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一个倒U形关系分析
1
作者 高嘉璘 高西 王雪标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8,共11页
基于2010—2022年我国6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承担的风险会先上升后下降。... 基于2010—2022年我国6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承担的风险会先上升后下降。第二,传导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业务和不良贷款率在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倒U形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数字经济通过倒U形曲线效应影响非利息收入业务和不良贷款率,进而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第三,调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监管对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倒U形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随着资本监管强度的提高,数字经济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倒U形曲线趋向平缓,且倒U形曲线的拐点向左移动。基于此,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牢牢守住不发生银行风险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银行风险 u形关系 资本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U形通风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超压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佳佳 张翔 +3 位作者 高志扬 张扬 陈玖强 靳马超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6,共14页
为探究U形通风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的传播规律,并探讨瓦斯爆炸超压衰减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并结合某矿3906工作面情况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根据瓦斯爆炸机理搭建了数学模型,并依据前人实验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 为探究U形通风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的传播规律,并探讨瓦斯爆炸超压衰减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并结合某矿3906工作面情况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根据瓦斯爆炸机理搭建了数学模型,并依据前人实验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此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其次,依序进行了模拟关键参数的优化,并得到了关键参数网格尺寸、迭代步长和点火温度的最合理设置分别为0.2 m、0.05 ms和1900 K,通过拟合得到了工作面爆炸超压峰值及其到达时间与爆心距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瓦斯爆炸超压衰减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瓦斯体积分数和瓦斯积聚区压力3个主控因素的极差值依次减小,温度对于爆炸超压衰减的影响最显著,其中R值达到5.928。运用方差分析对影响瓦斯爆炸超压衰减率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方差值最大,瓦斯积聚区压力的方差值次之,瓦斯体积分数的方差值最小,其中温度的显著值F达到31.835,其余两项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通风 采煤工作面 瓦斯爆炸 超压衰减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隔离度的三陷波UWB-MIMO天线设计
3
作者 南敬昌 苏东蕊 +2 位作者 高明明 潘俊汝 王艺扉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5-8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隔离度的三陷波超宽带(UWB)—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整体尺寸为23 mm×31 mm×1.6 mm。通过对辐射贴片底部两侧进行倒“W”型切角和窄化馈线,实现了UWB;将接地板改进为阶梯“T”型去偶结构,并开半圆形凹槽,...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隔离度的三陷波超宽带(UWB)—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整体尺寸为23 mm×31 mm×1.6 mm。通过对辐射贴片底部两侧进行倒“W”型切角和窄化馈线,实现了UWB;将接地板改进为阶梯“T”型去偶结构,并开半圆形凹槽,实现了较高隔离度;在馈线上刻蚀类“回”字型缝隙、在辐射贴片上刻蚀“U”型缝隙以及在右侧加载类“U”型寄生枝节,实现了WLAN(5.15-5.85 GHz)、X波段(7.25-7.75 GHz)和国际电信联盟(ITU)(8.01-8.5 GHz)3个频段的陷波。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工作频段为3.09-12 GHz(相对带宽达到118%),隔离度小于-21.55 dB,包络相关系数(ECC)小于0.01,辐射效率高,辐射特性良好,设计的天线可以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多输入多输出 三陷波 高隔离度 类“u”型枝节 半圆形凹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轨道对城市轨道交通U梁低频噪声的影响
4
作者 刘全民 苗毅飞 +3 位作者 高亏 宋立忠 刘建红 詹刚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9-1258,共10页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计算轮轨相互作用力,采用FEM-BEM法计算普通道床、梯形轨枕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下U梁20~315Hz范围内的结构噪声、轮轨噪声以及两者的总噪声,并进一步分析3种轨道形式下U梁场点结构噪声、轮轨噪声对上述频段总...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计算轮轨相互作用力,采用FEM-BEM法计算普通道床、梯形轨枕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下U梁20~315Hz范围内的结构噪声、轮轨噪声以及两者的总噪声,并进一步分析3种轨道形式下U梁场点结构噪声、轮轨噪声对上述频段总噪声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仿真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预测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低频噪声;梁侧场点位置处,梯形轨枕和钢弹簧浮置板相比于普通轨道下的U梁结构噪声总声级最高分别降低16.0dB、37.2dB,轮轨噪声最高分别增加了26.3dB、23.3dB,综合噪声分别增加了18.6dB、14.3dB;减振轨道能够明显降低桥梁结构噪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轮轨噪声;由于U梁腹板对轮轨噪声的遮蔽效应,普通轨道下梁侧噪声中桥梁结构噪声不可忽略,而梯形轨枕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下U梁的结构噪声大幅减小,但轮轨噪声显著增大,导致梁侧噪声以轮轨噪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轨道交通 u 减振轨道 轮轨噪声 结构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U型拆卸线平衡问题的多目标教与学优化
5
作者 李涛 李梓响 +2 位作者 郑晨昱 张子凯 张利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5,共7页
考虑到在拆线问题中存在带有AND和OR优先关系的任务,结合最小化工作站数量、优化拆卸平衡、最小化危险程度和最小化需求度4个目标,建立了在U型布局下数学模型。由于U型的特殊布局,采用了基于操作排序的编码和解码来获得可行的操作方案... 考虑到在拆线问题中存在带有AND和OR优先关系的任务,结合最小化工作站数量、优化拆卸平衡、最小化危险程度和最小化需求度4个目标,建立了在U型布局下数学模型。由于U型的特殊布局,采用了基于操作排序的编码和解码来获得可行的操作方案。同时,对教与学优化算法两阶段进行部分更改,在教师阶段扩大了教学因子的取值范围,在学习阶段也加入了教师来指导学生学习,并加入Q学习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因子,提出了基于Q学习的多目标教与学优化算法,并用Pareto非劣解和拥挤度距离机制来处理多目标问题的解。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算法性能,将该算法与另外4种多目标算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的性能优于所比较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拆卸线 AND和OR优先关系 教与学优化算法 Q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关系的“U”型调节效应与“U”型关系的线性调节效应研究
6
作者 曹伟 柏淑嫄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0,共5页
文章以“U”型关系为基础,从数理逻辑和推导逻辑两个方面探讨了两种调节效应:线性关系的“U”型调节效应(UMLE)和“U”型关系的线性调节效应(LMUE)。在数理逻辑方面,结合导数(瞬时斜率)的思想,阐述了UMLE和LMUE成立的条件;在推导逻辑方... 文章以“U”型关系为基础,从数理逻辑和推导逻辑两个方面探讨了两种调节效应:线性关系的“U”型调节效应(UMLE)和“U”型关系的线性调节效应(LMUE)。在数理逻辑方面,结合导数(瞬时斜率)的思想,阐述了UMLE和LMUE成立的条件;在推导逻辑方面,借鉴已有研究并利用文献分析法,提出了改变主效应的关系强度和关系方向两种分析框架的UMLE和LMUE推导逻辑。在归纳总结2013—2022年AMJ期刊“U”型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两段式、三点式、结合式三种分析框架下的“U”型关系推导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关系 调节效应 数理逻辑 推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U型件热冲压成型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周三平 刘雨萱 王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7-41,50,共6页
针对钛合金U型件热冲压过程中的减薄和回弹等问题,利用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对U型件热冲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冲压时期等效应力应变演变过程及产生减薄、回弹等冲压缺陷的原因。结果表明: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减薄量等参... 针对钛合金U型件热冲压过程中的减薄和回弹等问题,利用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对U型件热冲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冲压时期等效应力应变演变过程及产生减薄、回弹等冲压缺陷的原因。结果表明: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减薄量等参数在零件圆角处最大,邻近的腰部和腿部次之,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远离圆角的腿部值非常小,近似于刚体运动,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腿部回弹大致分成两段,两腿下部往里近似“V”收缩,两腿上部近乎“V”张开,腰部向上旋转,且温度越高,旋转角越大。研究结果对提高U型件热冲压成形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件 热冲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半U形地下空间烟气运动参数的机器学习预测
8
作者 徐志胜 殷耀龙 +2 位作者 雷志强 陈诗仪 应后淋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结合火灾数值模拟(FDS)与机器学习方法,该文对半U形地下空间火灾时的烟气运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预测烟气回流长度及烟气最高温升方面,BP神经网络相比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展现了更高的精度,其决定系数超过了95%,而相对误差... 结合火灾数值模拟(FDS)与机器学习方法,该文对半U形地下空间火灾时的烟气运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预测烟气回流长度及烟气最高温升方面,BP神经网络相比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展现了更高的精度,其决定系数超过了95%,而相对误差仅集中在20%以内,显著优于SVR方法。通过shap值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并结合FDS数值模拟的结果,揭示坡高是影响烟气回流长度的决定性因素,且坡高的增大、宽度的减小或热释放速率增大均会缩短烟气回流。同时,热释放速率是影响烟气最高温升的主要因素,受坡高影响较大,而宽度的减小虽能在一定幅度上降低最高烟气温升,但效果并不显著。该研究拓展了地下空间火灾烟气运动参数的预测方法,为地下空间火灾动力学行为预测及通风排烟系统的优化设计贡献了创新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地下空间 机器学习 截面宽度 坡高 烟气回流长度 最高烟气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弯道内调流桨片的调流特性
9
作者 李琳 张静凯 +2 位作者 张鲁国 池苗苗 肖玉磊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18,141,共8页
弯道水流引起的凹岸侵蚀、凸岸淤积是河道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探明新型河道整治构筑物——调流桨片系统在弯道河流治理中的适用性,通过三维数学模型模拟180°U型弯道设置调流桨片前后的水流流场。结果表明,调流桨片顶部位于自由... 弯道水流引起的凹岸侵蚀、凸岸淤积是河道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探明新型河道整治构筑物——调流桨片系统在弯道河流治理中的适用性,通过三维数学模型模拟180°U型弯道设置调流桨片前后的水流流场。结果表明,调流桨片顶部位于自由面以下0.3倍水深时,凸岸区纵向流速增大13.64%,弯道中心区最大横向流速减小37.63%,当调流桨片顶部上升至自由面附近时,凸岸区纵向流速增大21.67%,弯道中心区最大横向流速减小70.33%。调流桨片截断了横向环流,使顺时针旋转的单涡环流结构分解为与原单涡方向相同的2个涡体,加剧水流能量耗散,减小水流横向输移强度。横向流速减小、凸岸纵向流速增大有利于凸岸疏浚,为弯曲型河道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调流桨片 u型弯道 RNG k-ε湍流模型 流体体积法(VOF)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 km高铁隧道洞口U型槽对微气压波的影响
10
作者 杨伟超 王蔚雯 +1 位作者 李国志 何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72-2885,共14页
随着高速铁路向更高速度的方向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其中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受车速的影响最为显著,会产生音爆甚至导致建筑震动。U型槽作为城市区域连接隧道与路基常见的过渡段,微气压波经过U型槽后可能产生严重影... 随着高速铁路向更高速度的方向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其中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受车速的影响最为显著,会产生音爆甚至导致建筑震动。U型槽作为城市区域连接隧道与路基常见的过渡段,微气压波经过U型槽后可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其对微气压波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隧道-U型槽-列车-空气气动仿真计算模型,分析U型槽宽度与坡度对微气压波的影响规律,揭示U型槽作用下微气压波传播的流场机制,并提出考虑隧道出口U型槽结构的微气压波空间立体角公式。结果表明,U型槽对微气压波峰值存在显著的增大。相较于隧道出口无U型槽时,有U型槽隧道出口20 m与50 m处的微气压波峰值分别增大52.62%与15.41%。相同距离下,随着高度的增加,U型槽坡度对微气压波峰值增强的效果逐渐减弱;此外,竖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U型槽宽度(坡度)的变化对同一截面相同高度处的微气压波增强的差异也在逐渐减小,但对同一高度不同横向位置处微气压波峰值并无显著影响。随着隧道出口U型槽坡度的增加与宽度减小,其微气压波峰值逐渐增大。考虑隧道出口U型槽结构的微气压波空间立体角公式能较好预测微气压波峰值、U型槽坡度和宽度及距离的变化规律,拟合结果中R2均大于0.95。研究结果可为时速400 km高速铁路隧道洞口U型槽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速400 km高铁隧道 u型槽 微气压波 流场机制 空间立体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铺层-蜂窝夹芯U形前缘固化变形仿真计算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琦 唐珊珊 +3 位作者 王小凯 郭俊刚 牛建文 许英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芳纶纤维-蜂窝夹芯U形前缘结构的固化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仿真建模中,充分考虑了树脂的固化放热、热-力耦合以及化学收缩等,建立了U形前缘的固化温度场和固化变形场计算模型。在试验制备... 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芳纶纤维-蜂窝夹芯U形前缘结构的固化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仿真建模中,充分考虑了树脂的固化放热、热-力耦合以及化学收缩等,建立了U形前缘的固化温度场和固化变形场计算模型。在试验制备中,采用了预先固化外蒙皮,再与蜂窝芯、胶膜、发泡胶组合,最后铺放内蒙皮并再次胶接固化的成型工艺。结果显示,仿真模型预测的构件宽侧与窄侧的固化变形量与实际吻合度较高,可为后续前缘构件的模具修型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成型 芳纶复合材料 蜂窝夹芯 u形前缘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井干热岩超临界发电系统工质优选
12
作者 孙斌 杜建国 +3 位作者 王令宝 卜宪标 龚宇烈 李华山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945-4953,共9页
U型井超临界循环发电技术是开发干热岩的重要途径,其中循环工质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U型井干热岩超临界发电系统模型,分析了7种制冷剂作为U型井超临界发电系统循环工质的应用潜力,研究了流体流量、垂直井深度、水... U型井超临界循环发电技术是开发干热岩的重要途径,其中循环工质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U型井干热岩超临界发电系统模型,分析了7种制冷剂作为U型井超临界发电系统循环工质的应用潜力,研究了流体流量、垂直井深度、水平井长度、地温梯度和岩石热导率对系统发电能力和经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所得结果与CO_(2)进行对比,旨在选择出理想的循环工质。选用的性能指标为年均发电量和平准化度电成本。结果表明,工况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同工质年均发电量的变化规律非常相似,平准化度电成本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情况,7种备选流体中,R152a和R143a的性能表现优于CO_(2),R152a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年均发电量和更小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循环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u型井 闭式地热系统 地热发电 循环工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基于特殊函数的U型效应实证模型
13
作者 厉双 何杰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9,共17页
U型效应在社科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对U型效应的探索和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变量间复杂关系,揭示变量间内在影响机制,而且还能明晰U型曲线转折点,为实践应用中要素投入的最优值或最优区间提供指导和启示。基于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的独... U型效应在社科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对U型效应的探索和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变量间复杂关系,揭示变量间内在影响机制,而且还能明晰U型曲线转折点,为实践应用中要素投入的最优值或最优区间提供指导和启示。基于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的独特性质,提出了两种新的表征和检验变量间U型关系的实证模型,即双弦模型和双曲模型。从数学角度对两个新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和诠释,从实证角度以“企业价值与股权制衡”为题,基于2014—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新模型进行检验,从统计分析角度采用随机抽样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新模型以及传统的平方项模型进行全面性能测评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新模型均能准确刻画变量间U型关系,曲线极值点计算较为便捷。基于10 500次随机抽样回归的测试结果表明,两个新模型的信息损失程度、拟合优度、解释力度等各项指标均较为稳定;与平方项模型相比,两个新模型性能更优,拟合能力和解释力更强,统计分析的显著性标准更严格,采用新模型开展U型效应研究其结果更具可信度。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测评结果基本相同。综合权衡各项指标后,双曲模型性能最优,双弦模型次之,平方项模型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效应 u型关系 三角函数 双曲模型 双弦模型 平方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
14
作者 杜佩袁 刁彦华 +2 位作者 任汝阳 赵耀华 孙孟达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量和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散热性能。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为25℃、充放电倍率为1 C时,相较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电池模组最大温升最多降低了33.3%,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最多降低了65.8%和35.8%。即使在2 C充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模组最高温度也可以控制在40℃左右,并且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分别为1.59℃和2.46℃,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均具有良好的均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管理系统 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 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网络和对极几何的介入导管空间形状重建方法
15
作者 王康 何彦霖 +2 位作者 黄宇辰 魏聚群 娄小平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介入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现有手术主要依靠二维荧光透视图像指导医生操作,无法实现术中介入导管的三维可视化,限制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面向心血管介入手术临床精准治疗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和对极几何的介入... 介入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现有手术主要依靠二维荧光透视图像指导医生操作,无法实现术中介入导管的三维可视化,限制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面向心血管介入手术临床精准治疗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和对极几何的介入手术导管空间形状重建方法,实现术中介入手术导管三维形状的重建。首先利用U-Net网络分割出双平面荧光透视图像中导管的轮廓,并通过骨架化算法提取出导管的中心线。接着研究了基于对极几何约束的立体视觉匹配方法,通过求解极线与导管中心线的交点,求解出双平面投影中导管点集的对应关系,并结合投影模型与导管中心线构造空间射线,通过逐个求解空间射线的相交点,将空间曲线重建问题转换成射线相交问题,实现导管三维空间形状的精确重建。最后,为验证所提出介入手术导管空间形状重建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双平面透视图像重建导管实验,结果显示导管的最大形状重建误差<1.55 mm,均方误差<0.89 mm,豪斯多夫距离不足1.49 mm。表明所提出方法可实现介入手术导管三维形状的精确重建,为提升血管介入手术精准导航和柔性导丝安全操控提供新方法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透视图像 介入手术导管 形状重建 u-Net 对极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条件下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环境振动实测分析
16
作者 牛晓莉 周宇 +3 位作者 张宏亮 康锴 段玉振 李静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05,共7页
[目的]对运营条件下的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的环境振动特点进行实测分析。[方法]以某市运营6年的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列车速度、不同曲线半径和不同减振措施对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的轨道振动和环境振动的影响。[结果及结论... [目的]对运营条件下的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的环境振动特点进行实测分析。[方法]以某市运营6年的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列车速度、不同曲线半径和不同减振措施对U型梁高架地铁线路的轨道振动和环境振动的影响。[结果及结论]当车速在70~90 km/h时,车速每增加10 km/h,地面振动源强处的最大Z振级VLZ,max约增加1.1~1.4 dB,符合环评导则的速度修正项建议值;线路从直线到半径800 m曲线,再到半径400 m曲线,地面源强处振动加速度级会增大3.7~4.1 dB,Z振级增加值略高于环评导则的线路修正项0.9~2.4 dB;减振扣件对8~200 Hz频段的地面振动均有影响,最大差值处的频率为50 Hz,振动加速度级降低约4.1 dB;梯形轨枕道床对4~200 Hz频段的地面振动均有影响,最大差值处的频率为31.5 Hz,振动加速度级降低约8.2 dB。长期运营条件下,梯形轨枕道床比减振扣件对地面源强处振动的降低效果好,影响频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高架线路 u型梁 轨道减振 环境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形渠道测控一体槽闸水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张文敏 王文娥 +3 位作者 曹启 杜怡影 刘渡坤 胡明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7,共9页
以推广灌区测控一体化闸门量水技术为背景,设计并研发了适用于U形渠道的测控一体槽闸模型,以推动量水设施的标准化研究。针对标准D40 U形渠道,在不同流量Q和开度e条件下开展测控一体槽闸过闸水力特性的试验与模拟,分析其水力性能的影响... 以推广灌区测控一体化闸门量水技术为背景,设计并研发了适用于U形渠道的测控一体槽闸模型,以推动量水设施的标准化研究。针对标准D40 U形渠道,在不同流量Q和开度e条件下开展测控一体槽闸过闸水力特性的试验与模拟,分析其水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过流能力。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其中流量的决定系数R^(2)为0.957、均方根误差RMSE为0.334,水深的R^(2)为0.952、RMSE为0.378;闸前水流稳定,上游水深随着Q的增大而上升,随着e的增大而下降,下游水面变化趋势与上游相反,各开度下的上游佛汝德数Fr均小于0.5;在流量Q较大及开度e较小情况下,闸前流速分布更为均匀,且闸前、后流速存在显著差异;计算与实测过闸流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10%,平均相对误差为3.41%,符合灌区量水误差不超过5%的标准要求。研究测控一体槽闸设备能提高灌区测量的精准度,并为灌区量水设备的技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渠道 测控一体 槽闸 佛汝德数 流速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空器态势的三通道U形港湾区运行冲突识别
18
作者 姬莉莉 周督异 王兴隆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557,共12页
保障U形港湾区的运行安全,而难以兼顾运行效率是多数大型机场的发展痛点,如何在满足U形港湾区内多航空器运行的同时,及时监视港湾运行冲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航空器态势的三通道U形港湾区运行冲突识别方法。首先,阐... 保障U形港湾区的运行安全,而难以兼顾运行效率是多数大型机场的发展痛点,如何在满足U形港湾区内多航空器运行的同时,及时监视港湾运行冲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航空器态势的三通道U形港湾区运行冲突识别方法。首先,阐明港湾运行特性并分析冲突影响因素;然后,将港湾内航空器的运行态势细化为4种情况,分别为准备推出、正在推出、正在滑行和即将入位,再将运行冲突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推出-推出冲突、推出-滑行冲突和滑行-滑行冲突,结合港湾运行规则,细化不同类型的冲突情况,建立冲突识别模型,给出冲突量化条件;进而,结合判别分析法,对航空器运行态势建立判别规则,关联运行态势,得出港湾冲突识别策略,从而识别多样化运行冲突;最后,以港湾区仿真运行场景为例,识别存在冲突的航空器,采用熵权法和灰色综合分析法量化识别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港湾冲突指数得出冲突程度排序。结果表明,基于航空器态势判别的冲突识别策略能够有效识别港湾区运行冲突并量化冲突程度。研究结果可及时监视港湾区多航空器同时运行时的运行态势和冲突情况,能够为港湾区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航空器态势 判别分析法 u形港湾区 港湾冲突识别 态势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K形节流槽滑阀阀芯热变形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君 蒲小龙 +2 位作者 任芸 张涛 徐士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7-174,共8页
液压滑阀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由于黏性热效应使油液温升明显。同时,阀芯与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使得阀芯受热变形出现磨损,导致滑阀不能正常工作。为研究温升对阀芯热变形的影响,采用CFD仿真分析软件对U+K形节流槽滑阀进行流-固热耦合... 液压滑阀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由于黏性热效应使油液温升明显。同时,阀芯与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使得阀芯受热变形出现磨损,导致滑阀不能正常工作。为研究温升对阀芯热变形的影响,采用CFD仿真分析软件对U+K形节流槽滑阀进行流-固热耦合分析。在不同阀口开度下,对U+K形节流槽的深度、U形槽直径、K形槽高度以及K形槽的特征长度进行热-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并获取内部流场的温度场、速度场及压力场结果。将这些结果加载到阀芯上,分析温度对阀芯最大径向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阀口开度增大,在不同节流槽结构参数下,滑阀阀芯的径向最大变形量整体呈降低趋势,U+K形节流槽滑阀进出口压差逐渐降低,温度也呈下降趋势,并在某一开度下达到最小值;在不同K形槽高度下,最大径向变形量随着阀口开度增加呈减小趋势,整体阀芯径向最大变形量趋于平缓;在不同U形槽直径下,随着阀口开度和U形槽直径增加,阀芯径向最大变形量呈降低趋势,阀口开度越大,U形槽直径越大,越有利于减小阀芯的径向最大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阀 u%PLuS%K形节流槽 阀芯热变形 热-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U形件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端板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20
作者 胡佳堤 聂少锋 +3 位作者 蒋鑫 姚欣梅 张犇 王俊凯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9,共12页
对带U形件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端板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在验证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U形件翼缘高度、腹板宽度、中部断开长度和梁柱线刚度比对该节点破坏模式、滞回性能、骨架曲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节点... 对带U形件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端板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在验证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U形件翼缘高度、腹板宽度、中部断开长度和梁柱线刚度比对该节点破坏模式、滞回性能、骨架曲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节点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U形件嵌入柱内混凝土并在U形件中部设置加劲肋起到了保护核心区混凝土和塑性铰外移远离节点域的作用,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U形件腹板宽度由0.58a增大至a(a为柱边长)时,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降低26.37%,延性系数降低62.86%,建议U形件腹板宽度取0.58a~0.75a;U形件中部断开长度由0增加到0.3h(h为梁高)时,节点的承载力降低不超过1%,建议断开长度不超过0.3h;梁柱线刚度比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较大,梁柱线刚度比由0.255增加到0.549时,试件的最大弯矩增大了72%,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增加了40%;轴压比由0.30增大到0.90时,试件最大弯矩减小4.1%,节点延性系数降低4.7%,建议轴压比限值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u形件 端板连接 抗震性能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