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轮导叶双层壁冷却结构设计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研究
1
作者 包林焌 许瑶 +1 位作者 刘钊 丰镇平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7,共15页
为方便涡轮导叶双层壁冷却结构的设计与研发,对用于双层壁冷却结构设计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Python编制了求解双层壁冷却叶片内部流动的一维管网计算程序,结合ANSYS CFX计算软件,搭建了管网耦合设计计算平台;以MarkⅡ叶... 为方便涡轮导叶双层壁冷却结构的设计与研发,对用于双层壁冷却结构设计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Python编制了求解双层壁冷却叶片内部流动的一维管网计算程序,结合ANSYS CFX计算软件,搭建了管网耦合设计计算平台;以MarkⅡ叶片为原型初步设计了气膜冷却方案,利用源项法模拟了气膜冷却的作用效果,提出了管网耦合计算的气膜冷却修正方法;将修正后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应用于涡轮导叶双层壁冷却结构方案设计,结合三维气热耦合数值计算对管网耦合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源项法可以模拟气膜冷却的作用效果,并节省约95%的计算时间;与三维气热耦合数值计算相比,气膜冷却修正后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得到了相似的温度及换热系数分布;利用管网耦合计算方法设计的双层壁冷却结构方案具有较好的冷却性能,且耗时约为全三维气热耦合的1/12,在设计前期可利用该方法快速并准确地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叶 管网耦合计算 冷却结构设计 双层壁冷却 气膜冷却 修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城市形态旅游流网络结构比较研究——以成渝中心城区为例
2
作者 何春红 周刚 陈震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4,142,共7页
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平原城市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对两者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山地城市景点是重庆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人文、特色城市景点是成都市旅游流... 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平原城市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对两者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山地城市景点是重庆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人文、特色城市景点是成都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2)重庆市旅游流空间上呈现“核心大聚集-边缘小聚集”结构,组团现象明显;成都市旅游流空间上呈现“核心聚集-边缘分散”结构,分散现象明显。(3)重庆市旅游流呈团状分布,重庆市旅游流与成都市旅游流相比,其网络密度较高;成都市旅游流受地理环境限制较小,空间上呈现“广而散”的特征,成都市旅游流网络聚类系数较重庆市高。(4)重庆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单模块中心结构,强对流主要集中在中心模块内部节点之间;成都市旅游流呈现多模块中心结构,不同模块的核心节点相互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结构 城市形态 山地城市 平原城市 成渝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FG-SVD-1DCNN的液压优先阀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3
作者 何瑶 熊晓燕 +2 位作者 王伟杰 李翔宇 刘会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7-1293,共7页
液压优先阀连接在液压泵、蓄能器和油箱增压腔之间,针对其容易受到多路干扰的影响,以及采用传统的液压测试方法对优先阀故障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图结构数据奇异值分解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TFG-SVD-1DCNN)的液压阀智能... 液压优先阀连接在液压泵、蓄能器和油箱增压腔之间,针对其容易受到多路干扰的影响,以及采用传统的液压测试方法对优先阀故障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图结构数据奇异值分解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TFG-SVD-1DCNN)的液压阀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方法分析了包含故障信息的信号,提取了信号在不同时间段内频率成分的详细信息,得到了时频矩阵;然后,使用时频矩阵在频率维度上的特征构造了图结构数据(GSD),获得了边的连接关系和边的权重等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生成了图结构数据的邻接矩阵,充分保留了每个样本的空间特征;最后,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对图结构数据的邻接矩阵进行了降维,将降维之后的主要特征输入到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中进行了故障分类,并利用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在优先阀故障诊断方面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优先阀正向无法打开或关断以及反向无法打开或关断4种故障类型,采用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所得的平均准确率为99.7%。该研究可以为液压阀故障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液压阀 流量优先阀 时频图结构数据奇异值分解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短时傅里叶变换 图结构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关系网络提升颠覆性创新能力机制研究--基于知识的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许鑫 张军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44,173,174,共17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构建知识视角下的企业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同时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构建知识视角下的企业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同时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探索企业关系网络嵌入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以智能电动车这一新兴产业为例,基于相关专利数据,通过负二项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网络嵌入能显著提升企业颠覆性创新能力;知识流动在合作网络结构嵌入与颠覆性创新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企业可以通过占据结构洞位置来促进知识流动,从而提升颠覆性创新能力;而知识流动在企业的合作网络关系嵌入对企业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影响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知识网络结构嵌入和知识网络关系嵌入均正向调节企业合作网络关系和结构嵌入与知识流动之间的关系。上述探讨拓展了开放式创新情境下多层网络嵌入研究,补充了颠覆性创新能力前因研究,对促进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关系网络 合作网络 社会网络 知识网络 知识流动 网络关系嵌入 网络结构嵌入 新质生产力 颠覆性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公路客流数据的重庆与毗邻地区联系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宗会明 刘绘敏 +2 位作者 陈易林 张大鹏 张嘉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4-803,共10页
基于高速公路交通客流数据,采用社会网络与GIS空间分析法,以客流联系视角探讨重庆市与毗邻地区的城镇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重庆中心城区为网络的绝对核心,长寿、江津、璧山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涪陵、璧山、长寿在网络中通达性... 基于高速公路交通客流数据,采用社会网络与GIS空间分析法,以客流联系视角探讨重庆市与毗邻地区的城镇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重庆中心城区为网络的绝对核心,长寿、江津、璧山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涪陵、璧山、长寿在网络中通达性明显,涪陵、黔江、江津、万州的中介作用突出;2)重庆与毗邻地区的客流网络呈现三级轴线联系,整体网络呈现明显的放射性特征,部分地区联系突破省级行政边界,网络层级按照“4+15+18”分布;3)重庆与毗邻地区的凝聚子群表现出高度的地理邻近性,形成“核心―边缘”结构。未来重庆中心城区需进一步加强与四川东部地级市的辐射能力与交通联系,进一步培育与成都双城联系的发展轴,在远期发展中考虑纳入遵义市等地区更好融入重庆都市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 公路客流 都市圈联系 毗邻地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任务的重叠联盟结构生成计算复杂性
6
作者 张国富 宋晓晓 +1 位作者 苏兆品 岳峰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传统的重叠联盟形成问题大都聚焦智能体,鲜有从任务视角出发.为此,本文首先构建了一种面向任务的重叠联盟结构生成模型,并分析了其解空间和相关决策问题的计算复杂性.此外,基于流网络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孤立联盟、重叠联盟、重叠联盟结构... 传统的重叠联盟形成问题大都聚焦智能体,鲜有从任务视角出发.为此,本文首先构建了一种面向任务的重叠联盟结构生成模型,并分析了其解空间和相关决策问题的计算复杂性.此外,基于流网络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孤立联盟、重叠联盟、重叠联盟结构成功性判别算法和最优重叠联盟结构生成算法.分析结果表明,判别孤立联盟、重叠联盟、重叠联盟结构的成功性的时间复杂度均与智能体数和任务数呈多项式关系,而搜索最优重叠联盟结构的时间复杂度与智能体数和任务数呈指数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重叠联盟结构生成 计算复杂性 成功性判别 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
7
作者 贺怀清 宋淼 刘浩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2,共6页
针对航线网络结构多维属性关联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模型的多视图协同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引入数据流模型,增强多维数据分析时的交互和多视图协同效果;构建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系统用于方法验证。该方法对... 针对航线网络结构多维属性关联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模型的多视图协同网络结构可视分析方法。引入数据流模型,增强多维数据分析时的交互和多视图协同效果;构建基于数据流模型的航线网络结构可视分析系统用于方法验证。该方法对比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航线网络数据流实时交互和多视图协同分析网络结构数据,完成聚类、相关性、异常值分析任务,能更好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理解航线网络的结构和特征。最后,通过以上方法分析网络结构特点与不足,提出航线网络优化建议,能更好地帮助用户完成可视分析任务,探索数据分布特征、发现多维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模型 航线网络 可视分析 多视图协同 实时交互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西北地区城市群内部网络空间结构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倩倩 张志斌 +1 位作者 马晓敏 陈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交通、经济、人口等多要素流视角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群网络的层级结构、联系格局与子群特征,借助二次指派程序回归分析方法剖析多元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地区差异显著,且重心...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交通、经济、人口等多要素流视角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群网络的层级结构、联系格局与子群特征,借助二次指派程序回归分析方法剖析多元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地区差异显著,且重心位于东翼.交通网络差异相对较小,呈单中心结构,经济网络规模分布最为集中,呈双中心结构,人口网络规模分布相对分散,呈多中心结构;城市联系表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网络格局,且等级性显著.交通网络呈带状组团结构,经济网络呈中心辐射状结构,人口网络呈以省会为主的蜂房状多中心结构;网络内部均存在小团体.交通网络子群构成与联系凸显干线的串联带动作用,经济网络择优链接效应明显,人口网络受行政区划约束;地理邻近、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是产生网络共性的主要因素,企业成长、产业结构和社会服务是网络差异性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驱动机制 西北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神经网络动力学及其与环状结构、星型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陶斌斌 肖敏 蒋国平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8-1597,共10页
链式结构作为一种基本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复杂系统当中,然而,对于链式结构的复杂网络动力学分析鲜有报道.本文以神经网络为例,研究具有链式结构的多时滞高维神经网络模型的分岔动力学,并运用流图分解法以及整体元替代法推导出特征多... 链式结构作为一种基本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复杂系统当中,然而,对于链式结构的复杂网络动力学分析鲜有报道.本文以神经网络为例,研究具有链式结构的多时滞高维神经网络模型的分岔动力学,并运用流图分解法以及整体元替代法推导出特征多项式随神经元节点个数变化的递推规律式,从而分析出特征多项式方程根的分布情况.考虑神经递质传输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得出导致系统拓扑突变的临界值.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给出理论的正确性,并通过对比仿真对链式结构、星型结构与环形结构这3种结构的神经网络动力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神经网络的结构性差异对网络分岔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动力学 链式结构 神经网络 多时滞 流图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改进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挺 周涛 蔡晓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和完备性,引入有效行程速度和有效客流密度的概念,改进了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2017年和2019年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证了改进后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和完备性,引入有效行程速度和有效客流密度的概念,改进了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2017年和2019年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证了改进后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表明:既有评价指标由于显著受到线网服务范围的影响,且未体现网络的投入产出效率,无法直接作为网络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改进后的系统效率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剔除线网服务范围影响后的网络结构性能和投入产出效率,且存在理论上的最优值;平衡网络中节点换乘时间和路段行程时间,并适度加密城市核心区域的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是持续提升网络系统效率的2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网络 系统效率 有效行程速度 有效客流密度 线网服务范围 网络结构性能 投入产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沛辰 毛雪松 +1 位作者 胡仪喣 解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13-3823,共11页
为揭示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基于颗粒-孔隙尺度流固耦合方法,分别对密实、中密和疏松结构的松散堆积层开展渗流管涌仿真试验,从细观层面分析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颗粒迁移特征、颗粒流失量、颗粒间接触力链演化和... 为揭示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基于颗粒-孔隙尺度流固耦合方法,分别对密实、中密和疏松结构的松散堆积层开展渗流管涌仿真试验,从细观层面分析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颗粒迁移特征、颗粒流失量、颗粒间接触力链演化和骨架变形的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渗流管涌主要以细颗粒迁移为主,存在局部“堵塞”现象,块石颗粒仅会在细颗粒迁移脱空后自由堆积。细颗粒迁移具有明显的“颗粒堆积”现象,主要集中在出口处,呈“上多下少”的特点。同时,渗流管涌发展过程中相同部位的孔隙率变化具有高度相似性,且结构越疏松越显著。管涌发展过程中,块石颗粒间接触承担主要的应力传递,力链演化的本质是堆积填料内部应力传递结构的改变。此外,下沉量和体应变均随时步增加,呈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稳的态势,且随初始渗流速度越大,平稳时刻逐步提前。该研究成果可为从细观角度认识松散堆积层渗流管涌结构演化规律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积层 渗流管涌 颗粒流 力链网络 结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游记的桂林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梦 林珍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基于网络游记数据,运用爬虫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桂林市2016年和2019年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林市旅游节点分散,中心节点功能优势不明显,旅游流分布不均衡;(2)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 基于网络游记数据,运用爬虫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桂林市2016年和2019年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林市旅游节点分散,中心节点功能优势不明显,旅游流分布不均衡;(2)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核心与边缘层级明显;(3)旅游流节点间层级明显,且层级跃迁困难。为促进桂林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需进一步发挥核心旅游节点的辐射作用,加强核心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的联系;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般旅游节点、边缘旅游节点与上层节点的联系,积极实现其层级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结构 演化 社会网络分析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对城镇人口流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基于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片区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李哲睿 甄峰 陈稳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0-2000,共11页
新冠疫情(COVID-19)对城镇(乡)间人口的有序流动产生潜在冲击。文章以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片区的乡镇街道为对象,基于2019和2021年各半个月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揭示疫情前后的人口流动网络格局;构建韧性评价指标,采用顺序性... 新冠疫情(COVID-19)对城镇(乡)间人口的有序流动产生潜在冲击。文章以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片区的乡镇街道为对象,基于2019和2021年各半个月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揭示疫情前后的人口流动网络格局;构建韧性评价指标,采用顺序性攻击高值节点、一次性攻击跨界节点2种方式,模拟测试网络结构韧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伴随常住人口的增多,疫情后的人群跨城镇出行依然活跃,但疫情瓦解了大量远程、长程联系;2)疫情冲击增加了休闲流和就业流网络的波动程度和中转次数;3)高中心性的跨界地区是维持全局网络结构韧性的关键性节点地区。研究表明时空大数据在城镇(乡)网络结构韧性评价及风险全流程治理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城镇人口流 网络结构韧性 休闲流 就业流 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重庆市轨道交通网络特征对站点客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宗琼 周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200,共11页
为了探讨轨道交通网络特征对站点客流的影响,基于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数据、POI数据、道路网矢量数据等多源数据,选择表征网络结构特征的中心性、连通性、集聚性等22个影响因子,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对客流进行拟... 为了探讨轨道交通网络特征对站点客流的影响,基于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数据、POI数据、道路网矢量数据等多源数据,选择表征网络结构特征的中心性、连通性、集聚性等22个影响因子,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对客流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较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拟合度更好,其中站点效率是影响轨道站点客流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临近中心性与站点重要性排序,对站点客流贡献度大于5%的因子共8个;同时对临近中心性、站点效率、公交站点密度等在内的9个影响因子进行独立效应分析,得到这些因子对站点客流均表现出非线性关系,且阈值效应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轨道交通资源的配置和轨道站点设置等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站点客流分析 梯度提升决策树 网络结构特征 非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15
作者 张扬 李娟 王兴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集成百度迁徙、快递物流线路、百度指数、企业总部—分支、科技论文合作等多元地理流数据建立成渝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及综合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络节点特征并结合位序—规模法则评估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识别多维要素流动主要廊道,结合优势流和DBSCAN聚类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团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成都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对多维要素流的集聚扩散能力突出,而其他城市普遍发育不足。第二,重庆市—成都市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最高,成都市、重庆市与14个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14个地级市之间组成的关联区间最低,成渝发展主轴、成德绵乐城市带是要素流动的主要廊道。第三,在优势流约束下,成渝城市群内部形成成都—德阳—眉山、重庆—广安、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共5个空间聚类,其中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具备培育都市圈的潜力。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和现有规划,建议将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绵阳、南充、宜宾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在重点发展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同时着力培育南充—遂宁、内自宜泸两大都市圈,促进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达州市等圈群空隙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宜宾—泸州—重庆沿江发展轴,逐步优化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位序—规模 核密度估计 DBSCAN聚类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分析--基于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16
作者 王永明 龚超 范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9,共17页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的形成机制是旅游流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识别了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外生机制,而对网络内生机制缺乏研究,文章旨在更全面地揭示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文章选择四川省为案例地,基于旅游社...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的形成机制是旅游流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识别了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外生机制,而对网络内生机制缺乏研究,文章旨在更全面地揭示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文章选择四川省为案例地,基于旅游社交平台的游记数据构建了景区间旅游客流的有向加权网络,通过引入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模拟并识别了影响该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1)四川省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为稀疏网络、无标度网络,但不具备小世界特性;核心的景区节点和网络连边大多集中在成都市。2)该网络的形成是内-外生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内生机制表现为网络内生结构效应,外生机制包括景区属性效应和外部情境效应。3)作为内生机制的互惠机制和择优链接机制促进了该网络中联系的形成;外生机制方面,在线评论分数、景区等级同质性、景区类型同质性、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均会显著影响该网络中联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网络 内-外生机制 旅游景区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复杂网络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汇区水流结构对底泥磷分布特征影响机制
17
作者 夏阳 周苏芬 +1 位作者 邹俊 胡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5-604,共10页
交汇区的水流结构极为复杂,揭示交汇区底泥磷分布特征难度较大。设计交汇区底泥磷分布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测量交汇区的三维流场和底泥中总磷含量,分析交汇区水流分区与底泥中总磷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基于交汇水槽实验中204组水动力参... 交汇区的水流结构极为复杂,揭示交汇区底泥磷分布特征难度较大。设计交汇区底泥磷分布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测量交汇区的三维流场和底泥中总磷含量,分析交汇区水流分区与底泥中总磷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基于交汇水槽实验中204组水动力参数与底泥中总磷含量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定量分析流场中水动力参数对底泥中总磷含量的影响,辨识其中的关键水动力参数。结果表明:分离区内水流水平流速较小,底泥磷含量较高;位于分离区外侧的加速区水平流速较大,底泥磷含量较低,但加速区的局部区域(剪切层区)存在显著的底泥磷含量偏高现象;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解释局部底泥磷含量高值现象与该区域较大的向下水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区 底泥磷 分布特征 水流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模型的城市出租车流量预测
18
作者 周新民 金江涛 +2 位作者 鲍娜娜 袁涛 崔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162,共10页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LSTM)残差(ACLR)模型,该模型通过结合ConvLSTM、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结构,分别处理出租车流量的时间、空间、和其他特征,挖掘区域兴趣点(POI)数据对出租车流量的影响,有效...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LSTM)残差(ACLR)模型,该模型通过结合ConvLSTM、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结构,分别处理出租车流量的时间、空间、和其他特征,挖掘区域兴趣点(POI)数据对出租车流量的影响,有效提升交通时空特征的提取能力。同时,引入专门的学习元件考虑外部因素和POI密度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并利用北京市出租车轨迹数据验证。结果表明:ACLR模型在城市交通流预测中的精度高于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深度时空残差网络(ST-ResNet)、卷积神经网络(CNN)-残差神经单元-LSTM(CRL)循环神经网络、ACFM等模型,在无POI密度和考虑POI密度的情况下,均有助于提升模型的预测性能,ACLA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基本一致,高峰时段也能与真实值较好地吻合,有效提升交通时空特征的提取能力,降低预测误差,使得交通流量预测性能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卷积长短时记忆残差网络(ACLR)模型 交通流量预测 城市出租车 时空特征 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华外国散客旅游流地理分布和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杨新菊 吴晋峰 +1 位作者 唐澜 王金莹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87-96,共10页
散客旅游是全球主流旅游方式,入境散客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主要采用问卷法采集数据,研究样本总量1451份,运用地图分析法研究旅华外国散客旅游流的分布和扩散规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旅华外国散客旅游流网... 散客旅游是全球主流旅游方式,入境散客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主要采用问卷法采集数据,研究样本总量1451份,运用地图分析法研究旅华外国散客旅游流的分布和扩散规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旅华外国散客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散客以北京、广州和上海为主要出入境口岸,以香港为辅助口岸,旅游线路以单目的地、短线为主,平均到访目的地数量较少;北京和广州是单目的地散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多点散客旅游流集中分布在中国人口线东南部,以"北京—西安"之间的流量最大,并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川滇3个区域性集中分布区;散客旅游流网络规模较大,但网络密度较低,整体结构松散,发育程度较差;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划分成综合性节点、枢纽节点、重要节点和一般节点4种角色类型。文章首次从宏观联系的视角对旅华外国散客旅游流进行了整体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入境旅游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华外国散客旅游流 旅游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地理分布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华美国旅游流地理分布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任瑞萍 吴晋峰 +1 位作者 王奕祺 韩立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4-150,共7页
从旅游城市之间的入境旅游流关系角度,通过绘制旅华美国旅游流分布图,构建旅华美国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旅华美国旅游流的流向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华美国游客主要从北京和上海出入境中国;旅... 从旅游城市之间的入境旅游流关系角度,通过绘制旅华美国旅游流分布图,构建旅华美国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旅华美国旅游流的流向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华美国游客主要从北京和上海出入境中国;旅华美国旅游流分布范围较广,以长三角地区最为密集,其中有11个节点城市、4个城市对和5条旅游线路最受游客青睐;旅华美国旅游流网络为"核心-边缘"结构,网络密度低,其中核心节点11个,边缘节点44个;核心节点在网络中承担着扩散中心、集聚中心和中转中心等不同的角色功能,并对边缘节点具有控制作用;网络中存在10个派系,各派系成员个数均较少,口岸节点在派系中多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华美国旅游流 旅游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地理分布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