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宣威地区土壤重金属潜在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伟 宋云涛 +6 位作者 郭志娟 曾道明 贺灵 成晓梦 孙彬彬 张富贵 张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43-2653,共11页
我国西南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存在土壤重金属高含量区,为探究其潜在污染风险及影响因素,选择云南省宣威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地质、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对区内表层组合土壤样品1487份、深层组合土壤样品374份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 我国西南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存在土壤重金属高含量区,为探究其潜在污染风险及影响因素,选择云南省宣威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地质、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对区内表层组合土壤样品1487份、深层组合土壤样品374份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分别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组合土壤的潜在污染风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中国土壤A层、C层背景值研究区表、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均显示富集;相对于云南省A层、C层土壤背景值大部分重金属亦显示富集;Cd、Hg、Pb存在较高的潜在污染风险,Cu、Cr、Ni、Zn、As则潜在污染风险较低;地质背景、黏土矿物、有机质、矿业活动、地形地貌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可能会使重金属富集加剧,pH值、CaO、Light(灯光指数)、WIG对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威地区 土壤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地累积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垃圾中转站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海静 任翀 +6 位作者 申浩欣 彭超月 王艳锋 刘德新 王玉龙 马清霞 马建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2-974,共13页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指数(NIRI)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Ni、Cu、Pb、Cr、Zn、Cd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3.08、26.63、24.08、44.64、97.68、0.32 mg·kg^(−1).NIP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各垃圾中转站总体上为重金属中度污染区;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研究区10个垃圾中转站均处于安全无污染的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污染风险.IN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3%占比的垃圾中转站污染程度为未污染至中度污染;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不仅其评价污染等级远高于中国潮土背景值,且各垃圾站受污风险程度排序与NIPI评估结果完全相反.R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个垃圾站为中度生态风险,4个为强生态风险;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11个垃圾站均为轻微生态风险.NIRI评价结果显示与RI相似,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研究区各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程度严重,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所有样点的NIRI均低于30,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综合上述评价结果表明,INI不适合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RI和NIRI评估结果排序基本一致,五福路、刘寺、五顷四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高,晋安路、吹古台、铁南新村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低,表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风险筛选值均适用于这两种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垃圾中转站 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经济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3
作者 沈华 郭玲利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4期10-16,52,共8页
基于皖江经济带湿地沉积物样本监测数据,采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同时,还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s... 基于皖江经济带湿地沉积物样本监测数据,采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同时,还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s、Cd、Cu、Pb、Zn、Hg这6种元素之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说明这6种元素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且这6种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背景值,其中Cd元素的平均值甚至达到了背景值的10倍,富集现象显著,说明这6种元素的污染以人为因素为主。同时,Cr与Ni呈高度相关性,说明Cr与Ni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是Cr与Ni的实测浓度值都与其背景值较为接近,说明Cr与Ni以自然沉积为主。相关性分析数据解析显示:研究区主要重金属元素来源于人类活动,包括矿业开采、工业生产及生活等活动的污染排放。应针对相关污染源采取一定防治措施,减少其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经济带 湿地沉积物 地质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典型碳酸盐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好 董春雨 +3 位作者 孙思静 黄祖志 张乃明 包立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为探究云南典型碳酸盐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本研究以曲靖市罗平县为研究区,共采集157个土壤样品,测试分析As、Pb、Cu、Zn和Cd元素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采用正定因子矩阵分析模型(PMF)和... 为探究云南典型碳酸盐岩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本研究以曲靖市罗平县为研究区,共采集157个土壤样品,测试分析As、Pb、Cu、Zn和Cd元素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采用正定因子矩阵分析模型(PMF)和UNMIX模型,探讨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罗平县耕地土壤重金属中Cd含量最高,Cu、Zn和Cd分别有1.91%、2.55%和21.02%的样点超过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地累积指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有21.02%的样本存在污染,7.01%的样本为极强生态风险;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以自然源为主,在PMF和UNMIX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87.68%和92.00%;Cu和Zn以矿业活动为主,PMF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52.17%和44.67%,UNMIX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34.00%和81.00%;As以农业源为主,Pb以工业交通源为主,PMF模型的贡献率为分别为79.46%和71.16%,UNMIX模型的贡献率为92.00%和87.00%.PMF与UNMIX模型分析结果相互补充与印证,能够获得更加可靠的源解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PMF UNM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来源分析
5
作者 薛佳豪 陈晓明 +1 位作者 唐运来 周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37-43,共7页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某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分析其来源。[方法]采集了38个土壤样品和34份农作物样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土壤主要重金属(Cr、Mn、Cu、Zn、Cd、Pb、Hg、As)的来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某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分析其来源。[方法]采集了38个土壤样品和34份农作物样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土壤主要重金属(Cr、Mn、Cu、Zn、Cd、Pb、Hg、As)的来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稻田土壤中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和风险评价,并分析农作物的富集特征。[结果]研究区域土壤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复合污染,整体处于重度污染水平。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农业活动和废气排放。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属于重度污染,Pb为中度污染,Mn、Cr、Zn为轻度污染,As、Cu和Hg为无污染。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均值处于重污染—极重污染,Pb均值处于中污染—重污染级别,Hg和Cr均值处于中污染级别,Zn、Cu、Mn处于无污染—轻微污染级别,As处于无污染级别。重金属潜在生态单项指数表明最主要生态风险因子为Cd,其生态风险危害程度为极强;Hg处于很强生态风险,Pb处于中等生态风险,其他元素的风险处于轻微污染;研究区农作物中重金属Cd含量有超标风险。[结论]调查区域的农业土壤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需要进行管控和治理修复;不同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稍有不同,在对不同质地土壤进行评价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土壤重金属 单因子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重金属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校正研究
6
作者 郭晋君 王斐 +4 位作者 范智超 刘敏 张淳 宋蓓 赵蓓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1350,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山周边农田土壤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准确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重要的意义。对渭南市矿山企业周边农田土壤进行科学布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农田土壤样品9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山周边农田土壤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准确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重要的意义。对渭南市矿山企业周边农田土壤进行科学布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农田土壤样品90个,研究样品中4种重金属(铅、镉、汞、砷)的污染状况。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丰度、生物吸收效应等因素,对方法毒性响应系数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体系:ARI<130,130≤ARI<260,260≤ARI<520,ARI≥520分别代表校正后轻微、中等、强、很强潜在生态危害等级。用校正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等级占比,发现与地积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较吻合,评价结果准确。校正后的评价方法可为北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山湾网箱养殖区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7
作者 郑盛华 杨妙峰 +5 位作者 席英玉 蔡真珍 林永青 郑惠东 曾健 罗冬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77-486,共10页
通过对2013年10月东山湾网箱养殖区4根柱状沉积物6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评价了长期水产养殖对东山湾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山湾养殖区4根柱状沉积物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处于“优”等级,各元素垂直分布没有一致的趋势,Zn、Cu、Cd、P... 通过对2013年10月东山湾网箱养殖区4根柱状沉积物6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评价了长期水产养殖对东山湾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山湾养殖区4根柱状沉积物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处于“优”等级,各元素垂直分布没有一致的趋势,Zn、Cu、Cd、Pb的最高值多在20~60 cm处,而Hg和As多在60~80 cm处。富集因子评价说明,该海域各重金属多处于低富集状态,整体富集水平Zn>Pb>As>Cd>Cu>Hg,且B1和B2的富集水平高于YB1和YB2柱状样;Zn、Cu、Pb和As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具有相似的沉积过程,可能来源于内源性污染。根据地积累指数评价法,除了B1中的Zn、YB2和B2中的Cd和Hg部分呈轻度污染,其余元素在4根柱状样中均小于0,处于“清洁”状态。4根柱状样中各元素重金属污染系数(Cf<3)和综合污染程度值(Cd<10)表明东山湾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均处于低污染至中等污染之间;除了个别站位Cd和Hg(RI>40)外,各重金属潜在风险污染指数(RI)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所有柱状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说明东山湾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轻,表明该海域高密度网箱养殖不会影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山湾养殖区 柱状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富集因子 地积累指数评价 潜在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解对鸡粪和牛粪厌氧消化及重金属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任征然 王佳伟 +5 位作者 高金华 文洋 韩军 李相昆 马培元 张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61,共8页
为探究热水解预处理对鸡粪和牛粪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对消化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该研究以鸡粪和牛粪为处理对象,采用热水解处理技术,开展了连续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考察了热水解对畜禽粪污可... 为探究热水解预处理对鸡粪和牛粪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对消化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该研究以鸡粪和牛粪为处理对象,采用热水解处理技术,开展了连续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考察了热水解对畜禽粪污可生化性和重金属迁移风险。该研究还评估了连续施用厌氧消化鸡粪和牛粪15 a后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量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试验发现,鸡粪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占干固体总量的25%,牛粪为57.7%。热水解处理能够增强牛粪中木质纤维素的水解,热水解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为19.2%;但热水解对鸡粪的木质纤维素水解影响不明显,降解率仅为5.3%。鸡粪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产气率为482 L/kg,热水解后产气率提升了12.4%;牛粪产气率为321 L/kg,热水解后产气率提升了31.2%。仅通过热水解不能降低鸡粪中重金属的迁移风险;而经过厌氧消化后,除Hg和Ni外,其他重金属迁移风险均降低到了低风险水平。牛粪经过热水解和厌氧消化处理后重金属向残渣态转换,但迁移风险没有明显改善。连续施用鸡粪和牛粪15 a后,土壤未出现的重金属积累,且15 a内总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处于低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鸡粪和牛粪的能源化、无害化处理以及土地利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 迁移风险 生物降解性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峰 李强 +3 位作者 高峰 吉勤克补子 刘汉武 王若帆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0-660,共11页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磷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中磷矿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贵州土壤背景值的37.58倍、24.40倍、19.26倍、18.09倍、2.67倍、2.17倍和1.78倍,各重金属富集特征明显,Cu元素平均含量未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NPI平均值介于4.59~69.32之间,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而Cr和Cu元素NPI平均值分别为1.89和1.21,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研究区Hg元素I_(geo)平均值为4.45,处于严重至极重污染;As、Se和Cd元素I_(geo)平均值介于3.35~3.65之间,处于重度污染;Pb、Zn和Cr元素I_(geo)平均值0.21~0.44之间,处于未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而Cu元素I_(geo)平均值为-0.83,显示其未受到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Hg元素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Cd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A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而Cu、Pb、Zn和Cr均处于轻微风险水平。黔中磷矿区土壤RI平均值为2285.50,显示出极强生态风险,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磷矿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0
作者 李昕悦 杨艳 +5 位作者 洪昌海 支国强 杨健 韩镇阳 万正芬 卢少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40,48,共10页
为探明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于3个水期(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分别采集了流域内20个点位表层沉积物并测定了8种金属(Cu、Zn、Cr、Cd、Ni、Pb、Hg、As)含量,进行了水期和区域差异分析、潜在风险评价以及重金属来源... 为探明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于3个水期(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分别采集了流域内20个点位表层沉积物并测定了8种金属(Cu、Zn、Cr、Cd、Ni、Pb、Hg、As)含量,进行了水期和区域差异分析、潜在风险评价以及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发现牛栏江(昆明段)沉积物重金属中Cd含量1.45 mg/kg和Hg含量0.23 mg/kg,分别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0.218 mg/kg和0.058 mg/kg)的6.7倍和4.0倍,表明Cd和Hg污染相对严重。地累积指数表明牛栏江(昆明段)3个水期均为Cd污染程度最高,Hg次之,平均污染等级分别达到了中度污染和偏中度污染。因此Cd和Hg是牛栏江(昆明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应予以重视。同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丰水期和平水期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分布具有干流高于支流、下游高于上游和北部高于南部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牛栏江(昆明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国家公园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碧莹 李振函 +2 位作者 李海岗 赵强 李扬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为了研究黄河口国家公园湿地土壤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沿黄河故道东营段、黄河入海口以及沿海处共设20个采样点进行土壤采集,对铅、镉、铬、铜、锌、镍、汞、砷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 为了研究黄河口国家公园湿地土壤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沿黄河故道东营段、黄河入海口以及沿海处共设20个采样点进行土壤采集,对铅、镉、铬、铜、锌、镍、汞、砷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铅、镉、铬、铜、锌、镍、汞、砷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16.4、0.11、57.3、14.0、46.9、20.0、0.014、7.71 mg/kg,均符合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要求;研究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57,地累积指数为-0.2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5.54,表明研究区属于无污染土壤,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综合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黄河口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型缺水地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以嘉兴市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伍永年 苏韬 +3 位作者 徐卫东 毛新伟 季同德 赵腾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5,共7页
以典型水质型缺水城市嘉兴市作为研究区,采集29个地下水点位的水样,检测Fe、Mn、Cu、As、Pb、Hg、Cd、Cr的浓度以及pH,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基于地统计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 以典型水质型缺水城市嘉兴市作为研究区,采集29个地下水点位的水样,检测Fe、Mn、Cu、As、Pb、Hg、Cd、Cr的浓度以及pH,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基于地统计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引用风险评估模型量化该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的Fe、Mn、As、Pb含量均值超出Ⅲ类标准的限值,超标率为Fe(86.2%)>Mn(75.9%)>As(62.1%)>Pb(20.7%),其余4种元素未超出Ⅲ类标准。②Fe、Mn、Cd的来源相似或迁移转化路径相近,As含量高的地下水呈弱碱性。③研究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9.27,综合生态危害程度介于轻微—中等之间。④研究区内93.1%的地下水健康风险总值高于成人最大可接受值,海宁市和海盐县的南部地区健康风险总值最高。研究成果可为水质型缺水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以及重金属污染与风险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指数法 生态风险量化 健康风险评估 嘉兴市 水质型缺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高寒退化草甸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建财 白红桃 +4 位作者 熊增连 张杰雪 全小龙 邓得婷 史惠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5,共9页
为了分析玛曲高寒草甸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重金属污染风险,采集玛曲高寒退化草甸土壤样品,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0—20 cm)中Cr、Ni、Cu、Zn、As、Cd、Hg、Pb等八种重金属含量,描述玛曲高寒草甸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 为了分析玛曲高寒草甸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重金属污染风险,采集玛曲高寒退化草甸土壤样品,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0—20 cm)中Cr、Ni、Cu、Zn、As、Cd、Hg、Pb等八种重金属含量,描述玛曲高寒草甸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并分析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以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征同源性重金属。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As、Cd的质量分数高于背景值,Ni的质量分数偏低,变异系数大小为Cr>Hg>Cd>Cu>As>Ni>Zn>Pb;(2)Cd单因子污染指数为轻微污染,地累积指数反映As属于未受污染与轻微污染之间,各重金属元素均无潜在生态风险;以国标和土壤背景值为标准,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玛曲未受到重金属污染;(3)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玛曲土壤中Ni、Cu、Zn、As、Cd、Pb等元素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Ni和Pb的来源优先顺序最大,Cr和Hg含量呈现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重金属污染 污染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某铅锌矿选厂及尾矿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分析
14
作者 林清 于茵 +3 位作者 周迅 高程 吴怡 徐威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152-158,共7页
为查明西南某铅锌矿选厂和尾矿库周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对选厂和尾矿库周边区域14个表层土壤、5个地下水、3个地表水和3个底泥样品中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等8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 为查明西南某铅锌矿选厂和尾矿库周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对选厂和尾矿库周边区域14个表层土壤、5个地下水、3个地表水和3个底泥样品中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等8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受到镉、铅、铜、锌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样品污染等级为警戒线、轻度污染、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7.1%、28.6%、64.3%。潜在生态风险等级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为中等生态风险。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砷超标。地表水重金属未超标,底泥镉、铅、锌超标且都出现下游富集的情况。结合超标点位位置来看,推测土壤主要超标原因可能与尾矿库扬尘和选厂废气排放有关。建议根据土地用途采取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来保障土壤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土壤 重金属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河底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潜在风险分析
15
作者 李瑶 刘兆宁 +1 位作者 杨超臣 慕建东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0期42-46,F0003,共6页
为综合评价与分析沙河底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选取了沙河6个代表性站点,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汞(Hg)、镉(Cd)、锌(Zn)、铜(Cu)、铅(Pb)和砷(As)进行了测定,并引入地质累积... 为综合评价与分析沙河底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选取了沙河6个代表性站点,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汞(Hg)、镉(Cd)、锌(Zn)、铜(Cu)、铅(Pb)和砷(As)进行了测定,并引入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沙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主要污染元素为Hg、Cd和Zn。地质累积指数分析表明,Hg在上游区域为中度污染,而其他重金属元素如Cu、Pb和As未发现明显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表明,沙河上游区域的生态风险高于下游,尤其是G1点位,其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远高于其他点位,这与Hg的高含量和高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质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及评价 被引量:74
16
作者 丁振华 贾洪武 +4 位作者 刘彩娥 汤庆合 王文华 庄敏 许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66,共3页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黄浦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研究,解释了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均表明,黄浦江砷污染严重,镉中等程度污染,且各个江段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中重金属毒性系数计算 被引量:1448
17
作者 徐争启 倪师军 +1 位作者 庹先国 张成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在众多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的文章中,只采用了7个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系数,但有的重金属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此情况,文章根据Hakanson的计算原则,结合陈静生的计算方法,重新计算了十种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系数,... 在众多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的文章中,只采用了7个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系数,但有的重金属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此情况,文章根据Hakanson的计算原则,结合陈静生的计算方法,重新计算了十种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系数,最后给出了12种重金属的毒性系数,它们分别是Ti=Mn=Zn=1<V=Cr=2<Cu=Ni=Co=Pb=5<As=10<Cd=30<Hg=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生态指数法 重金属 毒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出境河流生态修复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慧娟 刘云根 +2 位作者 侯磊 王妍 齐丹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5-1424,共10页
为综合评价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对周围环境的生态风险及为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提供参考依据,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形态重金属在生态修复区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 为综合评价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对周围环境的生态风险及为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提供参考依据,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形态重金属在生态修复区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RAC),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区内沉积物中五种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存在差异,w(As)、w(Co)、w(Cu)、w(Pb)、w(Zn)的平均值分别为937.64、16.72、156.23、73.47、1 117.47 mg/kg,并且w(As)、w(Cu)和w(Zn)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到生态修复区出口又呈明显增加的分布规律,而w(Pb)和w(Co)呈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2)生态修复区中重金属主要赋存形态以残余态为主,稳定性大小依次为As>Pb>Cu>Co>Zn.(3)根据风险评估指数法,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环境构成的风险依次为Zn>Co>Pb>Cu>As;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As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贡献率大于80%,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具有较低的生态风险.因此,在环境治理时既要考虑富集程度较严重的重金属元素,也不可忽视有效态含量较高的重金属元素给环境带来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区 重金属 沉积物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风险评估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采暖期大气PM_(2.5)中重金属元素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3
19
作者 姚青 韩素芹 蔡子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96-1600,共5页
为揭示天津地区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天津采暖期城区和武清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水平,并分别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城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排序为Zn&... 为揭示天津地区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天津采暖期城区和武清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水平,并分别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城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排序为Zn>Ti>Mn>Pb>Cu>Cr>Co>As>Cd>Hg,武清则为Zn>Ti>Pb>Mn>Cr>Cu>Co>As>Cd>Hg;Cu,Zn,Pb和Cd等元素的富集因子高于10,表明其系人为污染元素;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显示Ti和Mn基本无污染,As、Cr、Co等元素存在一定污染,Cu、Zn、Pb和Cd等元素潜在生态风险高,Cd生态危害程度极强,总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381.1(城区)和1251.1(武清),达到极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重金属 富集因子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中文 李光德 +2 位作者 张世远 敬佩 焦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4-136,153,共4页
在对泮河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泮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Zn、Cr、Cd、Hg的污染;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Hg>... 在对泮河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泮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Zn、Cr、Cd、Hg的污染;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Hg>Cd>Cr>Cu>Zn>Pb。对泮河底泥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评价显示,以当地背景值作为参比值进行评价,泮河属于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贡献因子是Hg和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 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