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
26
1
作者
魏荣菲
庄舜尧
+2 位作者
杨浩
戎静
王小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7-537,共11页
分析测定了苏州河网区河道底泥十个剖面样点60个样品中Cu、Pb、Zn、Cr、Al、Fe、K、Mn、有机质、TP、TN、粒度、pH及含水量,采用地累积指数、生态风险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u和Zn处于中或中-强度污染,Pb...
分析测定了苏州河网区河道底泥十个剖面样点60个样品中Cu、Pb、Zn、Cr、Al、Fe、K、Mn、有机质、TP、TN、粒度、pH及含水量,采用地累积指数、生态风险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u和Zn处于中或中-强度污染,Pb处于无-中污染,没有Cr污染;垂直分布特征显示:Cu和Zn污染逐年变化较为一致,Pb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污染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机质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Mn、Cr、Cu、Zn、Pb五种重金属相关性显著;通过与国内外河流、水库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比较,苏州河网区河道重金属的累积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生态风险指数
苏州河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磷的吸附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魏荣菲
庄舜尧
+1 位作者
杨浩
戎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研究了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磷的吸附和释放行为,分析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磷吸附释放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与上覆水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饱和吸附量为191.1~771.6 mg/kg,吸附能力强,但不同沉积物差异大;磷平衡浓度(EPC0)...
研究了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磷的吸附和释放行为,分析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磷吸附释放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与上覆水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饱和吸附量为191.1~771.6 mg/kg,吸附能力强,但不同沉积物差异大;磷平衡浓度(EPC0)变化范围为0.013~0.183 mg/L,自然条件下沉积物对上覆水富营养化的发生起到了缓解作用;本底吸附磷(NAP)值范围为12.43~215.3 mg/kg,河道沉积物上自带的可解吸磷含量高;沉积物磷的吸附与释放过程均包括两个阶段,即前2 h为快速吸附或释放,10 h后,基本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各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无机磷和铝含量是控制磷吸附与释放参数的最主要物理化学因子,磷的吸附与释放参数与CEC、有机质、粒度、铁铝等相关性不显著,可能是由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沉积物磷的吸附与释放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
吸附
释放
苏州河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系局部改变对河网水情及水质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韩龙喜
朱羿
杨积德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4期31-33,41,共4页
给出了平原水网地区水系局部改变后用于预测水情变化的水力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因水系改变造成的水情、水质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苏州市区水系水质变化分析。得出结论:水系变化必然产生局部水流形态的改变,最终影响污染...
给出了平原水网地区水系局部改变后用于预测水情变化的水力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因水系改变造成的水情、水质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苏州市区水系水质变化分析。得出结论:水系变化必然产生局部水流形态的改变,最终影响污染物的对流扩散输运;局部水域水系改变愈大,模拟边界涵盖的范围应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变化
水情预测
水质预测
苏州市
平原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城际断头路联通障碍及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杨柳青
陈雯
+1 位作者
张鹏
李禕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0-1728,共9页
城际断头路是中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通过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联通断头路是区域跨界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基础上基于尺度间话语和组织互动视角构建区域跨界治理分析框架,进而选取长三角地区两条...
城际断头路是中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通过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联通断头路是区域跨界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基础上基于尺度间话语和组织互动视角构建区域跨界治理分析框架,进而选取长三角地区两条位于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断头路区域合作案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从中归纳了断头路联通存在的主观和客观障碍,以及国家战略干预下断头路联通的区域跨界治理路径。研究表明,在强-弱组合型的区域合作中,双边话语权不对等和地方本位主义引起合作主观障碍,区域发展及地方财政实力差异、规划调整困难带来合作的客观障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中央政府通过编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区域规划将断头路联通纳入地方政府工作内容,加之公众舆论自下而上的督促,形成了以区域合作为主流的政策话语环境,破除了城际断头路跨界治理的主观障碍。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实体化、兼具横向和纵向协调功能的区域协调平台,打破相同层级和不同层级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并通过编制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推动合作项目落实到各地方政府的年度建设计划,破除了建设用地指标和建设资金短缺的客观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断头路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区域合作障碍
区域跨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
26
1
作者
魏荣菲
庄舜尧
杨浩
戎静
王小雷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7-537,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10B04)
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181200000243)资助
文摘
分析测定了苏州河网区河道底泥十个剖面样点60个样品中Cu、Pb、Zn、Cr、Al、Fe、K、Mn、有机质、TP、TN、粒度、pH及含水量,采用地累积指数、生态风险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u和Zn处于中或中-强度污染,Pb处于无-中污染,没有Cr污染;垂直分布特征显示:Cu和Zn污染逐年变化较为一致,Pb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污染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机质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Mn、Cr、Cu、Zn、Pb五种重金属相关性显著;通过与国内外河流、水库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比较,苏州河网区河道重金属的累积受多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生态风险指数
苏州河网区
Keywords
Sediment
heavy metal
geo-accumulation index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typical
river
crossed
region
of
suzhou
city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磷的吸附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魏荣菲
庄舜尧
杨浩
戎静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237,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10B04-2)
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181200000243)
文摘
研究了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磷的吸附和释放行为,分析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磷吸附释放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与上覆水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饱和吸附量为191.1~771.6 mg/kg,吸附能力强,但不同沉积物差异大;磷平衡浓度(EPC0)变化范围为0.013~0.183 mg/L,自然条件下沉积物对上覆水富营养化的发生起到了缓解作用;本底吸附磷(NAP)值范围为12.43~215.3 mg/kg,河道沉积物上自带的可解吸磷含量高;沉积物磷的吸附与释放过程均包括两个阶段,即前2 h为快速吸附或释放,10 h后,基本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各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无机磷和铝含量是控制磷吸附与释放参数的最主要物理化学因子,磷的吸附与释放参数与CEC、有机质、粒度、铁铝等相关性不显著,可能是由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沉积物磷的吸附与释放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沉积物
磷
吸附
释放
苏州河网区
Keywords
sediments
phosphorus
adsorption
release
the river crossed region of suzhou city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系局部改变对河网水情及水质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韩龙喜
朱羿
杨积德
机构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及工程学院
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4期31-33,41,共4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1017)
文摘
给出了平原水网地区水系局部改变后用于预测水情变化的水力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因水系改变造成的水情、水质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苏州市区水系水质变化分析。得出结论:水系变化必然产生局部水流形态的改变,最终影响污染物的对流扩散输运;局部水域水系改变愈大,模拟边界涵盖的范围应愈大。
关键词
水系变化
水情预测
水质预测
苏州市
平原水网地区
Keywords
water system variation
water regime prediction
water quality prediction
suzhou
city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
分类号
TV212.51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城际断头路联通障碍及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杨柳青
陈雯
张鹏
李禕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0-1728,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XDA23020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1204,42071206)资助。
文摘
城际断头路是中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通过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联通断头路是区域跨界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基础上基于尺度间话语和组织互动视角构建区域跨界治理分析框架,进而选取长三角地区两条位于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断头路区域合作案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从中归纳了断头路联通存在的主观和客观障碍,以及国家战略干预下断头路联通的区域跨界治理路径。研究表明,在强-弱组合型的区域合作中,双边话语权不对等和地方本位主义引起合作主观障碍,区域发展及地方财政实力差异、规划调整困难带来合作的客观障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中央政府通过编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区域规划将断头路联通纳入地方政府工作内容,加之公众舆论自下而上的督促,形成了以区域合作为主流的政策话语环境,破除了城际断头路跨界治理的主观障碍。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实体化、兼具横向和纵向协调功能的区域协调平台,打破相同层级和不同层级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并通过编制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推动合作项目落实到各地方政府的年度建设计划,破除了建设用地指标和建设资金短缺的客观障碍。
关键词
城际断头路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区域合作障碍
区域跨界治理
Keywords
inter-
city
broken roa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l integration
region
al cooperation obstacles
region
al cross-border governance
分类号
TU98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魏荣菲
庄舜尧
杨浩
戎静
王小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磷的吸附释放特征研究
魏荣菲
庄舜尧
杨浩
戎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系局部改变对河网水情及水质影响的分析
韩龙喜
朱羿
杨积德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城际断头路联通障碍及治理路径研究
杨柳青
陈雯
张鹏
李禕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