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n the New System of Critical Theories (III) |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2
|
Establishment of the Post -Yan' an Literary Road |
Zhang Liqun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3
|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 |
王晖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体制化与延安文艺大众化的形态特征 |
宋剑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广场形态:苏区文艺的大众化与规范性 |
宋剑华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把媒介引入文艺研究——“媒介文艺史”研究论纲 |
曾军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拟合说:论人工智能文艺的非具身性生成 |
欧阳灿灿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中西会通与现代汉语“文学”概念的形成 |
高玉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分众与社群: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之方向 |
傅才武
宋小燕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
李惠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市民艺术夜校:“青年定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 |
金武刚
段佳涵
解延瑀
|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新文科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
戚昕
张瑛
于华明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3
|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策略研究 |
宋晓楠
|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14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翻译的中国化实践 |
童一菲
李跃力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变异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之路及其现实境遇 |
刘婉竹
胡铁生
|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以园林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为例 |
魏倩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5 |
1
|
|
|
17
|
解放区前期敌后文艺座谈会述论 |
秦林芳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延安经验“进城”与人民文艺工作伦理的在地化生成——从艺员登记风波讲起 |
黄英豪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人民日报·星期文艺》与新中国文艺批评话语实践 |
郭诗亮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六朝经验 |
黄长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