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ampling of larvae of 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 and its harmfulness
1
作者 马继盛 杨效文 +3 位作者 徐广 赵世民 董金川 李三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2期61-66,共6页
Studies in tobacco fields were conducted in 199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arva was aggregative,and the aggregation did not change with the densities of population of the larva. The cha... Studies in tobacco fields were conducted in 199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arva was aggregative,and the aggregation did not change with the densities of population of the larv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rva on tobacco plants was more in the lower leaves than in the upper. The difference of population density among the tobacco fields with an elevation of 490 meters and 900 meters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number of sampling was given under different precisions by using two-stage sampling technique. The average of leaf area loss caused by the larva in tobacco fields was 12.654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 ZELLER ) spatial distribution TWO-STAGE sampling ELEVATION leaf area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分层技术刻画污染场地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以湖北某垃圾填埋场为例
2
作者 刘学浩 邹金 +5 位作者 易秤云 王平 王磊 李江山 龙思杰 黄长生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0-1093,共14页
【研究目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环境污染,而对地下水污染羽空间分布的刻画表征是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的关键。【研究方法】以湖北某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U型管分层采样监测技术实施一孔六层... 【研究目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环境污染,而对地下水污染羽空间分布的刻画表征是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的关键。【研究方法】以湖北某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U型管分层采样监测技术实施一孔六层地下水分层监测(-6 m、-8 m、-10 m、-12 m、-16 m、-20 m),结合场地水文地质调查及14个地下水样水质数据,研究地下水化学组分沿地层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地下水中TDS、COD(Mn)、Mg^(2+)、HCO_(3)^(-)、Cl^(-)等主要离子浓度随垂向地层深度线性减小,表明地表入渗及人为活动污染是垃圾填埋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影响因素;NH_(4)^(+)、NO_(3)^(-)、NO_(2)^(-)、Mn、Ni等部分离子浓度随垂向地层深度线性增大,反映自然地质条件及水岩相互作用下地下水化学场的空间特征。相关系数矩阵分析显示,地下水分层监测井水化学组分随地层深度加大,与常规地下水监测井的相关性系数由0.984减小至0.566,表征了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层分布特征。【结论】地下水分层采样监测技术刻画了地下水化学组分沿地层垂向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定程度区分揭示自然地质成因与人为活动污染的影响,进而识别刻画地下水污染羽的空间分布,精准指导场地尺度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化学 空间分布特征 地下水分层采样监测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 垃圾填埋场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3
作者 张立蓉 杨丽 +1 位作者 李继泉 崔建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松果梢斑螟是危害多种松类球果的重要钻蛀性害虫,研究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型和抽样技术,可为该虫的危害程度调查、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供理论依据。应用7个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 m*-m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研究了油松林中越... 松果梢斑螟是危害多种松类球果的重要钻蛀性害虫,研究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型和抽样技术,可为该虫的危害程度调查、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供理论依据。应用7个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 m*-m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研究了油松林中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并分析了其聚集原因。结果表明,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主要分布于被上一代幼虫危害过的球果中,但在油松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的数量无显著差异。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松果梢斑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Iwa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幼虫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幼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Taylor幂指数法证实松果梢斑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分布是由松果梢斑螟自身行为习性(亲代雌虫产卵习性和幼虫取食习性)和球果化学特性共同作用所致。基于Iwao m*-m回归模型明确了在不同相对误差下不同虫口密度时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并依据防治指标确定了序贯抽样数。综上,越冬前松果梢斑螟幼虫主要分布于被害球果中,其种群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数,可为松果梢斑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松果梢斑螟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青菜和小白菜根肿病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4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5 位作者 朱徐燕 华永刚 汪群 何林海 粟贵俊 高凯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16-22,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根肿病的监测调查水平,以设施栽培青菜和小白菜为试验材料,运用聚集度指标法、m^(*)-m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对根肿病的空间分布型和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越接近大棚中央的样田发病越重,... 为进一步提高根肿病的监测调查水平,以设施栽培青菜和小白菜为试验材料,运用聚集度指标法、m^(*)-m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对根肿病的空间分布型和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越接近大棚中央的样田发病越重,大棚边缘的样田发病相对较轻。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结果显示,在田间发病重的情况下,2种作物上根肿病病株的田间分布主要趋于均匀分布,但在轻发病田也会出现聚集分布。m^(*)-m回归分析法及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显示,病株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略有相互吸引,个体群在2种作物上呈均匀分布格局,该均匀分布趋势随病级值的提高而增强。在此基础上,提出2种作物上根肿病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该病害田间取样调查的效率,为早期预警及防控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青菜 小白菜 根肿病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聚集度指标法 最适理论抽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5
作者 田刚 尔热斯白克·塔米力 +2 位作者 杨国梅 张栋海 王凡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准确掌握南疆小海子垦区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规律,探明其在冬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及理论抽样技术。【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lwao回归方程对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为建立最适... 【目的】准确掌握南疆小海子垦区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规律,探明其在冬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及理论抽样技术。【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lwao回归方程对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为建立最适南疆小海子垦区梨小食心虫在大田的抽样模型和抽样数,应用了l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结果】梨小食心虫在冬枣园整体呈聚集分布,且成虫间互相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分布型对密度的依赖性较强,聚集度和密度呈正相关,在低密度下呈均匀分布,种群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根据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λ=mr/(2k)计算各样点的聚集均数全部大于2,表明梨小食心虫在冬枣树上的聚集是由自身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根据lwao的m*—m回归方程明确了梨小食心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t^(2)/D^(2)[(3.2763/m)+0.0868],在同一允许误差值下,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最适理论抽样数减小,允许误差值越小,抽样数越大,在虫口密度达到一定值时,最适理论抽样数稳定在某个值不变。【结论】当把防治阈值假设为6头/株时,求得其序贯抽样方程为Tn=6n±9.3553√n。连续调查10株冬枣时若其累计虫量大于90头,需采取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冬枣园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坝位移分级预警阈值研究及规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少华 曹思佳 袁友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516,共6页
针对尾矿坝在线监测重建设、轻利用的现状,基于尾矿坝位移在线监测时间序列,通过多步逆向云变换算法(Multi-step Backward Cloud Transfor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ampling with Replacement,MBCT-SR)改进云模型,根据“3E_(n)原则”... 针对尾矿坝在线监测重建设、轻利用的现状,基于尾矿坝位移在线监测时间序列,通过多步逆向云变换算法(Multi-step Backward Cloud Transfor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ampling with Replacement,MBCT-SR)改进云模型,根据“3E_(n)原则”和内外包络曲线确定在线监测位移的正常运行值,从而建立尾矿坝位移分级预警阈值模型,并利用某尾矿坝全球导航卫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技术表面位移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水平方向位移的黄、橙、红预警阈值分别为8.41 mm/d、12.94 mm/d、19.41 mm/d,呈现出坝体中间预警阈值最大、并由中间向两侧减小的空间变化规律;尾矿坝垂直方向位移的黄、橙、红预警阈值分别为16.56 mm/d、25.48 mm/d、38.22 mm/d,且随着子坝的堆积,预警阈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尾矿坝 分级预警 多步逆向云变换算法(MBCT-SR) 阈值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云杉一种重要害虫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7
作者 张鑫 刘超 +2 位作者 马嘉瑜 兰珍珍 王新谱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6-60,73,共6页
为研究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越冬幼虫在地下的空间分布,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理论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 为研究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越冬幼虫在地下的空间分布,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理论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_0=3、5、10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烟翅腮扁蜂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壤中,在阳坡发生量大,呈聚集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种群聚集均数与种群平均密度呈线性关系,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增大而增强。基于I_(wao)回归模型,在t=1.96时,当m_0=3头/株,D=0.1、0.2、0.3时,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596、149、66株;当m_0=5头/株,D=0.1、0.2、0.3时,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477、119、53株;当m_0=10头/株,D=0.1、0.2、0.3时,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88、97、43株。烟翅腮扁蜂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主要发生在林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烟翅腮扁蜂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翅腮扁蜂 越冬幼虫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时空动态与调查抽样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桥 杨龙 +3 位作者 潘云飞 曹华毅 冯宏祖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是新疆南疆地区苹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在阿克苏地区调查了绣线菊蚜在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并分析其种群在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结果表明,5月至8月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是新疆南疆地区苹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在阿克苏地区调查了绣线菊蚜在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并分析其种群在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结果表明,5月至8月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曲线呈现出明显单峰,6月为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在发生高峰期,绣线菊蚜在果园呈聚集型分布,种群密度在苹果树不同方位间没有显著差异。该时期苹果园绣线菊蚜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63.90/m+0.16),当防治阈值为1500头/12枝条时,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_(n)=1500 n±1534√n。本研究结果为南疆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调查与测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绣线菊蚜 种群动态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组成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正飞 杨宝云 +6 位作者 何艳艳 杨虎权 颜朝涧萍 曹湖英 彭跃进 陈斌 杜广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种类组成、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为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3个主要旱地稻种植区为试... 【目的】明确云南省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种类组成、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为云南山区旱地稻田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3个主要旱地稻种植区为试验地点,于2022和2023年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旱地稻田中的蛴螬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及鉴定;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Taylor幂函数法及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不同试验点旱地稻田蛴螬空间分布型和聚集原因,并基于空间分布结果,拟合建立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3个试验地点的旱地稻田共发现9种蛴螬,隶属于3科6属,其中黑阿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和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是主要的优势种,相对丰度分别为30.91%和24.18%。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及Taylor幂法结果显示,2022和2023年蒿枝坝村、哈国马村和诺国村的蛴螬空间分布型均表现为聚集分布(α<0,β>1);聚集均数λ值均大于2,表明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旱地稻田蛴螬个体聚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模型可知,当允许误差D为0.3,蒿枝坝村、哈国马村和诺国村的虫口密度均为2头/m^(2)时,2022年所需的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53、393和155 m^(2),2023年所需抽样数为76、44和49 m^(2)。【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3个村的旱地稻种植田蛴螬共有9种,主要优势种为黑阿鳃金龟和东方绢金龟。蛴螬种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引起聚集的原因是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稻 蛴螬 地下害虫 空间分布 序贯抽样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鹏 王宝剑 +7 位作者 朱先志 刘文涛 周仙红 任广伟 庄乾营 高欢欢 张秀霞 张安盛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烟蚜在山东烟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研究山东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对于提高山东烟田烟蚜预测测报准确率以及有效防控该害虫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开展了烟蚜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调查,并应用5个聚集度指标(丛生指数I,聚块指标m^(*)/m,... 烟蚜在山东烟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研究山东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对于提高山东烟田烟蚜预测测报准确率以及有效防控该害虫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开展了烟蚜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调查,并应用5个聚集度指标(丛生指数I,聚块指标m^(*)/m,久野指标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K值)和2种回归方法(Iwao回归分析法与Toylar幂法则)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20—2021年烟田烟蚜的种群动态均为双峰型曲线:第1个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在垂直分布上,烟草植株上部叶片的烟蚜数量占比(49.07%~70.29%)显著高于中部叶片(27.64%~33.71%)和下部叶片(1.64%~19.85%)。数据分析结果显示,I(1.733 2~42.703 0)>0,m^(*)/m(2.368 3~10.414 2)>1,Ca(1.368 3~9.414 2)>0,C(2.733 2~43.703 0)>1,0<K(0.106 2~0.730 8)<8;在Iwao回归方程中,β(4.578 65)>1,α(0.190 57)>0,在Toylar幂法则回归方程中,lga(0.691 65)>0,b(1.817 05)>1,说明调查期间烟蚜种群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利用空间分布参数确定了烟蚜的理论抽样数,并提出合理的田间抽样技术,即在烟田内采用“Z”字形取样法,每点选取烟草5~10株、每株烟草调查上中部叶片2~4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种群动态 Iwao回归分析法 Toylar幂法则 空间分布 理论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小食心虫在果园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其最适抽样数的分析
11
作者 刘雨萍 徐兵强 +5 位作者 宋博 李海强 陈浩宇 郝敬喆 朱晓锋 任金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72-1777,共6页
【目的】研究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 Treitscheke)幼虫在果园的空间分布,为李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控及确定最适抽样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集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和Iwao最适抽样模型等方法,研究李小食... 【目的】研究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 Treitscheke)幼虫在果园的空间分布,为李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控及确定最适抽样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集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和Iwao最适抽样模型等方法,研究李小食心虫空间分布规律及确定其最佳抽样数。【结果】李小食心虫幼虫空间分布型与种群密度有关,在调查范围内(蛀果率在0.22%~10.10%),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其空间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变,蛀果率在0.22%时为均匀分布,蛀果率在1.67%~10.10%时为聚集分布,该变化是其生活习性和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确定了不同种群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结论】随着李小食心虫幼虫种群密度的增加其空间分布亦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变;对于李小食心虫聚集分布的果园(蛀果率>1.67%的果园),应重点防治为害严重株或部位,有效控制该虫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食心虫 果园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凡 尔热斯白克·塔米力 +4 位作者 杨国梅 蔡志平 张栋海 刘智慧 姜明军 《中国果树》 2024年第9期90-94,116,共6页
为明确苹果蠹蛾成虫在新疆南疆小海子垦区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技术,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苹果蠹蛾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建立最适南疆第三师小海子垦区苹果蠹蛾... 为明确苹果蠹蛾成虫在新疆南疆小海子垦区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技术,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苹果蠹蛾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建立最适南疆第三师小海子垦区苹果蠹蛾成虫田间调查的抽样模型和抽样数。结果表明:苹果蠹蛾成虫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受密度的影响较大,成虫在每诱捕器平均诱虫量(m)>5时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密度越大,个体群聚集度越高,聚集原因是由自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在每诱捕器平均诱虫量(m)≤5时,个体间相互排斥,呈均匀分布。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苹果蠹蛾成虫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可为科学开展田间苹果蠹蛾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苹果蠹蛾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分析
13
作者 陈国祥 魏杨 +2 位作者 郭文超 李佩璇 阿地力·沙塔尔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9-2778,共10页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核桃园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的理论抽样数。【结果】苹果蠹蛾成虫种群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苹果蠹蛾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苹果蠹蛾成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3、5、7、10、15、20、25和30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3头/诱捕器,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432、348、88和92;苹果蠹蛾幼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1、2、3、4、5、6、7、8、9和10时的理论抽样数。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_(0)=1头/百果,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738、435、109和48。【结论】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空间分布型 聚集度指标 抽样技术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发生动态及空间分布型
14
作者 李正飞 杨宝云 +6 位作者 杨虎权 龙晓明 何艳艳 彭跃进 胡洋山 陈斌 杜广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54-2463,共10页
【目的】明确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的发生动态、空间分布型和种群抽样技术,为旱地优质稻稻象甲成虫的调查取样、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旱地优质稻种植区为... 【目的】明确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的发生动态、空间分布型和种群抽样技术,为旱地优质稻稻象甲成虫的调查取样、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哈果马村和诺国村旱地优质稻种植区为试验地点,于2022和2023年采用连片调查的方法对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发生动态及空间分布型进行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函数法及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不同地区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聚集原因,并基于空间分布结果,拟合形成理论抽样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2022和2023年各调查点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发生动态均为单峰型,始见于5月中旬,于8月中旬后仅零星发生,7月是其发生高峰期,并于7月中下旬达到最高峰。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ylor幂函数法分析表明2022、2023年3个调查点的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引起聚集的原因是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及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2023年蒿枝坝村和诺国村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基于空间分布的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N=t^(2)/D^(2)(2.170/m+0.214)、N=t^(2)/D^(2)(2.599/m+0.228),基于稻象甲成虫临界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模型分别为T_(0)(n)=2n±2.279√n、T_(0)(n)=2n±2.472√n。【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旱地优质稻田稻象甲成虫发生动态为单峰型,其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引起聚集的原因是昆虫本身的生活习性及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优质稻 稻象甲 发生动态 空间分布 序贯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间歇采样转发信号对机载干涉仪参数测量影响分析
15
作者 王英甫 殷加鹏 +2 位作者 卢中昊 庞晨 胡卫东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8,共12页
针对反机载干涉仪侦察场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间歇采样转发技术生成分布式信号对干涉仪参数测量施加干扰的方法。辐射源与转发干扰机分布部署构成干扰系统,转发干扰机对辐射源脉冲信号进行间歇采样并向干涉仪转发,转发信号与辐射源信号... 针对反机载干涉仪侦察场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间歇采样转发技术生成分布式信号对干涉仪参数测量施加干扰的方法。辐射源与转发干扰机分布部署构成干扰系统,转发干扰机对辐射源脉冲信号进行间歇采样并向干涉仪转发,转发信号与辐射源信号准同步到达干涉仪,实现对干涉仪空域参数和时域参数的同时干扰。对于机载干涉仪运动过程中与干扰系统发生的位置关系变化,给出信号准同步约束并构建分布式信号叠加模型。然后针对干涉仪体制对脉冲空域和时域参数的测量机理,分析分布式信号实施干扰的原理,并分析信号参数对干扰效果的影响,进而提出分布式信号设计原则。仿真实验和暗室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分布式波形可有效扰乱干涉仪对信号到达方位角、脉宽和脉冲重复周期等空时域参数的正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 准同步信号 机载干涉仪 分布式信号 空域-时域联合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化螟为害水稻白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华英 陈颖 陈观浩 《植物医学》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水稻三化螟白穗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监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选取9块水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tor幂法则,研究三化螟白穗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 本研究探讨了水稻三化螟白穗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监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选取9块水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tor幂法则,研究三化螟白穗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三化螟白穗在水稻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度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法确定了三化螟白穗的田间最适理论抽样公式;田间调查时,可用白穗丛率估计白穗种群密度,其公式为m=2.0982[-ln(1-p)]^(1.1273).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和简易估计公式可在三化螟白穗调查、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点稀少条件下基于环境相似性的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预测
17
作者 郭澎涛 肖秀绒 +3 位作者 赵菊 李茂芬 李波 傅奠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3-110,共8页
针对现有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分布预测模型难以适用于样点稀少条件下的问题,该研究依据成土环境越相似土壤属性越相似的假设,提出一种基于环境相似性的SOC空间分布预测方法(environmental similarity model,ESM),... 针对现有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分布预测模型难以适用于样点稀少条件下的问题,该研究依据成土环境越相似土壤属性越相似的假设,提出一种基于环境相似性的SOC空间分布预测方法(environmental similarity model,ESM),首先利用影响SOC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刻画研究区成土环境,然后比较采样点与待估测点处的环境相似度,最后依据环境相似度预测待估测点处的SOC含量。为验证ESM方法的有效性,以云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并设置3个情景:1)从64个采样点中随机抽取10个点作为训练集,余下的采样点作为验证集,随机抽取20次;2)从64个采样点中随机抽取20个点作为训练集,余下的采样点作为验证集,随机抽取20次;3)从64个采样点中随机抽取30个点作为训练集,余下的采样点作为验证集,随机抽取20次。以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评估模型预测精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分别为10、20和30这3个情景条件下ESM的MAE(12.7、11.7、11.1 g/kg)都显著(P<0.05)低于多重线性回归(72.6、23.0、16.7 g/kg)和人工神经网络(15.8、14.9、15.8 g/kg),表明ES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及较强的鲁棒性,可为成土因素复杂区域SOC空间分布的预测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模型 环境相似性 空间分布 预测 样点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在山杏天然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
18
作者 张艳 李唯一 +2 位作者 李春阳 张自强 周海婧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本研究通过调查内蒙古兴安盟地区6块山杏天然林标准地黄褐天幕毛虫虫口密度,采用6种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和Iwao、Talor等回归分析法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 本研究通过调查内蒙古兴安盟地区6块山杏天然林标准地黄褐天幕毛虫虫口密度,采用6种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和Iwao、Talor等回归分析法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害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幼虫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 2(1.0734/m+0.0041)/D 2,为黄褐天幕毛虫的调查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天幕毛虫 山杏天然林 虫口密度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花蓟马在黄瓜和架豆上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被引量:37
19
作者 路虹 宫亚军 +1 位作者 石宝才 宋婧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7-1193,共7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已在北京部分蔬菜园区成功定居,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为了解该虫在蔬菜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文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西...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已在北京部分蔬菜园区成功定居,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为了解该虫在蔬菜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文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西花蓟马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黄瓜和架豆上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一致,均为聚集分布型;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且也不随取样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种群数量动态研究显示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在黄瓜植株的中部叶片分布较多(从顶部向下数第4叶至第17叶片上成、若虫的分布数量多于其他叶片上的数量),未展开的叶片、嫩叶和下部老叶危害较轻。用Iwao回归法中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空间分布型 聚集分布型 理论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格局地统计学分析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23
20
作者 潘杰 王涛 +2 位作者 宗世祥 温俊宝 骆有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5-202,共8页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一重要林业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危害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目前已扩散到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为了研究其种群空间格局,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受害程度不同的油松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分布...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一重要林业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危害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目前已扩散到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为了研究其种群空间格局,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受害程度不同的油松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受害程度不同的油松纯林内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具有显著差异,轻度受害林分内有虫株率为4.9%,而重度受害林分则达到23.6%。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得知:轻度受害纯林、重度受害纯林、混交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49.400、47.400、73.820m,而局部空间连续性强度分别为0.824、0.582、0.762。轻度受害纯林与重度受害纯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均表现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而混交林受害林分内其种群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受害程度不同的纯林林分内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纯林与混交林林分内其种群空间格局也有较大的差别。本文根据红脂大小蠹种群空间分布特性,对其种群空间抽样技术与传统抽样技术做了相应的比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混交林 空间格局 地统计学 空间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