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区域产业退出路径研究
1
作者 李伟 王宛 +2 位作者 伏怡铭 胡晓辉 贺灿飞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0-782,共13页
产业有序更替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演化经济地理学十分重视产业演替研究,但存在重产业进入而轻产业退出的问题,并且没有较好方法定量识别关联性和非关联性退出产业。本文提出了一个定量识别关联性和非关联性退出产业的新方法... 产业有序更替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演化经济地理学十分重视产业演替研究,但存在重产业进入而轻产业退出的问题,并且没有较好方法定量识别关联性和非关联性退出产业。本文提出了一个定量识别关联性和非关联性退出产业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关联性和非关联性退出的数量特征与空间特征,并重点研究了(非)关联性退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产业退出以非关联性产业退出为主,关联性产业退出相对较少。1998—2012年中国非关联性退出产业约占退出产业总数的65%,而关联性退出产业约占退出产业总数的35%。(2)关联性和非关联性退出存在一定空间差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具有更高比例的关联性退出,西部地区具有更高比例的非关联性退出。(3)技术关联在产业退出中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关联性产业退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关联性产业退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有序退出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关联 产业退出路径 经济复杂度 经济发展水平 演化经济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逻辑
2
作者 董昀 延缘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6,共10页
金融文化是影响金融行为选择和金融活动取向的价值系统。不同类型的金融文化塑造不同特点的金融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 金融文化是影响金融行为选择和金融活动取向的价值系统。不同类型的金融文化塑造不同特点的金融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逻辑内嵌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大逻辑。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总体框架中,诚实守信是行为根基,以义取利是行为目标,稳健审慎是行为基调,守正创新是行为动力,依法合规是行为规则,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内核。“第二个结合”不仅筑牢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道路根基,也打开了我国金融学理论创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权的权利结构与实现路径
3
作者 陈婉玲 周浩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0,共13页
区域发展权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法治化的逻辑起点,厘清区域发展权的权利结构对助力权利实现、平衡区域发展利益、促进区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依循传统权利结构“内容、主体、客体”三要素理论,区域发展权是一个以“区域发展利益”为核心... 区域发展权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法治化的逻辑起点,厘清区域发展权的权利结构对助力权利实现、平衡区域发展利益、促进区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依循传统权利结构“内容、主体、客体”三要素理论,区域发展权是一个以“区域发展利益”为核心内容、以“区域”为权利主体、以“资源资产”为基础权利客体的集合性权利。区域发展权的实现离不开对区域利益格局的调整、区域主体地位的认可及资源资产产权的整体保护。为此,必须加强国家立法保障,促进区域理性合作,增强区域内生动力,构建由外源到内生的区域发展权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权 权利结构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北疆文化:历史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吕文利 孙晓晨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F0003,共8页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北疆大地上的多种文化汇聚交融而成的,是近年来内蒙古着力打造的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一种柔性力量,北疆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凝练各民族共享共创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符号,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北疆大地上的多种文化汇聚交融而成的,是近年来内蒙古着力打造的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一种柔性力量,北疆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凝练各民族共享共创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符号,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同时,北疆文化是我国边疆研究与新时代发展需求不断适应、密切结合的产物,是对区域文化的有益探索,能够推动中国边疆学的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新的历史形势下,应加强文化戍边,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与区域实践特点,推动北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北疆文化研究阐释与学术资源整合,加快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过硬的北疆文化研究队伍,并以此不断推进内蒙古文化强区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重要支撑与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内蒙古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戍边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何以化民易俗?——以西南联大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孙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西南联大作为一方教化之重镇,植根于昆明,心系国家命运,努力弦歌事业,兼具建设者、引领者、绍续者之三重角色,发挥了化民成俗之社会作用。作为西南边疆地区的建设者,西南联大师生将学术人生彻底融入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既改变... 西南联大作为一方教化之重镇,植根于昆明,心系国家命运,努力弦歌事业,兼具建设者、引领者、绍续者之三重角色,发挥了化民成俗之社会作用。作为西南边疆地区的建设者,西南联大师生将学术人生彻底融入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既改变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又使昆明成为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作为战时高等教育的引领者,西南联大的创办不仅完成了保存中国教育事业的最初目的,解决了国人对于战时教育如何办、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如何实现等诸种教育困惑;而且成为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一面引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进行文化抗战的旗帜,担负起了战时赋予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国教育文脉的绍续者,西南联大师生将自我的学术探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基于自身优秀教育遗产来诠释高等教育的新范式,构建了属于中国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和概念系统。这正是西南联大在战时独特的社会地位所在。以西南联大为典范,高等教育要发挥化民易俗的教育作用,就应在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此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化民易俗 建设者 引领者 绍续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与构建路径
6
作者 白永秀 闫雪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12页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却鲜有文献将山域经济及其独特的产业体系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剥离出来、辨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生态保护是山域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本文以秦岭山域产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秦岭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秦岭应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灵魂、以生态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生态产业为本色、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文旅生农”一体化协同推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合、智能、安全的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通过文化产业大众化、旅游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以及“文旅生农”一体化,稳步构建秦岭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将秦岭大保护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切实推进秦岭大保护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山域绿色产业体系 “文旅生农”一体化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现实需求及路径探颐--以广西六堡茶为例
7
作者 张小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67-171,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之“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和广西特色的区位优势条件,六堡茶作为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之“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和广西特色的区位优势条件,六堡茶作为广西地区农产品的代表在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更是面临着如何准确传递产品特色价值及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多项挑战。故该文积极结合上述多重背景导向,围绕乡村振兴视域下六堡茶文化外宣翻译中“有什么”“怎么说”及“说给谁”等问题,提出注重特色彰显,优化翻译表达;挖掘文化底蕴,创新表达方式;把握市场需求,调适翻译策略等六堡茶文化外宣翻译的优化策略,望能够据此为切实推动广西地区乡村振兴及提升六堡茶文化外宣翻译水准提供必要的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六堡茶 茶文化 外宣翻译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文旅助力河南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8
作者 魏艳 李保国 +1 位作者 远萌 刘家汝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06-208,共3页
新质生产力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的视角阐述了文旅产业发展在资源挖掘、业态创新、消费培育、场景再现等方面的新要求,剖析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培育乡... 新质生产力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的视角阐述了文旅产业发展在资源挖掘、业态创新、消费培育、场景再现等方面的新要求,剖析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传承优秀文化、完善配套设施、培养复合人才、强化科技支撑等实现河南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文旅助力 发展路径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成就、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航 柳天恩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顶层规划政策设计、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新两翼”建设、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联动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协同发展不...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顶层规划政策设计、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新两翼”建设、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联动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然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依然面临区际发展差距大、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不紧密、科技成果跨区转化比例偏低、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全面绿色转型任重道远等现实问题。应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的优化路径,包括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跨区转化、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健全生态协同治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历史成就 现实困境 路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羊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10
作者 王晓乔 马梅 +1 位作者 马彬菲 安建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0-196,共7页
羊绒产业链的发展可为畜牧业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并为实现畜牧业产业的空间升级提供源动力,对促进其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羊绒产量的大区,发展羊绒产业链不仅能促进一、二、三产业的... 羊绒产业链的发展可为畜牧业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并为实现畜牧业产业的空间升级提供源动力,对促进其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羊绒产量的大区,发展羊绒产业链不仅能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更是建立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实现畜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了内蒙古羊绒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羊绒产业链发展存在种质退化,致使原绒品质下降、生产方式粗放化、技术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强良种培育力度、集约化发展构建产业集群等建议,以期推动实现内蒙古羊绒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及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产业链 内蒙古自治区 高质量发展 路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与实现路径——以义学碑刻文献为中心
11
作者 冉富匀 李良品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2,共6页
西南地区义学教育碑刻文献虽是一种物质文化,但承载着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表现在凸显国家意识、实现“同文”之治、强调“崇儒重道”、主动“移风易俗”等方面,极大地延展了... 西南地区义学教育碑刻文献虽是一种物质文化,但承载着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表现在凸显国家意识、实现“同文”之治、强调“崇儒重道”、主动“移风易俗”等方面,极大地延展了清政府在西南地区的教化网络,其实现路径在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官员倡建与施行和当地民众配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南地区 义学教育 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境遇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俊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48,共4页
目的 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结合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设计理念,开发出一系列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的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新媒体时代信息... 目的 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结合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设计理念,开发出一系列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的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形式,以及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要求进行深入解读,并从中明确该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主要思路和开发的主要路径。结论 通过新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以及博物馆官方平台与公众的相对接,可以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固有认知形成颠覆,确保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交融性,并且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转化、以“碎片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实现内容的完整性,打造博物馆专有的文创品牌,可以开发出适合新媒体时代大环境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对当今乃至未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博物馆文创产品 设计思路 开发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内在机理与空间效应
13
作者 赵金金 余敏辉 +1 位作者 刘博 魏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 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局部视角研究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一体化对本城市和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一体化水平每增长1%,则带动本城市、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分别增长0.072%和0.158%;一体化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衰减态势,空间溢出边界为170 km;2008年、2013年、2018年和2022年一体化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处于领先的苏州、无锡始终为强或中推进,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嘉兴、常州的等级均提升,而宿迁、淮安、扬州等级降低,淮北、宿州、徐州、镇江则在2022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降低了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长三角运河城市 文旅融合发展 空间面板杜宾 时空地理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生态视角下数据要素价值化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耿瑞利 孙瑜 +2 位作者 杨瑞仙 游海鹏 高晓宁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6,102,共13页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价值化在数字中国背景下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对其展开系统审视,揭示各地区现阶段发展型态和建立完整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数据价值释放。[方法/过程]借由信息生态理论建立数据要素生态观,构建数据要素价...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价值化在数字中国背景下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对其展开系统审视,揭示各地区现阶段发展型态和建立完整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数据价值释放。[方法/过程]借由信息生态理论建立数据要素生态观,构建数据要素价值化驱动因素模型,探究数据层、技术层、主体层、环境层多重因素的联动效应。以27个省(自治区)为分析样本,识别地区发展型态特征,最终厘清数据要素价值化系统发展路径。[结果/结论]当前各地区数据要素价值化实践中存在成熟引领型、全力追赶型和政府推动型3种型态:成熟引领型地区凭借其既有优势,能够快速响应国家数据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从而产生领先的数字经济效应;全力追赶型地区虽然存在数据资源禀赋短板,但其依赖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加之政府的大力支持,逐渐展现出数据要素价值化后发之势;政府推动型地区更加依赖政府部门和政策制度的推动,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型态也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化的主要模式。提出本体、主体、技术、环境因素共同驱动的数据要素价值化系统发展路径,各地区应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特征,针对性优化数据要素在系统中的持续流动和价值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价值化 信息生态理论 驱动因素 地区发展型态 系统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华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婵 滕传姮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99-102,107,共5页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华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能够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但也面临着农业绿色发展不平衡、生活消费绿色化有限、自然资源要素短缺和环境污染存在等挑战。为推进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华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能够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但也面临着农业绿色发展不平衡、生活消费绿色化有限、自然资源要素短缺和环境污染存在等挑战。为推进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可探索建立理念协同、教育协同、体验协同和产业协同4种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农耕文化 绿色经济 协同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文化与农类高校党建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致行 肖慧萍 李祥祥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文化的土壤与党建的根脉是新时代鲜明的特色,农耕文化与农类高校党建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旨在通过挖掘农耕文化深厚底蕴,实现跨界融合激发教育新活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党建创新的双重飞跃。该文分析农耕文化在农类高校呈现的内容和形式,... 文化的土壤与党建的根脉是新时代鲜明的特色,农耕文化与农类高校党建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旨在通过挖掘农耕文化深厚底蕴,实现跨界融合激发教育新活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党建创新的双重飞跃。该文分析农耕文化在农类高校呈现的内容和形式,聚焦于党建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困境,提出农耕文化与高校党建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不仅能够丰富党建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农业人才。农耕文化与农类高校党建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推动农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党建 融合发展 时代价值 困境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雯雯 辛杰 +4 位作者 康全国 余浩宇 崔亚圣 王伟 高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7-119,148,共4页
在深入分析大余湾这一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发展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即“科学保护,创新发展”“业态融合,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域协作,开放发展”“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在深入分析大余湾这一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发展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即“科学保护,创新发展”“业态融合,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域协作,开放发展”“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探索出3条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即古色人文构筑精神家园,绿色山水绘就发展底色,金色农业深耕文明沃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乡村振兴 历史文化名村 大余湾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闻利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93-196,共4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知识共享,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乡村文化打破地理限制,借助“互联网+乡村文化”平台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参与。此外,新质生产...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知识共享,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乡村文化打破地理限制,借助“互联网+乡村文化”平台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参与。此外,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带动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乡村文化在数字环境中展现出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推动文化内容的更新与社会功能的重塑。然而,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鸿沟、文化资源流失、过度商业化等现实困境,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文化振兴 数字技术 经济发展 战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新疆喀什地区的调查
19
作者 黄友初 王佩 杨继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将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分为走进帮扶型、区域活动型、跨区学习型和自我发展型等四种类型,对新疆喀什地区小学教师在各路径中的效果和频次进行调查发现,自我发展型的效果最好,跨区学习型的效果频次比最高;走进帮扶型的听评课... 将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分为走进帮扶型、区域活动型、跨区学习型和自我发展型等四种类型,对新疆喀什地区小学教师在各路径中的效果和频次进行调查发现,自我发展型的效果最好,跨区学习型的效果频次比最高;走进帮扶型的听评课效果最好;区域活动型的校本教研效果最好;跨区学习型的外出集中培训效果最好;自我发展型的搜索网络资源效果最好。各路径的效果和频次在性别、教龄、任教学科和是否担任班主任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可强化学科带头人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走进帮扶型专业发展应契合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实际需求;对教师适当减负,促使教师在区域内和跨区交流中深度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下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区域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6—2021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实证
20
作者 代刚 郭育竹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6,F0003,共14页
为进一步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涉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和... 为进一步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涉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5个区域的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这5个区域内的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76.7%,说明现阶段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基本满足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的需求。2)虽然现阶段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明显,并呈现出集聚的空间分布形态,但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和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中上游区域呈现出的次冷区和冷区空间分布特征。3)长三角地区只有浙江省完成高效型区域的跃迁,京津冀地区中北京市和河北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长江经济带上游区域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黄河生态经济带以四川省、山东省和山西省为代表的区域实现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粤港澳大湾区只有广东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4)从影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差异的因素来看,整个民族文化因素影响力最大,其中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数影响力最大,自然地理因素中的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区域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