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STEAM与PBL的中药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魏艺聪 林青青 王英豪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29-131,共3页
为适应新医科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对中药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融合STEAM教育理念和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对其实施效果与评价进行研究。... 为适应新医科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对中药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融合STEAM教育理念和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对其实施效果与评价进行研究。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有助于培养中药学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满足中药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生物技术 新医科 STEAM PBL 中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近10年中医药科技伦理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
作者 文皓烺 刘源 +3 位作者 王乔 王勇 王伟 卢令慧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追踪和探索近10年中医药科技伦理研究的趋势与热点。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近10年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1.R6软件分别对纳入的238篇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从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医药科技伦理领域... 追踪和探索近10年中医药科技伦理研究的趋势与热点。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近10年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1.R6软件分别对纳入的238篇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从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医药科技伦理领域发文量总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频数最多的5个关键词为伦理审查、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医、伦理。研究显示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医药现代化面临的伦理问题、中医学理论在伦理领域的新发展、中国传统医德研究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大医精诚的相关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科技伦理 医学伦理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欧鳗养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吴德峰 林树根 +3 位作者 王寿昆 李建生 黄志坚 梅景良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98,共4页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补脾益气、消食导滞、催肥增重和增强免疫力等许多优点 .本研究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 ,针对欧鳗的生理特点 ,选用中药组方作为欧鳗的抗病增重添加剂 .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的欧鳗比对照组增重明显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补脾益气、消食导滞、催肥增重和增强免疫力等许多优点 .本研究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 ,针对欧鳗的生理特点 ,选用中药组方作为欧鳗的抗病增重添加剂 .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的欧鳗比对照组增重明显 ,对于几种常见传染性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 ,由此证实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了欧鳗的养殖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鳗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生产性能 增重 肉质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nson的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对中医学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建阳 马明 +2 位作者 王梅康 郝晋东 曾宪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3期48-52,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分工日益细化,跨专业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某个专业领域的信息,可能对相关专业领域是有价值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含的有价值的关联,而以常规方式通常检索不到这种关联性的。美国学者Swanson教授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分工日益细化,跨专业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某个专业领域的信息,可能对相关专业领域是有价值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含的有价值的关联,而以常规方式通常检索不到这种关联性的。美国学者Swanson教授创立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并且设计了相应的人机交互系统(Arrowsmith),帮助医学研究者更好地发现这种隐含的关联。此法也可为中医学发展提供新的研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发展 发现法 相关 知识 文献 对中 人机交互系统 科学技术 医学领域 医学研究 跨专业 关联性 价值 隐含 分工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与细胞通讯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先祥 戴岳 刘青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6期31-35,21,共6页
"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中医学认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都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间以及与环境间复杂精细的信息调控机制,即为细胞通讯。气和细胞通讯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同一生命现象的不同认识,可以... "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中医学认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都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间以及与环境间复杂精细的信息调控机制,即为细胞通讯。气和细胞通讯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同一生命现象的不同认识,可以相互印证,相互促进。气的理论可为细胞通讯研究提供启发,而从细胞通讯的角度有利于认识气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细胞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风寒袭肺型小儿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晓红 林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总结了2011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住院风寒袭肺型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旨在寻找更合理治疗小儿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方法风寒袭肺性病毒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采用... 目的本研究总结了2011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住院风寒袭肺型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旨在寻找更合理治疗小儿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方法风寒袭肺性病毒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沐舒坦静脉点滴、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试验组口服温肺化瘀定喘汤(生麻黄、杏仁、细辛、桃仁、红花、桂枝、五味子等);对照组利巴韦林静脉注射、盐酸丙卡特罗口服。结果气促消退时间、咳嗽减轻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减少,腹泻持续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发热消退、气促减轻、咳嗽消退时间和湿啰音、啸鸣音、痰鸣音减少和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33例,流感病毒4例,腺病毒4例,副流感病毒5例,RSV感染占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大多数。结论李贵教授的温肺化瘀定喘方与西药组随机对照治疗风寒袭肺型小儿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未发现试验组明显的不良反应,该方有一定的平喘、镇咳、化痰、降温等作用,尤其在缓解阵咳、喘憋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33/50),少数为其他病毒感染,RSV感染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药 温肺化瘀定喘法 风寒袭肺型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防治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德峰 林忠华 +1 位作者 胡美华 李金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375,共3页
运用中医学理论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采用补脾保肝、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防治此病 ,有效地控制了此病的发展 ,表明中草药是防治此病的一条新途径 .
关键词 中草药 防治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罗超应 罗磐真 +5 位作者 谢家声 李锦宇 王贵波 辛蕊华 罗永江 郑继方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5,共4页
在对中医传统认知模式与中西医结合困惑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既不能完全回归传统文化,搞独立发展,也不能再延续"中西医结合"或"中医学现代化"的做法,以传统科学的思路与方法来解释与衡量中医学;而是... 在对中医传统认知模式与中西医结合困惑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既不能完全回归传统文化,搞独立发展,也不能再延续"中西医结合"或"中医学现代化"的做法,以传统科学的思路与方法来解释与衡量中医学;而是要进行中医认识模式创新——创立"复杂-整体-状态医学模式",正确认知中西医学关系,促进中西医学和谐发展,以使中医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可以保持传统优势与特点,又能吸收西医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新知识与新技术,从而促进其更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现代化 复杂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回顾及浅议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源璋 张边江 谢圣芳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65,共2页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医学概念 医学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发展中医事业 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连达 李贻奎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7期35-37,共3页
五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一系列的学术成就推动了人类医学的发展。现在中医防病治病能力加强、疗效提高,成为我国卫生工作中一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力量。未来中西医团结合作,取长补短... 五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一系列的学术成就推动了人类医学的发展。现在中医防病治病能力加强、疗效提高,成为我国卫生工作中一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力量。未来中西医团结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对提高医疗保健的效果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有机哲学的视角看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英敏 高峰强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2期15-18,共4页
西方现代心理治疗的体系与方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机械唯物论和二元对立的逻辑是其误区所在。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为缓解或消除这些问题提供了哲学的指导,而蕴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诊疗思想为西方乃... 西方现代心理治疗的体系与方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机械唯物论和二元对立的逻辑是其误区所在。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为缓解或消除这些问题提供了哲学的指导,而蕴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诊疗思想为西方乃至世界心理治疗的发展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哲学 中国传统心理治疗 中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医学中的象数思维与象数科学——以中医“藏象”、“五行”和藏医“树喻”、“三因”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雅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5,共5页
象数思维包括象思维和数思维两种,中医的"藏象",藏医的"树喻"体现了象思维;中医的"五行",藏医的"三因"体现了数思维。比较而言,中医的象思维简约而抽象,藏医的象思维平实而形象;中医的数思维... 象数思维包括象思维和数思维两种,中医的"藏象",藏医的"树喻"体现了象思维;中医的"五行",藏医的"三因"体现了数思维。比较而言,中医的象思维简约而抽象,藏医的象思维平实而形象;中医的数思维更重视"五"之数,藏医的象思维更重视"三"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数思维 象数科学 中医 藏医 医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视野中医学伦理学研究述论——对《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章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中琳 张强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中国医学伦理学》创刊以来,共刊发对传统历史文化、中国传统医学科学与医学伦理学关系研究文章150余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传统医学科学和医学伦理学、传统文化和医学伦理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和中西医学伦理学的比较等几个方面。统... 《中国医学伦理学》创刊以来,共刊发对传统历史文化、中国传统医学科学与医学伦理学关系研究文章150余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传统医学科学和医学伦理学、传统文化和医学伦理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和中西医学伦理学的比较等几个方面。统计研究表明,传统医学伦理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现医学伦理学本土化、构建中国医学伦理学体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伦理学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医学科学 医学伦理学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艹部》草药类植物词语补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说文解字·艹部》的说解有三点可商之处:一是以通名释专名,未直接点明该词语的确切名称,或曰"艹也"、"XX艹",或曰"菜也"、"XX菜";二是对《尔雅》说解正确的词语也不采纳,仍旧释为"... 《说文解字·艹部》的说解有三点可商之处:一是以通名释专名,未直接点明该词语的确切名称,或曰"艹也"、"XX艹",或曰"菜也"、"XX菜";二是对《尔雅》说解正确的词语也不采纳,仍旧释为"艹也"、"菜也"。这两种说解不符合解释学的要求,也与全书条例不合;三是将一些中草药植物名词释为其他名词或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有鉴于此,对这些词语很有必要再作补充解释,以便读者知晓其确切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慎 《说文解字》 艹部 中草药 植物词语 补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鳖的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德峰 邱剑泰 +3 位作者 林树根 王寿昆 李建生 黄志坚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02-305,共4页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补脾益气、消食导滞、催肥增重和增强免疫力等许多优点。本研究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 ,针对鳖的生理特点 ,选用中药组方 ,作为鳖的抗病增重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的鳖比对照组增重明显 ,对...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补脾益气、消食导滞、催肥增重和增强免疫力等许多优点。本研究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 ,针对鳖的生理特点 ,选用中药组方 ,作为鳖的抗病增重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的鳖比对照组增重明显 ,对于几种常见传染性疾病 ,也有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的个体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镇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6期39-43,共5页
单核苷酸(nucleotide)是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a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指任何两个不同个体之间的单核苷酸序列中均有不同的排列次序,导致遗传变异而形成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它是决定人的个体差异的主... 单核苷酸(nucleotide)是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a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指任何两个不同个体之间的单核苷酸序列中均有不同的排列次序,导致遗传变异而形成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它是决定人的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的变异性所引起。个体差异是个体机体功能相对偏差以保持动态稳定的特征,是潜在的病理因素,其发病具有质化特点。证以质为基础,质以证的形式表现出来,证的特征包含着质的特征,证往往随质而转移,证的个体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这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建立证与药的单核苷酸组学,可阐明中医药防治疾病原理,实现个体化医学治疗的理想,体现中医治病求本和防治未病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医证 治疗 治病求本 中西医结合研究 个体化医学 治未病 遗传变异 医治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药学合理内核进行再认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庆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3期14-17,共4页
在当今以现代生命科学为主导学科的时代,建设和发展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中医药学, 必须注意既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又坚持和发展中医药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中医药学的合理内核集中反映为:以“阴阳”、“五行”等概念为核心构筑的理... 在当今以现代生命科学为主导学科的时代,建设和发展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中医药学, 必须注意既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又坚持和发展中医药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中医药学的合理内核集中反映为:以“阴阳”、“五行”等概念为核心构筑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理论的“理想模型”及其数理逻辑;以“黑箱”方法建立的“藏象”理论;“四诊合参”全面诊断的诊法体系与理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理、法、方、药一致的逻辑要求;临床各科的综合治疗体系。本文提出,以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参照系,对中医药学体系的合理内核进行再认识,是在现代生命科学时代发展中医药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 内核 现代生命科学 现代科学体系 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 数理逻辑 理想模型 辨证论治 综合治疗 时代发展 参照系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告别中医中药》的讨论(四篇)——中医学的科学性不容诋毁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伯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10,43,共1页
针对张功耀教授《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主要观点,这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和反驳,旨在表明:中医药学具有自身的特质,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取消中医药学的提出,是妄自菲薄的欠缺理性的偏狭之举。
关键词 中医药学 张功耀 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亚成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0-22,共3页
中西医结合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基本概念、历史回顾、现状分析、目标方法、前景展望等几个不同角度就中医医院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的地位及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做了阐述。
关键词 中医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现状 目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睿林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9期1613-1614,共2页
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也给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 ,本文从运用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从微观上探讨体质本质、分析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体质分型标准化、改善体质的调养... 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也给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 ,本文从运用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从微观上探讨体质本质、分析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体质分型标准化、改善体质的调养与治疗等几个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学 基因芯片技术 中医体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