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略》与西汉礼乐政治——以《诗赋略》为中心
1
作者 孙尚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七略·诗赋略》所著,是关乎西汉一代礼乐政治进程的种种文本,它们是西汉一代全新的“王官之学”。《诗赋略》目的在于总结西汉一代礼乐政治的文化成果,宣告以西周《诗》《书》为借鉴、以楚文化为主要渊源的西汉新型礼乐政治的成... 《七略·诗赋略》所著,是关乎西汉一代礼乐政治进程的种种文本,它们是西汉一代全新的“王官之学”。《诗赋略》目的在于总结西汉一代礼乐政治的文化成果,宣告以西周《诗》《书》为借鉴、以楚文化为主要渊源的西汉新型礼乐政治的成功。《七略》的编纂是为了应对宣帝、元帝和成帝时期汉廷所面临的政治危机。《七略》所要记录和建构的是,西汉以集权专制的体制创造的媲美西周封建政治体制的礼乐文化,以此重现西周官学之盛。这足以说明早期目录学与政治文化的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礼乐政治 目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明“礼乐”性质的形成:后郑玄时代的制礼运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壁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中国文明之所以被称为“礼乐文明”,与历代王朝立国之后制定礼乐密切相关。但汉代并没有汉礼,西晋之后,才制定一朝礼乐。这种情况与汉晋之间的经学变革相关。汉代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以礼为本,遍注群经,使“周礼”成为后代王朝制礼可以... 中国文明之所以被称为“礼乐文明”,与历代王朝立国之后制定礼乐密切相关。但汉代并没有汉礼,西晋之后,才制定一朝礼乐。这种情况与汉晋之间的经学变革相关。汉代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以礼为本,遍注群经,使“周礼”成为后代王朝制礼可以模仿的典范。而三国西晋对“太平制礼”的重新理解,使“太平”的内涵从符合天道的秩序转变为消弭战争的状态。最终,晋初以《周礼》中的“五礼”为标准制定晋礼,开启了后世每一代王朝建国即制礼的历史。一朝的礼制不一定彻底施行,但表明了国家认同的基本价值。制礼运动行之弥久,积之弥厚,塑造了中国文明的“礼乐”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礼乐 周礼 太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续汉志》刘昭注、《宋书·乐志》记载的汉乐四品
3
作者 青子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9,M0004,共14页
蔡邕论汉乐四品,是关于音乐分类的重要论述。最早记载汉乐四品的《续汉书·礼仪志》刘昭注和《宋书·乐志》,均对蔡邕原文有改动。文章以刘昭注、《宋志》改动原文的原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刘昭注引文不完整... 蔡邕论汉乐四品,是关于音乐分类的重要论述。最早记载汉乐四品的《续汉书·礼仪志》刘昭注和《宋书·乐志》,均对蔡邕原文有改动。文章以刘昭注、《宋志》改动原文的原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刘昭注引文不完整,是因为省去了与《礼仪志》上、中两卷无关的内容。《宋志》更动了汉乐四品排序,是因为属于第三品黄门鼓吹的太乐食举,与第一品大予乐关系密切。基于对刘昭注、《宋志》文本面貌的认识,可以推断刘昭、沈约对汉乐四品的理解,以及《宋志》收录歌辞的分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四品 续汉书·礼仪志 刘昭注 宋书·乐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颂龙旗》与近代中国国歌的起源
4
作者 于贵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6,96,共10页
既有研究普遍将中国国歌的源头追溯至曾纪泽所作《普天乐》和《华祝歌》,但这两首音乐并未获得晚清社会的认可。中国国歌应起源于《颂龙旗》。此歌沿用了《北洋海军军歌》和《李中堂乐》的旋律,并奠定了近代中国国歌“中式西乐”的风格... 既有研究普遍将中国国歌的源头追溯至曾纪泽所作《普天乐》和《华祝歌》,但这两首音乐并未获得晚清社会的认可。中国国歌应起源于《颂龙旗》。此歌沿用了《北洋海军军歌》和《李中堂乐》的旋律,并奠定了近代中国国歌“中式西乐”的风格范式和民族性、时代性相统一的精神总基调,其对国人国歌运用能力的成长也产生重要影响。从《颂龙旗》到《义勇军进行曲》的国歌发展历程体现出近代国人民族主义思想主题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歌起源 《颂龙旗》 《北洋海军军歌》 《李中堂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望、势物与圣王:荀子礼法起源论的立体图像
5
作者 汪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4,共5页
礼法起源论是荀子建构礼法合治制度体系并予以合法性证明的重要理论内容。在论证礼法起源过程中,荀子有别于孟子以来的以内在心性为来源的形上起源观,开辟了一条以欲望、势物、圣王为三维立体图像的客观化起源路径。这三者并非意味着礼... 礼法起源论是荀子建构礼法合治制度体系并予以合法性证明的重要理论内容。在论证礼法起源过程中,荀子有别于孟子以来的以内在心性为来源的形上起源观,开辟了一条以欲望、势物、圣王为三维立体图像的客观化起源路径。这三者并非意味着礼法有三种实体性来源,而是揭示出礼法起源动态过程中的三个核心节点:欲望作为人的主体属性,与作为客观存在的势物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张力和冲突,圣王以超凡智慧洞察欲-物困境,故制礼作法加以调适,使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平衡协调。欲望、势物、圣王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关联,折射出儒家物我、内外、天人等多重核心范畴,是荀子通过重构儒学来应对现实的重要理论突破。荀子这一制度建构路径,既可以观察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客观性面向,又能为现代中国制度建构的理论阐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势物 圣王 礼法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五至三无” 被引量:30
6
作者 庞朴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6,共6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二册中《民之父母》篇的发表,肯定了传世文献中"五至三无"说的学派和年代,为研究儒家的形上思想提供了新材料。文中强调的"志"字和"气"字,特别是它们能"塞"于四海和...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二册中《民之父母》篇的发表,肯定了传世文献中"五至三无"说的学派和年代,为研究儒家的形上思想提供了新材料。文中强调的"志"字和"气"字,特别是它们能"塞"于四海和四方的提法,明显是孟子浩然之气话题的前驱。而标举"必达于礼乐之原"为做好"民之父母"的条件,以及高谈"无声之乐,五体之礼"等等,则促使着人们对儒道两家关系做一新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地认识先秦思想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至 三无 礼乐有原 民之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礼乐教育中的体育观 被引量:5
7
作者 吕利平 郭成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50,共4页
孔子继承了三代时的“六艺”教育宗旨,使礼乐教育成为儒家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乐教育的内容反映了一定程度的体育观。随着儒学思想内容的变化,礼乐教育中的体育观也发生相应的演变。今人应以积极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礼乐教育,以古为今用。
关键词 儒家 礼乐教育 特征 弱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莎迪”苗族“解簸箕”仪式的音乐民族志考察与研究——仁怀市五马镇苗族“解簸箕”仪式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曾雪飞 曹端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7,共11页
"解簸箕"仪式中笙鼓乐和交礼歌这一具有苗族历史文化信息的音乐事象成为建构仪式的主角。因此,对该仪式及其仪式音乐作音乐民族志的考察与研究不失为了解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金沙县 “解簸箕”仪式 仪式音乐 音乐民族志 考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的原生态遗存论纲 被引量:8
9
作者 项阳 张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6,共7页
汉魏以来 ,大曲一直是各朝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形态。隋唐时期 ,西域大曲的大规模传入 ,导致中原大曲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并对宋代以下的大曲影响深远 ,成就了新的大曲样式。而西域大曲在其原发地却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部... 汉魏以来 ,大曲一直是各朝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形态。隋唐时期 ,西域大曲的大规模传入 ,导致中原大曲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并对宋代以下的大曲影响深远 ,成就了新的大曲样式。而西域大曲在其原发地却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部分的保存了原生态的面貌。本文对目前中国存有的三种大曲类型以历史的眼光加以审视 ,注重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归属和音乐形态的变异情况 ,以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看得更清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原生态 变异 乐籍制度 行政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的和谐理念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岚 周少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0,共5页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政治”则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强调君权的理性控制以及严格的职官管理制度。四大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刑政” 治国方略 和谐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的产生和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凤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0-41,52,共3页
探讨了“礼”文化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的诸多方面,分析了礼的基本形式及其由简入繁、由质而文的变化特点,指出了“礼”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原型、礼乐文明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及中华文明产生中的巨大意义。
关键词 儒家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藏于乐:礼乐文化的形态原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秀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6-60,共5页
礼的形态原型来源于乐。远古时代“事神人之事”的表现形态是“乐”而不是“礼”,上古以祭祀礼仪为中心的各种“礼”的存在是以“乐”的形式出现的,“礼”、“乐”实为一体,“礼”藏于“乐”。真正“礼”观念的出现,是从“礼节”和“仪... 礼的形态原型来源于乐。远古时代“事神人之事”的表现形态是“乐”而不是“礼”,上古以祭祀礼仪为中心的各种“礼”的存在是以“乐”的形式出现的,“礼”、“乐”实为一体,“礼”藏于“乐”。真正“礼”观念的出现,是从“礼节”和“仪节”开始自乐舞中分化出来开始的,并且这种分化又开始于人们对神灵态度的变化。从以乐舞降神到以乐舞祭神的转变,使原来融合在乐舞中的“礼节”和“仪节”逐步分化成为事神仪式中具有独立意义的元素,同乐舞一起构成整个事神仪式。礼乐关系也已开始从“礼藏于乐”的融合状态转向礼、乐独立,共同服务于事神礼仪的并列状态,“礼”观念、意识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宗教祭祀 礼节 仪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与天道:荀子礼学的形上学依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石彬 王庆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共5页
为了给自己的礼学思想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从人性论与天道观两个方面对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人性论方面,他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合”为理论归宿,论证了礼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人性根源。在... 为了给自己的礼学思想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从人性论与天道观两个方面对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人性论方面,他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合”为理论归宿,论证了礼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人性根源。在天道观方面,他以“天人之分”为理论依据,论证了礼在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价值,并以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性为理论依据,建立了礼的超越性和绝对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天人之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间行者:施尼特凯复风格溯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鹏程 陈鸿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3,共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作曲家施尼特凯创作了大量复风格音乐作品,成为这一创作手法的代表人物。对于坚持表现世界和自我的施尼特凯,追溯其复风格创作思维的渊源是理解其作品内涵的必经之途。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在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施尼特... 自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作曲家施尼特凯创作了大量复风格音乐作品,成为这一创作手法的代表人物。对于坚持表现世界和自我的施尼特凯,追溯其复风格创作思维的渊源是理解其作品内涵的必经之途。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在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施尼特凯,是如何在他的无间道上形成复风格创作思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尼特凯(Alfred Garriyevich SCHNITTKE 1934-1998) 复风格 历史渊源 苏联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对《五经》鬼神观的诠释 被引量:6
15
作者 翟奎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
作为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朱熹对鬼神的讨论多样而丰富。他一方面秉承理学的理性精神,把鬼神解释为阴阳二气的屈伸往来;另一方面对《五经》中关于鬼神的记载仍深信不疑。《五经》关于鬼神的讨论,既有非常哲学化、理性化的一面,也有充... 作为集理学之大成的思想家,朱熹对鬼神的讨论多样而丰富。他一方面秉承理学的理性精神,把鬼神解释为阴阳二气的屈伸往来;另一方面对《五经》中关于鬼神的记载仍深信不疑。《五经》关于鬼神的讨论,既有非常哲学化、理性化的一面,也有充满宗教神秘主义气息的一面,前者以《易传》为代表,后者以"三礼"所论祭祀为代表。朱熹对《易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礼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诗经》"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尚书》"周公为武王祷告"等的诠释,无论是在经学史还是理学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朱熹的鬼神观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类似宗教信仰的问题,其中的一些矛盾很难完全从知识理性的角度来贯通。在他看来,人们祭祀天神、地示、人鬼,一方面是气的感通,另一方面是精神信息与情感的感通。在祭祀中,天地人鬼、时空获得了一种感通与统一,这不仅是一个宗教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根本在于寻求统一性与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气 阴阳 魂魄 礼乐 祭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辨异,乐统同”——中国礼乐伦理精神对乡村建设理论构建的哲学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虹 庞克龙 +1 位作者 Ewelina Wozniak-Szpakiewicz 赵守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8,共5页
礼乐伦理精神是构建中国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基础,对现代乡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中国礼乐伦理精神出发,在解析"礼辨异""乐统同"基本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从传统哲学角度分析其对乡村建设理论体系构建的哲学影响... 礼乐伦理精神是构建中国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基础,对现代乡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中国礼乐伦理精神出发,在解析"礼辨异""乐统同"基本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从传统哲学角度分析其对乡村建设理论体系构建的哲学影响,并提出在现代乡村理论体系构建中首先要从建设主体的道德修养出发,克己复礼,适度表达内心诉求;其次要在乡村社区群体层面强调"德""孝"的规则秩序,劝解、教化乡民;最后要以类型学的思维,构建多元发展、和谐共生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各安其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伦理精神 传统哲学 乡村建设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乐教”的发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齐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81,共19页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 近人刘师培据传世文献认定虞舜时代即有“乐教”,且将其基本内涵理解为音乐(含歌舞)教育。考古学已经证明,新石器时代即有乐器与歌舞的遗存。不过,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虽有“乐”字,却均为地名而不指音乐,周公时代才以“乐”指称人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虽包含音乐却不特指音乐。明晰的“乐教”思想、完备的“乐教”体系及有效的“乐教”管理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虽不能说原始音乐歌舞对周代“乐教”没有影响,但二者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前者是服务于“通天”的巫觋文化,后者是落脚于“治民”的世俗文化。前者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在任何一个史前民族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后者的文化精神却只有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中才绽放异彩。如果说“制礼”乃“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那么,“作乐”则是用以协和万邦、融洽上下、调节情感的文化创制,其旨则在让周人这一“道德之团体”在宗法封建的制度环境下享有和谐生活与艺术感受,培育出快乐精神,以保周天下的长治久安。因此,“乐教”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制度保障,培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向度和民族性格,故值得特别珍视和努力弘扬,以促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愉悦 音乐 周公 制礼作乐 快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之礼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建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4,共6页
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明乐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墨... 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明乐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墨子礼学呈现明显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祭礼 丧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作品抄袭的版权侵权认定标准及其抗辩 被引量:17
19
作者 崔立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音乐作品因其构成要素的有限性,尤其是流行音乐因其市场需求的有限性,导致音乐作品独创与抄袭之间界限的难以把握。音乐作品中独创性的部分应该给予版权保护,但功能性内容不能垄断。按照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判断标准,有证据证明"接触... 音乐作品因其构成要素的有限性,尤其是流行音乐因其市场需求的有限性,导致音乐作品独创与抄袭之间界限的难以把握。音乐作品中独创性的部分应该给予版权保护,但功能性内容不能垄断。按照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判断标准,有证据证明"接触可能"也构成侵权。"实质性相似"标准有定量和定性的要求,对流行音乐来说,专家意见是参考,普通外行听众可以成为实质性相似的判断主体。在音乐抄袭构成版权侵权的前提下,潜忆抄袭可以成为版权侵权的有效抗辩理由,可以通过减轻责任承担来平衡版权人和潜忆抄袭人之间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抄袭 独创性 功能性 接触与实质性相似 潜忆抄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音乐类型对奶牛泌乳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佳佳 徐唱 +3 位作者 李翠 张宝刚 王捉东 余雄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55,共6页
为探讨不同音乐对奶牛泌乳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选用产奶量、年龄、胎次及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泌乳牛64头,随机分成4组(莫扎特音乐组、轻音乐组、创作音乐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试验组早、中、晚3次给料时间各播放音乐2h,对照组常规... 为探讨不同音乐对奶牛泌乳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选用产奶量、年龄、胎次及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泌乳牛64头,随机分成4组(莫扎特音乐组、轻音乐组、创作音乐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试验组早、中、晚3次给料时间各播放音乐2h,对照组常规饲喂。正试期当天起(0d),每隔20d分别测定四个试验组奶牛单产并采集血样1次。预试期7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试验第20天,轻音乐组、莫扎特音乐组奶牛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20天及全期,轻音乐组、莫扎特音乐组和创作音乐组奶牛血液中谷氨酸(Glutamate,Glu)含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第20天,莫扎特音乐组奶牛血液中GAB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莫扎特音乐组和创作音乐组奶牛血液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莫扎特音乐组奶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40天,轻音乐组奶牛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0~60d,莫扎特音乐组和创作音乐组奶牛血清中瘦素(Leptin,LE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轻音乐和莫扎特音乐均有促进奶牛泌乳的趋势,可提高奶牛中枢神经兴奋性,调控生长激素、皮质醇、瘦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扎特音乐 轻音乐 创作音乐 奶牛 产奶量 血液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