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西南部2010年代5~6月降水突变减少的成因分析
1
作者 韩迁立 肖子牛 陈权亮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5~6月是云南干季和雨季转换的关键期,其间降水量的多寡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也是雨季开始期早晚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1971~2022年云南5~6月站点观测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该区域5~6月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 5~6月是云南干季和雨季转换的关键期,其间降水量的多寡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也是雨季开始期早晚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1971~2022年云南5~6月站点观测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该区域5~6月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云南西南部5~6月降水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并在2009年发生气候突变,2010年之后显著减少。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热带西印度洋海温暖异常,会导致中南半岛北部和云南地区上空200hPa高层大气辐散和700hPa辐合减弱,不利于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和降水;还会导致中亚和孟加拉湾地区500hPa高度场正异常,使得中高纬地区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和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减弱,不利于云南西南部地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成;同时,西印度洋海温暖异常也导致大气低层从南海海域到中南半岛形成异常反气旋环流,云南出现西北风异常,西南风的水汽输送减弱,进而造成云南西南部5~6月降水减少。热带西印度洋海温持续上升及其在2010年代末期的突变增暖,是导致云南西南部降水突变减少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南部 5~6月降水 热带西印度洋海温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2
作者 陶云 郭萍 +4 位作者 邢冬 周建琴 任菊章 陈艳 张万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6,共16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月)出现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罕见的极端异常低温事件。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低,1991年以来最低年,全省有42个气象站平均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最低纪录。2)云南2022年春末夏初的平均气温存在10~20 d显著性周期,方差贡献为45.7%,与实际强降温过程对应关系较好。3)云南10~20 d低频振荡气温降低最大位相7(升高最大位相3),500 hPa上云南被南压的贝加尔湖低频异常高压(低压)与日本海低频异常低压(高压)环流系统间的偏北(偏南)气流控制;700 hPa上中国东部到南海被低频偏北(南)气流控制,低频气温降温(升温)区与之对应,云南被偏东(西)气流控制,位于降温(升温)区;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冷高压增强南移,将高纬度冷空气带到低纬度地区,从而影响云南气温的变化,造成了云南强冷空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4)2022年4—6月,500 hPa上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高纬度向南传播到贝加尔湖附近,中低纬度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地中海附近向东移动到贝加尔湖一带,两支低频波列协同作用有利于我国东部和云南地区异常低温事件的产生、加强和维持。5)2022年春末夏初(4—6月),10~20 d低频振荡中,南支西风槽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分别超前云南低频气温7 d和5 d时达到最好的相关关系;这2个指数对云南异常低温过程预报具有很好的提前预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2022年春末夏初(4—6月) 异常低温事件 10~20 d低频振荡 环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曾琮 胡斯团 +5 位作者 梁建茵 林良勋 谢炯光 纪忠萍 李晓娟 易爱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5-654,共10页
利用500 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 利用500 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广东 前汛期降水 汛期旱涝 季风异常 500hPa 格点资料 强度指数 季风强度 降水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 被引量:69
4
作者 谢炯光 纪忠萍 +4 位作者 谷德军 梁健 曾琮 熊亚丽 林镇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4-362,共9页
为了解中期连续暴雨的成因,进一步做好4—6月广东省致洪连续暴雨的中期预报,用统计和合成分析方法,对1961--2001年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6月出现连续暴雨的几率最大;... 为了解中期连续暴雨的成因,进一步做好4—6月广东省致洪连续暴雨的中期预报,用统计和合成分析方法,对1961--2001年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6月出现连续暴雨的几率最大;小波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表明,广东省的连续暴雨存在准2~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未来几年发生连续暴雨的次数将增多;用500hPa候平均高度场资料,对出现在广东省的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环流特征及高、低纬地区的环流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两类造成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环流特征的2条指标,它们的共同特点为:中高纬度具有十分稳定的“西阻”和“东阻”,中高纬的“东阻”和低纬120。E以东的正距平区相叠加,使得低纬维持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有利于出现连续暴雨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欧洲中心500hPa高度场未来1~5d的格点逐日预报资料得到候平均图,用动力一相似诊断方法作出2003--2005年广东省有无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趋势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前汛期 连续暴雨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林爱兰 李春晖 +1 位作者 谷德军 郑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363,共11页
利用1979—2008年共30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的大气多要素日平均资料,分析热带大气沿赤道东传的季节内振荡(MJO)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6月MJO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 利用1979—2008年共30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的大气多要素日平均资料,分析热带大气沿赤道东传的季节内振荡(MJO)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6月MJO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与前汛期(4—6月)期间其它月份不同,对6月广东省降水正(负)异常有指示意义的是强MJO事件的第3(第6)位相。当赤道MJO处于第3位相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西伸,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水汽随副高边缘向广东输送明显加强,广东水汽通量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广东降水加强。而第6位相的情况基本相反。强MJO第3位相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的物理机制与大气对东印度洋非对称热源的响应有关。2010年6月广东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MJO强度较强且处于第3位相这种活动状态密切相关,进一步证明赤道MJO活动对广东6月强降水的重要指示作用。该结果有助于拓展广东强降水的预报思路,结合动力模式产品将有助于延长预报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季节内振荡 东传模态 广东 6月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事件时空变化及环流异常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玮 徐敏 +1 位作者 周顺武 罗连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8-735,共18页
基于江淮流域近53年(1961—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阈值,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将极端强降水事件分为沿淮型、沿江型和江南型三种类型。选取各类型极端强降水事... 基于江淮流域近53年(1961—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阈值,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将极端强降水事件分为沿淮型、沿江型和江南型三种类型。选取各类型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典型个例,对环流形势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典型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850 h Pa上均存在由华南西部向长江中下游的低空西南急流,沿淮型急流强度最强、急流轴位置最北,沿江型次之,江南型最弱、急流轴位置最南;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西伸脊点异常主要通过改变急流轴位置,来影响极端强降水的落区;200 h Pa上高空西风急流均表现出强度偏强,急流带偏窄,高空急流入口的右侧与对流层低层西南急流北侧相重合。在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极端强降水发生区域上方垂直速度异常偏强,比湿异常偏大,梅雨锋位置的差异决定了极端强降水的发生区域;无论是沿淮型、沿江型还是江南型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到中国南海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极端强降水 环流异常 6—7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月MJO对广东降水调制与直接影响系统的联系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爱兰 李春晖 +1 位作者 郑彬 谷德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等,提出影响广东500 hPa环流系统的判别方法,分析6月赤道MJO(季节内振荡)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强MJO第3位相广东出现强降水... 利用1979—2008年广东省8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等,提出影响广东500 hPa环流系统的判别方法,分析6月赤道MJO(季节内振荡)活动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强MJO第3位相广东出现强降水的概率最高,是8个位相中唯一强降水等级出现日数超过弱降水日数的位相。在直接影响广东的5种500 hPa环流系统(包括西风槽、西风浅槽、平直西风或高压边缘、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槽)中,西风槽类型影响时,赤道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最强,其他环流类型影响时,MJO的调制作用很弱。广东在西风槽影响下,当处于MJO第3位相(第6位相)时,降水距平百分率达到最高(低)。MJO对广东降水的调制作用随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是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合导致降水所需的动力上升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的相互配合发生变化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广东6月降水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 西风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前汛期锋面强降水和后汛期季风强降水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梁巧倩 蒙伟光 +1 位作者 孙喜艳 张艳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2,共12页
应用近二十年的历史观测资料和EC再分析资料,对由锋面和季风槽两种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广东发生的两组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降水/短时强降水落区及其对流活动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前汛期锋面降水还是... 应用近二十年的历史观测资料和EC再分析资料,对由锋面和季风槽两种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广东发生的两组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降水/短时强降水落区及其对流活动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前汛期锋面降水还是后汛期季风降水,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次中心,有大到暴雨量级降水。珠三角地区也是小时雨量≥50 mm的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前汛期锋面对流活动的抬升凝结高度约在900~850 hPa,南北方向的温度梯度提供了斜压不稳定能量,0~3 km强的风垂直切变使对流易于维持和发展;对流区有较强的水汽通量辐合;风暴相对螺旋度较大,对流的旋转性和沿着旋转方向的移动特征明显。相对而言,后汛期季风强降水对流凝结高度更低,对流活动具有正压的热带对流性质,可在弱的水汽通量辐合和垂直风切变环境中维持,但对流强度不如前汛期。以上结论可为同类天气的短期和短临主客观预报提供预报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华南后汛期 强降水特征 物理量分析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8—2001年全球陆地6—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先香 施能 炎利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9,共9页
采用 PREC/ 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该时段内 ,6— 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 ,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 ;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 采用 PREC/ 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该时段内 ,6— 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 ,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 ;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量以负趋势为主要特征 ,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区域是 :热带非洲 ,中国的淮河以北 ,俄罗斯的东部 ,中、西西伯利亚 ,朝鲜 ,南亚等 8个区域 ;降水量增加的区域是 :加拿大北部、格陵兰中部等 4个区域 ;全球 36个纬度带中共有 12个纬度带 6— 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达到了 0 .0 5显著性水平的 Monte Carlo检验 ,但是只有 1个纬度带 (6 5~ 6 0°S)是正趋势。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初步探讨了 ENSO与全球陆地6— 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8-2001年 6-8月 陆地 月降水资料 季风区 长期变化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季风潮与2004年5月我国南方暴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曾中 方翔 +2 位作者 朱福康 郑新江 李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1-437,共7页
以2004年5月初及5月中旬我国华南等地两次较大暴雨过程为例,分析了西南季风潮与我国前汛期降水的关系.初步结论指出:西南季风潮的爆发与我国华南降水,特别是大暴雨的形成关系极为密切,而这次西南季风潮的爆发又与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气... 以2004年5月初及5月中旬我国华南等地两次较大暴雨过程为例,分析了西南季风潮与我国前汛期降水的关系.初步结论指出:西南季风潮的爆发与我国华南降水,特别是大暴雨的形成关系极为密切,而这次西南季风潮的爆发又与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直接有关.同时指出,这次西南季风潮的爆发主要与来自85°~95°E孟加拉湾地区所在经度的越赤道气流有关,它们是印度洋“半球间宏观系统”的一个部分.而南海季风潮仅仅是西南季风潮的一种特例,在这两次重大降水过程中没有南海季风潮的爆发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季风潮 前汛期降水 特大暴雨 半球间宏观系统 越赤道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华南4、5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其与中西太平洋海温的可能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宏毅 林朝晖 陈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1-494,共14页
利用1951~2005年华南4、5月份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4、5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其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以及与中西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4、5月份降水均在1970年代初期发生显著的年... 利用1951~2005年华南4、5月份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4、5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其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以及与中西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4、5月份降水均在1970年代初期发生显著的年代际转变,从之前的降水偏少转变为降水偏多。华南4月份降水与前一年7~11月份的中西太平洋海温、华南5月份降水与当年2~5月份的中西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负相关。在4、5月份年代际降水偏少(多)时期,前期中西太平洋海温偏暖(冷);同期亚洲大陆南部及非洲大陆的海平面气压显著偏低(高),北太平洋海区海平面气压偏高(低);我国华南上空存在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异常,我国华南地区北边界存在显著的南(北)风异常,造成华南地区北边界异常水汽输出增强(减弱)。同时,我国大陆对流层中上层大气显著偏暖(冷),东亚高空急流显著偏北(南),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偏东(西),向华南地区输送的水汽减少(增加),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异常的水汽辐散(辐合),最终导致华南地区4、5月份降水的减少(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4 5月份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中西太平洋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月台风“利奥”和“浣熊”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山 吴乃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6,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2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比较分析了近6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的两个4月台风9902(LEO,利奥)和0801(NEOGURI,浣熊)的生成发展背景、路径变化和风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4月台风"利...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2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比较分析了近6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的两个4月台风9902(LEO,利奥)和0801(NEOGURI,浣熊)的生成发展背景、路径变化和风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4月台风"利奥"和"浣熊"均是在La Ni?a事件下发生,在此背景下南海地区偏强的对流活动、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4月台风的形成;"利奥"由季风低压发展而成,"浣熊"由东风波演变而成;(2)"利奥"路径多变与大陆冷高压强盛和副热带高压偏弱多变有关;"浣熊"移动则受偏强且稳定的副高环流影响,路径以稳定西北行为主;(3)"利奥"和"浣熊"登陆时强度和地形条件相似,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降水量级差异主要受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大小及持续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月台风 形成机理 LaNina事件 移动路径 台风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6月降水的十年际和极端年际差异及其环境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才 钱维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3-469,共7页
6月是华南季风降水的集中季节。利用高分辨率的1978—2006年亚洲降水资料分析得到,华南6月降水存在1980—1989年的十年少降水期和1992—2001年的十年多降水期,以及2004年的极端低值年和2005年的极端高值年。以华南的十年际和极端年际降... 6月是华南季风降水的集中季节。利用高分辨率的1978—2006年亚洲降水资料分析得到,华南6月降水存在1980—1989年的十年少降水期和1992—2001年的十年多降水期,以及2004年的极端低值年和2005年的极端高值年。以华南的十年际和极端年际降水变化为中心,存在着环南海西侧越南到华南和我国东南地区的6月降水异常的一致性分布。降水正(负)异常对应850 hPa上异常的东南(西北)风到达越南,异常的西南(东北)风到达华南沿海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十年际正(负)异常的前冬季和当年春季,中高纬度西北太平洋出现正(负)的海温距平,表现为偏强(弱)的黑潮延伸体暖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005年6月华南降水异常偏多对应半年前冬季赤道中太平洋出现假El Ni?o事件。2004年6月华南降水异常偏少,对应赤道中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赤道东部与西部两端的海温正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降水异常 十年际 年际 环流异常 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4月雨量异常的车比雪夫多项式诊断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志年 金龙 +3 位作者 何慧 李艳兰 黄雪松 罗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4-1189,共6页
利用1960-2004年广西4月37个基本站降水量,NCEP/NCAR 1960-2004年逐日500hPa再分析资料,对广西及邻近区域(10°~30°N,95°~125°E)高度场进行车比雪夫多项式展开,分析了广西4月异常多雨及少雨年降水量与车比... 利用1960-2004年广西4月37个基本站降水量,NCEP/NCAR 1960-2004年逐日500hPa再分析资料,对广西及邻近区域(10°~30°N,95°~125°E)高度场进行车比雪夫多项式展开,分析了广西4月异常多雨及少雨年降水量与车比雪夫多项式系数的关系及其降水异常的成因;利用相似合成方法对相关较大的车比雪夫多项式因子进行预测,进而作出广西4月降水量多、少的趋势预测,为有效利用近期逐日环流场资料制作短期降水气候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区 4月降水量 车比雪夫多项式 诊断及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前期秋冬季热带对流活动异常相关联的东亚冬春季大气环流及山东4月降水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桂芳 张璇 顾伟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利用1979~2006年月平均OLR、850hPa、200hPa风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4月降水异常年的前期秋、冬季热带地区对流活动特征,发现前冬12月的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异常与山东4月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进一步分析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结果... 利用1979~2006年月平均OLR、850hPa、200hPa风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4月降水异常年的前期秋、冬季热带地区对流活动特征,发现前冬12月的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异常与山东4月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进一步分析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对流活动异常与冬春季东亚大槽、东亚局地的Hadley环流以及Walker环流的强弱紧密相连,且对流活动强(弱)年相伴随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恰与山东4月降水异常少(多)年的特征相吻合,因此,12月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强弱可作为山东4月降水预测的一条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对流活动 东亚大气环流 山东4月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地区4~5月雨量变化周期特征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新宇 蒋全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6-580,共5页
Morlet子波分析表明 ,河套地区 4~ 5月雨量明显存在 7a、2 4a和 3 a周期 ,其中以 7a周期为最强。用子波分析和周期图方法预测该地区 4~ 5月在 2 0 0 0~2 0 0 3年雨量将持续偏少 ,2 0 0 4或 2 0 0
关键词 河套地区 雨量趋势预测 子波分析 4月 5月 周期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婷婷 阙龙凯 +1 位作者 唐强 牛淑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203-205,共3页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呈北槽南涡型,是西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500 h Pa低涡和低槽、700 h Pa切变线及地面...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呈北槽南涡型,是西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500 h Pa低涡和低槽、700 h 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分析表明,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副热带西风急流云系和高原切变云系在河西上空合并发展,且稳定维持,造成张掖市暴雨天气。从雷达回波图可以看出,辐合线和强回波带稳定少动,维持在民乐县上空,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了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500 h Pa和700 h Pa偏南暖湿气流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至河西地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均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涡 短时强降水 甘肃张掖 2017年6月4—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6月2日锦州地区强降水诊断分析
18
作者 常姝婷 杨桂娟 +2 位作者 史虹婷 曲梓祎 王淼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1期153-157,共5页
受东北冷涡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位于辽宁省西部的锦州地区2021年6月2日4:00—20:00出现强降水天气。本文利用ERA再分析数据和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东北冷涡和低空急流相互作用背景下地面干线... 受东北冷涡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位于辽宁省西部的锦州地区2021年6月2日4:00—20:00出现强降水天气。本文利用ERA再分析数据和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东北冷涡和低空急流相互作用背景下地面干线触发导致的强降水;由于高空风较强,干线两侧3 h变压梯度较大,对流系统在锦州地区停滞时间较短。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上游台站风向、气压、3 h变压的变化情况对锦州地区的天气预报预警工作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触发机制 干线 辽宁锦州 2021年6月2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