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dient principle of horizontal stress inducing rock burst in coal mine 被引量:7
1
作者 何江 窦林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26-2932,共7页
Based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urst multiple sites, the criterion of horizontal stress inducing layer dislocation rock burst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l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 Based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urst multiple sites, the criterion of horizontal stress inducing layer dislocation rock burst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l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ess condition, edge of etastic zone depth, supporting strength, and the friction angle and cohesion among coal stratum, roof and floor are sensitive factors. By introducing double-couple model, the layer dislocation rock burst was explained and the energy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SO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was applied to observe the rock burst hazards about a mining 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 and S-wave energy radiations produced by rock burst have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energy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2 rock bursts occurring on 79Z6 long-wall face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oretical results, that is, the ratio of S-wave energy of sensor 4 to 6 is about 1.5 and that of P-wave is smaller than 0.5. The consistency of the monitor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ergy radiation theoretically increases with the total energy incr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stress rock burst gradient principl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energy rad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ter Suppression with 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Based on Energy Principle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春翔 E Shamoto T Moriwak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5年第2期229-232,共4页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suppress chatter, in which the 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is added on the cutting tool edge. It results in the fact that the rake face of tool is separated from the chip and the direct...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suppress chatter, in which the 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is added on the cutting tool edge. It results in the fact that the rake face of tool is separated from the chip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frictional force between the rake face and the chip is reversed in each cycle of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chatter can be suppressed effectively by adding 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on the cutting tool edge.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reason of chatter suppression, the mechanism of chatter suppression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hatter SUPPRESSION energy princi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al solution to mapping rail deformation under bridge transverse deformation using energy variational principle
3
作者 LAI Zhi-peng JIANG Li-zhong +3 位作者 ZHOU Wang-bao LIU Xiang YU Jian ZHANG Yun-t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654-2664,共11页
The track geometry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running safety and riding comfort of trains moving on a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ck deformation an... The track geometry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running safety and riding comfort of trains moving on a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ck deformation and lateral deformations of bridges.Equilibrium equations and natur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track-bridge system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ergy variational principle,and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rived for the track deformation accounting for lateral bridge deformations.A five-span simply-supported bridge with continuous welded rail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case study.The mapping rail deformations are compared to the finite element results,and both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each other,validating the analytical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mapping rail deformation are further evalua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mapping rail deform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irder displacement at the area that is away from the girder ends when the flexural stiffness ratio betwee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girder is low.The interlayer stiffnes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apping rail deformation when the track flexural stiffness is of a high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variational principle simply-supported beam bridge high-speed railway continuous welded rail mapping rail de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横摆角速度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
4
作者 宋小艳 刘菲菲 +1 位作者 李彦超 刘伟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68,共6页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易受到车辆行驶状态的影响,当状态发生较大变化时,如果未能及时适应,就可能导致横摆角速度跟踪不准确,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增加交通事故风险的问题。因此,提出新能源汽车横摆角速度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首先通过...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易受到车辆行驶状态的影响,当状态发生较大变化时,如果未能及时适应,就可能导致横摆角速度跟踪不准确,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增加交通事故风险的问题。因此,提出新能源汽车横摆角速度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首先通过单预瞄点规划汽车的虚拟轨迹,然后计算汽车质心以无偏差方式沿规划轨迹稳定行驶时的理想横摆角速度并加以优化,最后引入内膜原理构建内环为镇定补偿器、外环为内模伺服补偿器进行新能源汽车横摆角速度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以更好地适应车辆行驶状态的变化,并基于控制条件,采用极点配置和待定系数法求解系统控制量,实现横摆角速度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跟踪理想轨迹和理想横摆角速度、降低侧向位移和航向角误差,且在行驶状态发生连续变化下,横摆角速度结果与理想结果接近,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及时适应行驶状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横摆角速度 无静差跟踪 鲁棒控制 内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节点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单元模型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耀 胥民尧 +1 位作者 纵岗 侯长超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70,共18页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维可变边中节点单元模型,介绍了边中节点的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显式表达式;随后,将该模型扩展到三维层次,建立了一种可变面中节点单元模型,并将节点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表达式扩展到三维单元.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了平面及空间问题的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并通过端部承受弯矩荷载、集中荷载及拉伸荷载的悬臂梁算例,论证了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的数值精度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建立的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此外,疏密网格之间的交界面无需进行任何处理措施,也无需构造插值函数或约束函数,仅依靠疏密网格交界面共用的边中节点(2D)及面中节点(3D)即可确保疏密网格交界面的节点位移协调;同时,模型和方法独立于单元类型、单元维度、节点数量及分布等因素,具有优异的空间可扩展性能及易于程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面力元法 变节点单元 余能原理 悬挂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多次波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包培楠 石颖 +1 位作者 韩宏伟 尚新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多次波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有效波的识别,从而使地震处理难度增加、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降低,甚至形成地质假象,影响后续的地震勘探与开发。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相减多次波压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复杂介质情况,主要分为两步:... 多次波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有效波的识别,从而使地震处理难度增加、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降低,甚至形成地质假象,影响后续的地震勘探与开发。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相减多次波压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复杂介质情况,主要分为两步:多次波预测和自适应匹配相减。这两个步骤都影响最终的多次波压制精度。文中对比了三种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基于能量最小原则的自适应匹配减法、模式识别匹配减法以及深度学习自适应匹配减法,并分析了各方法优缺点及适应性条件。含表面多次波的模型数据和含层间多次波的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最小原则的自适应相减算法存在子波一致性假设条件,基于模式识别的自适应相减技术对地震数据横向一致性等要求较高。与前两种传统的自适应减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匹配减法能够避免假设条件,可有效保护一次波,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自适应匹配相减 能量最小原则 模式识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典型果树剪枝原料能源特性与热解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林根 任学勇 +4 位作者 刘学磊 董江川 祁项超 高剑利 王瑞江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对果树修剪树枝的能源特性及热解规律开展研究,可以为林果废弃物的能源化高效利用提供基础参考信息。以华北地区几种典型的果树修剪树枝为试样,系统研究了原料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工业分析和热值等能源特性,采用热重分析、热重红外... 对果树修剪树枝的能源特性及热解规律开展研究,可以为林果废弃物的能源化高效利用提供基础参考信息。以华北地区几种典型的果树修剪树枝为试样,系统研究了原料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工业分析和热值等能源特性,采用热重分析、热重红外分析和热解气质联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分析性热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从元素组成来看,果树修剪树枝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为50%左右,碳元素是组成固定碳组分的主要元素,碳元素含量越高,热值越高;从化学组成来看,果树修剪树枝中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6.9%~43.7%,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8.6%~36.1%,木质素质量分数为21.0%~24.4%,综纤维素主要影响热解时脱挥发分和液相产物的产率,而木质素则主要影响炭产率;对干态原料的工业分析得出果树修剪树枝的挥发分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固定碳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最少;果树修剪树枝的热值为17.1~19.9 MJ/kg,大约相当于标准煤热值的60%~70%。热解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65~410℃为脱挥发分的主要失重区,产生的气相产物具有丰富的化学官能团红外吸收峰,主要是醛酮类、酸类、醇类和酚类等物质。果树修剪树枝是一种固定碳含量和热值高、灰分低的典型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适宜通过热解等方法实现能源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修剪树枝 林果废弃物 废弃物利用 能源特性 热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Z-型BAs/Ga_(2)SO范德华异质结光催化分解水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康 黄欣 杨志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6,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BAs/Ga_(2)SO异质结的光催化分解水性能.结果表明:BAs/Ga_(2)SO异质结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并表现出交错的能带排列方式,带隙值为0.73 eV,界面处存在从BAs指向Ga_(2)SO的内建电场使其形成了直接Z-型异质...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BAs/Ga_(2)SO异质结的光催化分解水性能.结果表明:BAs/Ga_(2)SO异质结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并表现出交错的能带排列方式,带隙值为0.73 eV,界面处存在从BAs指向Ga_(2)SO的内建电场使其形成了直接Z-型异质结,能够有效分离光生电子-空穴对.另外,异质结的带边位置可以跨越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析氢反应发生在BAs侧而析氧反应发生在Ga_(2)SO侧.最后,基于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计算,发现在有光照时,析氢和析氧反应在BAs/Ga_(2)SO异质结表面可自发进行.以上结果表明BAs/Ga_(2)SO异质结是有潜力的光催化分解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直接Z型异质结 光催化分解水 吉布斯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面积法的车载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控制策略
9
作者 米佳雨 杨中平 +2 位作者 钟志宏 林飞 邵一晨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5-986,共12页
传统的基于网压或者人工智能算法的控制策略虽然可以使车载储能装置制动能量具有一定的回收效果,但是却存在忽略了储能元件自身充放电特性、模型建立复杂、难以求解最优策略的解析解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等效面积法的车载储能装置... 传统的基于网压或者人工智能算法的控制策略虽然可以使车载储能装置制动能量具有一定的回收效果,但是却存在忽略了储能元件自身充放电特性、模型建立复杂、难以求解最优策略的解析解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等效面积法的车载储能装置控制策略。在储能装置的充电阶段,为了保证最优的节能效果,以储能装置的功率作为状态变量,通过选取最优的初始电压和充电电流,使列车制动功率曲线与储能装置充电功率曲线所围面积最大。储能装置的放电阶段,在保证储能装置的放电截止电压在列车牵引结束时达到最优充电初始值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放电电流使列车牵引功率曲线与储能装置放电功率曲线面积差的最大高度最小,此时车载储能装置的“填谷”效果最佳。该策略从列车的牵引制动特性出发,不仅充分考虑了储能元件的充放电特性,而且模型简单、计算量小、且易于求解得到最优控制策略的解析解,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能力。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基于网压的双环PI控制策略,所提的控制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储能装置的充放电量,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载储能装置 制动能量回收 控制策略 等效面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原理的穿越活动断层隧道震害影响分区方法及应用研究
10
作者 崔光耀 何子阳 +2 位作者 陈秦泷 王明年 王道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1180,共10页
为提高穿越活动断层隧道的抗震性能,从结构的能量响应出发,引入了断层错动因素,优化了地震作用下穿越活动断层隧道的能量响应计算理论,根据输入能量与结构固有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地震和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能量响应曲线计算方法,建立... 为提高穿越活动断层隧道的抗震性能,从结构的能量响应出发,引入了断层错动因素,优化了地震作用下穿越活动断层隧道的能量响应计算理论,根据输入能量与结构固有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地震和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能量响应曲线计算方法,建立了穿越活动断层隧道震害影响区分区方法,依托龙洞子隧道F5活动断层段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F5活动断层段隧道在地震10 s左右发生失稳破坏,破坏率最大为58%,根据破坏率对穿越断层隧道进行了震害影响分区;通过汶川地震龙洞子隧道F5和龙溪隧道F8活动断层段现场震害资料分析表明,现场震害类型及震害分布情况与震害影响分区较为符合,这说明提出的基于能量原理的穿越活动断层隧道震害影响分区方法可用于工程实际。研究成果可为穿越活动断层隧道抗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能量原理 活动断层 影响分区 破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架弹性屈曲问题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的研究
11
作者 陆健炜 鲍四元 沈峰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7,共8页
为建立适合不同弹性边界的刚架屈曲问题的统一解法,对含弹性支撑刚架的屈曲载荷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建立刚架的容许位移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屈曲的特征方程并通过求解矩阵特征值得到刚架的屈曲载荷。在... 为建立适合不同弹性边界的刚架屈曲问题的统一解法,对含弹性支撑刚架的屈曲载荷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改进傅里叶级数法建立刚架的容许位移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得到屈曲的特征方程并通过求解矩阵特征值得到刚架的屈曲载荷。在支座处和梁、柱连接处设立线弹簧和旋转弹簧,通过调整弹簧的刚度值来模拟不同边界和不同连接方式。通过数值分析分别研究任意弹性边界下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的屈曲载荷,将屈曲载荷的结果与文献中的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及边界通用性,在此基础之上给出刚架的屈曲模态图。所提的改进傅里叶级数法能够为不同边界弹性约束的刚架屈曲提供有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傅里叶级数法 刚架 最小势能原理 屈曲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钢温度相关性动态再结晶稳态应力理论表征模型
12
作者 曾梓熙 李卫国 麻建坐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0-267,共8页
目的合金钢通常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可应用于防护材料。以高强度钢等合金钢为研究对象,定量表征其在宽温域下的动态再结晶稳态应力。方法基于Li能量等效原理,从位错的增值与湮灭角度出发,通过考虑位错能与热能对材料达到稳态流动阶段贡... 目的合金钢通常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可应用于防护材料。以高强度钢等合金钢为研究对象,定量表征其在宽温域下的动态再结晶稳态应力。方法基于Li能量等效原理,从位错的增值与湮灭角度出发,通过考虑位错能与热能对材料达到稳态流动阶段贡献等效的角度建立无拟合参数的合金钢温度相关性动态再结晶稳态应力理论表征模型。结果模型预测结果与获取的5组动态再结晶稳态应力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实验结果最大误差为1.9%,实现了对合金钢温度相关性动态再结晶稳态应力的合理预测。通过分析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对动态再结晶稳态应力的定量影响及其随温度的演化,发现在一定温域内,提高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会提升合金钢的稳态应力。结论该工作为定量评价合金钢在宽温域下的动态再结晶稳态应力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为建立宽温域力热耦合本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稳态应力 温度相关性 合金钢 Li能量等效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在Co掺杂PrO_(2)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3
作者 牛润涵 李聪聪 +1 位作者 刘攀攀 张长森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4,共7页
寻找高活性、低成本的催化剂用于CO催化氧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CO作为气体反应物,研究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Pr基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表面机理的研究较少。利用第一性原理,系统地模拟了CO分子在PrO_(... 寻找高活性、低成本的催化剂用于CO催化氧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CO作为气体反应物,研究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Pr基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表面机理的研究较少。利用第一性原理,系统地模拟了CO分子在PrO_(2)(111)表面和Co_(0.03)Pr_(0.97)O_(2)(111)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与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Co的掺杂能够通过提高PrO_(2)(111)表面的路易斯碱位点,进一步增强催化剂对CO的催化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吸附 CO催化氧化 氧空位形成能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加工理论的历史演进
14
作者 武锐 李恒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7,176,177,共14页
预测加工理论,作为近年来在认知科学领域崛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心智研究范式,备受瞩目。许多认知科学领域的翘楚对其充满期待,认为它“有望为人类心智研究提供一个统一框架”。预测加工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两... 预测加工理论,作为近年来在认知科学领域崛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心智研究范式,备受瞩目。许多认知科学领域的翘楚对其充满期待,认为它“有望为人类心智研究提供一个统一框架”。预测加工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阶段。在哲学阶段,预测加工理论的历史渊源主要包括康德的先验哲学和亥姆霍兹的无意识推断;进入自然科学阶段后,预测加工理论在信息传输理论中的预测编码、贝叶斯脑、深度学习中的亥姆霍兹算法、视觉计算中的预测编码系统以及自由能原理等推动下逐渐发展完善。这一历史分析有助于廓清预测加工理论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征及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加工 预测编码 自由能原理 主动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林奕希 蒋雨桥 +6 位作者 冯相民 要腾宇 夏颖慧 刘振辉 郑明波 申来法 许真铭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48,共19页
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对分子模拟有着切实的需求,而经典分子动力学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因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限制了分子模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原子间势模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 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对分子模拟有着切实的需求,而经典分子动力学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因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限制了分子模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原子间势模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兼顾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效率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准确性。为了更好地呈现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和前景,重点介绍了其在固体电解质、电解液、电极/电解质(液)界面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并总结了材料领域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及其分子动力学模拟所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第一性原理计算 机器学习 分子力场 电化学储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XGBoost和PSO的高炉布料矩阵优化研究
16
作者 董壮壮 王月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0-128,共9页
优化布料矩阵是实现高炉节能降碳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研究对布料矩阵与燃料消耗参数的映射关系尚未充分揭示。为此,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高炉布料矩阵优化方法。首先,在高炉布料矩阵... 优化布料矩阵是实现高炉节能降碳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研究对布料矩阵与燃料消耗参数的映射关系尚未充分揭示。为此,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高炉布料矩阵优化方法。首先,在高炉布料矩阵聚类方面对比分析K-Means和模糊C均值两个聚类算法,选择聚类效果较好的K-Means模型对高炉炉况进行聚类分析;然后,结合K-Means聚类结果和特征选取,提取布料矩阵关键特征参数,并建立XGBoost、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模型来预测高炉燃料比,选择对燃料比预测最准确的XGBoost模型作为预测模型;最后,在XGBoost模型基础上,分别采用PSO和遗传算法进行燃料比最小值寻优并对比,选择优化效果较好的PSO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炉矿石熔化条件,降低燃料比,促进高炉节能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布料矩阵 K-MEANS XGBoost 粒子群算法 节能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插电式燃料电池公交车能量管理策略
17
作者 连静 杨鹏 +2 位作者 李琳辉 周雅夫 孙雪松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5-1316,共12页
针对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Pontryagin's minimum principle, PMP)仅适用于离线计算且难以实车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优化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的工况在线... 针对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Pontryagin's minimum principle, PMP)仅适用于离线计算且难以实车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优化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的工况在线识别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结合离线训练与在线控制,并充分利用公交车线路固定性与片段性特征,以公交站为节点,将线路划分为多个驾驶片段。在车辆靠站期间,对上一个驾驶片段的电机输出功率进行工况识别,从而计算下一个驾驶片段的协态变量(co-state);在车辆开始运行时,将计算好的co-state应用于PMP算法中完成功率的实时分配。最后,通过构建基于实车数据的仿真实验,将所提出的策略移植到整车控制器中。结果显示,与当前实车运行的规则能量管理策略相比,该策略可减少等效氢耗17.6%,并能有效维持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且每步计算均在60 ms以内,具有良好的实时性,能够满足燃料电池公交车实际运行中对能量管理策略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管理 工况识别 密度聚类 庞特里亚金极值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层侧向力和变异性的隧道下穿引起既有隧道纵向沉降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阚绍德 黄旭民 梁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3-1734,共12页
在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建设中,新建隧道通常会不可避免下穿既有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甚至会引发工程结构的病害。因此需对既有隧道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以采取对应的加固控制措施。综合考虑新建隧道下穿过程中土层侧向力和空间变异... 在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建设中,新建隧道通常会不可避免下穿既有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甚至会引发工程结构的病害。因此需对既有隧道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以采取对应的加固控制措施。综合考虑新建隧道下穿过程中土层侧向力和空间变异性对既有隧道沉降变形的影响,基于随机场理论和双参数弹性地基梁理论,引入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不确定性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2个典型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之后依托实际工程,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变形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地中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洞内近接区域横纵向交叉注浆”的软土地层定向立体注浆加固技术。结果表明,考虑地层侧向力时,本文提出的方法求解得到的既有隧道变形更加接近实测数据;考虑地层空间变异性时,相比确定性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地层变形的不安全状态。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两者的影响。实际工程中,模型预测既有线的最大沉降变形区间为13.3~15.4 mm,可能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基于预测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定向立体注浆加固控制措施,分别为地中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洞内径向孔超前注浆以及洞内纵向超前水平注浆。加固后地表最大沉降变形为6 mm,低于工程沉降控制值。本文研究工作可为类似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工况的变形预测及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施工 最小势能原理 沉降控制 加固控制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半金属/硅异质结中肖特基势垒高度的准确高效预测
19
作者 诸海渝 文卓群 +2 位作者 熊稳 魏兴战 王峙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2,共8页
肖特基势垒高度(SBH)的准确预测对优化半金属/半导体异质结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二维半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已在实验上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基于第一性原理的SBH预测通常需要在包含超过10^(3)个原子的超胞中求解从头算哈密顿量。计... 肖特基势垒高度(SBH)的准确预测对优化半金属/半导体异质结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二维半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已在实验上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基于第一性原理的SBH预测通常需要在包含超过10^(3)个原子的超胞中求解从头算哈密顿量。计算复杂度的增加不仅导致效率极低,还限制了异质结器件的设计和优化。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核心能级对准方法,将过渡金属二碲化物半金属/硅异质结的超胞尺寸减少了一个数量级,计算得到的SBH与实验结果一致。进一步研究了多种二维半金属化合物,结果表明候选材料的空穴SBH均低于电子SBH,此外,厚度效应在三到五层后变得可以忽略不计。本研究为复杂异质结构中SBH计算提供一种高效的计算框架,能够为高性能二维半金属异质结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特基势垒高度 半金属/硅异质结构 核心能级对准方法 第一性原理 晶格失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边简支螺钉拼合薄钢板的屈曲后强度计算
20
作者 张蕾 周天华 +1 位作者 桑刘睿 王帅兵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2,共11页
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螺钉拼合薄钢板的屈曲后强度,对自攻螺钉连接的21根冷弯薄壁型钢背靠背截面拼合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件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背靠背截面立柱的拼合腹板为研究对象,考虑板件连接... 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螺钉拼合薄钢板的屈曲后强度,对自攻螺钉连接的21根冷弯薄壁型钢背靠背截面拼合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件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背靠背截面立柱的拼合腹板为研究对象,考虑板件连接界面的剪切滑移变形和自攻螺钉对拼合板件的约束作用,建立螺钉拼合薄钢板屈曲后应力的计算模型,提出四边简支螺钉拼合薄钢板屈曲后应力的解析式。为扩大该式的适用范围,对其进行修正,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对比,进行适用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试件在轴压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征,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随着板件宽厚比的增加,提出的螺钉拼合薄钢板屈曲后应力解析式计算结果趋于保守;在常见的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板件宽厚比变化范围内,经过修正的螺钉拼合薄钢板屈曲后应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修正的解析式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螺钉拼合薄钢板 能量法 背靠背截面拼合柱 轴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