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8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oil Characters on the Tea Quality in the Tea Region of Qin-Ba Mountain,Hubei Province,PR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Yu-Qiong Chen Xie-Shu Wang +3 位作者 Cheng-Jun Guo Jin Huang Zhi Yu De-Jiang Ni 《茶叶》 2013年第4期212-219,共8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nutrient element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ea leav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characters and tea quality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nutrient element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ea leav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characters and tea quality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total phosphorus,potassium,available potassium,copper and zinc we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ed and limited the content of nutrient elements of tea leaves.Furthermore,soil pH,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potassium,exchangeable calcium,magnesium,available copper and zinc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and limiting the content of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tea leaves.Tea quality could be improved by controlling these soi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品质 土壤特性 秦巴山区 湖北省 营养元素含量 茶区 中国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Effects of Turn-over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Jinmudan Oolong Tea 被引量:1
2
作者 Jing Zhu Hui-Jing Xu +2 位作者 Ying Wu Fei-Long Cui Ling-Yun Zhang 《茶叶》 2013年第4期412-419,共8页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effect of oolong tea processing procedure of turn-over on quality of the Jinmudan Oolong tea,including taste components and volatile compounds.The content of the water extractable solids was gr...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effect of oolong tea processing procedure of turn-over on quality of the Jinmudan Oolong tea,including taste components and volatile compounds.The content of the water extractable solids was gradually increased,but the content of amino acid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and the content of the soluble sugar and tea polyphenols increased after the first turn-over processing.The major volatiles of the three tested Jinmudan Oolong tea samples were nerolidolcistrans,α-farnesene,palmitic acid,indole and 9,12,15-octadecatrienoicacid and methyl ester.The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n appropriat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urn-over was helpful to quality of the Jinmudan Oolong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品质 翻转 技术 挥发性化合物 乌龙茶 加工过程 水提取物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老茶园土壤改良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颖颖 林海裕 +5 位作者 张俊 谢思宇 谢细和 高海燕 苏小琴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针对老茶园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的问题,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分析研究施肥模式对老茶园土壤以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严重酸化的老茶园土壤改良方案。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的配施,和生物炭的施用可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72... 针对老茶园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的问题,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分析研究施肥模式对老茶园土壤以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严重酸化的老茶园土壤改良方案。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的配施,和生物炭的施用可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72和0.30。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类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的提升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后,两年春茶水浸出物含量提高1.5%和3.05%,茶多酚含量提高0.67%和2.2%,茶氨酸含量提高0.08%和0.32%,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水浸出物、茶氨酸等含量的提升也有较显著影响。感官分析显示,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老茶园茶叶品质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因此,酸化现象严重的老茶园可选用有机肥和生物炭配施,或者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的方式。文章为酸化老茶园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茶园 土壤 施肥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优茶机采关键技术及其装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春 赵爽 +4 位作者 徐光浩 刘和来 陈道根 吴罗发 舒时富 《中国茶叶》 2025年第5期9-15,共7页
随着我国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名优茶采摘环节关键技术装备缺乏、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综述了名优茶采摘环节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了近年来名优茶采茶机在鲜叶识别、目标定位、采摘末端执行器及整机方面的研发及推广应... 随着我国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名优茶采摘环节关键技术装备缺乏、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综述了名优茶采摘环节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了近年来名优茶采茶机在鲜叶识别、目标定位、采摘末端执行器及整机方面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方法和装备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其优势和不足,并针对目前名优茶采摘技术装备短板,指出了名优茶采摘机器人研发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如何实现名优茶全自动化采摘,文章认为对茶叶进行精准定位识别、采摘路径规划、末端执行器的优化设计及鲜叶分级装备研发是其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 采摘 识别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黄1号加工不同造型黄茶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敖存 师大亮 +3 位作者 牛小军 张霖 郭敏明 赵芸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0-163,共4页
为了解加工黄茶的适制性,开发不同造型的黄茶产品,提升产业活力。将中黄1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5种不同造型的黄茶产品,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黄1号具有良好的黄茶适制性,加工卷曲形和朵形黄茶品质更佳,色泽嫩黄鲜... 为了解加工黄茶的适制性,开发不同造型的黄茶产品,提升产业活力。将中黄1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5种不同造型的黄茶产品,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黄1号具有良好的黄茶适制性,加工卷曲形和朵形黄茶品质更佳,色泽嫩黄鲜润,香气嫩甜,滋味甘醇,带汤香。不同做形工艺对黄茶品质的影响较大,对其理化成分溶出的影响大于对其绝对含量的影响。过长的做形时间会明显增加酯型儿茶素浓度,从而增加苦涩味,降低滋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形工艺 黄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缓释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文炎 姚惠明 +3 位作者 张兰 毛翼虎 王研锋 李鑫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研究了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的新梢密度分别平均提高了10.0%和5.7%,百芽质量分别平均提高了6.3%和1.7%,茶叶产量分别平... 研究了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的新梢密度分别平均提高了10.0%和5.7%,百芽质量分别平均提高了6.3%和1.7%,茶叶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16.3%和5.0%。海生万生态缓释肥能显著提高茶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提升茶叶品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茶叶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8.3、44.5、41.7 mg/g,茶多酚分别为256.6、247.4、243.5 mg/g,酚氨比分别为5.5、6.0和6.4。使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能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光合作用水平,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18.1%和10.4%。使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新梢P、K、Mg、S和Ni含量比不施肥处理有明显提高,该缓释肥对提高茶园土壤p H和主要养分含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茶树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茶叶嫩芽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龙舜 郑旻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进一步提升茶叶嫩芽定位的准确性及茶叶嫩芽采摘的作业效率,选取双目视觉技术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识别、定位、采摘等环节展开设计研究。考虑茶叶嫩芽采摘的基础特征和双目视觉技术的应用条件,合理搭建双目视觉模型,选用立体匹配的核心定... 进一步提升茶叶嫩芽定位的准确性及茶叶嫩芽采摘的作业效率,选取双目视觉技术作为切入点,针对其识别、定位、采摘等环节展开设计研究。考虑茶叶嫩芽采摘的基础特征和双目视觉技术的应用条件,合理搭建双目视觉模型,选用立体匹配的核心定位算法,完成茶叶嫩芽的定位方法与采摘功能优化,并布置相应的试验机构,展开定位采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茶叶嫩芽定位方法应用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较普通定位方法而言,识别误匹配率可降低至4.01%,平均漏采率为3.20%,嫩芽采摘完整率达93.40%,可以很好地促进茶叶嫩芽的后续处理加工,是采摘茶叶嫩芽的品质化的重要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嫩芽定位 双目视觉 立体匹配 采摘完整率 品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代谢轮廓的动态变化规律
8
作者 陈林 宋振硕 +2 位作者 项丽慧 张应根 陈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90-199,共10页
为揭示茶叶生化成分在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本实验比较了‘肉桂’‘水仙’‘大红袍’3个主栽乌龙茶品种和名丛‘白鸡冠’武夷岩茶的风味品质特征。同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 为揭示茶叶生化成分在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本实验比较了‘肉桂’‘水仙’‘大红袍’3个主栽乌龙茶品种和名丛‘白鸡冠’武夷岩茶的风味品质特征。同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对各品种在不同制作工序中的供试茶样进行非靶向代谢物检测和可视化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鲜叶原料(茶树品种)的理化特性为武夷岩茶风味品质形成提供了重要先决条件。加工过程中的做青和烘焙工序对差异代谢物数量和丰度的变化发挥着主导驱动作用。L-赖氨酸、L-色氨酸、吲哚和茉莉酸甲酯等多种植物抗逆响应成分参与了做青过程代谢物的介导调控。做青工序显著促进了诸如木蝴蝶素、芹菜素及L-色氨酸等苦味成分的积累,同时大幅度提升了L-苏氨酸、N-乙酰-D-氨基葡萄糖与L-岩藻糖等甜味组分的含量。在此过程生成的一系列挥发性化合物,包括(Z)-3-己烯-1-醇、(E)-橙花叔醇、苯乙醛、茉莉内酯、茉莉酸甲酯和吲哚等,共同赋予了做青叶花香、果香并兼具青香等香气特质。高温烘焙显著改变了茶叶内部多种滋味成分的含量,并促使环己醇、苯乙醛、苯乙酸和吲哚等多种香气成分大量散失。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武夷岩茶风味品质形成和工艺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代谢物 做青 烘焙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沅陵碣滩茶的特色品质及生化特征成分分析
9
作者 肖文军 杨迪非 +7 位作者 唐睿 彭凯 陈大海 王敏名 李晋中 张大明 黄怀生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沅陵碣滩茶素以“形美、色绿、香高、味醇”而著称。为探明沅陵碣滩茶色、香、味、形的品质特色与生化特征,分别对4个等级(银针、一号、银毫、翠峰)共27个代表性茶样进行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沅陵碣滩茶整体上表现为外形... 沅陵碣滩茶素以“形美、色绿、香高、味醇”而著称。为探明沅陵碣滩茶色、香、味、形的品质特色与生化特征,分别对4个等级(银针、一号、银毫、翠峰)共27个代表性茶样进行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沅陵碣滩茶整体上表现为外形条索紧秀、绿润,香气清香(嫩香)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的品质特色。同时,色泽品质方面具高叶绿素含量的品质特征。香气品质方面以烯烃类化合物(如去氢白菖烯、β-杜松烯和月桂烯)、醇类化合物(如芳樟醇、苯乙醇和香叶醇)为主要香气物质;滋味品质上具有高水浸出物、高儿茶素、高氨基酸、高可溶性糖、高琥珀酸、高柠檬酸以及低酚氨比、低咖啡碱的品质特征,并拥有丰富的茶多酚和茶氨酸。由此提示,沅陵碣滩茶是一种在品饮和健康属性方面具有高品质特征的名优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碣滩茶 绿茶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茶园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康 龙俐至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茶园土壤质量能够显著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由于长期集约化种植和管理模式粗放,茶园土壤普遍存在酸化加剧、养分失衡、肥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茶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为改善茶园土壤质量,提升养分效率,保障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茶园... 茶园土壤质量能够显著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由于长期集约化种植和管理模式粗放,茶园土壤普遍存在酸化加剧、养分失衡、肥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茶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为改善茶园土壤质量,提升养分效率,保障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茶园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技术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基于该领域2024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围绕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酸化调控,以及培肥改良与养分管理技术等方面,综述了2024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园养分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土壤质量 土壤改良 文献综述 酸化 有机肥 绿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槜李-茶间作对槜李果实与茶叶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谢小波 尹君前 +1 位作者 张光星 鲍旭飞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收益,在浙江仙居县安岭乡实施了槜李-茶间作试验。茶树品种为黄芽茶“中黄1号”。槜李品种为“名媛”和“醉贵妃”,采用稀植方法,行株距为10.0 m×(8.0~10.0)m。设计了两种间作模式,一种是槜李种植在茶树中间...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收益,在浙江仙居县安岭乡实施了槜李-茶间作试验。茶树品种为黄芽茶“中黄1号”。槜李品种为“名媛”和“醉贵妃”,采用稀植方法,行株距为10.0 m×(8.0~10.0)m。设计了两种间作模式,一种是槜李种植在茶树中间,施肥管理与茶树一致;另一种是用50 cm高(约25.0 cm埋在土面下)的塑料片围绕槜李隔出半径约1.5 m的范围,在槜李结果期对槜李进行独立施肥管理。试验结果表明,槜李树阴下与非树阴下春茶品质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槜李树下茶树枝条腋芽数显著减少,减少幅度为23.9%;与茶树一致施肥的槜李果实品质显著低于独立施肥,“名媛”与“醉贵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独立施肥的0.858和0.813倍,裂果率则分别是独立施肥的8.01与7.03倍。茶适宜与槜李间作,但需将挂果的槜李树与茶树分开施肥,槜李树独立施肥半径可在1.5 m以上,肥料以有机肥(如腐熟菜籽饼)为主,以控制氮肥过量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槜李 间作 茶叶品质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
12
作者 黄怀生 黎娜 +3 位作者 钟兴刚 石建云 李健权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保靖黄金茶品质特征“香、绿、爽、浓”,“玉米香”为其中一类典型代表产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的构成,共获得39个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醇类13个、醛类3个、酮类3个、酸类1个、酯类10个、烯烃类7个和... 保靖黄金茶品质特征“香、绿、爽、浓”,“玉米香”为其中一类典型代表产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的构成,共获得39个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醇类13个、醛类3个、酮类3个、酸类1个、酯类10个、烯烃类7个和其他2个。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醇类(78.57%)、酯类(5.89%)、烯烃类(5.58%)、酮类(5.10%)、醛类(2.05%)和其他类(1.86%),酸类最低为0.96%。以“清香”保靖黄金茶为对照,通过最小二乘法(PLS)和聚类分析进行差异化合物筛选,获得“玉米香”保靖黄金茶主要呈香物质为香叶醇、己酸己酯、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顺-3-己烯酸-顺-3-己烯酸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水杨酸甲酯、柠檬烯、壬酸、二甲基戊酸甲酯、反-β-罗勒烯、苯甲醛、苯甲醇、辛醇、顺-己酸-3-己烯酯、橄榄醇、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苯甲酸叶醇酯、β-紫罗酮、壬醛、α-古巴烯、β-丁香烯、反-戊酸-2-己烯酯、4,8-二甲基-1,3,7-任三烯、反-丁酸-3-己烯酯、二甲基硫醚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靖黄金茶 茶叶品质 挥发性成分 玉米香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茶树新品系制作漳平乌龙茶饼品质分析
13
作者 李春维 罗昊 +4 位作者 杨云 苏秋芹 钟秋生 江巍 游欢欣 《中国茶叶》 2025年第9期74-81,共8页
采用唐伯虎(0206A)、瑞茗(0206B)、芝龙(0325A)3个茶树新品系鲜叶,以福建水仙品种为对照(CK),按漳平水仙茶饼工艺制作乌龙茶,分析3个茶树新品系鲜叶制作漳平乌龙茶饼的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判断其适制性。感官审评结果表明,3... 采用唐伯虎(0206A)、瑞茗(0206B)、芝龙(0325A)3个茶树新品系鲜叶,以福建水仙品种为对照(CK),按漳平水仙茶饼工艺制作乌龙茶,分析3个茶树新品系鲜叶制作漳平乌龙茶饼的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判断其适制性。感官审评结果表明,3个品系制作的漳平乌龙茶饼,综合得分均比CK高,且品种香显,滋味呈现甘、醇的品质特征。生化成分分析表明,0206A、0206B、0325A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高于CK;0325A的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0206B的茶多酚含量高于CK;0206A、0206B、0325A的简单儿茶素总量显著低于CK;0325A的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低于CK,0206A、0206B的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CK。香气成分分析表明,0206A、0206B的醇类、醛类等组分含量高于CK。经比较分析,发现0206A、0206B、0325A与CK的香气相似率分别达到0.9605、0.8580、0.9812。综合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3个新品系制作的茶样品质优良,均适宜制作漳平乌龙茶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 漳平乌龙茶饼 适制性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工艺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黎娜 余鹏辉 +5 位作者 黄怀生 黄浩 钟妮 赵熙 钟兴刚 郑红发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烘焙是形成和提高乌龙茶特定品质风味的重要工序,在其他茶类中也均有应用。经烘焙后的茶叶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改善和稳定。文章综述了烘焙工艺对茶叶的色泽、滋味、香气及其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等的影响,以期为烘焙工艺的... 烘焙是形成和提高乌龙茶特定品质风味的重要工序,在其他茶类中也均有应用。经烘焙后的茶叶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改善和稳定。文章综述了烘焙工艺对茶叶的色泽、滋味、香气及其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等的影响,以期为烘焙工艺的研究与发展以及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从而改善与提升茶叶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加工工艺 烘焙 风味品质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优茶叶采摘坐标动态变化过程试验与分析
15
作者 郑应松 吴伟斌 +3 位作者 汪小名 韩重阳 唐婷 肖冠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8,共6页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为探究名优茶叶在精准采摘过程中目标茶芽坐标动态变化的问题,设计一款茶梢摆动试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支撑架、同步带模组、高速摄像机系统、PLC控制系统、轴流式风机系统和智能压力风速风量仪。以风...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为探究名优茶叶在精准采摘过程中目标茶芽坐标动态变化的问题,设计一款茶梢摆动试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支撑架、同步带模组、高速摄像机系统、PLC控制系统、轴流式风机系统和智能压力风速风量仪。以风速、温度和采摘时执行器的冲击速度为部分采摘条件,探究在3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茶梢坐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最佳可采摘范围内各因素的阈值为温度31.25℃、冲击速度248.22 mm/s、风速3.42 m/s。在实际采摘过程中,风速的变化对茶梢坐标的影响尤为显著。其次,执行器触碰到茶梢叶片时,也会带来茶梢坐标明显的变化,而环境温度对茶梢坐标的影响最小。因此,影响茶梢坐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且茶稍个体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自然风力和采摘时的冲击速度对于茶梢坐标的影响极为显著,在名优茶叶精准采摘过程中,要极力克服以上两个因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叶 采摘条件 坐标动态变化 因素分析 精准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质对陕西茯砖茶茶汤品质及氟溶出量的影响
16
作者 金阳 苏宇豪 +2 位作者 邹新武 张俊 杜颖颖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3期13-18,共6页
为探究水质对茯砖茶茶汤品质与氟溶出量的影响,以陕西茯砖茶为材料,选用7种不同水样进行冲泡,对不同水样特性及冲泡后茶汤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及氟溶出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质理化性质差别较大,对茯砖茶感官... 为探究水质对茯砖茶茶汤品质与氟溶出量的影响,以陕西茯砖茶为材料,选用7种不同水样进行冲泡,对不同水样特性及冲泡后茶汤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及氟溶出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质理化性质差别较大,对茯砖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以矿泉水冲泡的茯砖茶茶汤品质最佳,香气浓纯,滋味浓醇滑口,金花香味明显。各水样冲泡的茶汤理化成分与氟溶出量差异显著,其中茶多酚的总溶出量与电导率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氟总溶出量与电导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氟安全性评估,弱碱性、低电导率且金属离子含量较少的矿泉水最适合冲泡陕西茯砖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陕西茯砖茶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牡丹不同茶类夏秋茶香气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梦婷 廖献盛 +5 位作者 吴先寿 魏明秀 郑玉成 金珊 张见明 叶乃兴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以‘金牡丹’品种夏、秋季嫩梢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及红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夏、秋季的5类茶中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夏茶中鉴定出522种挥发性代谢物,以萜类、酯类... 以‘金牡丹’品种夏、秋季嫩梢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及红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夏、秋季的5类茶中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夏茶中鉴定出522种挥发性代谢物,以萜类、酯类及醇类为主;秋茶中鉴定出502种挥发性代谢物,以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为主。香气活性值分析表明,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癸醛、苯甲酸甲酯、香叶醇等是金牡丹绿茶的关键呈香物质;β-紫罗兰酮、2-乙氧基-3-甲基吡嗪、癸醛、苯甲酸甲酯、香叶醇等是金牡丹黄茶的关键呈香物质;香叶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E)-芳樟醇氧化物、2-乙氧基-3-甲基吡嗪等是金牡丹白茶的关键呈香物质;吲哚、苯甲酸甲酯、苯乙醛、香叶醇、(E)-芳樟醇氧化物等是金牡丹乌龙茶的关键呈香物质;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醛、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等是金牡丹红茶的关键呈香物质。秋茶中呈香物质的贡献、种类与数量均多于夏茶,其中,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等42种关键呈香物质在秋季样品中香气活性值均高于夏季。整体而言,金牡丹茶以花香类为主要香型,秋茶香气品质显著优于夏茶,香叶醇、芳樟醇、2-乙氧基-3-甲基吡嗪、苯甲酸甲酯等14种挥发性代谢物为金牡丹茶品种的关键香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牡丹 不同茶类 夏秋茶 香气品质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茶饮料感官风味及成分特性研究
18
作者 汪芳 张铭铭 +2 位作者 陈建新 石月 尹军峰 《中国茶叶》 2025年第6期62-70,共9页
无糖茶饮料以其“零卡低热无负担”的健康特性迅速席卷饮料市场。为明晰无糖茶饮料的市场概况及产品特性,通过数理统计、感官审评、理化检测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比较了涵盖7个品类的132种市售无糖茶饮料。结果表明,市场上的无糖茶饮料以... 无糖茶饮料以其“零卡低热无负担”的健康特性迅速席卷饮料市场。为明晰无糖茶饮料的市场概况及产品特性,通过数理统计、感官审评、理化检测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比较了涵盖7个品类的132种市售无糖茶饮料。结果表明,市场上的无糖茶饮料以乌龙茶、绿茶、茉莉花茶品类居多,红茶、茉莉花茶类的综合品质最佳且较为稳定,乌龙茶类色泽表现较好,白茶类香气品质高、纯度高,红茶类滋味最佳。各品类无糖茶饮料存在不同程度“颜色褐变、汤色浑浊、香气或滋味闷熟”的质量问题,尤以绿茶类饮品最为明显。茶饮中的功能成分含量各品类间差异显著,整体而言,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类无糖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较高;绿茶类无糖茶饮料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黑茶类无糖茶饮料的咖啡碱含量最高。在健康消费理念的影响下,无糖茶饮料将能保持发展势头,但如何高质量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糖茶饮料 感官品质 内含成分 问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好茶”征集活动的文化纽带与时代新章
19
作者 姚晓燕 《茶叶》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聚焦中国茶叶博物馆自2017年至今公开发起的“中国好茶”征集活动。通过对八年来征集茶样的分析,阐述该活动在时间、品类、地理等维度上所展现的文化传承,彰显出这座可看、可闻、可品的茶文化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名茶 品质 展示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加工工艺对氨基酸及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屈丽池 王近近 +5 位作者 黄纯勇 陈艳 秦廷发 滑金杰 王坤波 袁海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0-388,共9页
绿茶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六大茶类之一。氨基酸是影响绿茶品质的关键风味物质。加工工艺与绿茶氨基酸的合成转化及风味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该文总结了绿茶氨基酸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绿茶中的氨基酸与茶叶滋味、香气、色泽等风味... 绿茶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六大茶类之一。氨基酸是影响绿茶品质的关键风味物质。加工工艺与绿茶氨基酸的合成转化及风味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该文总结了绿茶氨基酸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绿茶中的氨基酸与茶叶滋味、香气、色泽等风味品质之间的关系,并详细阐述了近年来有关摊放、杀青、做形和干燥等加工技术对绿茶氨基酸代谢及风味品质形成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绿茶氨基酸调控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优质绿茶的定向化和精准化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加工技术 氨基酸 风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