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he Right of Way”中的视觉艺术分析 |
武新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
2
|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文本生成考 |
王增宝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3
|
“地”之生存意蕴——一种生存论字源学考释 |
李章印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穆尔察·成书《多岁堂古诗存》的选诗理念与文学史意义 |
李佳艺
曹建国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仿昭代诸家体》与明代七律诗史的读写实践 |
叶晔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黄羊、白麦、芦酒:杜诗西北名物书写及其文学史意义 |
郝润华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高震区大跨度上承式CFST拱桥桥面系分联和约束体系研究 |
李子特
王根会
樊江
牛延平
武维宏
|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8
|
杜诗接受的另一面向:论杜诗在官修唐史之生成与注释中的作用 |
贾兵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9
|
知诗和占笔:严羽集形态的稳定与流动 |
隋雪纯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0
|
形式与意义,谁主沉浮?——对诗歌翻译形式与意义对等争论的思考 |
万华
冯奇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
11
|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 |
刘勇
张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
12
|
论先秦“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 |
李春青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
13
|
《钱注杜诗》诠释方法略论 |
郝润华
段海蓉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14
|
基于历史的动态手势识别 |
黄国范
程小平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
15
|
唐孙华的诗歌与诗论 |
雷恩海
曾贤兆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6
|
喜树碱类药物四十年研发的回顾与反思 |
方晓阳
肖家军
|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7
|
“郑声淫”意义阐释 |
何红梅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
18
|
论有意义的中学历史教育 |
张汉林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
19
|
试论咏史、怀古之关系及其诗学精神 |
李翰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20
|
从两个传统中确认岑参边塞诗的写实特质 |
戴伟华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