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业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从而评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结果表明:第二层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贡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发展模式与资源开发、民主管理与财务制度。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层次分析法 运行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新型集体林场建设情况及发展路径探析
2
作者 陈峻崎 张国祯 +1 位作者 李磊 武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2018年以来,北京市各区陆续通过新型集体林场建设开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模式。在林场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建设存在进度不平衡、经营管护职责落实不彻底、本地农民就业不理想、职工技术水平有待加强、“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 2018年以来,北京市各区陆续通过新型集体林场建设开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模式。在林场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建设存在进度不平衡、经营管护职责落实不彻底、本地农民就业不理想、职工技术水平有待加强、“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以林长制考核为主导的新型集体林场管理机制;建立以属地政府为责任主体的高质量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体系;建立以当地农民就业参保为考核指标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专业化培训协作协同机制;研究探索“两山”转化和集体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等发展路径,以助力首都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集体林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长制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能力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来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证据
3
作者 李琴 潘奇禧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5,共9页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6%;机制分析显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6%;机制分析显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统筹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统筹能力,促进农业机械的利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低龄、高学历户主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使用农业机械,且在粮食主产区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也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据此,建议政府深层次挖掘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资源整合上的潜力,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并发挥集体在乡村基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集体经济组织 统筹能力 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
4
作者 万陆 翟少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6,共14页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县域新产业新业态和创业活动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基于201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创业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县域创业活跃度,有效产生县域创业促进效应。通过效应分解发现,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农业和农村乡镇地区的创业活跃度,而且能够通过产业联动和空间外溢促进非农领域和非乡镇地区的创业,从而形成全产业全范围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改革的县域创业促进效应是通过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资本流入3种机制实现的。而且,这种县域创业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环境较好、政府治理能力较高以及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县域创业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产业联动 空间外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义、技术突破与关键举措
5
作者 陈幸良 窦亚权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1,共13页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四库”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基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和本质要求,明确未来应在林下种质资源保育与新种质创制、林下资源生态高效经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等关键领域,突破林下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濒危珍稀林源药材保育技术、重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技术、林菌仿野生栽培和抚育技术、林源药材多元生态种植技术、“森林+”全生命周期经营技术、活性成分绿色分离技术、大健康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等重点方向。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需求出发,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提出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技创新培育林下经济新质生产力,以制度激励会聚林下经济发展新要素,以产业融合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部门协调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新合力,以示范样板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有林区改革 大食物观 森林“四库” 乡村全面振兴 技术突破 关键举措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重构的制度演变与现实挑战——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分析
6
作者 潘璐 刘启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43,共17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重新界定产权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回溯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和问题挑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变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的“一次改制”和2007年至今的“二次改制”两...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重新界定产权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回溯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和问题挑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变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的“一次改制”和2007年至今的“二次改制”两个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原则下,不断调整农村集体产权关系,通过理顺所有权主体、产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产权制度安排的合法性与社会适当性,以实现集体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制度环境的耦合互动,不仅重构了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还重塑了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关系。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深化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重点探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所需的多元制度基础及其相互关系,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新制度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产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投入的影响
7
作者 谢芳婷 施建玲 +1 位作者 朱臻 沈月琴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4-218,共15页
【目的】量化分析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3年江西和浙江两省集体林区582户农户调研数据,考虑到林地经营的长周期性,综合使用熵值法、Tobit模... 【目的】量化分析林地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3年江西和浙江两省集体林区582户农户调研数据,考虑到林地经营的长周期性,综合使用熵值法、Tobit模型分析法律和事实维度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投入的影响,构建感知产权安全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感知产权安全在法律和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投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法律和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中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均有显著促进作用。2)感知产权安全在法律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影响中会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强度分别为36.5%和49.1%;同样,感知产权安全在事实产权安全对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用工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影响中也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强度分别为24.9%和26.1%。3)产权安全水平对不同林地规模、不同收入的林农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林地规模较小、林业收入水平较低的林农更易受产权安全的影响。【结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要加强法律、事实层面上的政策实施,还应将政策效果有效转化为林农的主观认知,促进林农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产权安全 非木质林产品 用工投入 资本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新路径探寻 被引量:4
8
作者 曾恒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1,共12页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现实动因、基础条件和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现实动因、基础条件和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遵循“资本混合-产权混合-机制混合”的底层逻辑,在设立企业法人并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的基础上,引入职业经理人行使集体资产经营权,同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聚合内外部资源、协调双重职能和提升运营效率,最终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行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仅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核心在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让市场机制在集体资源要素配置和运营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应当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村庄加快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注重严格防控改革风险、多维创新改革形式、稳步开放产权结构、有效维护各方利益以及强化集体资产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改革 资本混合 产权混合 机制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经营主体-村级组织”多维耦合视角下乡村林业协调发展研究
9
作者 黄衍 汪佳伟 戴永务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4,共9页
基于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的监测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空间特征方面,乡村林业... 基于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的监测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空间特征方面,乡村林业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63.3%的地区表现为较为集聚的发展状态,整体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式分布格局;在耦合协调特征方面,森林、经营主体和村级组织三个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仅15.8%的改革重点县为高度协调,42.1%的改革重点县处于失调状态。据此,建议加强乡村林业在森林、经营主体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乡村林业的区域化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促进乡村林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乡村林业 “社会-生态”系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票制度研究和实践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旭 王见 +1 位作者 杨永迪 张欣悦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273-278,共6页
林票作为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创新举措,对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林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全国范围内实践探索,明晰林票概念的内涵。在学者们对林票进行探索并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推行林... 林票作为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创新举措,对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林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全国范围内实践探索,明晰林票概念的内涵。在学者们对林票进行探索并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推行林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林业政策扶持、推进林票标准化制发、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建立林票风险隔离制度、构建林业科研创新平台及强化政府及林业部门监督指导,旨在有效提升林票溢价率,促进林票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于林票形成条件与推行环境的深入研究,加强林票的实证分析,研究林票制度的可持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票 林票制度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向楠 乐章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构建“产权安排-治理能力-治理效果”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结果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效果,其中产权安... 构建“产权安排-治理能力-治理效果”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结果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效果,其中产权安排的资源配置效应与权力配置效应发挥主导作用,即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村庄公共服务能力,并促进农民民主参与。然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干部权力的约束作用并不显著,在客观上会弱化村集体的组织动员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村庄的有效治理。此外,在集体资产较为丰富、人口规模较小且农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村庄中,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乡村治理效能更加显著。据此,在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夯实产权的集体属性,加强对小微权力的外部监督,并基于村庄类型来探索差异化的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乡村治理效能 资源配置 权力配置 关系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
12
作者 冯梦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是维护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理论分析发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直接的组织建设和间接的产业培育对农民收入产生正面推动作用。进一步基于DID模型和P...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是维护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理论分析发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直接的组织建设和间接的产业培育对农民收入产生正面推动作用。进一步基于DID模型和PSM-DID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对农民增收共富具有正面影响;在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中介影响方面效应是显著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共富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业产业 增收共富 产业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甸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及建议
13
作者 杨昌贤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82-84,共3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关键构成,对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自1980年林业“三定”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至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罗甸县为例,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关键构成,对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自1980年林业“三定”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至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罗甸县为例,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深化改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全面加快推进新一轮林权改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 确权登记 流转体系 配套政策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见 张运明 +2 位作者 曹兰芳 周训芳 李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96-100,共5页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是一类需要政府赋权和确权并通过市场实现生态价值的生态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依靠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实现生态价值。湖南省探索开发了林业碳汇项目、集体林权、林权抵押贷款等三种权益类森林生态产...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是一类需要政府赋权和确权并通过市场实现生态价值的生态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依靠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实现生态价值。湖南省探索开发了林业碳汇项目、集体林权、林权抵押贷款等三种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依然在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优化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推动集体林权交易监管协同、打通林权抵押贷款通道等举措,推动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 林业碳汇项目 集体林权交易 林权抵押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阶段内蒙古林农林业生产经营的动力机制
15
作者 陈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38-240,共3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亿万农民福祉。在当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阶段,通过分析林农林业生产经营的动力因素,得出林农生产经营的动力机制,提出提升林农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激发林农生产经营的活力,从而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亿万农民福祉。在当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阶段,通过分析林农林业生产经营的动力因素,得出林农生产经营的动力机制,提出提升林农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激发林农生产经营的活力,从而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林农收入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生产经营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林权收储担保模式比较与应用推广策略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尉骅 秦涛 +1 位作者 朱然 蒋逸飞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当前我国林权抵押贷款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林权收储担保对于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林权收储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每种模式的适用条件以及应用推广策略。研究表明:当地的森林资源... 当前我国林权抵押贷款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林权收储担保对于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林权收储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每种模式的适用条件以及应用推广策略。研究表明:当地的森林资源发展状况、林地权属情况、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林权抵押贷款规模都是影响林权收储担保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建议应当从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建设、收储担保业务模式创新、收储担保机构配套措施以及林权收储担保补助政策等不同方面促进我国林权收储担保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权收储担保 适用条件 抵押贷款 模式比较 推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滨辉 罗明忠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5,共12页
利用2010—2019年中国1898个县域面板数据,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立... 利用2010—2019年中国1898个县域面板数据,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立,改革试点县新注册农业企业的数量平均增加了4.1%;机制检验表明,基于要素流动视角,推动资本下乡、吸引劳动力回流和促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关键途径,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效应因农业生产条件、人口结构特征以及非正式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在粮食主产区、老龄化程度和文盲率较高以及宗族和儒家文化盛行的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更能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立和发展。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为:政府应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提升;考虑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异质性影响,政策制定者应采取差异化策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县域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农万相 文军 +1 位作者 何静玥 徐靖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给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以CNKI数据库中2003—2022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文献为对象,分析其演化过程、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对发文量、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 V分析软件... 为给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以CNKI数据库中2003—2022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文献为对象,分析其演化过程、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对发文量、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 V分析软件对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探索(2003—2005年)、深入(2006—2017年)和巩固(2018—2022年)阶段;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程度较高,大多数研究机构均与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存在合作关系。研究热点为“集体林权”“林权改革”和“林权流转”等,呈现14个聚类,可被归纳为“制度本体”“涉及主体”和“改革措施”3个方面。该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引导性,“林业收入”“三权分置”和“林农行为”为目前热门的研究主题。未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需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双碳”目标结合,从内容、方向和方法上进行拓展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文献计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CiteSpace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影响农民幸福感?——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泽琦 陈海江 陈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9,共14页
运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探究了未完成改革和完成改革两类村民之间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 运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探究了未完成改革和完成改革两类村民之间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壮大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家庭成员外出就业来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改革对中低收入和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可干预性,增强农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与提升农村治安类公共品供给,是降低改革与未改革两类村民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居民 幸福感 OAXACA-BLINDER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庆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集体林权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初步构建到不断发展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制度,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集体林权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初步构建到不断发展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制度,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集体林权制度的酝酿;农业合作化时期(1953—1958年):初步构建集体林权制度,山林入社;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年):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中共十六大(1978—2002年):林业三定;中共十六大至中共十八大(2002—2012年):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中共十八大到中共二十大(2012—2022年):增绿、增质、增效;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稳、活、融、试。展望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继续按照“稳、活、融、试”的顶层设计,通过创新融资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好林权流转服务、推动产业融合等途径分别解决钱、人、权、益四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