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窝阔台汗己丑年汉军万户萧札刺考辨──兼论金元之际的汉地七万户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小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42,共7页
窝阔台汗己丑年始置的汉军三万户中之萧札刺,不是萧也先之子萧查刺,而是于甲戌年投降蒙古的金中都 军首领札刺儿,增立四万户的时间不在壬辰年而在甲午年。汉军三万户与七万户的设立都与蒙古忽里台大会的召开有关,甲午年增立的七万... 窝阔台汗己丑年始置的汉军三万户中之萧札刺,不是萧也先之子萧查刺,而是于甲戌年投降蒙古的金中都 军首领札刺儿,增立四万户的时间不在壬辰年而在甲午年。汉军三万户与七万户的设立都与蒙古忽里台大会的召开有关,甲午年增立的七万户,汉人有四:刘黑马、史天泽、严实、张柔;契丹人有三:萧札刺之子重喜、塔不已儿、石抹李迭儿。蒙古统治者设置汉军三万户或七万户的目的,是按照蒙古军制,重新编制汉军,以便于军事指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地 汉军万户 三万户 七万户 金末元初 窝阔台汗己丑年 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代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善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7,15,共6页
辽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以“用武立国”而著称,作为主要的军事支柱,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引人注目。其具体表现一是其强盛的私兵势力,这与世家大族广泛占有奴隶是相适应的;二是由于世代统兵所形成的军事权力和军事影响,这则是由辽朝的军事用... 辽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以“用武立国”而著称,作为主要的军事支柱,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引人注目。其具体表现一是其强盛的私兵势力,这与世家大族广泛占有奴隶是相适应的;二是由于世代统兵所形成的军事权力和军事影响,这则是由辽朝的军事用人制度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世家大族 私兵 世代统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剧《百岁挂帅》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扬州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扬剧是在花鼓戏、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20世纪30年代两者在上海逐渐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1950年正式定名为"扬剧&qu... 扬州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扬剧是在花鼓戏、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20世纪30年代两者在上海逐渐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1950年正式定名为"扬剧"。扬剧在20世纪有两次兴盛,一次是30、40年代,二是50、60年代扬剧进入鼎盛期,先后成立了一批扬剧团,出现一批优秀的剧目,在江苏省、华东区或进京演出产生较好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根据传统剧目改编的《百岁挂帅》。《百岁挂帅》使扬剧发展达到一个高峰,也使扬剧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京剧及各剧种这一题材的发展都受到扬剧直接的启示,甚至影响超过了扬剧。本文关于扬剧《百岁挂帅》研究的论述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扬剧《十二寡妇征西》到《百岁挂帅》改编,二是京剧改编与对扬剧《百岁挂帅》的评价、地位。如果我们对扬剧《百岁挂帅》的认识和评价不囿于"典型化",不囿于那个年代对作品思想"提高"的要求的话,就会发现扬剧《百岁挂帅》的成功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对它的评价和地位还应该重新审视。定稿前《百岁挂帅》的不足亦显而易见,这种显而易见加之京剧改编本《杨门女将》随之上演及影响扩大,遮掩了扬剧改编的光芒,影响了对它的评价。定稿后的《百岁挂帅》形成了扬剧完整的一个整体。从戏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扬剧改编本所具有的原创性,决定它的价值和意义更大。20世纪50、60年代扬剧《百岁挂帅》与京剧《杨门女将》是戏曲改编值得深入研究的两部优秀作品,它们并蒂绽放于上个世纪,也会永存于戏曲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发展 扬剧 《杨门女将》 《百岁挂帅》 戏曲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