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谣言与革命——关于1911年武昌起义的政治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岭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145,共5页
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谣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起义的发动过程中,“清政府正在捕杀汉族士兵”谣言将大多数士兵逼入造反者行列;其次,在起义扩大的过程中,清政府无法控制作为舆论领袖的地方绅士们,致使各种谣言进一步侵蚀其... 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谣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起义的发动过程中,“清政府正在捕杀汉族士兵”谣言将大多数士兵逼入造反者行列;其次,在起义扩大的过程中,清政府无法控制作为舆论领袖的地方绅士们,致使各种谣言进一步侵蚀其合法性。清政府虽然也企图通过谣言收拾人心,但因其公信力的彻底丧失,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 革命 武昌起义 政治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后广东近代城市的发展(1911—1936)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113-119,共7页
 辛亥革命后,由于实业发展和民国政府的推动,广东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及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经济积聚的程度等因素,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尺度,以此为标准来看,南粤的城市化在民国前期取得...  辛亥革命后,由于实业发展和民国政府的推动,广东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及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经济积聚的程度等因素,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尺度,以此为标准来看,南粤的城市化在民国前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城市新理念 广州模范市政 近代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热情而理性:1911-1912年间杜亚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及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学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1,共7页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之初,杜亚泉为革命的爆发而欢欣鼓舞,并对其进行热情宣传和介绍,颂扬、支持革命,但在短暂的热情之后,杜亚泉敏锐地发现革命后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杜亚泉这一"...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之初,杜亚泉为革命的爆发而欢欣鼓舞,并对其进行热情宣传和介绍,颂扬、支持革命,但在短暂的热情之后,杜亚泉敏锐地发现革命后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杜亚泉这一"由热情而理性"的转变,是其认知水平逐渐提升的表现,也是革命本身不足开始显露的重要表征。更为可贵的是,杜亚泉能在短时期里敏锐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问题,针对革命的先天不足,他试图从革命后续的建设中去努力,借此以完善与巩固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亚泉 辛亥革命 折衷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子英:鲁迅青年形象建构的一个隐秘侧影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丹 刘铁群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6,共11页
陈子英是贯穿鲁迅晚清日本留学界、民元前后绍兴教育界至辛亥革命及其挫折时期的友人,但二人的交往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史料上也存在错漏。陈子英与鲁迅青年时期呼吁的理想“个人”有契合之处,也可被视为“狂人”、吕纬甫、魏连殳等... 陈子英是贯穿鲁迅晚清日本留学界、民元前后绍兴教育界至辛亥革命及其挫折时期的友人,但二人的交往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史料上也存在错漏。陈子英与鲁迅青年时期呼吁的理想“个人”有契合之处,也可被视为“狂人”、吕纬甫、魏连殳等现实原型的隐秘侧影之一,从中亦可窥得有别于传统“投降”、徐锡麟式的流血革命和鲁迅式的迂回抵抗的第四种“候补”结局,即丧失“候补”资格,沉没在辛亥革命的阴影之中。陈子英其人在鲁迅创作中由“隐”至“显”的过程,也是鲁迅追忆民元精神、重构“民国的建国史”的意图不断敞开的过程,它与鲁迅的青年话语建构交织在一起,共同指向鲁迅“立人”的启蒙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陈子英 青年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商家对辛亥革命的特殊纪念——“双十节”广告与“广告”双十节 被引量:6
5
作者 郭辉 罗福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6,共7页
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在"双十节"这么一个特殊节日里,商家在报刊上的商业广告则广泛地运用"双十节"符号,包括国家缩影象征的"国旗"、表示十月十日的"十十"以及祝福国家的"万岁&qu... 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在"双十节"这么一个特殊节日里,商家在报刊上的商业广告则广泛地运用"双十节"符号,包括国家缩影象征的"国旗"、表示十月十日的"十十"以及祝福国家的"万岁"。这些符号的使用,不仅丰富了国庆广告的设计,同时也让国庆广告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商家的"双十节"广告,其实也在"广告"双十节,用商品促销的方式纪念辛亥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家 辛亥革命 广告 纪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后武汉音乐生活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田可文 李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40,共7页
辛亥革命后的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武汉的音乐生活是其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带给武汉的是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一个特别时期,武汉较多地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辛亥革命后的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武汉的音乐生活是其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带给武汉的是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一个特别时期,武汉较多地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形成了武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作为中国重镇的武汉,尤其又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其辛亥革命后武汉音乐生活产生哪些变化?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武汉 音乐生活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史研究(2000—2009) 被引量:8
7
作者 章开沅 田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93,98,共6页
在辛亥革命系列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清史工程、西方分析框架的"中国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2000—2009年间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在史实考订、文献整理与编辑出版、研究范式与辛亥革命评价标准、辛亥革命性质、清末新... 在辛亥革命系列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清史工程、西方分析框架的"中国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2000—2009年间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在史实考订、文献整理与编辑出版、研究范式与辛亥革命评价标准、辛亥革命性质、清末新政等诸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史与社会史互动研究;探究各地革命之间的共性与独特性,合理解释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多维视角诠释辛亥革命史,打破惯有思维定势,从而拓宽视域,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史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被引量:66
8
作者 王奇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106,共11页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20世纪中国革命显示,弱势的革命党难以完成革命建国的重任;强势的革命党可以实现革命建国,又难以完成革命之后的政治转型。革命成功后,强势政党往往不愿让其他政党分享治权。强势革命的最大难题,不是革命如何发动,而是革命如何结束。发动革命需要激情,结束革命更需要理智。革命成功后,政治必须转入常轨,回归常态,尽快"去革命化",建立常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共产革命 中国革命 政治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伟 张佩佩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5,共8页
国庆纪念是传承辛亥革命记忆的重要形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通过国庆纪念仪式,不断打造并唤起人们的辛亥记忆;并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话语权与纪念宣传,完成对辛亥革命史事及意义的再建构。借助于辛亥记忆,国民党不断把自己的建国理... 国庆纪念是传承辛亥革命记忆的重要形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通过国庆纪念仪式,不断打造并唤起人们的辛亥记忆;并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话语权与纪念宣传,完成对辛亥革命史事及意义的再建构。借助于辛亥记忆,国民党不断把自己的建国理念贯穿于国庆纪念之中,为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确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国庆纪念 辛亥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世华 谷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6,共5页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 ,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理念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积聚和爆发 ,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早期共产党人一部分参加过辛亥革命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 ;一部分受到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 ,接受了资产...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 ,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理念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积聚和爆发 ,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早期共产党人一部分参加过辛亥革命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 ;一部分受到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 ,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而后 ,又在反思辛亥革命和探索新出路的历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 思想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嬗变及历史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凌皓 朱志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3-47,共5页
发端于近代的中国女子教育在辛亥革命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间通过兴办女子学堂、允许男女合校、发展女子留学教育以及创办女性团体和女刊等多种形式,拓展了女子教育的规模,加快了女子教育的发展速度。这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妇女的... 发端于近代的中国女子教育在辛亥革命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间通过兴办女子学堂、允许男女合校、发展女子留学教育以及创办女性团体和女刊等多种形式,拓展了女子教育的规模,加快了女子教育的发展速度。这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妇女的思想,唤醒了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而且有利地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女子教育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国情基础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毅武 皮永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5,共6页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与规律性的科学。深刻认识、理解与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国情基础、客观依据与发展环境,是该学科研究的...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与规律性的科学。深刻认识、理解与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国情基础、客观依据与发展环境,是该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对于客观阐释和系统说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辛亥革命 国情基础 客观依据 发展环境 核心范畴 效益价值 科学化 revolution of 19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48,61,共7页
在古代中国,信息传递的方式十分落后;直到晚清才出现了近代的电讯业。通过回顾近代中国电讯业的创设,可以看出电报这种传媒手段在清末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辛亥革命之所以迅速取得胜利,与革命党人充分利用它开展反清斗争密切相关。
关键词 电报 信息传递 辛亥革命 近代 中国 电讯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 被引量:14
14
作者 史革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35,共11页
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形势。科学传播的途径进一步扩大 ,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 ,传播的主动权已经从过去的外国传教士转入中国知识分子手中。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国人科学理念的更新与进步 ,发出了“科学救国”的时代... 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形势。科学传播的途径进一步扩大 ,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 ,传播的主动权已经从过去的外国传教士转入中国知识分子手中。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国人科学理念的更新与进步 ,发出了“科学救国”的时代强音。辛亥革命时期的科学传播不仅为仁人志士批判封建迷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国人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科学思想启蒙 ,而且为革命派开展的反清斗争造了舆论 ,为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自然科学 科学传播 科学救国 近代 应用技术 科学理论 科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土司制度终结的标志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庭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土司制度在元明清三朝曾普遍推行于我国大西南各民族地区,为多民族国家稳定,边疆安全,各民族和睦做出过积极贡献。但土司到底终结何时?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不同的学人曾经提出过多种见解,推动并深化了对这一课题的认识。本文在前人... 土司制度在元明清三朝曾普遍推行于我国大西南各民族地区,为多民族国家稳定,边疆安全,各民族和睦做出过积极贡献。但土司到底终结何时?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不同的学人曾经提出过多种见解,推动并深化了对这一课题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家行政体制的整体性和民族文化的整体性,通过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认定辛亥革命才是土司制度终结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终结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豪”与“游士”——清末民初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士大夫精英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7,167-168,共13页
从西周到清代,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封建制、贵族制和王权官僚制三种不同的制度,相应地也产生了封建士大夫、世家大族和官僚士大夫三种精英形态,地方与国家之间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到清末,地方主义开始崛起,辛亥革命就是一场地方对中... 从西周到清代,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封建制、贵族制和王权官僚制三种不同的制度,相应地也产生了封建士大夫、世家大族和官僚士大夫三种精英形态,地方与国家之间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到清末,地方主义开始崛起,辛亥革命就是一场地方对中央的革命,民初经历了代议民主制和行政权威制之后,到1916年之后,显现出五代十国式的藩镇割据,读书人再次成为自由流动资源,分化为沉淀到地方的"土豪"旧绅士阶级和接受了新文化洗礼的"游士"新知识阶级。联省自治的失败意味着地方"土豪"已经失去了历史舞台,而国民党联合了新的"游士"阶级最终统一了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与国家 绅士阶级 知识阶级 辛亥革命 联省自治 国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起义后清、袁、孙妥协原因述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健 李金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武昌起义后,清、袁与孙处于敌对地位,势不两立,但历史发展的结果却是他们由对立到妥协,这颇值得思考。关于辛亥革命中清、袁、孙之间的妥协,相关著述十分丰富,但也并非因此而无研究的价值,其中仍然有很多细微的历史末节需要我们作进一... 武昌起义后,清、袁与孙处于敌对地位,势不两立,但历史发展的结果却是他们由对立到妥协,这颇值得思考。关于辛亥革命中清、袁、孙之间的妥协,相关著述十分丰富,但也并非因此而无研究的价值,其中仍然有很多细微的历史末节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清、袁、孙之间的妥协并非以哪一派政治势力的意志而转移,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各方理性认识时局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妥协,是因为妥协既有现实的基础、又有主观条件,还有积极促成的内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起义 袁世凯 孙中山 清皇室 妥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边疆危机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福环 苗健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2,共8页
辛亥革命前后 2 0年间是中国边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由直接侵占演变为物色、培养民族分裂势力 ,策划“独立”分裂中国。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都采取了一些应变政策以图自救 ,但实效甚微。第三次边疆危机为... 辛亥革命前后 2 0年间是中国边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由直接侵占演变为物色、培养民族分裂势力 ,策划“独立”分裂中国。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都采取了一些应变政策以图自救 ,但实效甚微。第三次边疆危机为后来留下许多边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 边疆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14
19
作者 皮永华 陈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与规律性的科学,是对中国追求与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管理实践、管理理论的客观归纳、概括与总结。深刻理解与把握...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与规律性的科学,是对中国追求与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管理实践、管理理论的客观归纳、概括与总结。深刻理解与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对于认识和深化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诉求和实质内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基本问题 理论上限 民生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 辛亥革命 和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家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9,共12页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杜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杜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中国旧有革命化,才能近代化”论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教育近代化 政治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