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o-Fe_(3)O_(4)强化牛粪厌氧发酵及抗性基因削减 被引量:1
1
作者 习彦花 王馨芝 +4 位作者 李旭 魏帅强 孙立博 吕亚天 程辉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50-6259,共10页
为提高牛粪高浓度厌氧发酵产气性能,考察了不同浓度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_(3)O_(4))对底物水解及产气效率的强化效果,探究其对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归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00mg/L的Nano-Fe_(3)O_... 为提高牛粪高浓度厌氧发酵产气性能,考察了不同浓度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_(3)O_(4))对底物水解及产气效率的强化效果,探究其对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归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00mg/L的Nano-Fe_(3)O_(4)可以提高牛粪高浓度厌氧发酵底物水解程度,增强系统稳定性,提高沼气产量12.36%.与对照相比,发酵系统中水解产酸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的丰度分别显著增加了37.39%和75.86%.属水平上尤其是梭菌属(Clostridium)和瘤胃球菌(Ruminofilibacter)丰度是原来的3.50倍和8.69倍.产甲烷菌中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占主导地位,其丰度达2.55%,比对照显著增加27.50%.此外,潜在致病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丰度分别显著降低72.14%和93.69%;ARGs中四环素类(tetA、tetG、tetH、tetJ)、氨基糖苷类(aph(3)、aph(6))削减率达100%.磺胺酰胺类(sul1、sul2)平均削减率达74.41%~96.55%.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Nano-Fe_(3)O_(4)对稳定发酵系统、提高微生物活性、增加沼气产量、抗性基因削减等方面有多重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畜禽粪污沼气工程中Nano-Fe_(3)O_(4)等导电性外源调控添加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牛粪 高浓度 厌氧发酵 抗生素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强化牛粪高浓度厌氧发酵协同抗生素抗性基因削减
2
作者 习彦花 王馨芝 +4 位作者 李旭 魏帅强 孙立博 吕亚天 程辉彩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提高畜禽粪便厌氧发酵(anaerobic digestion, AD)效率并促进其在高有机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探究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消长机制。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中温35℃和高温55℃对牛粪高浓度(1... 为提高畜禽粪便厌氧发酵(anaerobic digestion, AD)效率并促进其在高有机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探究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消长机制。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中温35℃和高温55℃对牛粪高浓度(12%TS)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功能微生物群落及ARGs消长的影响,挖掘不同因子与ARGs的相互关系;实验证明:牛粪高固浓度发酵系统在高温55℃条件下具有更好的产气性能,甲烷产量提高17.27%。中温发酵过程VFAs的组分主要为乙酸和丙酸,二者约占VFAs的55.58%,其中丙酸积累量高,转化慢,系统出现短暂酸化状态。而高温发酵体系的稳定性及抗酸能力更强,高温改变了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属,增加了Acetivibrio、Petrimonas、Methanothermobacter等微生物的丰度从而增加产气量,维持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动态平衡。相比中温(35℃),高温(55℃)发酵更能促进ARGs(尤其是aph(6)-Id、aph(3″)-Ib和sul1)相对丰度的削减。提高温度可显著提高厌氧发酵体系的产气性能,增加稳定性;微生物群落变化是ARGs消长的主要驱动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畜禽养殖粪污厌氧发酵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牛粪 高浓度厌氧消化 微生物群落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奶牛和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组成的特征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景昊 杨晨 +5 位作者 杨涵琳 郜世凯 赵运泽 郭爽 李和平 王月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60,共11页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乳汁中菌群特征的分析对建立乳房炎防控体系和提高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分析河南省某奶牛场17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乳汁中菌群特征的分析对建立乳房炎防控体系和提高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分析河南省某奶牛场17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发现,微生物菌群在11个门、24个纲、37个目、82个科和184个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低于健康奶牛乳汁,在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乳腺感染后,变形菌门、软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降低;互养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乳腺炎奶牛乳汁中的链球菌科、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棒状杆菌科、罗尔斯通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优势菌属中有4个嗜冷菌,健康奶牛和乳腺炎奶牛乳汁中的嗜冷菌总丰度分别为19.5%和42.0%。提示乳汁中微生物组成变化可能与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该研究为奶牛场乳房炎的防控及原料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汁 菌群特征 乳腺炎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盛期奶牛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生产性能的代谢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潇怡 王迪铭 +1 位作者 孙会增 刘建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6,共12页
为揭示奶牛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生产性能的代谢机制,以健康奶牛为对照,本研究比较分析了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奶牛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转录组测序结果。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脂肪变性时,苏木精-伊红染色的肝脏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大小不等的近圆... 为揭示奶牛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生产性能的代谢机制,以健康奶牛为对照,本研究比较分析了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奶牛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转录组测序结果。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脂肪变性时,苏木精-伊红染色的肝脏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与健康奶牛相比,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奶牛的脂肪矫正乳、能量矫正乳、乳脂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血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对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发现241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表达下调的DEGs有136个,表达上调的DEGs有105个。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发现,DEGs主要富集于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与分子功能中;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另外,对全体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发现,基因主要富集于脂肪酸延长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影响脂质代谢的重要通路。上述结果表明,肝脏脂肪变性影响了奶牛肝脏的脂质代谢,进而影响了奶牛全身代谢,引起了奶牛乳脂含量等生产性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奶牛 泌乳盛期 脂肪变性 肝脏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青贮饲料对奶牛瘤胃液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斐然 赵龙飞 +1 位作者 张梦圆 张苏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甜高粱青贮饲料,采用Illumina MiSeq 2×250系统,对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分别饲喂高糖甜高粱青贮(HSS)、低糖甜高粱青贮(LSS)和玉米青贮(MZS)3种青贮饲料奶牛瘤胃液样本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甜高粱青贮饲料,采用Illumina MiSeq 2×250系统,对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分别饲喂高糖甜高粱青贮(HSS)、低糖甜高粱青贮(LSS)和玉米青贮(MZS)3种青贮饲料奶牛瘤胃液样本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HSS组和MZS组瘤胃液样品中菌类丰富度相近且高于LSS组;HSS组、MZS组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所占比例最大,极显著高于LSS组(P<0.05),分别占39.65%和40.51%;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分别占29.67%和32.87%,低于LSS组;通过菌属的分析,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在3种瘤胃液中都是优势菌群,HSS组与MZS组瘤胃液中的细菌菌群有许多共性,且菌属丰富度高于LSS组。结果提示HSS可代替MZS用于饲喂奶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瘤胃微生物 甜高粱 多样性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和低产奶牛甲烷产量和产甲烷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祁杰 李大彪 +3 位作者 牛晓雨 曲魏 胡红莲 高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试验通过探究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甲烷产量和产甲烷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从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的角度揭示高产和低产奶牛甲烷产量不同的原因,并将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与甲烷产量、产奶量和乳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采用双因... 试验通过探究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甲烷产量和产甲烷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从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的角度揭示高产和低产奶牛甲烷产量不同的原因,并将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与甲烷产量、产奶量和乳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选用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胎次和饲养管理条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按泌乳性能(高产、低产)和泌乳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分为高产泌乳前期组、高产泌乳中期组、高产泌乳后期组、低产泌乳前期组、低产泌乳中期组和低产泌乳后期组,每组6头奶牛。所有奶牛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选用甲烷产量预测模型计算甲烷产量,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结果显示,高产奶牛甲烷产量显著低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泌乳前期甲烷产量显著高于泌乳中期和后期(P<0.05)。高产奶牛瘤胃产甲烷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低产奶牛(P<0.05),Ace指数、Chao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低产奶牛无显著差异(P>0.05)。高产奶牛瘤胃甲烷球形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泌乳前期和中期瘤胃甲烷球形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后期(P<0.05),奶牛泌乳后期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前期和中期(P<0.05)。奶牛瘤胃甲烷球形菌属相对丰度与甲烷产量和乳脂率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高产奶牛甲烷产量、瘤胃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低于低产奶牛,奶牛泌乳前期甲烷产量高于泌乳中期和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量 产甲烷菌 奶牛 高产 低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岳世林 马晓勇 姜国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解决低温时牛粪堆肥时间长的问题,缩短堆肥发酵周期,提高有机肥品质,试验将筛选到的8株细菌制成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加入牛粪堆肥中设为试验组(T组),不加菌剂自然堆肥设为对照组(C组),检测理化指标、物种组成和优势微生物,验... 为解决低温时牛粪堆肥时间长的问题,缩短堆肥发酵周期,提高有机肥品质,试验将筛选到的8株细菌制成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加入牛粪堆肥中设为试验组(T组),不加菌剂自然堆肥设为对照组(C组),检测理化指标、物种组成和优势微生物,验证制备的复合菌剂对冬季牛粪堆肥启动和堆肥高温期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固体复合菌剂后,T组相比C组,堆肥初期温度启动和上升速度更快,提前2 d达到高温期且最高温高出3.4℃;pH上升和下降变化幅度均大于C组,最终维持在8.1左右;堆肥结束时,含水率、C/N和有机质均下降,全磷、全钾和种子发芽率(GI)均上升,T组下降和上升幅度大;优势微生物门水平T组堆肥初期(T1)为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a,升温期(T2)为Firmicutes,高温期(T3)为Bacteroidetes,降温期(T4)和腐熟期(T5)为Actinobacteria和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是整个堆肥过程的优势微生物,C组与T组多样性相似,区别在于丰度比例不同,高通量测序发现,堆肥温度和微生物数量是影响堆肥的关键因素。综上,牛粪堆肥前添加制备的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能够快速启动冬季堆肥初始温度并延长高温期时间,缩短堆肥时间,提高堆肥效率和有机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堆肥 耐高温菌 耐低温菌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食高淀粉高油日粮奶牛的泌乳性能、乳成分变化及乳腺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8
作者 吴柯 韩印如 +5 位作者 李斌 刘肃然 贾坤 毕研亮 刘德武 郭勇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目的】研究高淀粉高油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腺组织转录组的影响,探索乳脂下降综合征(Milk fat depression,MFD)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8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4头/组),采用2×2反转试验设计,分为2期,每期2... 【目的】研究高淀粉高油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腺组织转录组的影响,探索乳脂下降综合征(Milk fat depression,MFD)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8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4头/组),采用2×2反转试验设计,分为2期,每期23 d,期间2组对调。每期的前16 d,对照组奶牛饲喂低淀粉低油的基础饲粮,对照组日粮的泌乳净能为6.78 MJ/kg;处理组奶牛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66 g/kg(DM基础)细粉碎玉米和46 g/kg(DM基础)大豆油;后7 d 2组奶牛均喂基础饲粮,处理组日粮的泌乳净能为7.66 MJ/kg。分别于每期的第1、4、7、10、13、16、19和22天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第16天采集乳腺组织用于检测转录本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第13、16天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显著降低(P<0.05);饲喂高淀粉高油饲粮7 d后乳脂率开始降低,其中,第10、13、16和19天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显著降低(P<0.05);第13、16和19天的乳蛋白、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奶牛乳腺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共检测到235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64个上调、171个下调。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炎症反应、α−氨基酸代谢、有机氮化合物代谢、细胞发育、脂质生物合成和脂肪细胞分化等相关;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轴突导向、NF-κB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相关。结合差异表达基因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筛选出了部分与脂质调控相关的基因作为研究奶牛MFD状态下脂质代谢的候选基因,包括在乳腺中下调表达的FGFR4、VDR、HTR2B、CCL21和TYRP1。【结论】高淀粉高油饲粮饲喂奶牛降低了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提高了乳蛋白、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下调了奶牛乳腺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科学配制日粮和研究MFD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淀粉 高油 奶牛 乳腺 转录组 泌乳性能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高温对冀中平原地区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王亚男 张洪伟 +4 位作者 周英昊 郭建军 许翊冉 高玉红 唐昭晖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9,共7页
该试验旨在探索冀中平原地区夏季高温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缓解奶牛热应激研究提供参考。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即非热季期、热季初期和热季后期,研究该区域荷斯坦奶牛的血常规、抗氧化性能、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指标... 该试验旨在探索冀中平原地区夏季高温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缓解奶牛热应激研究提供参考。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即非热季期、热季初期和热季后期,研究该区域荷斯坦奶牛的血常规、抗氧化性能、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乳脂和乳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产奶量下降0.74 kg(P<0.05),且呼吸频率极显著增加(P<0.01)。从血液指标分析,热季后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血小板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极显著上升(P<0.01)。另外,随温度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均极显著升高(P<0.01),葡萄糖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热季期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升高(P<0.01),热季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上述显著性变化的指标可作为冀中平原区奶牛对热环境敏感的关键因子,为早期制定防控措施和筛选耐应激个体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荷斯坦牛 生理生化指标 产奶性能 热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培养物对夏季高温环境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传凤 曾思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1-44,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酵母菌培养物对夏季高温环境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5头处于泌乳前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5头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奶牛则饲喂添加不同比例酵母菌培养物的基础日粮,其中试验Ⅰ组每头奶牛... 文章旨在探讨酵母菌培养物对夏季高温环境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5头处于泌乳前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5头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奶牛则饲喂添加不同比例酵母菌培养物的基础日粮,其中试验Ⅰ组每头奶牛每日添加100g,试验Ⅱ组每头奶牛每日添加200g,饲喂56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糖率明显更高,体细胞数明显更低,且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白蛋白、T4、T3水平明显更高,皮质醇和BHBA水组间差异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IL-6、HPT水平明显更低,IgA、IgM水平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本次试验测定指标,将酵母菌培养物添加到夏季高温环境奶牛日粮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其生产性能,还能显著提高奶牛的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培养物 高温环境 奶牛 生产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措施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吉峰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保证高产奶牛的良好发育和理想产奶量,需注重各阶段的饲养管理。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有效措施包括选择优秀牛种,以改良本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在奶牛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选择不同的饲养方式;产奶牛需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固定的饲喂模式、预... 保证高产奶牛的良好发育和理想产奶量,需注重各阶段的饲养管理。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有效措施包括选择优秀牛种,以改良本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在奶牛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选择不同的饲养方式;产奶牛需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固定的饲喂模式、预防热应激、清洁的挤奶卫生和牛舍卫生、慎重淘汰高产奶牛等。本文主要论述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中的技术要点,旨在为养殖户有序开展高产奶牛饲养活动,提升整体饲养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奶牛 饲养管理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高温条件下在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守玉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为探究夏季高温条件下在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60头体况接近、健康无病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饲喂基础饲... [目的]为探究夏季高温条件下在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60头体况接近、健康无病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饲喂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 g/头·d、15 g/头·d和20 g/头·d的酵母培养物。预试验期7 d,正式试验期21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奶牛的产奶量和4%标准乳产量显著升高(P<0.05),牛奶中的体细胞个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奶牛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β-羟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奶牛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夏季高温条件下,在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增强抗氧化能力,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培养物的最佳添加剂量为20 g/头·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高温条件 酵母培养物 奶牛 生产性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菌剂在牛粪堆肥中的试验应用 被引量:56
13
作者 沈根祥 袁大伟 +1 位作者 凌霞芬 冯志勇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9年第2期62-64,共3页
报道了Hsp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初步试验效果。结果表明,Hsp菌剂能迅速提高发酵温度,加快熟化进程,有效杀灭粪中所含的杂草种子和虫卵病菌,具有快速堆肥熟化和无害化的功效。
关键词 Hsp菌剂 牛粪 高温 堆肥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秸秆高温堆肥作为番茄育苗基质的循环利用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耿凤展 李荣华 +4 位作者 高波 蔡华 王达菲 葛梦娇 杨振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以番茄秸秆和牛粪为原料,进行了为期30 d的高温好氧堆肥,探讨番茄秸秆堆肥作为番茄育苗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堆体温度55℃以上共计9 d,可有效杀灭致病菌;p H值在微碱性范围内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电导率在4~5 m S·cm-1的... 以番茄秸秆和牛粪为原料,进行了为期30 d的高温好氧堆肥,探讨番茄秸秆堆肥作为番茄育苗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堆体温度55℃以上共计9 d,可有效杀灭致病菌;p H值在微碱性范围内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电导率在4~5 m S·cm-1的范围内,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堆肥30 d后,C/N由最初的25降低到20以下,发芽指数增加到61%,堆肥基本腐熟。番茄秸秆堆肥与蛭石混配后培育番茄幼苗,从株高、茎粗和壮苗指数等形态指标分析,番茄幼苗均生长良好。综合分析发芽率和壮苗指数等,堆肥与蛭石体积比为1∶4的混配基质育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秸秆 牛粪 高温堆肥 育苗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锌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建国 芦春莲 +4 位作者 曹洪战 李秋风 韩永利 李玉荣 武现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8-441,共4页
选择泌乳中后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24头,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锌水平71 0mg/kg日粮干物质),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500和800mg/kg的锌(以饲料级硫酸锌的形式)。研究高锌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理... 选择泌乳中后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24头,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锌水平71 0mg/kg日粮干物质),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500和800mg/kg的锌(以饲料级硫酸锌的形式)。研究高锌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锌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 05),不影响乳蛋白含量和乳脂率(P>0 05),但乳锌含量分别提高了66 91%(P<0 01)、104 83%(P<0 01)和115 7%(P<0 01)。添加高锌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 05),但血清锌水平分别提高了65%(P<0 01)、120 77%(P<0 01)和162 31%(P<0 01);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 05);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奶牛 生产性能 血液指标 影响因素 基础日粮 干物质 产奶量 蛋白含量 乳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苞和牛粪混合堆肥的物质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牛俊玲 梁丽珍 兰彦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4-827,共4页
以板栗苞和牛粪为原料,在北京市密云板栗生态园中进行了为期40d的高温好氧堆肥。板栗苞取自密云水库库区板栗生态园,牛粪取自周边养牛场的奶牛粪便,初始混合物料C/N为25~30,含水量在55%~60%,采用人工翻堆的方法进行通风。结果表明,由... 以板栗苞和牛粪为原料,在北京市密云板栗生态园中进行了为期40d的高温好氧堆肥。板栗苞取自密云水库库区板栗生态园,牛粪取自周边养牛场的奶牛粪便,初始混合物料C/N为25~30,含水量在55%~60%,采用人工翻堆的方法进行通风。结果表明,由于板栗苞与牛粪都是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物料,所以在堆制结束时,堆肥中的粗纤维含量仍有10.11%,整个过程中粗纤维降解率为57.25%。水溶性硝态氮在堆肥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而铵态氮损失比较严重,比初始物料减少了33.30%。在堆肥结束时,C/N基本稳定在20左右。在堆制20d后,发芽指数(GI)已上升到了80%以上。说明板栗苞和牛粪堆肥40d后基本可以达到腐熟,但堆肥中仍残存部分有形的板栗苞,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板栗苞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苞 牛粪 高温堆肥 物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高浓度水解酸化过程丙酸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文哲 王忠江 +2 位作者 王丽丽 刘海庆 吴志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367,共5页
在室温为20℃的实验室条件下,对牛粪进行了批量式高浓度厌氧发酵,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探讨了牛粪水解酸化过程中,温度、料液浓度和停留时间对丙酸含量的影响规律。温度、料液浓度和停留时间的取值范围分别为25~35℃、6%... 在室温为20℃的实验室条件下,对牛粪进行了批量式高浓度厌氧发酵,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探讨了牛粪水解酸化过程中,温度、料液浓度和停留时间对丙酸含量的影响规律。温度、料液浓度和停留时间的取值范围分别为25~35℃、6%~10%和2~12d,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顺序,利用频数分析找出各因素的最佳试验范围。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停留时间对丙酸含量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料液浓度的影响最小。通过频数分析,得出当温度为30~33℃,料液浓度为8%~10%,停留时间为10~12d时挥发酸中的丙酸含量均高于23%;当温度为25~31℃、料液浓度为7%~9%、停留时间为2~8d时挥发酸中的丙酸含量均低于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高浓度 水解酸化 丙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20~42周奶牛产奶性能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沈赞明 张荣飞 +2 位作者 解红梅 陈峰 陆天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7-673,共7页
采用96头多胎荷斯坦奶牛,试验开始时平均泌乳时间为135d,平均日产奶量35kg。根据试验前1周日平均产奶量(M)将牛群分为4个产量组:第1组M≤30kg(n=24),第2组30kg<M≤35kg(n=24),第3组35kg<M≤40kg(n=24),第4组M>40kg(n=24)。每... 采用96头多胎荷斯坦奶牛,试验开始时平均泌乳时间为135d,平均日产奶量35kg。根据试验前1周日平均产奶量(M)将牛群分为4个产量组:第1组M≤30kg(n=24),第2组30kg<M≤35kg(n=24),第3组35kg<M≤40kg(n=24),第4组M>40kg(n=24)。每组内随机划分半胱胺盐酸盐(Lactonin,LT)试验(Treatment,n=49)与对照(Control,n=47)。试验于平均泌乳期第20周开始,按剂量顺序给试验组奶牛添喂经过包被保护的半胱胺盐酸盐(Lactonin)2000~6000U/d,持续23周。试验1组(n=12)平均奶产量增加18%(P<0.05);4个试验组(n=49)平均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乳蛋白率呈增加的趋势(0.05<P<0.15),其中试验4组(n=13)乳脂率和乳蛋白合成分别比对照提高11%,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和4组标准乳(FCM)日产量倾向于提高(0.05<P<0.15)。免疫测定结果:试验组(n=32)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浓度均比对照组(n=32)增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半胱胺盐酸盐提高泌乳中后期高产奶牛泌乳量,改善乳品质,增进奶牛健康;半胱胺盐酸盐提高奶牛生产的作用与其促进奶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奶牛 半胱胺盐酸盐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料设计优化超高温灭菌乳复配乳化剂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杭锋 郭本恒 +4 位作者 任璐 龚广予 王荫榆 陈卫 张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4-989,共6页
微生物腐败引起的变质不是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的限制因素,其货架期主要取决于组织状态的保持。为了延长超高温灭菌乳的货架期,以目前使用的复配稳定剂BD0027为对照,选取蔗糖酯SE-15、分子蒸馏单甘酯(DMG)及羟基化改性大豆磷脂(SHP)为原... 微生物腐败引起的变质不是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的限制因素,其货架期主要取决于组织状态的保持。为了延长超高温灭菌乳的货架期,以目前使用的复配稳定剂BD0027为对照,选取蔗糖酯SE-15、分子蒸馏单甘酯(DMG)及羟基化改性大豆磷脂(SHP)为原料,采用混料设计的原理进行配方设计并基于布朗粒子的Boltzmann分布定律构建稳定动力学参数(SI)与超高温灭菌乳体系近红外光背散射光随时间的变化率的均值(ΔBS)之间模型,作为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的预测值。通过回归分析得到SI与SE-15、DMG、SHP配比之间的回归方程,方差分析以及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高度显著。因此,SI与ΔBS和SE-15、DMG、SHP配比比例之间的两个模型可以用于评价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并预测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设计 背散射光 超高温灭菌乳 复配乳化剂 沉淀 浮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牛粪堆肥中细菌群落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许修宏 成利军 +7 位作者 许本姝 门梦琪 孙瑜 张文浩 邓利廷 姜欣 武晓桐 盛思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0,共11页
文章以奶牛粪便和玉米秸秆作好氧堆肥,堆肥持续36 d。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特征,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样本层级聚类分析和距离热图(Heatmap)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门分... 文章以奶牛粪便和玉米秸秆作好氧堆肥,堆肥持续36 d。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特征,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样本层级聚类分析和距离热图(Heatmap)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门分类水平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堆肥前期和高温期相对丰度较高,酸酐菌门(Acidobacteria)在堆肥后期相对丰度较高;属分类水平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堆肥初始阶段各属相对丰度相近,环脂酸芽孢杆菌属(Tumebacillus)在堆肥升温期占优势,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和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为堆肥高温期优势类群,类似芽球菌属(Blastocatella)出现在堆肥高温期末期,在降温期和腐熟期成为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外剩余11个属均与含水率、有机物降解率、C/N和NH_4^+-N/NO_3^--N之间呈显著相关,肠杆菌属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研究表明,在牛粪堆肥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堆肥理化因子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粪便 高通量测序 理化参数 细菌群落 Spearman相关性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