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挖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综述
1
作者 田霄鸿 徐虎 +1 位作者 刘荣志 张晴雯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保障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基于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期间,组织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面临机制不明和应用基础型研究不够、土壤固碳技术创新不足... 保障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基于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期间,组织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面临机制不明和应用基础型研究不够、土壤固碳技术创新不足、农田污染治理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理论与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和难题,从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农业水土资源持续利用、农业减排固碳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土壤污染防治与健康、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生物资源利用与多样性等领域展开对策性研讨交流,综述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利于更好地挖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和更有效地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安全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土壤固碳技术 农田污染治理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土壤污染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机防侧翻研究现状
2
作者 胡平 胡波 《新疆农机化》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丘陵山区农机作业常面临侧倾、翻车问题,阻碍了农机推广,尤其在无人农场和自主农业机器人中更为突出。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防侧翻控制研究现状:(1)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实现车身自动调平,但时效性需验证;(2)采用主动控制系统或改进控制方... 丘陵山区农机作业常面临侧倾、翻车问题,阻碍了农机推广,尤其在无人农场和自主农业机器人中更为突出。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防侧翻控制研究现状:(1)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实现车身自动调平,但时效性需验证;(2)采用主动控制系统或改进控制方法优化农机参数,但存在时滞和累计误差;(3)结合主动控制与机械结构优化提升抗侧翻能力。基于现有研究,提出四个优化方向:机械结构设计、基于反馈的主动控制系统、机器视觉与传感器感知和智能预测算法,该研究为丘陵山区农机防侧翻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农机 防侧翻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减排效应的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李国柱 刘欣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195,共10页
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方案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并将技术水平作为调节变量探... 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方案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并将技术水平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政策效果的影响。其次,探究了该政策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政策对于京津冀核心地区的减排效果是否显著高于周边地区,以及政策实施范围以外的地区是否受到政策的溢出效应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该政策的实施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政策实施效果有促进作用;政策实施产生了区域异质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后续的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控 双重差分模型 调节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5
4
作者 安志装 索琳娜 刘宝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2-1436,共15页
农业面源污染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经过20多年的治理,我国面源污染基础研究和防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流域、区域或国家尺度农业面源污染源汇路径全过程监测与评估体系,基本厘清了不同生态条件下农田系统中氮磷流失的主控因子... 农业面源污染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经过20多年的治理,我国面源污染基础研究和防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流域、区域或国家尺度农业面源污染源汇路径全过程监测与评估体系,基本厘清了不同生态条件下农田系统中氮磷流失的主控因子,初步探明了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与防控机制。在防控技术层面,研发出新型、绿色肥料替代常规化肥减量投入技术与产品,氮、磷高效利用污染负荷减排技术,土壤氮、磷增容负荷减排技术,坡耕地氮磷流失阻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消纳装备。我国农业氮、磷排放污染负荷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是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且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新的特征,表现为养殖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污染问题逐渐突出,残留地膜、农药、抗生素、激素、病原微生物等新型污染物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面源污染途径从以径流扩散为主转向淋溶、挥发、累积并重的阶段,污染介质从单一地表水体转向包括地下水体、大气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并存的状态。未来应以本领域我国取得科研成果和相关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数字技术和AI技术,构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和管理融合大数据模型和系统理论,持续加强田块、流域、区域等多尺度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集成配套与工程化应用研究,培育绿色低碳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落实防控技术工程“政—产—学—研—用”保障机制与措施,以提升区域或流域尺度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污染特征 技术产品与装备 防控思路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现实困境及防治策略
5
作者 朱强 张雨荷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72-77,共6页
近年来,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逐渐引发社会关注,土壤相比其他环境要素更容易成为微塑料污染物的消纳地。目前,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治理面临政策监督及立法监管不足、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不明、风险交互及联动治理意识缺失... 近年来,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逐渐引发社会关注,土壤相比其他环境要素更容易成为微塑料污染物的消纳地。目前,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治理面临政策监督及立法监管不足、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不明、风险交互及联动治理意识缺失等诸多问题,通过完善土壤微塑料治理规则制度体系,构建农用地土壤微塑料环境质量标准,形成微塑料治理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开发受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制度方案,为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整个流程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农用地 微塑料污染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思考及实践 被引量:9
6
作者 刘连华 张晴雯 +4 位作者 黄雪良 燕燕 王芊 习斌 李旭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6-314,共9页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是加快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然突出。该研究在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是加快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然突出。该研究在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专家座谈等多种方式梳理和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在治理主体、投入要素、技术体系与产业链条方面的瓶颈,解析了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内涵,阐述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浙江平湖在践行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面的先进做法及应用效果。总结了典型案例在网格化健全污染综合防治“整建制”、特色化延伸综合防治“全链条”、以及全方位保障污染综合防治“全要素”三个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以期为探索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整体解决方案,示范带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面源污染 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全要素全链条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价与关键管控区识别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林林 吴用 +3 位作者 杨书涵 刘雪珂 李玲 李栋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指数并在流域尺度上进行验证,划分氮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并识别关键管控区。结果表明:种植源、养殖源和生活源分别贡献河南省31.52%、38.47%和30.01%的氮素流失负荷,流失负荷呈现为西低,中、东部高的特点。河南省有39 429 km^(2)的区域存在中风险,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3.61%,有17 318 km^(2)的区域存在高风险,约占总面积的10.37%;划定距河流2 km以内的中、高风险区为一般管控区和重点管控区,面积分别为10 982 km^(2)和9 285 km^(2)。通过与同期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决定系数为0.82,表明模型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综合结果表明,建立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农业面源污染 多因子综合评价 风险识别 管控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兵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农业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过量施用,秸秆乱烧,地膜乱弃,禽畜粪便乱堆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该文对农业污染来源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结合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 面源污染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余静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长期面临严峻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防范、治理和救济方面比我国起步更早,技术水平更高,立法探索更多,出现了诸多可靠的...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长期面临严峻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防范、治理和救济方面比我国起步更早,技术水平更高,立法探索更多,出现了诸多可靠的法律法规和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应合理借鉴吸收它们的优秀成果和合理成分,为逐步减轻和消除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发展农业生产力提供法律支持和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法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申芳 杨晓灵 王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抓手,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与污染物入河总量可控为底线,以污染防治措施为手段,以“天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为保障,通过科学核算控制单元水域纳污能力,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方案,建立了“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五位一体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等5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污染问题,实现“增水不增污”的目标。在全面落实170项水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完善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的基础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2035年工程受水区废污水入河量虽较现状增加了183.22%,但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入河量较现状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2%,61.7%,77.5%。研究成果可从关键技术体系的视角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指导,可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 关键技术体系 控制单元 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泸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状况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京洲 易之煦 何仁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118-122,共5页
利用2021-2023年泸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分析了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泸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夜间的噪声污染较昼间严重;1类、2类、3类功能区的昼间和夜间以及4a类功能区... 利用2021-2023年泸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分析了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泸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夜间的噪声污染较昼间严重;1类、2类、3类功能区的昼间和夜间以及4a类功能区的昼间达标率均在90%以上,而4a类功能区的夜间达标率仅为25%;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日变化曲线总体呈“双峰形”,变化趋势与城区居民生活、出行和生产活动以及季节密切相关。建议今后从合理规划路网布局、加快企业入园步伐、优化建筑施工时段、强化噪声投诉执法、推进噪声自动监测等方面做好主城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环境功能区 环境噪声 噪声污染防治 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问题及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62
12
作者 孙亚军 徐智敏 +9 位作者 李鑫 张莉 陈歌 赵先鸣 高雅婷 刘琪 张尚国 汪韦峻 朱璐璐 王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共16页
煤炭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的矿井涌水,我国目前的矿井水整体上表现出水质相对较差、水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首先明确了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水质的主体特征:常规离子是造成矿井水水质差的主要化学组分;矿井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占比小,且基本优于... 煤炭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的矿井涌水,我国目前的矿井水整体上表现出水质相对较差、水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首先明确了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水质的主体特征:常规离子是造成矿井水水质差的主要化学组分;矿井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占比小,且基本优于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其次,详细探讨了我国矿井水水质形成、演化的几个科学问题,包括不同水文地质结构下物理–化学作用所起的主导作用,时间效应对水质演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水动力场–化学场–微生物场–温度场的多场耦合问题等。接着重点介绍矿井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方法,以减少矿井突(涌)水量和水资源保护为前提,以实现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煤炭绿色开采为目标,以矿井水"阻断、减量、保护"为主要防控思路,围绕煤矿区矿井水阻断技术、污染负荷减量技术、污染区修复治理等科学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各种现有技术、方法、工艺,最大可能地降低吨煤矿井水处理成本,如采用井下预处理、地面深度处理、超深回灌封贮、生态资源化利用等。最后,提出研发煤矿区地下水及污染物的阻断材料和吸附材料、注浆装备、监测设备、投料设备、原位取样检测设备等,形成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构建可对煤矿绿色开采、煤矿区深层地下水污染防控、闭坑矿井水污染防控、矿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矿井水 污染防控 阻断 减量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外源污染来源解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师荣光 郑向群 +5 位作者 龚琼 韩建华 赵玉杰 周其文 丁永祯 王贺程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4期9-13,共5页
分析了工业生产排放、污水灌溉、矿产资源开发、农业投入品施用、大气颗粒物降尘及固体废弃物堆放等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主要外源污染来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工业过程源、固定燃烧源、灌溉水源、废弃物堆放源、流动源和农业投入品... 分析了工业生产排放、污水灌溉、矿产资源开发、农业投入品施用、大气颗粒物降尘及固体废弃物堆放等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主要外源污染来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工业过程源、固定燃烧源、灌溉水源、废弃物堆放源、流动源和农业投入品源的来源清单,并从建立健全源头预防和强化过程控制2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管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来源清单 防控策略 土壤 农产品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82
14
作者 武淑霞 刘宏斌 +6 位作者 刘申 王耀生 谷保静 金书秦 雷秋良 翟丽梅 王洪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30,共8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随机性强、污染排放不固定、污染负荷变化大等特点,防治较点源污染更为困难,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控技术是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前提。本文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其现状,指...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随机性强、污染排放不固定、污染负荷变化大等特点,防治较点源污染更为困难,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控技术是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前提。本文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其现状,指出种植业中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是当前最重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较全面地介绍了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中较为成熟的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提出"源头控制为主、过程阻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是当前进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途径,应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田养分流失 畜禽养殖排污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4
15
作者 缪育聪 郑亦佳 +1 位作者 王姝 刘树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6-368,共13页
为满足当前对京津冀地区霾研究和控制的迫切要求,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霾的长期变化特征、天气学特征、污染物来源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从2000年以后,京津冀地区的霾日数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北京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也在总体上... 为满足当前对京津冀地区霾研究和控制的迫切要求,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霾的长期变化特征、天气学特征、污染物来源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从2000年以后,京津冀地区的霾日数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北京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也在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13年年均质量浓度仍高达89.5μg m–3,约为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的3倍(35μg m–3),京津冀空气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霾污染事件频发可以归因为不利天气条件与大量污染物人为排放的共同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区域输送对京津冀地区霾事件的形成和维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针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以及应急控制应该以区域预报为基础实现区域联动;京津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加上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形成的局地大气环流也会对局地的污染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气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重污染发生具有显著贡献。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控制需要城市群的联动应对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细颗粒物(PM2.5) 源解析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林积泉 马俊杰 +1 位作者 王伯铎 唐晓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B08期63-65,共3页
在分析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对目前采用多种模型进行概述,提出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提出多种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模型 防治措施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银南灌区排水现状分析及计算 被引量:20
17
作者 贾忠华 罗纨 +2 位作者 方树星 王南江 刘建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5,共6页
作为灌溉农业的一项保障措施,农田排水在维持田间水盐平衡的同时,也向下游输送了大量可能成为地表水污染源的物质。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银南灌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大引大排"积习,每年将过量的农田排水排入黄河,成为下游水质... 作为灌溉农业的一项保障措施,农田排水在维持田间水盐平衡的同时,也向下游输送了大量可能成为地表水污染源的物质。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银南灌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大引大排"积习,每年将过量的农田排水排入黄河,成为下游水质污染源,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该文针对宁夏银南灌区过量排水问题,对灌区排水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灌排制度下,生长期内水田的农沟排水量约56cm,占地下排水总量的58%;旱田的农沟排水量较少,只有1.0cm,占地下排水总量的4%。建议在水田农沟上加筑控制性建筑物,如堰等,对排水量进行控制,达到节约灌溉用水和减少农田排水对下游河道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水 水污染 水盐平衡 控制排水 黄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许咏梅 房世杰 +1 位作者 马晓鹏 朱倩倩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02,共7页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用地膜覆盖面积与使用量逐年加大、使用区域由西部向东部急速扩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残膜污染态势、残膜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程度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风险。从普通聚乙烯地膜降解难且产品质量标准不达标、地膜回收困...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用地膜覆盖面积与使用量逐年加大、使用区域由西部向东部急速扩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残膜污染态势、残膜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程度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风险。从普通聚乙烯地膜降解难且产品质量标准不达标、地膜回收困难再利用效率低、可降解地膜工艺不成熟、尚无可替代产品以及地膜污染缺乏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地膜污染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地膜标准化生产控制,严格执行地膜厚度≥0.01 mm的国家标准;优化地膜田间科学合理使用,开展作物适时揭膜技术推广;改进提高残膜回收机效能,努力实现地膜零残留;加大可降解地膜研发力度,推广可降解地膜田间应用的农用地膜防治战略,为我国农用地膜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膜 污染态势 防治战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源污染下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及影子价格测算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南洁 肖新成 +1 位作者 曹国勇 何丙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3-210,共8页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将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纳入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框架是研究的新方向。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结合方向性距离函数,考察了2003-2015年期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引入影子价...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将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纳入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框架是研究的新方向。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结合方向性距离函数,考察了2003-2015年期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引入影子价格测算了各区(县)农业面源污染的边际减排成本。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期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趋于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仅为0.508,全样本期投入无效率和非期望产出无效率平均值分别为27.3%和24.7%。农业生态环境效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都市核心区和库尾都市外围区,江北和大渡口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值为0.7;而库尾低山丘陵区、库中平行岭谷区、腹地山地丘陵区和腹地外围山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巫溪、万州与开县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值仅为0.4左右。从效率损失的原因看,化肥、农药的过度投入及其相应的逆生态环境效应表现突出,在投入无效率的来源分解中贡献最大,达35.82%;大渡口、南岸、江北、北碚与渝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子价格居前,分别为3.503、3.478、3.370、3.317、3.302亿元/万t,污染减排空间较小;万州、丰都与开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影子价格较低,分别为2.167、2.321和2.492亿元/万t。在制定区域排放目标时,应考虑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空间异质性,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和影子价格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减排策略,尤其应当把生态环境效率改进余地较大和边际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作为减排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 污染控制 面源污染 生态环境效率 影子价格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河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杰 丁金城 施汉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农村地区湖泊水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对淄河流域非点源的综合分析表明 ,非点源的年污染负荷比点源的年污染负荷高 。
关键词 淄河上游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 污染防治 农业污染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