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相关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的基本结构,进行编码检验表明,这一基本分析架构具有客观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场域 学校道德生活 师生关系道德生活 班级组织道德生活 课堂行为道德生活 品德课程道德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化德育”: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的探寻——以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为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夏晋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98,共6页
"生命化德育"是赏识生命、激励生命、成就生命的教育,是以尊重、关怀、提升、完善所有生命为旨趣的教育,是个性化、完整化、生活化的教育。"生命化德育"反映了德育工作内在本质与规律,它有其自身的价值追求和显著... "生命化德育"是赏识生命、激励生命、成就生命的教育,是以尊重、关怀、提升、完善所有生命为旨趣的教育,是个性化、完整化、生活化的教育。"生命化德育"反映了德育工作内在本质与规律,它有其自身的价值追求和显著特征。在德育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生命在场",遵循"主体性"和"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需要,创造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知、情、意、行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化德育 思想政治课 知识化 主体性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资本丛林:新时代呼唤人的类总体生命道德意识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建森 袁一达 李金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2,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道德意识的觉醒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人类今天仍未摆脱"资本丛林"所导致的非道德事实羁绊。社会分工的深度发展,使个体在社会角色细化中不断强化个性意识。大我的类总体意识发生异化。在"物的依赖性社会&quo... 人类命运共同体道德意识的觉醒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人类今天仍未摆脱"资本丛林"所导致的非道德事实羁绊。社会分工的深度发展,使个体在社会角色细化中不断强化个性意识。大我的类总体意识发生异化。在"物的依赖性社会",共同体逐渐将"利维坦"特征变现得淋漓尽致,"虚假的(冒充的)"共同体日益趋于虚伪而非道德。冷战后随着作为"世界历史"形成表征的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真正的"类总体生命道德意识"开始苏醒。"互联互通""和平共享"成为社会走向,"自由人联合体实践"成为抵御非道德主义的历史性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丛林 非道德 人类命运共同体 类思维 类总体生命道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性课堂的形成要素与构建路径
4
作者 蔡连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7-60,共4页
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课堂体验是其德性养成的主要渠道,各科教师努力构建德性课堂是学生品德养成的关键环节。根据文化研究学派的"编码"理论,课堂上学生的意义生产与教师的德育编码和学生的生活体验高度相关。在德性课堂中,教... 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课堂体验是其德性养成的主要渠道,各科教师努力构建德性课堂是学生品德养成的关键环节。根据文化研究学派的"编码"理论,课堂上学生的意义生产与教师的德育编码和学生的生活体验高度相关。在德性课堂中,教师在人文关怀基础上合理的德育编码与学生生活体验一起带来学生正向的意义生产,从而培育其德性。强化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之维,培养教师合理的德育编码意识,改善学生的教育生活品质,是构建德性课堂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课堂 教师 学生 德育编码 编码意识 学生体验 教育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