方式有关,与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反映的中唐底层社会生... 唐代寒山诗形式上以五言为主、表达上力求非诗化、修辞上采用反复譬喻、意义上体现通俗哲理、风格上力求古淡,这些鲜明的特征后人称之为"寒山体"。其形成的原因与题壁书写的方式有关,与作者的身份以及所反映的中唐底层社会生活有关,同时也与中唐以来以非诗改造纯诗的创作风尚有关。"寒山体"是唐代民间俗化诗实验性写作的一份意想不到的成果,虽然特殊得不无极端,但在后代禅林内外却被广泛传播和接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寒山 寒山体 效寒山 和寒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传统文人园创作与审美过程中的言象意思辨——以环秀山庄与小盘谷意境营造比较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阴帅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77,共4页
在江南文人园意境营造过程中,言与象成为园林本体的两大要素,"象"给人以高度的感性体验,人在此空间中体会自我的存在。而"言"则赋予空间更加明确的意象信息。二者是构成文人园林的双层结构,相互叠加且深深契合。&qu... 在江南文人园意境营造过程中,言与象成为园林本体的两大要素,"象"给人以高度的感性体验,人在此空间中体会自我的存在。而"言"则赋予空间更加明确的意象信息。二者是构成文人园林的双层结构,相互叠加且深深契合。"言"和"象"围绕意的创造,二者互为引导、互为补充,表现出相离与相合2种形式。以创作主题、营造手法相似的环秀山庄和小盘谷为具体实例进行比较,更为清晰地体现江南文人园的创作和审美过程中言象意三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意象原型 意境营造 言象互动 环秀山庄 小盘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明善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焦垣生 杨晓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钟明善先生的书法作品以传统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见长;意境的深远,格调的高雅与风格的平淡是钟明善书法艺术文化精神的表现特征;研究钟明善的书法艺术,对于书法理论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钟明善 书法艺术 意境 格调 风格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熙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建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迈越了前代的成就,又开创了并世和后世的风气,是空前绝后的。然而其身世却有诸多说法,作者经过考证认为徐熙为金陵人,徐温之孙,而徐崇嗣则为其子。徐熙所擅的"落墨法",并非以粗重的墨线勾勒形象的轮... 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迈越了前代的成就,又开创了并世和后世的风气,是空前绝后的。然而其身世却有诸多说法,作者经过考证认为徐熙为金陵人,徐温之孙,而徐崇嗣则为其子。徐熙所擅的"落墨法",并非以粗重的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而是用类似于山水画的皴法来表现形象的体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熙 钟陵 徐崇嗣 落墨法 没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528《西京赋》写卷为李善注原本考辨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少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5,共9页
法藏敦煌写卷P.2528张衡《西京赋》是现存可定年的最早的《文选》李善注本,前辈学者皆视为李注原本,唯傅刚根据写卷李善注文多与赋文相左之事判为"合成本"。本文通过对《西京赋》写卷正文与注文用字歧异条目的全面考察,揭示... 法藏敦煌写卷P.2528张衡《西京赋》是现存可定年的最早的《文选》李善注本,前辈学者皆视为李注原本,唯傅刚根据写卷李善注文多与赋文相左之事判为"合成本"。本文通过对《西京赋》写卷正文与注文用字歧异条目的全面考察,揭示出《文选》李善注引书"各依所据本"、以旧注本替换萧统原帙《选》文、参酌萧《选》原本用字补释旧注本等李注体例,考定写卷为李善注原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赋》 敦煌本 李善注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尧《古赋辨体》的汉赋观 被引量:5
7
作者 踪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9-65,共7页
祝尧《古赋辨体》对于汉赋的认识 ,包括赋之文体及渊源论、汉赋价值论、汉赋艺术结构论、汉赋作家作品论凡四个方面。这些观点都贯穿于该书的汉赋序论和赋作解题之中 ,论述时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呼应 ,观点鲜明而又论证细密 ,纵横开阖 ,声... 祝尧《古赋辨体》对于汉赋的认识 ,包括赋之文体及渊源论、汉赋价值论、汉赋艺术结构论、汉赋作家作品论凡四个方面。这些观点都贯穿于该书的汉赋序论和赋作解题之中 ,论述时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呼应 ,观点鲜明而又论证细密 ,纵横开阖 ,声情并茂 ,极富思辩色彩与逻辑力量。《古赋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尧 《古赋辨体》 汉赋观 理论性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滕固与圆明园历史图像——《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对建筑交互影响的学术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世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5,I0002,共10页
滕固1930年代于德国研修美术史学,在找寻散佚海外的圆明园历史图像中,发现奥尔末于1873年拍摄的长春园西洋楼影像。此为圆明园1860年初次劫难后的历史镜头,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由此于1933年出版专著《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在图像存... 滕固1930年代于德国研修美术史学,在找寻散佚海外的圆明园历史图像中,发现奥尔末于1873年拍摄的长春园西洋楼影像。此为圆明园1860年初次劫难后的历史镜头,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由此于1933年出版专著《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在图像存史的同时,对长春园西洋楼的形制样式进行风格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固 圆明园历史图像 欧式宫殿影像 风格分析 交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教化的美学:《文心雕龙》对“文”的理论再造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开亮 蒋一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针对浮华不实、只顾雕饰辞藻的文坛状况,为重建文学的教化理想,刘勰从文道关系、创作主体和作品本身三方面对“文”的内涵进行了美学扩充和归正。通过恢复文与道的必然性关联,刘勰论证了文章教化价值的形而上根源;通过打通六朝的感物说... 针对浮华不实、只顾雕饰辞藻的文坛状况,为重建文学的教化理想,刘勰从文道关系、创作主体和作品本身三方面对“文”的内涵进行了美学扩充和归正。通过恢复文与道的必然性关联,刘勰论证了文章教化价值的形而上根源;通过打通六朝的感物说与儒家的“诗言志”传统,刘勰重塑了“感物吟志”的创作主体;通过发展先秦两汉儒家文质观,刘勰从文章形式与内容两方面重新定位了理想之文。刘勰通过文论思想将儒家教化观与文章审美观相融通,在一种整体性的视域中,创造性地重构了彰显儒家人文精神的教化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道关系 教化 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花鼓审美风格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支运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2年第4期60-67,161,共8页
风格是人类的具身化存在方式和美学典范的生成。作为淮河文化代表性艺术的花鼓灯,是淮河两岸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美学形式。媚、丽、谐、犷代表了淮河花鼓的审美风格样态,是理解和阐释淮河地方性艺术特性进而透视人们情感生活的密码。
关键词 淮河花鼓 审美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玉函山房辑佚书》的体例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荣蔚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玉函山房辑佚书》广征群书,详明出处;校勘辨伪,审慎考证;排比篇第,辨章源流。其书网罗遗佚,卷帙繁富,为前此任何辑佚之书所不及。这部空前的辑佚巨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而且在辑佚体例上也体现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 马国翰 《玉函山房辑佚书》 体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的高峰品相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平 张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70,I0005,共16页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是指这类舞剧叙事的语言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包括民族舞蹈语言的古典风格、族群风格和地域风格。讨论这类舞剧的高峰品相,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面对那些经过人民认可、历史选择并体现国家意志的“经典性”作品...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是指这类舞剧叙事的语言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包括民族舞蹈语言的古典风格、族群风格和地域风格。讨论这类舞剧的高峰品相,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面对那些经过人民认可、历史选择并体现国家意志的“经典性”作品。本文分析的“经典性”作品大约分布在四个时期: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的“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的评展;二是20世纪90年代开启并实施的每年一届的舞台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评选;三是21世纪头十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选拔及逐步与“中国艺术节”同步的“文化大奖”的评选;四是近十年(2013—2022)来四届(第十届至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对“文华大奖”作品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 高峰品相 《丝路花雨》 《阿诗玛》 《红河谷》 《只此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阳顾氏递传明初“飞瀑连珠”臞仙琴样连珠式琴——概及明“宁衡益潞”王府斫琴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9,165,共14页
明代王府斫琴,世称“宁衡益潞”。宁王琴存世仅孤品“飞瀑连珠”琴。文章由厘清明代王府斫琴总体风格入手,于“飞瀑连珠”琴的器物特点做全面分析。并对明清谱集中有关“连珠琴式”的资料进行梳理,指出存在被称为“臞仙琴样”的特殊连珠... 明代王府斫琴,世称“宁衡益潞”。宁王琴存世仅孤品“飞瀑连珠”琴。文章由厘清明代王府斫琴总体风格入手,于“飞瀑连珠”琴的器物特点做全面分析。并对明清谱集中有关“连珠琴式”的资料进行梳理,指出存在被称为“臞仙琴样”的特殊连珠式,与“飞瀑连珠”琴的形制应有关联。因而此琴即为宁王琴。另外,文章对该器物的承传做了系统考证,由康熙末年开始,先后有辽阳李廷栋、长沙陆长森,光绪年间转归华阳顾氏,历五代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衡益潞 飞瀑连珠 连珠式琴 臞仙琴样 顾梅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政教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的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教观 魏晋辞赋 赋格 扬雄 班固 左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痼疾的深层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旸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5,共5页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展开了激烈批判,在《日知录》及《亭林文集》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深刻剖析空疏学风漠视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表面上尊奉儒学,而实际是尊奉禅学,造成了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在明代空疏学风形成过程中,阳明心学...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展开了激烈批判,在《日知录》及《亭林文集》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深刻剖析空疏学风漠视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表面上尊奉儒学,而实际是尊奉禅学,造成了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在明代空疏学风形成过程中,阳明心学起到了鼓动人心的作用,然背后的根源则是明代君主专制统治。反专制与反对空谈误国构成了顾炎武思想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明代空疏学风 阳明心学 明代文化专制政策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散文初探
16
作者 张兵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顾炎武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学者,而且是卓有成就的诗人和散文家,在清初文坛享有盛誉。其散文贯彻着“经世致用”的写作原则,体现出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高度关怀,语言简洁凝炼,文风朴实无华。
关键词 顾炎武 散文 语言 文风 清初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彪佳戏曲风格品评体制研析
17
作者 张兰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戏曲批评作为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批评形态、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古代文学与其他门类艺术批评的影响。明代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相关戏曲作家、剧作风格的品评,结合戏曲艺术创作实践与特殊性,对... 戏曲批评作为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批评形态、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古代文学与其他门类艺术批评的影响。明代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相关戏曲作家、剧作风格的品评,结合戏曲艺术创作实践与特殊性,对创作风格的差异与成就高下进行品评,提出了"妙""雅""逸""艳""能""具"六品体制,不仅是对古代"分级品第"批评方式的一脉相承,而且极富创造性地将古代文学艺术风格品评推向了新的高度,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批评传统,彰显了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理论的民族特色。本文对比吕天成《曲品》对祁彪佳提出的六品体制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旨在加强对其品评标准、分品视角以及品评方式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彪佳戏曲风格 《远山堂曲品剧品》 品评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固《答宾戏》对设论体主题批判价值的解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红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东方朔的《答客难》与扬雄的《解嘲》初步确立了设论体的文体范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主题,提出了士人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下如何自处的问题,包含着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班固的《答宾戏》"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将东方朔... 东方朔的《答客难》与扬雄的《解嘲》初步确立了设论体的文体范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主题,提出了士人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下如何自处的问题,包含着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班固的《答宾戏》"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将东方朔、扬雄所确立的设论体主题批判价值进行了解构。除作者个人因素外,三篇设论文还基于不同的时代环境,包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素,从中可见班固对设论体进行主题解构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答宾戏》 设论体 主题批判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汉传佛教梵呗“鼓山调”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景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56-63,6,共9页
台湾汉传佛教梵呗“鼓山调”由流传于福州等地的“福州调”播迁台湾发展而来,是福建梵呗在台湾发展的支脉。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鼓山调”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鼓山调”名称... 台湾汉传佛教梵呗“鼓山调”由流传于福州等地的“福州调”播迁台湾发展而来,是福建梵呗在台湾发展的支脉。文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鼓山调”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鼓山调”名称的缘起、梵呗的跨地域适应性以及闽派佛教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特质是“鼓山调”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内因;而多元文化背景和社会民众的精神诉求则是“鼓山调”形成发展的外在条件,是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汉传佛教梵呗 “鼓山调” “福州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趣——清初宋诗风尚中《积书岩宋诗删》对宋代诗人的选择
20
作者 王先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62,共10页
《积书岩宋诗删》是清初顾贞观编选的一部宋诗选本,这部选本体现了顾贞观与当时宋诗风尚的不同。在当时评论和选本均没有看重王安石诗歌的情况下,顾贞观竖起了推崇王安石诗歌的旗帜;在朱熹诗歌价值被其理学家身份所掩盖时,他发掘出朱熹... 《积书岩宋诗删》是清初顾贞观编选的一部宋诗选本,这部选本体现了顾贞观与当时宋诗风尚的不同。在当时评论和选本均没有看重王安石诗歌的情况下,顾贞观竖起了推崇王安石诗歌的旗帜;在朱熹诗歌价值被其理学家身份所掩盖时,他发掘出朱熹理学诗之外的理学家诗歌的价值;在对刘克庄诗歌评论少而选本选入多的情况下,顾贞观更突出肯定了刘克庄诗歌观念重“变”的价值,挖掘出刘克庄诗歌描写日常生活和时事两方面的价值。以顾贞观《积书岩宋诗删》为代表的宋诗选本,在清初对诸多宋代诗人诗歌评论很少甚至缺失的情况下,展示了清初诗人接受宋诗更为丰富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贞观 《积书岩宋诗删》 宋诗风尚 异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