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人工智能视域下受教育权保障进路
1
作者 王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8,共11页
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着人类迈向数字智能时代。通过“数据流收集-处理-输出”三层框架解析,Transformer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受教育权形成系统性解构:收集端隐私泄露、处理端... 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着人类迈向数字智能时代。通过“数据流收集-处理-输出”三层框架解析,Transformer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受教育权形成系统性解构:收集端隐私泄露、处理端算法偏见、输出端评估失真,技术便利的表象下潜藏结构性权利侵蚀危机。藉由教育正义法理念,从教育平等、教育自由、教育信赖三个法伦理学省思,可以发现人工智能视阈下受教育权保障需要国家履行尊重、给付和保护三重义务体系,同时社会也需承担尊重和保护的配合义务。从根本上,宪法中的人权条款也同样适用抵御强势私团体的社会权力或数字社会权力所带来的人权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er模型 受教育权 国家义务 社会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对国家的理念预制与现实考量
2
作者 詹世友 许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5,共12页
康德的国家学说是从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中推演出来的,所以,他首先要形成一个国家的理念,给出国家的理念所应该包括的基本概念,如源始契约的理念、最高权威、国家公民的法律属性等等,并主张只有共和制的国家才能符合国家的理念,能满足分... 康德的国家学说是从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中推演出来的,所以,他首先要形成一个国家的理念,给出国家的理念所应该包括的基本概念,如源始契约的理念、最高权威、国家公民的法律属性等等,并主张只有共和制的国家才能符合国家的理念,能满足分配正义的要求,实现公民的法权。康德把国家的理念作为原型。与之相比较,现实中的国家都有各自的缺陷,统治者需要按照这一原型对现实国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已经进入法权状态的国家中,人民对统治者和执政者都没有抵抗和革命的法权,但要设计一种可以表达异议并力图改善执政方式的制度;如果已经发生了革命,人民对新的统治结构有服从的义务。如果社会没有进入法权状态,或统治者直接违背公民的法权,则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并促使国家进入法权状态和完善的公民政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国家的理念 法权 现实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障碍权的国家义务及其展开
3
作者 张敏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无障碍权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国家在宪法上负有的人权保障义务。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和无障碍理念的变迁,应明确界定“无障碍权”的概念,并在“权利—义务”分析框架下构建其权利保障模式。基于权利属性的理论分析与宪法文本的规范分析... 无障碍权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国家在宪法上负有的人权保障义务。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和无障碍理念的变迁,应明确界定“无障碍权”的概念,并在“权利—义务”分析框架下构建其权利保障模式。基于权利属性的理论分析与宪法文本的规范分析,可证成无障碍权的国家义务,其目标为实现实质平等,其内容体现为尊重、促进和实现义务。国家尊重义务包括平等对待身心障碍者、恪守权力边界;国家保护义务包括保护身心障碍者免于侵害、提供法律救济、构建预防侵害制度;国家实现义务包括国家履行必要的财政支持、良善立法供给等国家促进义务,以及提供物质帮助、参与机会和法律援助等国家提供义务。无障碍权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国家义务的履行程度,国家权力机关应积极履职,克服无障碍权实现的观念、制度和物质三重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障碍权 国家义务 人的尊严 实质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4
作者 王太祥 冯奕丁 周应恒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基于新疆国有农场517份职工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确权颁证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土地调整... 基于新疆国有农场517份职工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确权颁证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土地调整经历和调整预期对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具体而言,地权稳定性对职工深松深翻、有机肥施用和测土配方施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作物轮作和地膜回收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激励和约束制度正向调节地权稳定性影响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过程,而引导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剩余承包期较长、参与合作社以及地处南疆的国有农场职工更倾向于采取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据此,建议巩固国有农场地权制度改革成果,强化职工地权的稳定性和经营自主性,健全耕地质量保护的相关配套制度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农场 职工 产权稳定性 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右半平面零点的SIDO Buck-Boost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皇金锋 李啸天 +1 位作者 章乾 李慧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7,共12页
针对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SIDO Buck-Boost)输出两支路存在严重的交叉影响、控制困难以及系统暂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主路微分平坦控制(differentia... 针对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单电感双输出Buck-Boost变换器(SIDO Buck-Boost)输出两支路存在严重的交叉影响、控制困难以及系统暂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主路微分平坦控制(differential flatness based control,DFBC)和支路改进双闭环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的控制策略.首先,根据主路微分平坦理论,在主路控制中设计微分平坦控制器,并对微分平坦系统进行误差反馈;设计ESO对主路的扰动项进行观测,将观测后的状态量反馈到微分平坦控制器中.其次,针对支路存在耦合以及右半平面零点的问题,设计改进型双闭环ADRC进行系统解耦,其中,电流内环选取基于模型补偿和前馈补偿的ADRC,电压外环选取普通ADRC,然后,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了仿真模型,并基于HIL搭建了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减小了输出两支路之间的交叉影响,解决了非最小相位系统控制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暂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SIDO Buck-Boost变换器 右半平面零点 扩张状态观测器 微分平坦控制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权转移”辨析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理 赵民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3,共11页
通过辨析既有研究观点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发展权转移”在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的适用性。首先简要介绍美国发展权转移制度的缘起与运作过程。然后立足于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特点,从“基于用地指标的发展权转移”和“基于容积率的发展... 通过辨析既有研究观点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发展权转移”在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的适用性。首先简要介绍美国发展权转移制度的缘起与运作过程。然后立足于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特点,从“基于用地指标的发展权转移”和“基于容积率的发展权转移”这两个层面,综述国内学界的主要观点;与此相应,还梳理了两类“发展权转移”的政策导向及实践并对其作简要评述。研究发现,跨区域指标交易市场存在着内生悖论,因而以用地指标为载体的“发展权转移”政策既有成效,也有其特定性。在城市建成区内,我国规划管控中提出的“异地补偿”和“容积率奖励”为形式的“发展权转移”,实质上是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这与美国等土地私有制国家的相关运作有着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发展权转移 增减挂钩 中国与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产改革对自然资源资产“两权”分离的启示与借鉴
7
作者 林霖 黄志豪 +4 位作者 康琴 陈丹 张敏 王珂 虞舟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了从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的改革历程。在此过程中,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逐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探索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两权”分离的路径。鉴于自...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了从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的改革历程。在此过程中,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逐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探索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两权”分离的路径。鉴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较强相似性,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在促进国有资产“两权”分离中的关键作用,为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的分离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在完成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后,建议管理方式由“资源管理”逐步转向“资产管理”,授权设立自然资源投资运营公司,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两权”的有效分离,从“自然资源部门—自然资源资产”的二级管理体制转变为“自然资源部门—自然资源投资运营公司—自然资源资产”的三级管理体制,以期为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的有效监管和资产增值提供改革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改革 自然资源资产 “两权”分离 投资运营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T-RBAC的访问控制改进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俊 王箭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138-141,共4页
针对T-RBAC在权限控制及职责分离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模型。新模型简化T-RBAC模型的任务分类,为任务加入任务上下文及任务状态属性,使权限的授予与任务上下文、任务状态紧密联系,增强对权限的动态管理。利用私有角色解决互斥权限... 针对T-RBAC在权限控制及职责分离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模型。新模型简化T-RBAC模型的任务分类,为任务加入任务上下文及任务状态属性,使权限的授予与任务上下文、任务状态紧密联系,增强对权限的动态管理。利用私有角色解决互斥权限在继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权限共享问题。使用历史记录保证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动态职责分离。该模型提供了更细粒度的权限管理,能更好地满足职责分离和最小特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上下文 任务状态 权限动态管理 职责分离 互斥权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实现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构建
9
作者 陈静 于海跃 +2 位作者 柴铎 张晓钰 郭振华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解析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实现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委托代理机制改革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波特价值链模型和社会系统运行分析框架建立制度环境—治理结构—资源配置的分析模型开展归纳和演绎... 研究目的:解析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实现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委托代理机制改革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波特价值链模型和社会系统运行分析框架建立制度环境—治理结构—资源配置的分析模型开展归纳和演绎。研究结果:(1)从内涵看,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本质复杂,其实现形式、行权约束、层次性以及主客体均具有特殊性。(2)从内在逻辑看,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实现可解构为宏观到微观的制度环境、治理结构、资源配置三个方面。(3)从实现路径看,应以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为指向塑造制度环境,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权利配置、建立大交易市场格局。研究结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实现本质上是在法治框架下优化主体权责、权利配置和价值转化通道,实现自然资源多元价值向全民共享的公共福祉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国家所有权 委托代理机制 所有者职责 所有人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有制的自然资源财产权利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宦吉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6,共13页
宪法和法律对自然资源归属及其财产权利主体、客体、权能及生成程序的规定,属于静态层面的规范配置,是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法律准生之门,其生成的制度基因是宪法上的自然资源公有制。基于公有制的资源配置论承认自然资源配置公权,强调该... 宪法和法律对自然资源归属及其财产权利主体、客体、权能及生成程序的规定,属于静态层面的规范配置,是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法律准生之门,其生成的制度基因是宪法上的自然资源公有制。基于公有制的资源配置论承认自然资源配置公权,强调该公权的行使受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激励和约束,要求以全民利益为初心,采用市场、计划、合意等多种方式妥善配置自然资源财产权利,契合中国宪法的规范逻辑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求。静态层面的配置应当为具有生存、生态保障作用的自然资源的公共与合理利用留足空间。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出让和登记,属于动态层面的二阶配置,应受社会主义公有制约束,为全民的经济生态社会福祉而配置,做好制度间的衔接以化解制度分离带来的时滞困境。成熟且富有活力的自然资源财产权利体系的形成,需要静态层面规范配置与动态层面公权运行配置的合力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制 自然资源财产权利 全民所有 国家所有 配置 空域资源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规则与国有医院“两权分离、国有民营”改革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洪才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长期以来 ,我国的国有医院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国家经营 ,这种办医方式使国有医院无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不能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为此 ,面对我国入世形势下医疗服务业的逐步开放 ,笔者就国有医院的产权制... 长期以来 ,我国的国有医院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国家经营 ,这种办医方式使国有医院无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不能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为此 ,面对我国入世形势下医疗服务业的逐步开放 ,笔者就国有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以治理结构变革为主要内容的“两权分离、国有民营”这一概念。“两权分离”即指医院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度分离 ,最终变革的思路是国家终极所有权和医院法人所有权分离 ,国家只对国有资产拥有终极所有权 ,国有医院拥有法人所有权并与经营权两权合一 ,成为真正的法人。“国有民营”是指在国家享有医院财产终极所有权 ,保持对国有医院控制力的前提下 ,在医院性质、职能、隶属关系和国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不变的基础上 ,国有医院通过采取民营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两权分离”是前提 ,“国有民营”是核心。“两权分离、国有民营”改革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简而言之 ,就是法人财产制、法人治理结构和有限责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规则 国有医院 医疗机构 “两权分离” “国有民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责任表现、报告披露意愿与税收激进度——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玉琢 李孟佳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6期85-94,共10页
基于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社会责任表现与税收激进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公司,其税收激进水平越低,并且披露意愿会对社会责任表现与税收激进度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社会责任表现与税收激进度的... 基于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社会责任表现与税收激进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公司,其税收激进水平越低,并且披露意愿会对社会责任表现与税收激进度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社会责任表现与税收激进度的负相关关系在应规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中更加明显。然而,拓展性检验发现,最终控制人性质对社会责任表现与税收激进度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提高社会责任表现对税收激进度的约束作用,需要强化对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表现 报告披露意愿 税收激进度 产权性质 股权集中度 税收规避 企业税负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高管薪酬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8
13
作者 池国华 郭菁晶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30,共10页
以"要素观"、"目标观"与"缺陷观"三种思路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整合观"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及其在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 以"要素观"、"目标观"与"缺陷观"三种思路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整合观"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及其在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中的差异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这种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而在非国有企业,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高管薪酬激励 风险管理 产权性质 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 企业绩效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数字化时代公民教育权益保障的逻辑嬗变
14
作者 魏文松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传统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发生了重大革新,既有的公民教育权益保障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公民教育权益保障的传统规范构造模式,主要遵循受教育权保障逻辑,并已形成稳定的规范体系与理论范式。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这种权益保... 传统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发生了重大革新,既有的公民教育权益保障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公民教育权益保障的传统规范构造模式,主要遵循受教育权保障逻辑,并已形成稳定的规范体系与理论范式。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这种权益保障逻辑难以回应新的权利诉求,学习权作为一种新的权益保障逻辑应被提出。学习权保障逻辑强调“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更加契合数字化时代公民教育权益保障的实质内涵。对此,可以通过教育法典编纂来明确学习权的法律地位,同时推动学习权对受教育权保障理论的创新发展,还要从国家义务、企业与平台义务等多元维度出发强化对学习权的体系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受教育权 学习权 国家义务 教育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出资公司集团控制权的规制逻辑与制度表达
15
作者 于若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39,共19页
集团内公司间的控制权是国家出资公司集团发挥组织功能的关键,但现行法律未对此提供积极性调整规则。制度上,国家出资公司集团遵循着强调单体公司意志独立的私法规范,实践中“人财物产供销”统一控制却常超越了单体公司独立法人界限,并... 集团内公司间的控制权是国家出资公司集团发挥组织功能的关键,但现行法律未对此提供积极性调整规则。制度上,国家出资公司集团遵循着强调单体公司意志独立的私法规范,实践中“人财物产供销”统一控制却常超越了单体公司独立法人界限,并涉入公法属性的行政权,部分国家出资公司集团为实现公共利益,也必须对从属公司进行统一控制。对于制度与实践的背离,集团控制权需从契约关系转为法定权力,并以“实体透明”原则构建义务与责任规则,以分类分层方式鉴别公司公法属性的作用场域。具体规则上,“决策控制”为集团控制权客体,控制公司股东会对商业类重要从属公司的重大决策可通过“表决权穿越”来参与;控制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对商业类从属公司决策事项,及控制公司对公益类从属公司决策事项,可采用指令式的统一控制权。同时以“财产独立”作为维护从属公司法人人格的核心,使控制公司承担补偿义务及替代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出资公司 公司集团 控制权 决策控制 法人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雇员分红权激励与中央企业审计定价
16
作者 窦笑晨 黄晓珊 马新啸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3,共13页
科学合理的审计定价对激发微观主体动能和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借助分红权激励来调整、优化中央企业审计定价水平,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央企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考察... 科学合理的审计定价对激发微观主体动能和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借助分红权激励来调整、优化中央企业审计定价水平,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央企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考察雇员分红权激励对中央企业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分红权激励不仅能够强化员工内部监督,还可以提升央企运营效率,从而降低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风险,由此降低中央企业审计定价。进一步研究表明,前述效果需要坚实的人才基础支撑,在人力资本结构较好和雇员稳定性较强的中央企业中更为明显,并且在地区人才培养水平较高、产业链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更加突出;同时还能弥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力不足的短板,在会计师事务所为非“十大”以及注册会计师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推动完善央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企业 产权权利束分割 分红权激励 审计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与国有企业战略重组
17
作者 江勇 余海丰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加入WTO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在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国有企业必须加速战略重组步伐。为迎接“入世”挑战 ,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至少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产权重组、规模重组和经营战略再造。
关键词 Wto 中国 国有企业 战略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VA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
18
作者 李小平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0-63,共4页
在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中,确立科学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引入EVA(经济增加值)概念,认为现行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存在根本的缺陷;基于EVA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更能真实地反映国有资产... 在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中,确立科学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引入EVA(经济增加值)概念,认为现行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存在根本的缺陷;基于EVA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更能真实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经营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EVa 指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经济增加值 经营业绩 基础性工作 科学 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保振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4,共13页
全面数字化时代,如何充分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利,是实现数字正义的重要内容。当下主流研究虽明确了通过法学范式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正当性,但所采取的“权利进路”也因可操作性不足,制约了法律保障实效。我们需要结合国家保... 全面数字化时代,如何充分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利,是实现数字正义的重要内容。当下主流研究虽明确了通过法学范式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正当性,但所采取的“权利进路”也因可操作性不足,制约了法律保障实效。我们需要结合国家保障民生的理论与实践,从国家在消除数字贫困、弥合数字鸿沟中的实际行动出发,完善“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从理据来看,“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以其所享有的社会权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国家义务设置,维护公民的多项社会权利。从内容来看,“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包括尊重、保护和给付三方面,且三方面又包含各自的具体要求。从实现来看,“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需要直面公民社会权的“非可诉性”难题,我们可以从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进行公益诉讼两方面,展开国家义务履行不能时的法律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弱势群体” 数字人权 社会权利 国家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治理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江国华 顾红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出现了数字鸿沟现象,进而导致数字弱势群体的产生。数字鸿沟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效果沟三个层次,对应可将数字弱势群体分为绝对数字弱势群体、相对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时代,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出现了数字鸿沟现象,进而导致数字弱势群体的产生。数字鸿沟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效果沟三个层次,对应可将数字弱势群体分为绝对数字弱势群体、相对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时代,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被附上了数字化标签,表现为数字接入权、数字发展权、数字平等权及数字自由权的贫困。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说以法治正义统摄数字正义乃其前端治理的基本路径,那么融差序正义于程序正义之中就是其过程治理的关键举措,而以司法保障铸牢最后屏障则是其末端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弱势群体 权利贫困 国家保护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