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南部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新认识
1
作者 杨柳 梁虹 +2 位作者 王伦 彭忻 司国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共14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已发现气藏多为裂缝孔洞型灰岩气藏,规模有限。近年来,川北地区YB7井和JT1井相继钻遇茅口组高能滩相储层并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四川盆地茅口组台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为了更好地指导川西南部茅口组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已发现气藏多为裂缝孔洞型灰岩气藏,规模有限。近年来,川北地区YB7井和JT1井相继钻遇茅口组高能滩相储层并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四川盆地茅口组台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为了更好地指导川西南部茅口组油气勘探,在沉积、地质及古地貌等基础研究上,结合最新高品质三维地震、时频重磁等资料发现:1)川西南部茅口组发育开阔台地-台洼边缘-斜坡-台内洼地沉积,台洼边缘礁滩相大规模分布,在三维地震剖面上“丘状、杂乱、断续中弱振幅”反射特征明显;2)川西南部北东向基底断裂发育,主要形成于晋宁期,在峨眉地裂时期重新活动,产生堑垒拉分格局,是茅口组台洼边缘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3)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沉积叠加东吴期淡水岩溶,有形成规模优质储层基础,且其紧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基底断裂疏导,源储配置佳。研究对扩大川西南部勘探领域、增储上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部 茅口组 台洼边缘礁滩相 基底断裂 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印支期沉积特征及物源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志武 周立发 +1 位作者 白斌 周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印支期河湖相砂岩沉积特征及物源区。方法采用地层层序及沉积格局、实测典型剖面、古流向测量及砂岩碎屑颗粒组成特征研究等综合方法研究。结果划分了印支期构造层序;编制了沉积厚度等值线...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印支期河湖相砂岩沉积特征及物源区。方法采用地层层序及沉积格局、实测典型剖面、古流向测量及砂岩碎屑颗粒组成特征研究等综合方法研究。结果划分了印支期构造层序;编制了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及岩相古地理图;编制了古流玫瑰花图;统计了碎屑颗粒组成特征,分析了物源区构造环境。结论研究区印支期构造层由3套构造亚层组成,属于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砂岩物源可能与阿拉善地块古元古界变质结晶岩、花岗岩及下古生界火山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印支期 沉积特征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雪玲 刘中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通过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指出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主生油凹陷(梅槐桥凹陷)向南(复兴场、采穴区带)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荧光分析等方法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成藏... 通过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指出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主生油凹陷(梅槐桥凹陷)向南(复兴场、采穴区带)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荧光分析等方法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存在2期充注期:下第三系荆沙组沉积早期和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中、晚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成藏模式:源内—断鼻—相控油气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源内—断鼻—断控油气成藏模式(下生上储)以及源边—断块—断裂和相控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化合物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运移及其成藏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琼 何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6-471,共6页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源对比和流体势分析表明,北部地区的原油主要来自梅槐桥—牛头岗洼陷高成熟度烃源岩,南部地区的原油与本地的低成熟度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中部地区的原油则具有混源特征。该区的油气明显具有运移距离短、近源聚集...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源对比和流体势分析表明,北部地区的原油主要来自梅槐桥—牛头岗洼陷高成熟度烃源岩,南部地区的原油与本地的低成熟度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中部地区的原油则具有混源特征。该区的油气明显具有运移距离短、近源聚集的特点;其分布与聚集受到断层和圈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断层活动使上升盘储层与下降盘烃源岩对接,是新生古储型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的封闭性上部要优于下部,控制着油气富集的层位。圈闭类型以断鼻和断块为主,断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下降盘,而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上升盘。根据油气聚集特点和储集层位的差异,将本区的油气藏划分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和下生上储3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流体势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系沉积演化及聚煤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田继军 何静 +1 位作者 韦波 陆星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4,102,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煤系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找出聚煤作用主控因素,基于应用现代沉积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康苏走滑拉分盆地和昆仑山前断陷盆地的充填与沉积特征,绘制了单井岩性剖面和莎里塔什、康... 为了进一步探究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煤系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找出聚煤作用主控因素,基于应用现代沉积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康苏走滑拉分盆地和昆仑山前断陷盆地的充填与沉积特征,绘制了单井岩性剖面和莎里塔什、康苏组、杨叶组的沉积相展布图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系煤层厚度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西南缘聚煤主控因素为幕式构造运动、沉积环境及气候,幕式构造运动决定了2个聚煤时期,沉积环境决定了煤层空间展布以及气候决定了富煤带的迁移;同时将塔西南地区侏罗纪盆地演化过程概括为:初始沉降期、首次聚煤期、聚煤迁移期、气候变化期、强烈沉降超覆期和强烈沉降推覆期6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早-中侏罗系 沉积演化 聚煤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汗铁热克一带侏罗纪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6
作者 刘海青 闫卫军 沈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434-1441,共8页
新疆西昆仑汗铁热克一带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构造上属塔里木盆地与西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位,侏罗纪地层包括积莎里塔什组、康苏组、扬叶组、塔尔尕组和库孜贡苏组。根据岩性、颜色、粒度分析及沉积相标志等方法,将汗铁热克一带侏罗纪... 新疆西昆仑汗铁热克一带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构造上属塔里木盆地与西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位,侏罗纪地层包括积莎里塔什组、康苏组、扬叶组、塔尔尕组和库孜贡苏组。根据岩性、颜色、粒度分析及沉积相标志等方法,将汗铁热克一带侏罗纪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划分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相,其沉积特征为侏罗纪早期快速充填,中期稳定沉降,晚期短暂的沉积间断后充填,并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在整个侏罗纪沉积环境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沉积相 沉积环境 西昆仑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