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新评价清初京师贰臣诗人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对清初诗坛贰臣诗人群体的评价多失客观。近年来,随着学术气氛的宽松与研究视角的转换,上述现象逐渐得到改变,但对贰臣诗人的研究仍有大量的空白领域,如清初的京师贰臣诗人群体,这是一个在清初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对清初诗歌发展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诗歌群体。因此,本文力求立足历史与文本,以期还原这个群体在清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京师贰臣诗人 遗民诗人 清初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诗”的探寻:清初明遗民诗论 被引量:6
2
作者 潘承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4,共5页
针对墐钱木偶盛行的诗坛现状,清初遗民诗人接续前人的求索精神,重提“真诗”。真诗的要义,从诗人主观方面来说,就是诗要有“真性情”,要“有诸己而后出”,在这方面,他们不仅继承明末公安、竟陵派的合理成分,也弥补二者的严重不足,不仅... 针对墐钱木偶盛行的诗坛现状,清初遗民诗人接续前人的求索精神,重提“真诗”。真诗的要义,从诗人主观方面来说,就是诗要有“真性情”,要“有诸己而后出”,在这方面,他们不仅继承明末公安、竟陵派的合理成分,也弥补二者的严重不足,不仅正确地找到真性情之源,也辨证地提出既发愤抒情又苦吟锤炼的性情表现观;从客观方面来说,就是诗要发挥和承担当代史的功能和责任,在传统的“以诗证史”之外,创造性地提出“以诗补史”、“以诗正史”、“以心为史”等新说。清初明遗民诗论多方面发展前人,扳正时弊,突破官方诗教的羁縻,既是解读曾经极盛的遗民诗的一个内在因素,自身也是一笔重要理论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明遗民 真诗 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官氏家族与初唐文学——兼论新出土《上官婉儿墓志》的文学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可先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172,5,共10页
在初唐诗坛上,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是前后相继的两位领袖人物,影响着整个唐诗发展的进程。近来,《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又为初唐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墓志的一半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为我们从家族文学层面研究初唐文学提供了重要... 在初唐诗坛上,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是前后相继的两位领袖人物,影响着整个唐诗发展的进程。近来,《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又为初唐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墓志的一半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为我们从家族文学层面研究初唐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原始实证材料。《上官婉儿墓志》本身也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其特殊的传记形式和文字上的曲笔表现透露出墓志文体新变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官婉儿墓志》 上官氏家族 初唐诗坛 传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文学翻译的政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田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132,共5页
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到来,"翻译的政治"研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斯皮瓦克对"翻译的政治"研究扩大了翻译领域的视野。清末政局动荡,社会背景复杂,翻译在"暴力"作用下发生了变形,"翻译的政治"问题... 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到来,"翻译的政治"研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斯皮瓦克对"翻译的政治"研究扩大了翻译领域的视野。清末政局动荡,社会背景复杂,翻译在"暴力"作用下发生了变形,"翻译的政治"问题凸显。结合斯皮瓦克对"翻译的政治"的定义,从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译者身份与能力、翻译策略五个方面,对清末民初翻译的政治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翻译的政治"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廓清人们对"翻译的政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翻译的政治 意识形态 诗学 赞助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清诗选本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晓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6,共7页
由于历史发展、文学生态变化等缘故,清初清诗选本与以往相比具有独特的个性。选家与书商的联袂,使得原本以保存文献、去粗取精为目的的诗选染上了浓厚的商业气息。为使选本畅销,他们常常在书名、扉页等处突出创新、标举特色,有些选本更... 由于历史发展、文学生态变化等缘故,清初清诗选本与以往相比具有独特的个性。选家与书商的联袂,使得原本以保存文献、去粗取精为目的的诗选染上了浓厚的商业气息。为使选本畅销,他们常常在书名、扉页等处突出创新、标举特色,有些选本更有旨在维护商业利益的"版藏××"、"倘有翻刻,千里必究"等类似版权的申明。不过,受清初论诗风气的影响,这些诗选并没有因商业化而流于肤浅,不少选家通过选本表达了明确的诗学思想。他们重视对诗歌本质、发展脉络等的探讨和梳理,关注诗坛动态,并建构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批评体系。此外,乡邦意识显豁、地域色彩鲜明、群体性明显也是清初清诗选本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清诗选本 商业化 诗学 地域性诗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初北方诗坛的慕陶之风 被引量:3
6
作者 辛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元初北方诗坛延续宋金以来的慕陶传统,隐者以慕陶自释,仕者以慕陶为依托,慕陶之风盛行。诗人尊陶重陶,陶渊明形象中原有的隐逸、高洁等特点被继承并得到认可,豪爽、刚烈等特征被特别强调突出,出现了“陶李”“屈陶”并称之说。在诗歌创... 元初北方诗坛延续宋金以来的慕陶传统,隐者以慕陶自释,仕者以慕陶为依托,慕陶之风盛行。诗人尊陶重陶,陶渊明形象中原有的隐逸、高洁等特点被继承并得到认可,豪爽、刚烈等特征被特别强调突出,出现了“陶李”“屈陶”并称之说。在诗歌创作上,以和陶、咏菊与咏桃源、题陶画三类最具特色,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元初北方诗人既强调语言、典故等方面的学习,更追求精神上的契合与自身情感的抒发。他们高度认可并主动选择陶渊明,在延续旧说的基础上,对其形象进行重新塑造,用诗歌评陶、论陶、学陶,慕陶成为元初北方诗坛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初年 北方诗坛 慕陶之风 和陶咏陶 豪爽刚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虞山派及其诗文化圈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7-42,共6页
虞山派是清初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本文考察了诗派概念形成、诗派阵容 ,并从文社、藏书传统、琴画艺术等方面论证虞山诗文化圈的存在 ,使这一诗派形成的实况得到揭示 ,由此亦可了解虞山派的诗学倾向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 虞山派 诗文化圈 清朝末年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京沪诗坛地位的转移——以结社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邱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9,192,共9页
清末民初的辛亥革命、袁世凯帝制、张勋复辟等一系列政治事件造成了一大批文人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空间迁移,也随之造成了文学地理版图上新的文人群体分布。文人群体在新的地理空间的聚合也衍生了各种文人结社,这展示了文人们以群体... 清末民初的辛亥革命、袁世凯帝制、张勋复辟等一系列政治事件造成了一大批文人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空间迁移,也随之造成了文学地理版图上新的文人群体分布。文人群体在新的地理空间的聚合也衍生了各种文人结社,这展示了文人们以群体的方式参与到新的文学语境的建构之中。诗社的地理分布变化展现了波谲云诡的历史时段中文人心态的复杂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京沪诗坛 结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胡适的文学创作重审其早期诗学理论
9
作者 李国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4,共5页
胡适的早期诗歌创作,具有三种布局:白话诗、白话词、白话曲。他的文学创作基本上和他的早期诗学理论相符合。结合胡适的早期诗歌和诗学,可以发现他的理论主张并非是对传统诗学的完全反叛,它实质上是晚清"诗界革命"的延续和发... 胡适的早期诗歌创作,具有三种布局:白话诗、白话词、白话曲。他的文学创作基本上和他的早期诗学理论相符合。结合胡适的早期诗歌和诗学,可以发现他的理论主张并非是对传统诗学的完全反叛,它实质上是晚清"诗界革命"的延续和发展,对新诗理论的构建有铺路之功。不过,胡适的早期诗学理论也有与"诗界革命"不同的地方,比如提倡白话文学为正宗,激进地批判了传统诗词的地位及其艺术价值。这些不同之处来源于胡适的文学进化论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创作 早期诗学理论 白话诗 诗界革命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又旦与清初诗坛
10
作者 冉耀斌 Yao-bin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3,共8页
清初关中诗坛诗人辈出,王弘撰、李柏、李因笃、孙枝蔚、王又旦等最为著名。王又旦一生经历比较复杂,诗风也多变化。他曾作为新朝进士、地方廉吏和台阁重臣,在关中、江南和京师诗坛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通过研究王又旦的仕宦经历、交游... 清初关中诗坛诗人辈出,王弘撰、李柏、李因笃、孙枝蔚、王又旦等最为著名。王又旦一生经历比较复杂,诗风也多变化。他曾作为新朝进士、地方廉吏和台阁重臣,在关中、江南和京师诗坛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通过研究王又旦的仕宦经历、交游状况可以发现清初诗坛的许多变化,如朝野诗人的沟通,诗学风尚的演变,以及清初诗人特殊的心态。比较有意义的是,王又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次诗学活动——漫游江南和居官京师,都留下了与当时诗坛名家的画像——《五子论文图》和《五客话旧图》,通过这两幅画像可以较为准确地勾勒出他的诗学交游活动和清初诗歌发展流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坛 诗学 清初诗人 仕宦经历 京师诗坛 江南 活动 画像 关中 发展流变 王弘撰 演变 新朝 心态 诗歌 诗风 漫游 论文 廉吏 进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龚鼎孳对清初词坛的贡献
11
作者 邓妙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4-70,共7页
龚鼎孳是清初词坛的早期代表。他早期填词取源《花间》,创作了不少婉媚蕴藉的令词,与词坛主流之云间派保持了相当的一致。但他又能突破云间派狭隘的理论主张,大量创作长调,不为"花间妩媚"局限,导扬"稼轩风"。历来... 龚鼎孳是清初词坛的早期代表。他早期填词取源《花间》,创作了不少婉媚蕴藉的令词,与词坛主流之云间派保持了相当的一致。但他又能突破云间派狭隘的理论主张,大量创作长调,不为"花间妩媚"局限,导扬"稼轩风"。历来不少观点认为:龚鼎孳填词带"稼轩风"乃受阳羡宗主陈维崧的影响,实际上龚鼎孳使用长调、倾心"稼轩风"的时间远早于陈维崧。而他对陈维崧的奖掖,更为陈维崧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根基。龚鼎孳对清初词坛有承前启后之功,为清词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鼎孳 清初词坛 云间派 陈维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学鸿儒科与清初诗风之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丽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清初弥漫于诗坛的御用气、缙绅气为人诟病已久,讨论清诗如何从明遗民诗的兴气淋漓演变为点缀升平的唱和工具,康熙年间的"博学鸿儒科"必须被提及。该科之开对征服汉族文人之心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促成了清初诗歌创作... 清初弥漫于诗坛的御用气、缙绅气为人诟病已久,讨论清诗如何从明遗民诗的兴气淋漓演变为点缀升平的唱和工具,康熙年间的"博学鸿儒科"必须被提及。该科之开对征服汉族文人之心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促成了清初诗歌创作风气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博学鸿儒 诗风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诗坛与诗学趋向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增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共4页
清初诗坛,主要有遗民诗人、贰臣诗人、清初入仕新朝的文臣三大创作群体。清初诗学逐渐从拟"高格逸调"与"独抒性灵"中走向重诗歌的价值功能的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主张... 清初诗坛,主要有遗民诗人、贰臣诗人、清初入仕新朝的文臣三大创作群体。清初诗学逐渐从拟"高格逸调"与"独抒性灵"中走向重诗歌的价值功能的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主张诗歌的怨刺功能,明显具有抗清、经世的意图,二是主张"温柔敦厚"、"主文而谲谏"的儒家诗学的审美原则的复归,诉求安定与巩固统治现状之目的。清初诗学还对"七子"、"公安""竟陵"诗学等重新审视与反思,由"拟古"之风注重诗歌的高格逸调,而走向现实,重"情"的抒发,再而趋于"神韵"说;伴随着这一进程,宋诗学便悄然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坛 儒家诗学的复归 审视 反思 宋诗兴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澄中诗学观
14
作者 于海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6-141,共6页
李澄中是清初山左诗坛上颇有影响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取法盛唐,尤以杜甫为宗,同时又具有通变的诗学观。其诗歌活动有着自觉的理论导向,且与明末清初诗学思潮和山左诗歌传统紧密相关,在山左诗坛既具有特异性,又呈现出山左文学群体的整体风... 李澄中是清初山左诗坛上颇有影响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取法盛唐,尤以杜甫为宗,同时又具有通变的诗学观。其诗歌活动有着自觉的理论导向,且与明末清初诗学思潮和山左诗歌传统紧密相关,在山左诗坛既具有特异性,又呈现出山左文学群体的整体风貌,具有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澄中 清初 诗歌 诗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末民初商界“论说”看转型时期的商人世界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13,共14页
清末民初颇具特色的商界"论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商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趋向。"合群""联合"之说,体现了商人新的自我认知与近代群体意识的萌发,直接促进了商会等新式商人团体的诞生;"爱国"... 清末民初颇具特色的商界"论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商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趋向。"合群""联合"之说,体现了商人新的自我认知与近代群体意识的萌发,直接促进了商会等新式商人团体的诞生;"爱国"之说,反映了商人之所爱乃国民的国家,而非君主专制之国;"政治"之说,集中表现出商界在商言商式的商人政治视角与特点;"实业"之说,则反映了商人对实业、商法、信用与道德、开商学兴商智等重要问题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 中国商会 工商界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韩诗经典化进程中被遮蔽的一环——清初诗学语境下汪森的韩诗研究及其意义
16
作者 丁俊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96-103,共8页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汪森《韩柳诗合集》是韩愈、柳宗元诗集合批本,批点韩诗尤为细致,是较早的韩诗批点单行本。在清初诗坛重建儒家诗教、重性情、求真诗的诗学语境下,汪森肯定韩诗上承李、杜,下启宋风的地位,从文本刊刻及评点入手,力...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汪森《韩柳诗合集》是韩愈、柳宗元诗集合批本,批点韩诗尤为细致,是较早的韩诗批点单行本。在清初诗坛重建儒家诗教、重性情、求真诗的诗学语境下,汪森肯定韩诗上承李、杜,下启宋风的地位,从文本刊刻及评点入手,力推韩诗,全面解析韩诗风格,探析韩诗内在价值,揭示了韩诗在古典诗学史上的地位,是清代韩诗经典化历程中的一环。但一直以来此本甚少被关注,其在韩诗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未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学 平易晓畅 含蓄蕴藉 性情 韩诗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