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检验与传导路径识别
1
作者 刘达禹 向思宇 宋洋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9,共18页
明确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是理解经济增速省际分化的基础。为此,本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DY动态溢出指数考察了各省份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动能... 明确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是理解经济增速省际分化的基础。为此,本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DY动态溢出指数考察了各省份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来源于有效需求扩张和经济结构优化;省际有效需求变化既包括强省消费需求扩张的“牵拉效应”,又包含弱省投资需求低迷的“下拉效应”;经济增长动能传导既包括低动能省份向下牵拉高动能省份,也包括低动能省份间的交叉传导。未来一个时期内,宏观经济治理应高度注重需求管理,并将工作重心落脚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和稳定就业,从而引导经济稳步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能 需求管理 结构性增长放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错配、经济增长方式与碳减排潜力
2
作者 马雪娇 于婷 孙晓华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4-681,共18页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生产要素错配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将能源要素纳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能源错配的估计模型,并基于相对扭曲系数测算了全国30个省份及地级市的能源错配程度,系统分析了...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生产要素错配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将能源要素纳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能源错配的估计模型,并基于相对扭曲系数测算了全国30个省份及地级市的能源错配程度,系统分析了能源错配的时空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对经济增长变动进行分解,深入探究不同地区差异化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估算了能源有效配置情况下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能源错配程度为1.501,属于中度的能源配置过剩;东部地区能源配置效果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能源错配问题最为突出;2005~2020年间,能源错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地区间能源错配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未表现出空间迁移特征;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多数省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要素驱动型,仅极少数地区实现了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典型城市的分解结果与省级层面基本一致;当能源要素实现有效配置时,全国的碳减排潜力可达13.85%~16.94%,其中能源错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碳排放影响更为显著,而资源型城市的碳减排潜力明显高于非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衰退型资源城市的碳减排潜力最大。研究结论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错配与动力来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而且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错配 经济增长方式 碳减排潜力 市场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怎样才能撬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
3
作者 匡晓璐 谢富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增量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在已经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数十年但提振总需求效果有限的情况下,新的刺激政策资... 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增量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在已经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数十年但提振总需求效果有限的情况下,新的刺激政策资金应该投向何处的问题亟需解答。当前我国总需求不足、内循环疲软的症结在供给侧,大规模生产方式对多样化需求的不适应导致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无法建立。当务之急是把刺激政策的资金投向乡村空间现代化建设,解决企业经营困难、提供就业,在化解产能过剩的同时拉动内需,为企业生产方式转型创造条件。在长期中,发挥市场的力量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变革,构建以国内为主的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重新建立供需良性循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刺激计划 乡村振兴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分解的新方法——基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换挡的应用
4
作者 谭政勋 刘娟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73,共18页
针对已有趋势周期成分分解方法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基于MS-FCVAR模型的新方法.这个新方法同时考虑经济变量可能存在的长期记忆、不同变量间的分数阶协整关系及其结构性变化.根据“让数据说话”的原则,在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 针对已有趋势周期成分分解方法的缺陷,本研究提出基于MS-FCVAR模型的新方法.这个新方法同时考虑经济变量可能存在的长期记忆、不同变量间的分数阶协整关系及其结构性变化.根据“让数据说话”的原则,在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组成的系统中,新方法检测到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十分吻合的结论:以2010年第4季度为分界点,不仅中国经济增长发生了减速换挡,而且增长动力发生了转换或结构性变化;经济新常态尤其是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下滑主要是由GDP的趋势成分而不是周期成分引起.更重要的是,与已有分解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样本外预测效果,其偏差和均方误差均最小.本研究提出的新方法既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又能广泛应用到长期趋势判断、短期波动分析等诸多经济和管理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周期成分分解 结构性变化 分数阶协整 MS-FCVAR模型 经济增长减速换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变局与大国关系的中长期演变
5
作者 钟飞腾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6,共13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角下,大国力量最本质和持久的因素仍然是经济力量。看待中美经济力量变化时,既要重视短期变化,但更要重视长期趋势。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经济总量的速度有所减缓,但仍存在超越美国的可能。从长期来看,...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角下,大国力量最本质和持久的因素仍然是经济力量。看待中美经济力量变化时,既要重视短期变化,但更要重视长期趋势。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经济总量的速度有所减缓,但仍存在超越美国的可能。从长期来看,基于PPP测算的经济力量对比,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权力转移理论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冲突和地缘政治变化。由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基于上述两种算法会有不同的经济地位,而这种差别是造成近年来俄罗斯和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冲突性行动加剧的重要原因。日本因为熟悉政府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倾向于低估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前景,进而导致日本在战略上始终追随美国。不过,俄乌冲突使美国组建包括欧盟、日本和印度在内的大联盟的成效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经济增长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权力转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牦牛生长、脂肪沉积及养殖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振祥 曹铨 +10 位作者 丁路明 俞旸 刘文亭 杨晓霞 张春平 刘玉祯 冯斌 于泽航 吕卫东 周玉青 董全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5-313,共9页
冷季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牦牛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养殖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冷季分别对公牦牛进行自然放牧(SEG1组)和投喂不同粗精比的饲粮,结果表明:与SEG1组相比,补饲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补饲组碱... 冷季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牦牛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养殖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冷季分别对公牦牛进行自然放牧(SEG1组)和投喂不同粗精比的饲粮,结果表明:与SEG1组相比,补饲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补饲组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蛋白脂酶(LPL)含量显著高于SEG1组(P<0.05);各补饲组牦牛肝脏组织内脂滴表达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SEG1组(P<0.05),各补饲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SEG1组相比,SEC50组、SEC30组和SEC10组牦牛养殖利润分别提高228.77%,258.69%和115.52%。综上所述,冷季补饲管理可有效提高牦牛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脂肪沉积和代谢功能,提高牦牛养殖经济效益,补饲饲粮粗精料比为70∶30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饲养管理模式 生长性能 脂肪沉积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期货”试点能否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被引量:1
7
作者 赖娟 罗继美 刘小春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51,共11页
基于2012—2021年中国146个县域面板数据,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开展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保险+期货”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期货”试点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增长且具有长期经济增长效... 基于2012—2021年中国146个县域面板数据,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开展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保险+期货”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期货”试点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增长且具有长期经济增长效应,这一结论在进行PSM-DID回归、安慰剂检验和培根分解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调节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可以在“保险+期货”试点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中产生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县域信贷支持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地区,“保险+期货”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据此,建议持续创新融合多方主体的“保险+期货”金融支农模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农业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同时适度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创造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有利条件,进而实现“保险+期货”有效服务县域农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期货” 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风险管理 金融支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化市稻油轮作模式下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向阳 黄小霞 +2 位作者 张贵平 张剑波 肖诗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为筛选出适应怀化山区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水稻品种,在采用稻油两熟制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选用湖南省主推的17个杂交水稻品种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悦两优1672、悦两优8549、玮两优6246、悦两优钰占、玮两优倩丝、誉两优1267、野... 为筛选出适应怀化山区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水稻品种,在采用稻油两熟制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选用湖南省主推的17个杂交水稻品种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悦两优1672、悦两优8549、玮两优6246、悦两优钰占、玮两优倩丝、誉两优1267、野香优海丝、华浙优261、晶两优534、泰优农39、淳丰优6319的综合表现较好;誉两优1267、玮两优6246、淳丰优6319、华浙优261、青香优香九、野香优海丝、玮两优倩丝、悦两优钰占、晶两优534、泰优农39的丰产性、综合性状突出,表现出极强的优势,在中高海拔地区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轮作模式 水稻 品种 生育期 抗逆性 产量 经济效益 湖南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护模式对核桃经济林生长指标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严磊 李菊彩 沙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9期89-92,共4页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试验地点,分析不同管护模式对核桃经济林生长指标的影响,旨在探究最佳管护模式。根据核桃经济林不同管护模式分为5个处理,A1(自然生长);A2(嫁接+除草);A3(嫁接+除草+整形修剪);A4(嫁接+除草+整形修剪+施肥);A5(嫁接+除...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试验地点,分析不同管护模式对核桃经济林生长指标的影响,旨在探究最佳管护模式。根据核桃经济林不同管护模式分为5个处理,A1(自然生长);A2(嫁接+除草);A3(嫁接+除草+整形修剪);A4(嫁接+除草+整形修剪+施肥);A5(嫁接+除草+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分析不同管护模式对核桃经济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护模式的核桃经济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比较为:A5>A4>A3>A2>A1(P<0.05);不同管护模式下的核桃经济林生长指标存在差异(P<0.05),A5的地径、树高和枝下高分别是A1的1.97倍、1.42倍和1.60倍;管护后的核桃经济林土壤养分指标优于自然生长处理组,A5处理的效果更明显;综合管护后的核桃经济林干果产量增幅度最高是16%,和自然生长处理对比,实现2倍增收。指出了不同管护模式均可促进核桃经济林的生长,其中嫁接+除草+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护模式,在促进其生长的同时,改善土壤养分指标,实现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维护,增强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护模式 核桃经济林 生长指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基于财政分权背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9
10
作者 张璟 沈坤荣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141,共20页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协调中国的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干预 区域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龙娟 肖敏 吴殿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431,共8页
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十五”期间主要是1999—200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并对各地区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得到以下... 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十五”期间主要是1999—200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并对各地区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得到以下结论:1)主导因素不同是导致经济增长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2)山东和天津两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3)中部各省区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经济增长的竞争力都很弱.以期为从全国层面把握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晓男 张静 +1 位作者 曹云祥 李洪梅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144,共5页
笔者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基于我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利率传导机制均具有非对称效应。... 笔者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基于我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利率传导机制均具有非对称效应。经济扩张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抑制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紧缩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其区制发生明显转换,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作用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区制转换 马尔科夫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整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杏容 夏自谦 张德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7-189,共3页
在概述了经济增长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以系统论的观点提出了以林业资本、人力、技术、制度为动力因素,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林业经济增长整合模式框架。
关键词 林业 经济增长 整合模式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测量与评价——来自全国的经验证据(1995-2014)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何菊莲 袁永逸 李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8,共9页
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是我国制定教育发展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运用构建的测评教育状况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指标体系,利用全国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方... 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是我国制定教育发展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运用构建的测评教育状况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指标体系,利用全国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教育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率为28.72%。可见,教育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明显的贡献作用。根据结论提出了我国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贡献度 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58
15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安庆贤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114,共19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的经典多项式检验模型特点;其次对新的检验模型进行了归纳整理,指出各模型的优势和缺点;最后应用公认较好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检验。我们认为该模型较好地捕捉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 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的经典多项式检验模型特点;其次对新的检验模型进行了归纳整理,指出各模型的优势和缺点;最后应用公认较好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检验。我们认为该模型较好地捕捉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异质性。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主要取决于环境污染指标的选取。其中,工业废水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但工业废气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没有发现倒"U"型特征。结合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特征,我们发现所有污染物在高收入地区的弹性普遍小于低收入地区,工业废水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弹性在多数地区甚至为负,这表明即使不存在倒"U"型特征,收入的增加确实导致了污染排放的减少。这不但是以往的模型所不能分析的,而且有助于我们针对具体省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新爽 刘鹏 +1 位作者 王振江 许学国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7-22,共6页
本文分析了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理,提出必须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和管理为手段,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给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类型划分准则、规模经济贡献的分析方法、经济增长因素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运作因素分析方法。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 中国 技术创新 规模经济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质量、阶段特征与经济转型的关联度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向书坚 郑瑞坤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40,共8页
基于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背景,通过分解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结构,突破以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不足,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思想引入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中.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 基于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背景,通过分解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结构,突破以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不足,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思想引入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中.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关系图以及能够反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1995—2006年为例,测评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其分指数,据此判断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状况及增长模式的进程。以期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研究提供一个实证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规划解读与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姚树洁 张丛 李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状况的分析为基础,解读了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分析了其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指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包容性"增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让全国人民... 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状况的分析为基础,解读了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分析了其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指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包容性"增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规划围绕着的主题;经济增长的成果必须由全国人民共同享有,才能在2020年之前建成"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同时,GDP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存度要不断下降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十二五”规划 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对我国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叶阿忠 陈生明 冯烽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1,共7页
针对已有文献研究城镇化时忽视的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文章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了... 针对已有文献研究城镇化时忽视的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文章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且它的影响强度明显高于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服务业集聚效应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产业集聚对该省的人口城镇化的作用不显著。(2)经济欠发达地区(云贵川等)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多数位于中部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福建、广州等)的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的经济增长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效果明显开始减弱,甚至是负向的关系。(3)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比普通参数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更丰富的结论,它能够有效刻画城镇化过程中空间相关性与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经济学 人口城镇化 半参数空间滞后 服务业集聚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错配研究述评 被引量:33
20
作者 沈春苗 郑江淮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下,市场有效和资本收益递减规律决定了跨国人均收入的差距只能由国别间的TFP差距所致,且技术差距是导致TFP国别差距的唯一因素。但近期研究表明,资源错配造成的不同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是导致跨国人均收入差...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下,市场有效和资本收益递减规律决定了跨国人均收入的差距只能由国别间的TFP差距所致,且技术差距是导致TFP国别差距的唯一因素。但近期研究表明,资源错配造成的不同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是导致跨国人均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市场失灵和政府制度造成的行业内各企业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的横截面差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并对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得到了改善,但依然存在较严重的资源错配。所有制歧视、分税制带来的市场分割、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阻碍、金融扭曲造成的摩擦是造成国内资源错配和TFP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