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t parallel factor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for coherently distributed source localiz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G Qianlin ZHANG Xiaofei CAO Renz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667-675,共9页
This paper links parallel factor(PARAFAC) analysis to the problem of nominal direction-of-arrival(DOA) estimation for coherently distributed(CD) sources and proposes a fast PARAFACbased algorithm by establishing... This paper links parallel factor(PARAFAC) analysis to the problem of nominal direction-of-arrival(DOA) estimation for coherently distributed(CD) sources and proposes a fast PARAFACbased algorithm by establishing the trilinear PARAFAC model.Relying on the uniqueness of the low-rank three-way array decomposition and the trilinear 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nominal DOA estimation and outperforms the conventional 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 via rotational technique CD(ESPRIT-CD) and propagator method CD(PM-CD)methods in terms of estimation accuracy. Furthermore, by means of the initialization via the propagator method, this paper accelerates the convergence procedur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ith no estimation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multiple-source scenario,where sources have different angular distribution shape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corrobo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fast PARAFAC-ba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localization coherently distributed (CD)source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ropagator method (PM) trilin-ear decom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entralized robust stabilization of discrete-time fuzzy large-scale systems with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 LMI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Yougang Xu Bug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4期836-845,共10页
Decentralized robust stabilization problem of discrete-time fuzzy large-scale systems with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is considered. This uncertain fuzzy large-scale system consists of N interconnected T-S fuzzy subsyst... Decentralized robust stabilization problem of discrete-time fuzzy large-scale systems with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is considered. This uncertain fuzzy large-scale system consists of N interconnected T-S fuzzy subsystems, and the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re unknown but norm-bounded. Based on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and decentralized control theory of large-scale system, the design schema of decentralized parallel distributed compensation (DPDC) fuzzy controllers to ensure the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whole fuzzy large-scale system is proposed. The existence conditions for these controllers take the forms of LMIs. Finall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example is given to show the utility of the method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large-scale system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decentralized parallel distributed compensati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电流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武旭 黄海宏 +2 位作者 窦盛 王林森 彭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共6页
霍尔电流传感器所使用的磁场测量元件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都是温度的函数,这会导致霍尔电势、灵敏度系数、内阻等参数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进而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了解决此问题,并联式温... 霍尔电流传感器所使用的磁场测量元件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等都是温度的函数,这会导致霍尔电势、灵敏度系数、内阻等参数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进而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了解决此问题,并联式温度补偿法对温度变化的低阶项进行了完全补偿,但却引入了温度变化的高阶项误差,这是一种不完全补偿,不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工况环境。在上述补偿法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一种反馈式温度补偿法。该方法通过将补偿后的输出电压与温度补偿输出信号相乘,再将所得乘积与霍尔元件输出信号进行求和运算,进一步改善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提高霍尔电流传感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反馈式温度补偿法可以消除温度变化对霍尔元件参数的影响,从而提高霍尔电流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使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控制在0.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电流传感器 霍尔元件 并联式温度补偿法 反馈式温度补偿法 测量精度 完全补偿 求和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黎家明 霍群海 +5 位作者 尹靖元 陆昊 周静 朱梅生 贺伟 董洪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83,共12页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ap changer,OLTC)的电能质量调节作用,提出一种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中一阶段为日前小时级调度阶段,根据分布式光伏和负荷的预测数据,通过潮流计算和迭代优化,获取DPV的有功出力结果、柔性OLTC分接头和电容器组的投切结果;二阶段为分钟级无功优化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考虑柔性OLTC和DPV的无功出力特性,调节装备无功出力的同时修正第一阶段电容器组投切组合,进一步降低各个节点最大电压偏差,使配电网电压分布更合理。搭建了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仿真模型,所提出的考虑柔性OLTC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在常规经济性最优目标下的88.07%DPV消纳水平基础上提高9.29%,同时满足全节点全时段电压偏差小于0.1pu,综合经济性提高7.8%,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 电压无功优化 协调控制方法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与改进目标级联法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
5
作者 吉兴全 孙辰昊 +3 位作者 张玉敏 杨明 叶平峰 韩学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输配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呈现多时间尺度耦合、非凸非线性特征,其本质上是非确定性多项式难问题。随着系统可调节资源的增加,控制变量呈指数增长,“维数灾”现象愈加明显,仅基于物理模型的求解策略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为此,提出... 输配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呈现多时间尺度耦合、非凸非线性特征,其本质上是非确定性多项式难问题。随着系统可调节资源的增加,控制变量呈指数增长,“维数灾”现象愈加明显,仅基于物理模型的求解策略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智能体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IMATD3)和Peaceman-Rachford(PR)目标级联(ATC)法的输配协同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根据PR分裂方法改进ATC法中主-子系统的信息迭代策略,提出基于PR-ATC的输配协同日前调度方法;通过多智能体与输配网络的离线交互提取连续调度策略的时序特征,并基于物理模型并行计算各系统调度问题,形成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离线训练和基于物理模型的在线应用联合调度决策方法。以T6-D7-D7和IEEE 118-D9-D33-D69输配网络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协同优化调度 输电网 主动配电网 Peaceman-Rachford目标级联法 深度强化学习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单相触竹故障特性的柔性补偿控制策略
6
作者 周宇 孙章 +3 位作者 宁鑫 陈湘 范松海 王汇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117,共10页
针对配电线路单相触竹诱发山火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单相触竹故障特性的柔性补偿控制策略。首先,搭建10 kV真型试验平台分析单相触竹引燃过程,依据植被引燃时间和阻抗变化特性,确立补偿控制目标电压的有效值,并采用部分优化方法求解目标... 针对配电线路单相触竹诱发山火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单相触竹故障特性的柔性补偿控制策略。首先,搭建10 kV真型试验平台分析单相触竹引燃过程,依据植被引燃时间和阻抗变化特性,确立补偿控制目标电压的有效值,并采用部分优化方法求解目标电压的最优相位,以解决柔性补偿中存在的空窗期问题;然后,提出一种基于牛顿迭代的补偿电流计算方法,无需精确的系统对地参数,结合调控过程中的零序电压和补偿电流,实现故障相补偿目标电压的精确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单相触竹故障引燃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触竹 柔性补偿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光伏客户的无功补偿方案及平均功率因数计算方法
7
作者 邓得政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7期29-31,共3页
针对含分布式光伏客户功率因数较低导致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过高的问题,通过分析客户电气设备和电量数据,找出了无功补偿缺失与计算方法不足2个原因,并提出了无功补偿装置改造的具体方案和平均功率因数的改进计算方法,提升了含分布式光伏... 针对含分布式光伏客户功率因数较低导致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过高的问题,通过分析客户电气设备和电量数据,找出了无功补偿缺失与计算方法不足2个原因,并提出了无功补偿装置改造的具体方案和平均功率因数的改进计算方法,提升了含分布式光伏客户的功率因数,保证了功率因数考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功率因数 无功补偿 改进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补偿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强钢 宋佳航 +2 位作者 廖建权 周念成 许晓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7-287,共11页
双端直流配电网是一种双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可为直流负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源电压。然而,负荷的功率波动和不平衡使线路电压跌落增大,可能导致直流负荷的电压不平衡度和电压偏差指标越限,影响直流负荷的正常运行。文中基于电压... 双端直流配电网是一种双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可为直流负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源电压。然而,负荷的功率波动和不平衡使线路电压跌落增大,可能导致直流负荷的电压不平衡度和电压偏差指标越限,影响直流负荷的正常运行。文中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VSC)外环电压控制,考虑中线电压补偿,提出基于电压补偿等效模型的直流配电网电压偏差及不平衡度联合抑制策略,实现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首先,建立双端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将VSC电压下垂控制引入潮流模型,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电压偏差和不平衡度的特性。其次,在此基础上,以电压最低点为分点获得双端电源供电回路压降的简化等效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等效阻抗参数辨识,构建双端直流配电网的电压补偿等效模型。以参数辨识结果作为电压外环控制输入,提出考虑中线电压补偿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双端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中线电压补偿 下垂控制 最小二乘法 潮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并联机床位姿误差分析与补偿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孟阳阳 陈秀梅 +1 位作者 彭宝营 张美格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了解决并联机床位姿误差补偿这一难题,以六自由度并联机床为研究对象,基于并联机床的运动学逆解建立了位姿误差模型,得到了并联机床驱动杆杆长误差和铰链点位置误差与并联机床动平台位姿误差的关系。铰链点位置误差可以通过调整杆长... 为了解决并联机床位姿误差补偿这一难题,以六自由度并联机床为研究对象,基于并联机床的运动学逆解建立了位姿误差模型,得到了并联机床驱动杆杆长误差和铰链点位置误差与并联机床动平台位姿误差的关系。铰链点位置误差可以通过调整杆长来弥补,由于驱动杆杆长误差难以测量,所以基于BP神经网络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修正系统输入法对并联机床动平台的位姿误差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经过补偿后的位姿误差明显小于补偿前的位姿误差,验证了并联机床位姿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床 误差分析 BP神经网络 修正系统输入法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一致性的多并联互联变流器分布式鲁棒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鹏宇 郑涛 +3 位作者 杨畅 卜鸣 代钰欣 鲁晓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79-5088,I0061,共11页
针对现有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分布式控制策略未充分考虑多并联互联变流器(interlinking converter,IC)场景、通信拓扑结构复杂、易受通信干扰以及运行工况变化等内外扰动影响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滑模一致性的多并联IC分布式鲁棒功率控制... 针对现有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分布式控制策略未充分考虑多并联互联变流器(interlinking converter,IC)场景、通信拓扑结构复杂、易受通信干扰以及运行工况变化等内外扰动影响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滑模一致性的多并联IC分布式鲁棒功率控制策略,通过系统期望的动态特性以及滑动模态设计分布式滑模控制器,确保多并联IC的传输功率于有限时间收敛至一致性目标稳态值,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其在未知扰动下的稳定性以及有限时间收敛性能。该策略能够降低滑模增益系数,抑制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并实现对未知干扰的动态补偿,确保多并联IC传输功率协调控制以及高精度分配。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多并联互联变流器 分布式滑模控制 功率协调控制 干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水面舰艇编队一体化导航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文涛 钟昭 +2 位作者 翟文华 张媛 康传华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目的]针对体系化作战中,水面舰艇编队导航面临设备损毁、导航干扰等复杂作战环境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水面舰艇编队一体化导航系统及方法。[方法]通过分布式协同导航提升编队应对复杂环境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编队一体化导航... [目的]针对体系化作战中,水面舰艇编队导航面临设备损毁、导航干扰等复杂作战环境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水面舰艇编队一体化导航系统及方法。[方法]通过分布式协同导航提升编队应对复杂环境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编队一体化导航系统分为设备层、系统层和体系层,设备层输出原始的GNSS/INS导航数据,系统层输出节点独立导航数据,体系层融合生成编队协同导航数据。为实现体系层编队协同导航数据融合,采用Floyd算法,以基线传递路径最短的原则构建分布式编队协同导航网络,在节点独立导航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动态基线传递生成节点协同导航数据;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融合多个节点协同导航数据输出编队协同导航数据。[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成功构建分布式协同导航网络。通过导航支援,保障了受毁伤节点导航的不中断;通过精度支援,提升了受干扰节点的导航精度。[结论]分布式协同导航具有抗毁伤、抗干扰、可提高精度的优势,并可有效应对复杂的作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化作战 舰艇编队 分布式协同导航 Floyd并行算法 加权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接入中低压配网下的无功补偿优化配置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涛 韩海英 +1 位作者 邬世杰 朱生荣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148,共7页
为提升光伏发电机组接入中低压配网后的电能输送质量、降低网损率,基于混合整数凸规划,完成配电网的无功补偿配置研究。该方法以含光伏发电的中低压配网最小网损为目标,构建配电网无功补偿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后中低压配... 为提升光伏发电机组接入中低压配网后的电能输送质量、降低网损率,基于混合整数凸规划,完成配电网的无功补偿配置研究。该方法以含光伏发电的中低压配网最小网损为目标,构建配电网无功补偿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后中低压配网节点电压标幺数值得到有效提升,且随着配电网运行时间的增加,其降低幅度较小;可有效降低中低压配网的网损率,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数凸规划 中低压配网 无功补偿 配置方法 约束条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MOSFET并联电流分配不均衡影响因素与抑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志斌 乔建申 +3 位作者 孙鹏 蔡雨萌 赵斌 魏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4-648,共15页
碳化硅MOSFET凭借其高压、高温和高频等优异性能逐渐在工业中得到应用,然而碳化硅MOSFET并联电流分配不均衡问题限制了其性能发挥,并增加失效风险。为了充分发挥碳化硅MOSFET的性能优势,本文首先从芯片参数、功率回路参数和驱动回路参数... 碳化硅MOSFET凭借其高压、高温和高频等优异性能逐渐在工业中得到应用,然而碳化硅MOSFET并联电流分配不均衡问题限制了其性能发挥,并增加失效风险。为了充分发挥碳化硅MOSFET的性能优势,本文首先从芯片参数、功率回路参数和驱动回路参数3个方面阐述并联电流分配不均衡影响因素,然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抑制并联不均衡电流的研究成果,对电流不均衡抑制方法从电流均衡种类、扩展难度、集成难度和经济成本四个维度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最后,根据现有研究不足与面临挑战,本文对碳化硅MOSFET并联电流分配不均衡抑制方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MOSFET 并联电流 分配不均衡 影响因素 抑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不平衡补偿的变压器隔离型链式D-STATCOM的研究 被引量:54
14
作者 许树楷 宋强 +2 位作者 朱永强 刘文华 李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143,共7页
针对大容量冲击性负荷所带来的不对称、电压波动和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压器隔离型链式逆变器的D-STATCOM,用于对冲击负荷的快速补偿。首先针对主电路拓扑结构特点,提出了基于载波移相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针对不平衡负荷特点... 针对大容量冲击性负荷所带来的不对称、电压波动和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基于变压器隔离型链式逆变器的D-STATCOM,用于对冲击负荷的快速补偿。首先针对主电路拓扑结构特点,提出了基于载波移相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针对不平衡负荷特点,采用基于双d-q变换和对称分量法计算补偿线电流,并提出了补偿相电流的优化设计方法来提高D-STATCOM的补偿能力。提出了瞬时电流分相控制方法,可以使D-STATCOM的输出快速地跟踪参考补偿电流以提高响应速度。在所建立的10kVA物理样机上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侧静止无功发生器 隔离变压器 不平衡负荷补偿 双d-q变换 对称分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的补偿电流检测方法 被引量:28
15
作者 唐杰 罗安 +2 位作者 涂春鸣 欧剑波 盘宏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08-112,共5页
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distribution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DSTATCOM)用于负荷补偿时,补偿电流指令信号的检测环节对其补偿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谐波、无功和负序电流综合检测方法。该方... 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distribution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DSTATCOM)用于负荷补偿时,补偿电流指令信号的检测环节对其补偿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谐波、无功和负序电流综合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电网电压中的一相电压构造虚拟的对称三相系统,然后以对称三相电压形成的合成矢量作为同步旋转坐标系中的d轴,将负荷电流矢量投影到电网电压矢量上,通过低通滤波器后便可得到要检测的补偿电流指令信号。与传统的同步旋转坐标变换法相比较,该方法计算简单,且在电网电压不对称条件下,仍能很好地检测出负荷电流中的谐波、无功和负序分量,满足DSTATCOM负荷补偿的要求。同时还根据功率平衡准则对文中所提检测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文所提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 检测方法 电能质量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坐标系下D-STATCOM自适应无差拍控制 被引量:27
16
作者 伏祥运 王建赜 +1 位作者 纪延超 谭光慧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1-45,79,共6页
提出一种静止坐标系下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的自适应无差拍控制方法。首先针对传统的D-STATCOM无差拍控制模型在开关频率低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将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电网电压作为变化量来考虑,建立了新的静止坐标系下的D-STA... 提出一种静止坐标系下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的自适应无差拍控制方法。首先针对传统的D-STATCOM无差拍控制模型在开关频率低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将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电网电压作为变化量来考虑,建立了新的静止坐标系下的D-STATCOM的无差拍控制模型。其次,为了克服D-STATCOM参数变化对补偿器性能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的在线估计,以自适应修正控制模型,提高了补偿精度。另外,为了满足该控制方法对补偿电流参考值和电网电压进行预测的要求,提出一种复合预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算法的精度和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 无差拍 自适应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奇异摄动系统及其稳定性分析与综合(英文)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华平 孙富春 +1 位作者 何克忠 孙增圻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4-500,共7页
通过扩展常规Takagi Sugeno模糊系统 ,定义了一类模糊奇异摄动系统 ,利用矩阵不等式表达出了在摄动参数足够小时的闭环稳定性 .镇定并行分布式补偿控制器增益和共同的Lya punov函数可利用两步法得到 ,并可分别归结于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 通过扩展常规Takagi Sugeno模糊系统 ,定义了一类模糊奇异摄动系统 ,利用矩阵不等式表达出了在摄动参数足够小时的闭环稳定性 .镇定并行分布式补偿控制器增益和共同的Lya punov函数可利用两步法得到 ,并可分别归结于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和双线性矩阵不等式 ,后者可以利用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有效地求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并行分布式补偿 奇异摄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同杆双回线保护的时域电容电流的分相补偿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索南加乐 杨铖 +1 位作者 杨忠礼 宋国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常作为同杆双回线的主保护配置,但对于超高压及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分布电容电流将大到影响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现有的电容电流补偿方法,都只补偿了单回线相间电容电流,没有考虑双回线线间电容电流的补偿,补偿效... 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常作为同杆双回线的主保护配置,但对于超高压及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分布电容电流将大到影响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现有的电容电流补偿方法,都只补偿了单回线相间电容电流,没有考虑双回线线间电容电流的补偿,补偿效果有限。考虑了同杆双回线相间与线间的静电耦合,建立了相应∏模型等效电路,提出在时域中分相补偿电容电流的方法,不仅可以补偿相间电容电流,还可很好地补偿线间电容电流。EMTP仿真实验表明,新补偿法比原单回线的相量及时域补偿法具有更好的补偿效果,有效提高了同杆双回线上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且新方法计算量小、不要求高采样率,无需引入另回线电流,适用于现有采样率不高、通道传输速率有限的继保装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杆双回线 分布电容电流 时域补偿 电流差动保护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特高压避雷器电压分布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保山 刘斌 +5 位作者 张曦 贾锦朝 汤霖 熊易 左中秋 陈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81-1787,共7页
由于1000kV交流特高压氧化锌避雷器(MOA)因其元件数多、结构高度尺寸巨大,其电压分布会影响其安全运行,探讨了该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的测量。光纤电流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方法,利用此方法可对典型设计的交流特高压MOA进行电压分布试验;通... 由于1000kV交流特高压氧化锌避雷器(MOA)因其元件数多、结构高度尺寸巨大,其电压分布会影响其安全运行,探讨了该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的测量。光纤电流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方法,利用此方法可对典型设计的交流特高压MOA进行电压分布试验;通过测量结果合理调整并联补偿电容的方法,获得了理想的均压效果。同时还分析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和产品制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经比较和综合考虑,最优方案的最大电压不均匀系数可达+6.29%,完全可满足交流特高压MOA技术条件对电压分布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特高压 MOA 光纤电流法 并联电容 电压分布 不均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标签传播算法的电力系统并行恢复分区方法 被引量:24
20
作者 和敬涵 李长城 +2 位作者 张沛 王小君 冯丽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6-1782,共7页
制定合理有效的分区方案是并行恢复的首要任务。由于电网运行的潮流分布能够反映系统内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为了达到更有效的分区目的,结合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理论和潮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标签传播算法的电网并行恢复分区方法。... 制定合理有效的分区方案是并行恢复的首要任务。由于电网运行的潮流分布能够反映系统内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为了达到更有效的分区目的,结合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理论和潮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标签传播算法的电网并行恢复分区方法。首先给黑启动电源分配不同的子区标签,再根据停电前支路潮流信息构建电网节点的标签传播矩阵。反复将节点标签的信息在电网中传播,直至各节点标签信息不再发生变化,则具有相同标签的节点被划分到同一个子区。针对传统标签传播算法可能出现的标签振荡现象,提出了同时考虑邻接节点标签和自身历史标签的节点标签影响策略。通过IEEE 39节点系统的仿真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分区结果在区间功率交换、最大子区规模和模块度方面效果显著。最后利用某省级电网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用于实际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恢复 分区方法 潮流分布 标签传播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