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及其物源判别 被引量:36
1
作者 孔祥淮 刘健 +2 位作者 李巍然 张宪军 梁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9,共9页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306个海底表层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和粒度测试,从稀土元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分布与沉积物类型有良好的对应性。...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306个海底表层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和粒度测试,从稀土元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分布与沉积物类型有良好的对应性。高值区呈舌状由西北向东南伸展,正好对应粉砂类型区;而低值区则对应于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说明了本研究区稀土元素分布基本遵循“元素粒度控制规律”。研究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黄河沉积物非常接近;基于若干稳定元素比值的计算对比,验证了研究区沉积物与黄河入海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区 地球化学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及矿物成分 被引量:18
2
作者 孔祥淮 刘健 +3 位作者 李巍然 王淑利 周良勇 梁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9,共9页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物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与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区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现代黄河物质,底质类型主要有黏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3种类型,其...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物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与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区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现代黄河物质,底质类型主要有黏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3种类型,其中黏土质粉砂约占该区沉积物分布面积的60%以上,呈“Y”形由西北向东南展布。研究区沉积作用的主控因素是黄海沿岸流,各粒级组分的分布和粒度参数特征与海流的方向和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类型 粒度参数 矿物组分 黄海沿岸流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晚第四纪声学地层 被引量:12
3
作者 仇建东 张勇 +2 位作者 孔祥淮 徐刚 王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分析解译,将研究区晚第四纪的地层划分成具有层序意义的6个声学反射地层单元(SU1—SU6),通过典型浅地层剖面与研究区内QDZ03孔和QDZ01孔进行对比,发现声学反射地层单元的划分与钻孔岩心...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分析解译,将研究区晚第四纪的地层划分成具有层序意义的6个声学反射地层单元(SU1—SU6),通过典型浅地层剖面与研究区内QDZ03孔和QDZ01孔进行对比,发现声学反射地层单元的划分与钻孔岩心沉积物沉积单元的划分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依据钻孔岩心沉积相特征和沉积物测年数据,我们认为SU1、SU3和SU5分别对应于氧同位素1期、3期和5期的海相沉积,SU2和SU4对应于氧同位素2期和4期的陆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海区 浅部声学地层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中南部滨浅海地区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刚 毕世普 +2 位作者 张勇 徐刚 王飞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3,共7页
对取自山东半岛中南部滨浅海地区的137个表层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沉积物类型,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类型与物质来源和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粉砂组分平均含量最高,超过60%,含... 对取自山东半岛中南部滨浅海地区的137个表层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沉积物类型,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类型与物质来源和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粉砂组分平均含量最高,超过60%,含量等值线与海岸平行呈东北—西南向分布,近岸及河口地区含量最高,向海方向逐渐减小;粉砂和砂质粉砂是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物类型,约占研究区面积的60%以上。崂山头以东海域沉积物分布类型简单、分布面积大,而崂山头以西海域包括胶州湾海域,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且呈斑块式分布;崂山头以西主要来源于山东半岛南部的中小河流和海岸侵蚀所带来的半岛型物质,受到潮流和波浪等动力的影响而形成;崂山头以东地区主要是来源于黄河细颗粒物质,物质输运及分布受到黄海暖流、黄海沿岸流和近岸流系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海 表层沉积物 形成机制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