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东洋学的中国文学研究模式方法及成败得失
1
作者 王向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东洋学中自成一体,与东洋学的区域研究的立场方法明显不同,他们普遍采用“文学史”而且是“国别文学史”的模式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即便在“中国文学概论”类著作中,仍不脱国别文学史模式,遂使日本的“东... 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东洋学中自成一体,与东洋学的区域研究的立场方法明显不同,他们普遍采用“文学史”而且是“国别文学史”的模式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即便在“中国文学概论”类著作中,仍不脱国别文学史模式,遂使日本的“东方(东洋)文学史”类著述一直缺乏。这种模式方法的缺陷在于偏重知识性的史料铺述,缺乏宏观视野与比较研究,缺乏分析判断与概括评价,未能超越历史叙述而提出独到的思想观点与理论主张,未能在东西方文学的大背景下揭示出中国文学的特点并突显其特殊价值与地位。对这种局限性有所超越的只有吉川幸次郎。他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若干特点做了总结阐发与评价,至今仍不失参考价值。认识到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借鉴日本东洋学,并在学术史的批判考察与互鉴中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洋学 中国文学史 吉川幸次郎 青木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国文集日本写本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卞东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私文库、寺院以及个人手中皆有收藏。自江户时代开始,学者就已经注意到这批文献的价值,《佚存丛书》《古逸丛书》《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景印旧钞本》等丛书中皆有收录。晚近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也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但仍有大量文献未进入研究视野。应尽快展开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全面的调查、编目与叙录,并从“东亚汉文写本学”与书籍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研究,同时深入对五山时代中国文集汉文“抄物”写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集 日本写本 东亚汉文写本学 书籍史 抄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刍议 被引量:10
3
作者 钟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由于地理影响与历史原因,日本成为与我国近代制图业交流最多的国家,其所制中国城市地图数量之多、流传之广,都要远超其他西方列强。不过,国内普遍存在对日本测制近代中国地图的种种臆度,此类误读在客观上影响了对日绘地图资料的准确利... 由于地理影响与历史原因,日本成为与我国近代制图业交流最多的国家,其所制中国城市地图数量之多、流传之广,都要远超其他西方列强。不过,国内普遍存在对日本测制近代中国地图的种种臆度,此类误读在客观上影响了对日绘地图资料的准确利用。对近代以来日绘我国城市地图的系统整理以及对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地图进行个案考察,可以推知此类地图大多可以追溯其创作底本,该认识就研究利用而言至关重要。当然,独立施测只是近代地图文化的一个方面,日本近代制图业对于中国制图业的影响,更多地在于制图技术的传递与近代地图文化的推广普及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 地图学史 近代史 城市历史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气、病迹学与文学创作——兼论日本文学病迹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9,共6页
病迹学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以精神医学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以杰出人物(特别是艺术家)为对象,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探究他们的异常性格、内心纠葛、病理过程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 病迹学是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以精神医学为基础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以杰出人物(特别是艺术家)为对象,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探究他们的异常性格、内心纠葛、病理过程和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和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往的病迹学文学研究过多拘泥于精神医学的范畴对作家的疾病史作资料性的分析,实际上它更需带有文学批评的自觉,运用其独特的视角更积极地参与对作品的审美和对作家全方位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才 狂气 精神医学 病迹学 日本作家的病迹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日本史学界近现代日本史研究的回顾与梳理——成田龙一著《近现代日本史与历史学》评介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6,共9页
成田龙一的《近现代日本史与历史学》是一部着重回顾与梳理了战后日本史学界有关近现代日本史研究状况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将战后近现代日本史研究分为"战后历史学"、"民众史研究"和"社会史研究"三个阶段... 成田龙一的《近现代日本史与历史学》是一部着重回顾与梳理了战后日本史学界有关近现代日本史研究状况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将战后近现代日本史研究分为"战后历史学"、"民众史研究"和"社会史研究"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研究范式、代表性著述和主要观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该书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战后日本史学界的近现代日本史研究的主要状况,对解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述和把握近现代日本史的一些基本问题也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田龙一 《近现代日本史与历史学》 战后日本史学界 近现代日本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储著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8,共9页
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发展状况。近代史研究不被时人看重,但却有不少近代史著述出版。到1928年,通过对近代史史料的整理工作,由斯而发,罗家伦明确提出了要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启了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从史学史的... 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发展状况。近代史研究不被时人看重,但却有不少近代史著述出版。到1928年,通过对近代史史料的整理工作,由斯而发,罗家伦明确提出了要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启了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从史学史的角度对这些近代史著述的特点作出总结,知人论世,可以窥见20年代近代史研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著述 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的价值——兼论文学史基础的重建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对近代小说研究史的梳理与评述,能使人们了解百年来的研究概况及其薄弱环节所在,也能使学者们明白今后研究的着力点与方法的改善。《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在这方面做了很有价值的工作。“重写文学史”口号提出二十余年来,各种文学史... 对近代小说研究史的梳理与评述,能使人们了解百年来的研究概况及其薄弱环节所在,也能使学者们明白今后研究的着力点与方法的改善。《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在这方面做了很有价值的工作。“重写文学史”口号提出二十余年来,各种文学史专著的接踵而出,但若从研究史的角度作考察,各种撰写模式及其综合使用在方法论上与前相较并无本质差别。这说明首先得重建文学史的基础,其中包括文学研究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 重写文学史 重建文学史的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科学的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宪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建国以来,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制约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中国现代史的新的学科体系已成为推动学术发展的必需。中国现代史学科必须厘清中国现代史的思路、主线,应给辛亥革命和... 建国以来,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制约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中国现代史的新的学科体系已成为推动学术发展的必需。中国现代史学科必须厘清中国现代史的思路、主线,应给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以恰当的历史定位,不能忽视北洋历史的研究及对北洋时期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必须深化和拓展抗战史研究领域。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关系及其改造中国的不同方案,是构建中国现代史学科新体系的关键。深化中国现代史研究,应坚持史料第一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原则,历史的连续性、国际性和现代性的原则,历史研究的科学性、情感性和现实性统一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辛亥革命 北洋政府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国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现代设计的近代学术渊源--以日文著作为例的书物学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巨欣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35-43,共9页
“图案”产生于日本近代,是一个内生与外源的“暧昧”词,其转译至中国后,仍存多解和歧义。故而有必要正本清源。本文以书物学方法尝试进行本义与引申义的还原。首先,循省《温知图录》(1875),见揭“图案”源于明治时期之“美术振兴论”,... “图案”产生于日本近代,是一个内生与外源的“暧昧”词,其转译至中国后,仍存多解和歧义。故而有必要正本清源。本文以书物学方法尝试进行本义与引申义的还原。首先,循省《温知图录》(1875),见揭“图案”源于明治时期之“美术振兴论”,初义指手工产品美术化的加工系统,是贯穿在系列博览会活动中的“设计觉醒”的组成部分。后来,通过模仿西方设计制图之法,在《一般图按法》(1909)中确立起了按照统一步骤完成设计的工艺美术技法概念。大正以后的“工艺美术技法”随着艺术至上主义兴起而被边缘化,有关记述见于《纳富介堂翁事迹》(1922)。昭和初年,以《杂器之美》(1927)为嚆引的“民艺美的发现”取代原来“美术之美”在工艺中的位置,民艺开始向设计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近代设计史 图案 书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应地,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几十年来取得颇为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但也存在国外史料运用不够、史料运用的不规范、忽视史料解读... 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应地,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几十年来取得颇为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但也存在国外史料运用不够、史料运用的不规范、忽视史料解读及军事史的研究等多方面问题。今后抗日战争史研究需要注重海外档案文献的利用与国际间的交流对话,加强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 学术进展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洲历史地理》的学术特征及观点倾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文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满洲历史地理》是日本历史学家白鸟库吉于1908-1914年间主持编纂的著作。该书重视历史地理与疆域范围的考证,重视实地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设置的行政机构的疆域做了细致考证,并梳理出基本的疆域演变... 《满洲历史地理》是日本历史学家白鸟库吉于1908-1914年间主持编纂的著作。该书重视历史地理与疆域范围的考证,重视实地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设置的行政机构的疆域做了细致考证,并梳理出基本的疆域演变脉络。但在该书的叙事框架上,白鸟库吉立足于将"满洲"与朝鲜的历史合并为"满鲜史",并提出"间空地"理论与"南北二元对抗"理论,试图诠释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区是"无主之地",在历史上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并突出历史上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对抗性关系,从而使其研究结论无法脱离为即将开始的侵略战争服务的政治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鲜历史地理调查部” “满洲史”研究 日本东洋学派 白鸟库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1868-1945年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岛尾永康 周建 陈晓燕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219-239,共21页
这是一篇描述日本科学发展史的文章。日本科学的发展,起始于日本步入进代国家的1868年,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文章主要阐述了5个方面的内容:(1)1868年以前,在日本流行的汉学研究,对日本后来接受西学的重要作... 这是一篇描述日本科学发展史的文章。日本科学的发展,起始于日本步入进代国家的1868年,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文章主要阐述了5个方面的内容:(1)1868年以前,在日本流行的汉学研究,对日本后来接受西学的重要作用,日本人把汉字有效地运用于创造科学专业术语;(2)受益于聘请的大批外国专家的帮助,日本在最初引入西学的30年中,采取的是强行灌输西方科学技术的手段,这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是罕见的;(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涌现了一批科学人才,和一种权威的新型科研组织形式;(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增加了对科学技术研究的经费投入,以及在中国建立日本式的研究机构;(5)日本科学的发展,以理论物理学的成就标志其成熟期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近代 科学发展 科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现代医学教育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秋威 康文江 尹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1,共4页
通过深入研究日本医学教育发展历史——由"兰医"的兴盛,经过向德、美等国的学习,直至进行自我改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意义,积累历史经验。日本医学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经由学习外国先进模式从而逐步发展为内化改革的过程。在... 通过深入研究日本医学教育发展历史——由"兰医"的兴盛,经过向德、美等国的学习,直至进行自我改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意义,积累历史经验。日本医学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经由学习外国先进模式从而逐步发展为内化改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学习外来先进模式,创建从无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而逐步将这种医学教育模式转化为适合自己本国国情、有利于民族发展的模式,非常具有借鉴价值,为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现代医学教育 发展历程 教授讲座制 本土化医学教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日本汉学界之学术关联考述——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舒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1-208,共8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旅日生涯对郭沫若融入国际汉学潮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在日本开启上古史研究,除依靠由经入史的中国传统治学方法,还利用在日之便利获取近代考古学的新材料和新方法,吸收日本汉学家林泰辅、小川琢治等人的研究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旅日生涯对郭沫若融入国际汉学潮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在日本开启上古史研究,除依靠由经入史的中国传统治学方法,还利用在日之便利获取近代考古学的新材料和新方法,吸收日本汉学家林泰辅、小川琢治等人的研究成果,撰写出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从郭沫若同日本汉学界的学派关联看,他倾向京都学派,并与两代京都学人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谊。是故,郭沫若与日本汉学界有着密切的学术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日本汉学 中外学术交流史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