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石山6.2级地震学校建筑典型震害特征及对人员疏散的启示
1
作者 潘毅 陈子峰 +1 位作者 郭欣 林旭川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0-620,651,共12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处于不同烈度区的9所中小学及4个教学点内的15栋框架结构和24栋砌体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发生严重破坏的12栋建筑均为设置钢木屋架的单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仅...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处于不同烈度区的9所中小学及4个教学点内的15栋框架结构和24栋砌体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发生严重破坏的12栋建筑均为设置钢木屋架的单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仅有少数发生中等破坏,其余均为轻微破坏。在一些主体结构相对完好的学校建筑中,非结构构件、构筑物的震害仍相对严重,对校内师生的人生安全和疏散路径畅通造成较大影响。基于现场震害调查结果,归纳出学校建筑及内部设施常见的破坏模式,总结校内师生疏散路径中“房间”“走廊”“楼梯”“户外”等主要环节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结合本次地震中学校校园空间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建议可对非结构构件、设备与构筑物采取适当加固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震后学校师生的人员安全和疏散畅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震害调查 学校建筑 震害特征 人员疏散 人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级强震地表同震形变特征与房屋建筑震损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谭莎莎 杨莹辉 +5 位作者 许强 王运生 赵伟华 罗永红 陈强 吉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M_(S)6.8级强震,此次强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大量房屋倒塌。综合利用国内外雷达卫星影像,成功提取了定日地震地表形变场,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近南北走向的登么错断裂,同震断层...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M_(S)6.8级强震,此次强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大量房屋倒塌。综合利用国内外雷达卫星影像,成功提取了定日地震地表形变场,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近南北走向的登么错断裂,同震断层破裂长度约45 km,并以正断层运动为主,且地表形变集中在断层西侧上盘区域,最大形变量达2.1 m。结合InSAR相干系数、地震前后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以及现场调查,开展了震区房屋建筑震损分析。结果表明倒塌房屋集中在断裂以西上盘,该特征与地表形变强烈区吻合;且震区房屋倒塌比例随距断裂距离增加呈衰减趋势。其中登么错西北的长所乡及周边村落为房屋倒塌最为严重区域,部分村落房屋倒塌比例超过75%,而震中所在查吉村及临近区房屋倒塌现象相对较弱,与野外调查震中未见断层地表破裂的震损现象一致。研究成果为地震灾害评估和震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级强震 InSAR同震形变 同震断层破裂 房屋建筑震损分析 地震野外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民居震害原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言侨 李祥秀 +3 位作者 王宁 吴清 卢晨虎 刘爱文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0-708,共9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极震区位于高海拔严寒地区,震中烈度达到Ⅸ度。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部的申扎—定结裂谷,发震断裂为登么错断裂,断层错动以正断层为主,最大...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极震区位于高海拔严寒地区,震中烈度达到Ⅸ度。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部的申扎—定结裂谷,发震断裂为登么错断裂,断层错动以正断层为主,最大同震位移量近3 m。基于震前在西藏地震危险区对藏式民居结构的调查结果,梳理1980—2024年西藏地区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总结分析定日6.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特点及当地民居建筑的震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西藏地区历年地震相比,定日6.8级地震的震级较大,烈度较高,人员伤亡较为严重;当地民居建筑多为墙抬梁式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自承重墙体分层剥落甚至倒塌、墙体外闪、屋盖过重引起的房屋坍塌、木柱折断或梁柱节点破坏,以及非结构构件的坠落等。最后,对此次地震人员伤亡较为严重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藏区民房震害防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房屋建筑 藏式传统民居 震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农房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艳 敖仪斌 +3 位作者 许强 蒋钰 黄寰 李明校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0,64,共11页
2025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破坏与人员伤亡。梳理了1978—2025年西藏地区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总结分析了定日6.8级地震的建筑震害特点以及震损情况,通过对长所乡、曲洛乡、措果乡等地震灾害受损较为... 2025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破坏与人员伤亡。梳理了1978—2025年西藏地区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总结分析了定日6.8级地震的建筑震害特点以及震损情况,通过对长所乡、曲洛乡、措果乡等地震灾害受损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和对受灾村民进行随机访谈,对比分析各典型建筑结构农房震害情况。结果发现:正规设计且施工质量有保证的砖混结构房屋,在此次地震中整体性表现良好,主要表现为裂缝或部分构件受损,但也有少部分房屋因抗震性能不足而倒塌;大量传统生土结构房屋因材料性能低下且缺乏抗震构造措施,损毁严重,其中木构架承重房屋损毁情况弱于生土墙承重房屋;混合结构房屋因为整体性差,损毁较严重。根据现场调查,提出了提高农房抗震性能的政策建议,对当地的房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震害调查 农房 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震害仿真的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对比
5
作者 袁小祥 林旭川 +8 位作者 陈子峰 张建龙 窦爱霞 肖本夫 杜浩国 余思汗 丁香 方杰 王书民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2-948,共17页
建筑物震害是破坏性地震人员致死的重要因素,震后快速、及时获取有效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对应急救灾、灾情评估及结构抗震意义重大。文中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为例,首先基于震前遥感影像进行灾区建筑物单体物理模型快速提... 建筑物震害是破坏性地震人员致死的重要因素,震后快速、及时获取有效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对应急救灾、灾情评估及结构抗震意义重大。文中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为例,首先基于震前遥感影像进行灾区建筑物单体物理模型快速提取。然后在构建典型建筑物遥感解译特征的基础上,对灾区建筑物分别开展了基于光学遥感和震害仿真方法的震害快速识别。最后,对快速获取的建筑物震害信息进行定量评估,并将不同方法产出的结果与发布烈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空间上灾区建筑物主要沿河流和山谷呈散落带状分布,局部空间分布规模较小但相对集中,结构类型以土木和石木结构为主,此类建筑在地震中表现出显著的易损性。2种方法在Ⅷ度以上烈度区识别高震害等级建筑物时,总体评估误差在1度以内;而对于Ⅶ度及以下区域,评估结果则存在一定误差。研究表明,强烈地震发生后,借助不同方法可针对震后不同阶段的应急需求发挥作用,快速提供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为地震应急救灾和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建筑物震害 遥感影像 震害仿真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五类木结构民居特征及震害总结
6
作者 叶阳 杨健强 +5 位作者 张方浩 明小娜 周洋 王杰 刘绍昌 高扬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26,共21页
云南省境内共有五种常见的木结构民居,不同木结构的抗震能力受风俗习惯、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及对往年地震中房屋震害的总结,展示了各类木结构的分布情况和结构特征,总结了各类木结构的震害特征,并对往年... 云南省境内共有五种常见的木结构民居,不同木结构的抗震能力受风俗习惯、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及对往年地震中房屋震害的总结,展示了各类木结构的分布情况和结构特征,总结了各类木结构的震害特征,并对往年地震中各类木结构的震害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结构震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在民房经济损失中占很大比例,木结构的抗震能力已无法满足现行抗震设防要求,木结构非承重构件极易在地震中损坏,木框架也难以抵御大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抗震 震害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导热断层隧道动力响应及震害机理分析
7
作者 袁金秀 朱正国 +5 位作者 王道远 崔光耀 马济文 宋宝禄 田小路 章浩天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6,共8页
研究目的:跨导热活动性断层段是隧道震害最为严重的段落之一,但目前其震害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建立“热-震-错”耦合计算模型,考虑不同活动性断层岩温、倾角、宽度、围岩级别等因素,探讨跨导热活动性断层段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同时... 研究目的:跨导热活动性断层段是隧道震害最为严重的段落之一,但目前其震害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建立“热-震-错”耦合计算模型,考虑不同活动性断层岩温、倾角、宽度、围岩级别等因素,探讨跨导热活动性断层段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同时,对比单一温度荷载、单一地震荷载、单一错动及“热-震-错”耦合作用下主应力、剪应力的异同,揭示跨导热断层段隧道震害作用机理。研究结论:(1)导热断层的存在改变了地温的热传导路径,原水平分层的初始温度场转变为在导热断层位置呈现向上突起的分布特征,其影响范围为断层两侧3倍洞跨;(2)隧道结构主应力和位移均随断层岩温、倾角、宽度和围岩级别的增大而增大,但断层各参数对隧道结构应力影响远大于对位移影响;最大主应力位于活动性断层上盘D2位置附近,最大位移位于活动性断层上盘S14位置附近;(3)主拉应力受断层参数影响强弱关系为:断层宽度>断层倾角>断层围岩级别>断层岩温;主压应力受断层参数影响强弱关系为:断层围岩级别>断层宽度>断层倾角>断层岩温;位移受断层参数影响强弱关系为:断层宽度>断层围岩级别>断层倾角≈断层岩温;(4)跨导热断层段隧道震害作用机理为断层错动影响最强,地震影响次之,高岩温影响最弱;其隧道衬砌结构破坏以60°共轭剪切破坏为主;(5)本研究成果可为跨导热断层隧道抗减震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强震 导热断层 动力响应 震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8
作者 任瑞国 曾金艳 +2 位作者 李宏伟 郝雪景 王雷雷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震害指数和损失期望作为区域抗震能力的评估指标,分析了这些地区的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高烈度区的农村砖混结构与国家标准下的未设防砖混结构具备相近的抗震能力;而大同、临汾和晋中三个地市的城市砖混结构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高烈度区 砖混结构 地震易损性 平均震害指数 损失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拉孜县Ⅶ度区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9
作者 任辰昊 杜一鹏 +4 位作者 史庆轩 柏文 张风亮 张琼 郭栋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及多次余震,经震后初步排查,已经造成约3612户房屋倒塌,约6.15万人受灾。为了掌握此次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情况,对拉孜县范围内地震烈度为Ⅶ度的地区进行震害调查,重点考察了该范围内框...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及多次余震,经震后初步排查,已经造成约3612户房屋倒塌,约6.15万人受灾。为了掌握此次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情况,对拉孜县范围内地震烈度为Ⅶ度的地区进行震害调查,重点考察了该范围内框架结构、砌体结构以及土(石)木结构的震害特征,并对其破坏原因进行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框架结构在此次地震中受灾较轻,梁、板、柱等主要受力构件基本完好,破坏主要表现在填充墙内及边缘连接处出现裂缝;砌体结构受砌筑砂浆强度影响,在其主要竖向传力构件承重墙内出现较多剪切斜裂缝,此外构造柱与砌体的拉结效应不足,也造成连接处产生裂缝,震损情况略严重于框架结构;传统藏式土(石)木结构发生了较严重破坏,其主要竖向传力构件土坯墙“散”且“脆”的特点造成该结构在地震中很容易开裂并快速解体,致使结构坍塌。基于这些震害现象及破坏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将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建筑结构 藏族民居 震害特征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泸定6.8级地震房屋震害及其统计分析
10
作者 孙路 刘金龙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1,共9页
2022年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依据现场调查资料,介绍了震区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建造特点,总结了各类房屋结构的典型震害现象,探讨了各类房屋典型震害特征的产生机理。通过震害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本次地震中各类结构... 2022年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依据现场调查资料,介绍了震区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建造特点,总结了各类房屋结构的典型震害现象,探讨了各类房屋典型震害特征的产生机理。通过震害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本次地震中各类结构房屋的震害矩阵,并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房屋类型各地震破坏等级分布规律,给出了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根据本次地震的震害特点,给出了提升房屋抗震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6.8级地震 房屋 震害 抗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土木结构房屋特征及震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钰曼 叶阳 +2 位作者 张建龙 格桑云丹 贡秋卓玛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地震造成126人死亡,188人受伤,伤亡主要由土木结构房屋的破坏造成,极震区内大多数土木结构房屋毁坏,少数破坏。本文主要介绍受灾地区藏式土木建筑构造特点、典型震害现象及破坏机理,分析藏式土木结...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地震造成126人死亡,188人受伤,伤亡主要由土木结构房屋的破坏造成,极震区内大多数土木结构房屋毁坏,少数破坏。本文主要介绍受灾地区藏式土木建筑构造特点、典型震害现象及破坏机理,分析藏式土木结构民居的抗震缺陷,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经现场调查发现,土木结构民居的建筑构造特点具有鲜明的当地特色,存在2种固定的承重体系,土木结构房屋震害可总结为整体倒塌、局部坍塌、墙体的震害、木构件的震害、非承重构件及附属结构的震害。震害主要成因为结构体系不合理、砂浆强度低、房屋整体性差以及缺乏有效抗震构造措施。针对当地土木结构房屋特点,本文提出了针对性地加固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土木结构 建筑特征 震害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_(S)6.2级地震青海灾区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12
作者 胡鹏春 薛建阳 +3 位作者 张风亮 毛景琰 张振涛 胡晓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7-338,共12页
积石山MS6.2级地震的震中区紧临青海省,使得青海省内多个市(县)的建筑也遭受了震害,其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尤为显著。调查发现:地震作用下木结构与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损伤总体上要重于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对于木结... 积石山MS6.2级地震的震中区紧临青海省,使得青海省内多个市(县)的建筑也遭受了震害,其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尤为显著。调查发现:地震作用下木结构与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损伤总体上要重于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对于木结构村镇建筑,木构架与其内填充的夯土墙或砖砌墙协同变形能力普遍较差,两者间的碰撞挤压易使得木构架榫卯节点处出现劈裂、拔榫甚至脱榫现象;部分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木屋盖与其下部承重墙体间的连接措施不合理,屋盖存在错位坠落的风险;少量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设计、施工质量差等原因震害损伤也较为严重;此外,村镇建筑选址也需要得到重视,以避开潜在次生灾害的影响。结合此次震害调查结果以及历史地震资料,在标准规范制定、结构体系优化、施工质量提升、非结构构件增强以及房屋选址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青海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与修复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村镇建筑 震害调查 木结构 砖(土)木结构 砖混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6.2级地震极震区大河家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13
作者 魏珂 孙柏涛 +1 位作者 闫佳琦 姜鹏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6,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此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Ⅷ度。为了分析乡镇自建与标准建造的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震害,对此次地震宏观震中大河家镇建筑进行了震害调查,总结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此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Ⅷ度。为了分析乡镇自建与标准建造的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震害,对此次地震宏观震中大河家镇建筑进行了震害调查,总结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其他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并对其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建造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整体轻微破坏,不影响建筑的继续使用;标准建造的框架结构建筑承重柱、梁基本完好,但填充墙破坏严重,影响了建筑的使用且后期修复费用造价较高;居民自建建筑较于标准建造建筑破坏更为严重,且破坏形态复杂多样,严重影响了居民生产生活。针对乡镇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单位,对于既有房屋建筑进行鉴定,并给出多套修复与加固方案;对于新建、在建的自建房屋,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房屋建造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亟需发展建设的乡镇地区,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相关规定,主导民用房屋的建设,提高区域整体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大河家镇 建筑震害调查 乡镇建筑抗震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西藏定日M_(S)6.8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珂 黎昊 +5 位作者 张乐乐 郁军建 彭一桂 彭博 向新建 窦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震中位于藏南裂谷体系中的申扎-定结断裂带登么错(丁木错)断层附近,震源深度为10 km,是近十年来致灾最严重的中强震事件。为深入了解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与震害特征,基于合成孔径雷达...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震中位于藏南裂谷体系中的申扎-定结断裂带登么错(丁木错)断层附近,震源深度为10 km,是近十年来致灾最严重的中强震事件。为深入了解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与震害特征,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技术,利用Sentinel-1降轨数据,通过地理编码获取定日地震同震形变场,对发震断层进行滑动分布反演,并结合无人机正射影像与野外勘察资料,开展震后地表破裂分布规律与震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沿LOS(line-of-sight,视线)向形变特征,震区最大沉降量和最大隆升量分别为0.65 m和0.75 m,东侧以隆升为主,西侧形变的影响范围显著大于东侧,地表破裂集中发生在登么错断裂西侧上盘区域;反演结果显示,发震断层具有高角度正断特征,滑动集中在地下0~14 km深度范围,在2~3 km深度处出现最大滑动量约为2.74 m,滑动矢量分析显示,断裂错动以正断运动为主;正射影像显示,地表破裂呈南北向2段展布,破裂长度为50~80 km,震中东南侧、登么错东岸以及尼辖拉昂水库以北地表破裂最为严重,地表裂缝宽度为0.1~4 m,台阶高度为0.1~2 m,最大位错地表破裂深度约为2~4 m。通过地球物理反演并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综合分析发现,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登么错断裂,沿地表破裂带,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房屋破坏、道路破坏,并诱发了崩塌、落石等次生灾害。系统分析地表破裂与震害特征,对完善青藏高原地震灾害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地表破裂 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日本能登半岛M_(J)7.6地震震害特征
15
作者 宝音图 王第 +1 位作者 王鹏翔 川濑博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2,共10页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北部发生了M_(J)7.6大地震,极震区的计测烈度达到了日本烈度等级的最高值(7度)。通过分析现场震害调查的资料,揭示了该地震的主要震害特征;借助地震动破坏力分析对主震强震动与历史上发生严重破坏地区...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北部发生了M_(J)7.6大地震,极震区的计测烈度达到了日本烈度等级的最高值(7度)。通过分析现场震害调查的资料,揭示了该地震的主要震害特征;借助地震动破坏力分析对主震强震动与历史上发生严重破坏地区的强震动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地震动特性以及场地效应对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基础设施损毁以及次生灾害诱发等多方面的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地震灾害的认识,还为今后的地震研究、应急救援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7.6级地震 建筑物破坏 地壳变动 基础设施破坏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M的震损RC框架抗震性能快速评估及FRP加固方案比选
16
作者 马高 姜雪灿 贾立哲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2-610,共9页
近年来,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损伤事件时有报道,开展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价与加固研究工作已成为地震灾区的紧迫需求。本研究旨在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运用耐震时程法,对震损结构、FRP加固震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快速确定最优... 近年来,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损伤事件时有报道,开展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价与加固研究工作已成为地震灾区的紧迫需求。本研究旨在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运用耐震时程法,对震损结构、FRP加固震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快速确定最优FRP加固震损结构方案。首先,建立震损框架的OpenSees数值模型,随后生成多种不同持时的耐震加速度时程曲线(ETA),运用耐震时程法(ETM)和增量动力分析法(IDA)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对比ETM与IDA法得到的易损性曲线,可验证耐震时程法分析震损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FRP加固震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综合考虑经济性、效率性等因素,选出最优加固方案。本研究表明,ETM能够高效分析和评估结构抗震性能,显著降低IDA法的计算成本,可为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设计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震时程法 震损结构 持时 易损性 抗震性能 FRP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康地震公路边坡病害机制与震后次生灾害效应
17
作者 白慧林 蒋国为 +2 位作者 刘峰辉 孙徐 詹同安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65,共12页
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草登乡发生6.0级地震,强震作用导致新建省道S220日部至木尔渣桥段(K0+000~K56+059)公路边坡发生大量崩滑灾害。基于震后对工程区公路边坡病害的多次精细化调查资料,对强震诱发的公路边坡病害特征与... 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草登乡发生6.0级地震,强震作用导致新建省道S220日部至木尔渣桥段(K0+000~K56+059)公路边坡发生大量崩滑灾害。基于震后对工程区公路边坡病害的多次精细化调查资料,对强震诱发的公路边坡病害特征与成灾力学机制展开深度总结,并讨论分析高寒山区气候环境下的次生灾害效应。马尔康地震引发的崩滑灾害主要表现为局部掉块、单体滑坡、单体崩塌以及崩塌带,在高山峡谷地形及其地震波高程放大效应下,以土质滑坡为主的高位灾害现象。震中区公路边坡破坏力学机制模式具有震裂损伤型、顺层滑移-拉裂型、倾倒拉裂-溃散型、高位碎屑流型以及坡面溜坍型等5类。震时,由于地震波对边坡岩土体的拉剪作用,降低了坡体稳定性,陡倾边坡重力势能驱动导致失稳破坏;震后,由于受高寒山区气候环境影响,震裂损伤岩土质边坡,在降雨、冰雪冻融作用下发生次生灾害,震裂损伤程度与地质条件的差异使次生灾害呈现出不同类型。从公路边坡病害影响情况来看,山区公路边坡防护应减少柔性防护措施占比,宜采用刚柔结合支护方案。研究成果主要为对不同边坡破坏力学机制的详细阐述,可为后期公路边坡精细化防护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地震 破坏特征 震裂损伤 力学机制 次生灾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莫拉大桥震害调查与分析
18
作者 李庆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由于地形原因和工程需要,山区桥梁和城市匝道桥经常会采用剪跨比小于2.5的低矮桥墩。多次震害调查表明,钢筋混凝土矮墩容易发生剪切破坏,采用隔震支座可有效减小桥墩的剪力响应。本文首先对2019年遭到地震破坏的萨莫拉大桥进行了震害调... 由于地形原因和工程需要,山区桥梁和城市匝道桥经常会采用剪跨比小于2.5的低矮桥墩。多次震害调查表明,钢筋混凝土矮墩容易发生剪切破坏,采用隔震支座可有效减小桥墩的剪力响应。本文首先对2019年遭到地震破坏的萨莫拉大桥进行了震害调查和原因分析,发现盆式橡胶支座过大的残余位移和桥台支撑垫石剪切破坏是该桥的主要地震破坏形式;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该桥支座、桥墩弯曲破坏和桥墩剪切破坏等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支座破坏的概率大于桥墩剪切破坏,桥墩剪切破坏的概率大于桥墩弯曲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桥墩 震害调查 地震易损性分析 盆式橡胶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摩擦摆支座的萨莫拉大桥震害与地震易损性分析
19
作者 杨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4,共9页
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强的自复位能力、优良的隔振和消能减震机制等优势,符合基于韧性抗震设计理念,在桥梁减隔震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对于低矮桥墩的连续梁桥,采用摩擦摆支座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剪力反应,保护桥墩免遭... 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强的自复位能力、优良的隔振和消能减震机制等优势,符合基于韧性抗震设计理念,在桥梁减隔震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对于低矮桥墩的连续梁桥,采用摩擦摆支座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剪力反应,保护桥墩免遭剪切破坏,减小地震损失。因此,采用摩擦摆支座新型隔振体系的矮墩连续梁桥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各易损构件的性能表现以及损伤概率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2021年遭受7.5级地震的萨莫拉大桥进行了震害调查,发现摩擦摆支座限位挡板螺栓和销轴的剪切破坏、桥台支撑垫石和垫层砂浆开裂是主要破坏模式;通过对桥墩抗弯、抗剪和支座等构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发现,采用摩擦摆支座的实体矮墩连续梁桥桥墩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的概率很低,大震时(PGA=0.4g),支座轻微破坏的概率在30%以内,中度破坏概率低于10%,严重破坏和完全破坏概率低于2%;桥台垫石和砂浆垫层破坏不利于桥梁交通功能快速恢复,在桥梁抗震设计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墩连续梁桥 震害调查 地震易损性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支撑垫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台地效应的泸定6.8级地震某框架结构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毅 任靖哲 +2 位作者 任宇 赵靖轩 巴振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51,共16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磨西台地上某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中,发现其东区和西区的框架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害,且差异明显。其中,东、西区框架的首层柱上端均发生了“强梁弱柱”型破坏,西区框架中等及以上破坏等级的比...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磨西台地上某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中,发现其东区和西区的框架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害,且差异明显。其中,东、西区框架的首层柱上端均发生了“强梁弱柱”型破坏,西区框架中等及以上破坏等级的比例达到81%,而东区框架仅为13%,呈现出与台地边缘的强关联性。为分析东、西区框架结构震害差异的原因,采用FK-SEM方法分析了磨西台地的地震放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距离台地边缘越近,地震放大系数越大。其中,水平和竖向的地震放大系数在西区建筑场地分别为2.30和2.25,而在东区建筑场地则分别为2.01和1.99。在此基础上,采用磨西台站的地震动记录,对东、西区框架结构进行了震害模拟,分析了其破坏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磨西台地边缘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实际放大系数超过了《抗规》规定,存在不利地段影响和近场地震效应叠加的情况,仅按《抗规》不利地段进行考虑,多层框架结构难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竖向地震作用是框架柱下端破坏的直接原因,主要破坏形态为偏拉、偏压破坏,水平地震作用导致其二次破坏;“仿雀替”构造对结构整体变形能力不利,是框架结构“强梁弱柱”型破坏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建议在9度近断层设防地区,靠近台地边缘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前宜对建筑场地进行分析,并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在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中,应将“仿雀替”等装饰物与框架脱离,设计为非结构构件,以减少其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害调查 台地效应 震害模拟 框架结构 竖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