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筋经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及慢性炎症的影响
1
作者 张涛 马天翼 +5 位作者 骆丽 刘舒婷 储雨菲 梁国强 方磊 张国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目的观察易筋经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究适合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易筋经运动功法处方。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易筋... 目的观察易筋经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究适合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易筋经运动功法处方。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易筋经组各6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易筋经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易筋经功法锻炼。干预前后观察2组患者骨骼肌质量指数、肌肉握力、30 s坐立试验次数、肌肉厚度和横截面积、SPPB评分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8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后,易筋经组骨骼肌质量指数、肌肉握力、30 s坐立试验次数、SPPB评分、股直肌厚度和横截面积、股中间肌厚度、血清TNF-α和IL-18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易筋经干预后TNF-α水平与握力呈显著性负相关,r=-0.3138,P<0.05。结论易筋经功法训练可以提高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和肌力,提高患者体能水平,可能与改善机体慢性炎性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老年肌少症 骨骼肌质量指数 肌肉握力 30 s坐立试验 肌肉厚度 肌肉横截面积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与肌肉力量的相关性研究:基于2024年全国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数据
2
作者 肖辰辉 王成龙 +2 位作者 冯强 范超群 王晶晶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索老年人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与肌肉力量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以2024年全国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60~79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ASMI评价其肌肉质量,采用握力、30 s坐站次数反映其... 目的探索老年人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与肌肉力量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以2024年全国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60~79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ASMI评价其肌肉质量,采用握力、30 s坐站次数反映其肌肉力量。控制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对ASMI与握力、30 s坐站次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进行剂量效应分析。结果共纳入60~79岁老年人68038名,其中女性占比56.3%,平均年龄(68.0±5.4)岁。男性握力[(33.6±7.8)kg比(23.4±5.6)kg,P<0.001]、ASMI[(13.6±1.3)kg/m^(2)比(11.4±1.2)kg/m^(2),P<0.001]显著高于女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MI与握力(β=0.940,95%CI:0.930~0.950,P<0.001)及30 s坐站次数(β=0.008,95%CI:0.005~0.01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且此相关性在不同性别中均存在。RCS结果显示,老年男性ASMI对握力影响的临界值为13.55 kg/m^(2)(P<0.001),而对30 s坐站次数未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P=0.090);老年女性ASMI对握力、30 s坐站次数影响的临界值均为11.25 kg/m^(2)(P均<0.001)。当老年人ASMI低于临界值时,其肌肉力量随ASMI减少而快速下降。结论老年人肌肉质量与肌肉力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当老年男性ASMI低于13.55 kg/m^(2),老年女性ASMI低于11.25 kg/m^(2)时,应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肌肉健康干预方案,以降低其肌肉力量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 握力 30 s坐站次数 肌肉质量 肌肉力量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抗阻训练后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颉静 杨思梦 吴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为探究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人体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26名男子体能训练专项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安慰剂(PL)组和南极磷虾油(AKO)组,各组分别在抗阻运动前7 d每天服用6 g大豆油或AKO,并在抗阻运动后持续每天... 为探究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人体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26名男子体能训练专项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安慰剂(PL)组和南极磷虾油(AKO)组,各组分别在抗阻运动前7 d每天服用6 g大豆油或AKO,并在抗阻运动后持续每天服用至实验结束。抗阻运动方案为受试者先采用70%1次重复最大力量(1RM)的质量完成8次×10组的负重深蹲,之后再以自身体质量完成20次×5组的深蹲跳,组间间歇3 min。受试者分别在抗阻运动前和运动后24、48、72 h完成等速肌力、垂直纵跳和20 m冲刺测试。结果表明:下肢力量耐力方面,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在240(°)/s等速测试下的总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最大力量方面,与PL组相比,AKO组右膝关节屈伸肌在运动后72 h于60(°)/s等速测试下的最大功显著升高(p<0.05),左膝关节伸肌在运动后48 h显著升高(p<0.05),左膝关节屈肌在运动后48 h和72 h显著升高(p<0.05);下肢爆发力方面,两组受试者垂直纵跳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速度能力方面,两组受试者20 m冲刺所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可以促进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下肢肌肉最大力量的恢复,对其他运动能力的恢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抗阻运动 下肢力量 运动能力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病人骨骼肌质量与握力、疲劳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
作者 梁秋婷 杨丽 +5 位作者 叶夏兰 李家燕 张妍欣 罗雨婷 韦淑 周芸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87-2591,共5页
目的:了解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病人骨骼肌质量变化情况,分析骨骼肌质量与握力、疲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放疗科的192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病人骨骼肌质量变化情况,分析骨骼肌质量与握力、疲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放疗科的192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于放疗前1 d、放疗中期、放疗结束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鼻咽癌病人放疗前1 d的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为(7.10±1.02)kg/m^(2),放疗中期SMI为(6.83±0.99)kg/m^(2),放疗结束后SMI为(6.42±0.96)kg/m^(2),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4.194,P<0.001)。放疗结束后骨骼肌质量下降发生率为62.50%(120/192)。鼻咽癌病人SMI与握力呈正相关(P<0.05),与疲劳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病人骨骼肌质量随治疗阶段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其与握力、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与疲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化疗 骨骼肌质量 握力 疲劳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骨骼肌含量和骨骼肌力量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温煦 王梅 +1 位作者 张一民 江崇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41,74,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居民骨骼肌含量和骨骼肌力量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在济南、西安、成都、广州4个城市中抽取1 013名3-69岁的我国城镇居民(男468人,女545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测试方法测...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居民骨骼肌含量和骨骼肌力量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在济南、西安、成都、广州4个城市中抽取1 013名3-69岁的我国城镇居民(男468人,女545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测试方法测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握力等体质指标;采用双能X光全身骨密度仪(DEXA)测试受试者的全身骨骼肌含量和上、下肢骨骼肌含量;选用运动功能分析仪MES01 S20测试受试者的下蹲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年龄组间差异。结果与结论:1)我国城镇居民的骨骼肌含量在3-19岁期间,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快速增长。男性与女性均在20-24岁左右达到峰值,其后骨骼肌含量呈逐渐缓慢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2)我国城镇居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握力和下蹲力都迅速提高,均在30-40岁左右达到峰值。握力达到峰值过后,出现比较平缓的小幅下降;下蹲力在达到峰值后,也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较握力明显;3)骨骼肌含量的下降和单位数量骨骼肌产生力量的水平下降共同作用引起了骨骼肌力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居民 骨骼肌含量 骨骼肌力量 增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腘绳肌损伤后等速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深诚 陈世益 +3 位作者 陈疾忤 华英汇 李云霞 董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促进损伤骨骼肌肌力恢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腘绳肌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中药治疗组(n=12,注射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盐酸布比卡因共10ml);B、皮质激素治疗组(n=11,注射醋...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促进损伤骨骼肌肌力恢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腘绳肌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中药治疗组(n=12,注射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盐酸布比卡因共10ml);B、皮质激素治疗组(n=11,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生理盐水及盐酸布比卡因共10ml);C、自然愈合对照组(n=8,不予注射治疗)。三组均以相同传统治疗(避免运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牵拉训练、等长肌力训练及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29天、43天、57天对以上三组进行等速肌力恢复情况的评估。结果:①中药治疗组、皮质激素治疗组的肌力增长情况明显优于自然愈合对照组(P<0.01);②肌力增长和愈合速度,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皮质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急性损伤,可有效提高损伤骨骼肌肌力恢复的程度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黄芪 丹参 等速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浓度、pH值、离子强度对兔骨骼肌肌球蛋白热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1 位作者 黄鸿兵 林丽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研究了蛋白质浓度、pH值、离子强度对肌球蛋白凝胶硬度和保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凝胶硬度和保水性随蛋白质浓度增大而显著增高(P<0 05);腰大肌(Psoasmajor,PM)和半膜肌(Semimembranosusproprius,SMp)肌球蛋白凝胶(0 6mol/LKCl),...  研究了蛋白质浓度、pH值、离子强度对肌球蛋白凝胶硬度和保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凝胶硬度和保水性随蛋白质浓度增大而显著增高(P<0 05);腰大肌(Psoasmajor,PM)和半膜肌(Semimembranosusproprius,SMp)肌球蛋白凝胶(0 6mol/LKCl),分别在pH值为6 0和5 5时硬度最高,且两者均在pH值为6 0时保水性最大;凝胶硬度(pH6 0)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升高,最佳条件为1 0mol/LKCl(PM)和0 6mol/LKCl(SMp),最佳保水性条件均为1 0mol/LKCl。扫描电镜显示,PM和SMp蛋白在0 2mol/LKCl中均呈现丝状三维网络结构,具有粗和长的丝,而在0 6mol/LKCl中则为球状颗粒凝聚交联形成的网络,具有更好的多孔性;凝胶在蛋白等电点(pH<6 0)形成粗糙的结构,多孔性较差,而pH值在6 0附近形成均匀细致的网络,pH值更高时,凝胶结构则变得粗糙且多孔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浓度 PH值 离子强度 骨骼肌 肌球蛋白 热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肌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巍 董德朋 +1 位作者 孙卓 徐玄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9,共8页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肩、肘、腰背、膝)肌力特征。方法:运用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完成国家队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27名)主要关节不同速度下(0°/s、180°/s)的屈、伸肌群测试。结果:1...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肩、肘、腰背、膝)肌力特征。方法:运用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完成国家队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27名)主要关节不同速度下(0°/s、180°/s)的屈、伸肌群测试。结果:1)不同级别运动员对比中,各关节肌群的PT/BW0°/s、AP180°/s、WF180°/s等指标差异情况并不相同;2)运动员级别变化的两个阶段中,均存在各自变化幅度较大的肌力指标(如腰背部,NFC→SM:EPT/BW0°/s变化16.41%;SM→ISM:EPT/BW180°/s变化16.03%);3)屈伸力矩比在不同级别运动员关节中的表现不一,且存在不稳定情况(膝关节F/E0°/s在40.59±6.79~50.90±5.10)。结论:1)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各关节肌群力量水平均有所提高,但两者并非是线性关系;2)肩、肘关节肌群侧重动态条件下的稳定性力量训练,腰背部肌群应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膝关节需提高快速力量和静态稳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式摔跤运动员 最大力量 关节 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statin重组蛋白疫苗对小鼠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唐量 张万金 +1 位作者 王园丽 张英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Myostatin重组蛋白疫苗(His-Ms)对小鼠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is-Ms组,每组10只。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并纯化的Myostatin无活性蛋白作为疫苗,按100μg/只剂量对His-Ms组小鼠进... 目的:探讨Myostatin重组蛋白疫苗(His-Ms)对小鼠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is-Ms组,每组10只。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并纯化的Myostatin无活性蛋白作为疫苗,按100μg/只剂量对His-Ms组小鼠进行免疫,每隔14 d免疫1次,免疫4次,共62 d。在His-Ms组小鼠进行免疫时,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相等体积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免疫后20 d对照组和His-Ms组动物取血样和组织样本,检测血清Myostatin抗体水平及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尿素氮(BUN)、血糖(GLU)、肌酸激酶(CK)等血液指标,检测骨骼肌质量和细胞形态等指标。结果:利用高纯度His-Ms重组蛋白作为疫苗免疫小鼠,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平均抗体滴度在2×102以上。血清中CHO、TG、BUN、GLU和CK等指标两组小鼠间无显著性差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is-Ms组免疫小鼠体重平均增加了3.6%;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胸大肌重量分别增加了11.2%、3.2%和15.8%,股四头肌横断面积增加了5.6%,而每束肌纤维平均细胞数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His-Ms组免疫小鼠前肢抓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平均增加了26.6%,增加显著(P<0.05)。结论:Myostatin重组蛋白疫苗免疫使小鼠体重和肌肉质量不同程度增加,抓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STATIN 重组蛋白疫苗 免疫 骨骼肌质量 抓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和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竞 高虹 +1 位作者 周里 王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2,共3页
研究旨在观察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以及氧化酶与无氧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受6 w力量耐力训练的影响,Gn、LDH、SDH以及ATPase含量明显升高,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线粒体嵴致密,表明力量耐力训练可以... 研究旨在观察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以及氧化酶与无氧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受6 w力量耐力训练的影响,Gn、LDH、SDH以及ATPase含量明显升高,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线粒体嵴致密,表明力量耐力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机体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耐力训练 骨骼肌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发病现状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燕 李莉 +1 位作者 张红丽 裴华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诊断模型。方法对225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骨骼肌含量、力量及运动功能的体格测量。描述及对比分析不同特征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分布情况,风险模...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诊断模型。方法对225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骨骼肌含量、力量及运动功能的体格测量。描述及对比分析不同特征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分布情况,风险模型构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列线图,计算各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进行验证。结果225例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前期、衰减期及严重衰减期的比例分别为44.00%,13.78%,5.33%。肌肉衰减综合征中肌肉含量降低的比例最高(占63.11%)。多因素风险诊断模型构建结果显示骨骼肌含量、力量、运动功能共同的危险因素为:每日更少的膳食蛋白量,轻、中度体力活动水平及COPD分级的C级与D级。每日膳食蛋白量、体力活动水平及COPD分级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别为0.954、0.917、0.860。结论COPD患者的蛋白摄入、疾病分级及体力活动水平与肌肉衰减综合征密切相关,应采取精准评估及综合干预,有效预防及延缓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骼肌 肌肉衰减综合征 肌肉含量 肌肉力量 运动功能 体力活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肌肉爆发力“最大动量训练法”实施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北湘 白晋湘 +1 位作者 石玉琴 高长渊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2-47,共6页
使用瑞士Kistler测力台、人体素质测量仪和皮尺等测量仪器,对24名受试者进行了“最大动量训练法”实施问题的实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用不同载荷完成力量训练动作时,在输出冲量极点周围存在一个具有较高输出冲量水平的区域,称之... 使用瑞士Kistler测力台、人体素质测量仪和皮尺等测量仪器,对24名受试者进行了“最大动量训练法”实施问题的实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用不同载荷完成力量训练动作时,在输出冲量极点周围存在一个具有较高输出冲量水平的区域,称之为“模糊极点”。用模糊极点范围内的任意载荷训练运动员,都可以达到与用极点处载荷相同的效果。这项结果为在训练实践中使用简易仪器测量冲量极点载荷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测定输出冲量极点位置时,使用简易仪器可保证测量结果符合训练要求。还可以使用“黄金分割法”优化等测点,减少测算次数。此外还对使用最大动量训练法时运动量的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量 运动训练 运动生物力学 动量 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离心收缩运动致延迟性肌肉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佳 袁群嘉 孙晓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研究离心运动后快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质的变化,以及与延迟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经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后,快慢骨骼肌被动拉伸时的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弹性模量、能量吸收等材料力学性质,在运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 研究离心运动后快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质的变化,以及与延迟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经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后,快慢骨骼肌被动拉伸时的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弹性模量、能量吸收等材料力学性质,在运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增强,出现超量恢复。结果提示:可能正是由于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材料力学性质的变化,离心运动有效地阻止或减轻了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离心收缩运动 肌肉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抗阻训练诱发身体生理应激及力量适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炳宏 赵永才 冯连世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9-79,共11页
低氧抗阻训练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学者的广泛重视,一次性低氧抗阻训练产生身体生理应激,长期低氧抗阻训练可引起肌肉重塑适应。通过分析国内外低氧抗阻训练研究,归类低氧抗阻训练模式,分析低氧抗阻训练后代谢产物、合成激素、肌... 低氧抗阻训练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学者的广泛重视,一次性低氧抗阻训练产生身体生理应激,长期低氧抗阻训练可引起肌肉重塑适应。通过分析国内外低氧抗阻训练研究,归类低氧抗阻训练模式,分析低氧抗阻训练后代谢产物、合成激素、肌肉力量、肌电积分及疲劳感觉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低氧抗阻训练与常氧抗阻训练的效果差异,初步探讨低氧抗阻训练产生效果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发现,不同抗阻训练经历并未对低氧抗阻训练效果产生影响。长期干预模式中,5周以上中小强度低氧抗阻训练(12%~16%氧浓度)相比常氧抗阻训练更容易提高力量。一次性运动干预中,中等强度上下肢组合低氧抗阻训练,比常氧抗阻训练诱发更强的身体应激,引起更多合成类激素的分泌。前期研究总体表明,低氧抗阻训练相比常氧抗阻训练存在优势,能更有效提高身体生理应激和力量素质。未来低氧抗阻训练研究,需要继续探索运动强度、间歇时间、训练周期及力量增长的生物学机制,进一步改进低氧抗阻训练模型,提高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抗阻训练 力量训练 骨骼肌 海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statin对骨骼肌生长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量 刘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81,共5页
Myostatin属于TGF-β超家族的新成员,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主要负调控因子,Myostatin基因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在如何提高骨骼肌质量与力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Myostatin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骨骼肌质量、力量的调控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为Myo... Myostatin属于TGF-β超家族的新成员,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主要负调控因子,Myostatin基因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在如何提高骨骼肌质量与力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Myostatin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骨骼肌质量、力量的调控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为Myostatin分子在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监控、药物筛选、废用性肌肉萎缩等运动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STATIN 骨骼肌 力量 运动员选材 训练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力量训练对我国运动员髋关节最大肌力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长良 何敏学 解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87,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检验振动力量训练(VST)对我国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最大肌肉力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维普数据库、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了1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i... 目的:运用meta分析检验振动力量训练(VST)对我国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最大肌肉力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维普数据库、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了1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iwer Manager5.2版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研究纳入文献的效应值进行检验。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振动力量训练对髋关节屈肌峰值力矩值[WMD=-10.84,95%CI(-21.35^-0.34),P<0.05],髋关节伸肌峰值力矩值[WMD=-23.98,95%CI(-45.88^-2.08),P<0.05],髋关节屈肌相对峰值力矩值[WMD=-0.21,95%CI(-0.41^-0.02),P<0.05],髋关节伸肌相对峰值力矩值[WMD=-0.39,95%CI(-0.76^-0.01),P<0.05]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结论:振动力量训练对发展髋关节屈伸肌的最大肌肉力量具有较好的效果,振动力量训练能够提高髋关节屈伸肌的最大肌肉力量,使屈伸肌群的力量得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力量训练 髋关节 峰值力矩 最大肌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骼肌的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景新 吴卫兵 +2 位作者 刘晓丹 胡军 严隽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0-415,共6页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通过低频电流作用于相应的神经或肌肉,诱发骨骼肌收缩,以达到治疗患者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目的。NMES作为常规运动康复锻炼的替代方案,对于运动不耐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具有重要意义。NMES能够有效提高患...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通过低频电流作用于相应的神经或肌肉,诱发骨骼肌收缩,以达到治疗患者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目的。NMES作为常规运动康复锻炼的替代方案,对于运动不耐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具有重要意义。NMES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骨骼肌肌力、肌耐力,改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患者骨骼肌形态结构改变、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骨骼肌蛋白代谢平衡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神经肌肉电刺激 骨骼肌 肌力 耐力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雯 王煜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68,共3页
为探讨减量训练对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6只)和快速力量训练组(PT,Power training,36只)。快速力量训练6周后,PT组又分为训练对照组(PTC,12只)、减量训练1组(PTT1,12只)和减量训练2... 为探讨减量训练对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6只)和快速力量训练组(PT,Power training,36只)。快速力量训练6周后,PT组又分为训练对照组(PTC,12只)、减量训练1组(PTT1,12只)和减量训练2组(PTT2,12只)。PTC组继续进行原训练,PTT1组和PTT2组进行6周减量训练。最后测定大鼠右侧后腿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相对值(F/m),观察减量训练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80%强度的减量训练后最大等长收缩力相对值呈先下降后回升直至超量恢复的趋势;50%强度的减量训练后相对值呈持续下降趋势,没有再回升。适当的减量训练可以巩固和加强训练效果;减量过多则会导致训练效果丧失,出现减量后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力量 减量训练 大鼠 骨骼肌 最大等长收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激活后增强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梁美富 郭文霞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80,共11页
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因在突破力量极限方面的效果而备受学者和体能教练青睐。运用Meta分析PAP对运动表现的促进作用,并对其生理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推动PAP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PAP能有效提高跳跃能力、短跑能力以及投掷能力,其... 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因在突破力量极限方面的效果而备受学者和体能教练青睐。运用Meta分析PAP对运动表现的促进作用,并对其生理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推动PAP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PAP能有效提高跳跃能力、短跑能力以及投掷能力,其效果大小与运动员生理学特征和训练学特征密切相关。PAP产生的生理机制可能是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作用加强,高阈值运动单位募集能力的提高,大强度诱导练习后骨骼肌羽状角变小。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关于PAP研究的切入点和方向,希望能为今后力量训练提供些许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后增强效应 骨骼肌 力量 体能训练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最大伸膝动作时的肌力与肌电RMS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艳春 郑立新 周思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6-340,376,共6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年轻人在完成最大伸膝动作时的肌力与肌电特征。方法研究选择48位受试者,老年人32位,年轻人16位,共分为6组,包括年轻男女组、常锻炼老年男女组、不常锻炼老年男女组,受试者以角速度60°/s与180°/s在等速肌力... 目的研究老年人、年轻人在完成最大伸膝动作时的肌力与肌电特征。方法研究选择48位受试者,老年人32位,年轻人16位,共分为6组,包括年轻男女组、常锻炼老年男女组、不常锻炼老年男女组,受试者以角速度60°/s与180°/s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5次最大伸膝测试,同时进行肌电测试,测量股四头肌的相对100%MVC、100%MVC时的相对RMS值等指标。结果不常锻炼老年人相对肌力要显著低于其他组,常锻炼女性老年人的相对100%MVC数值明显高于其他老年人,快速收缩状态下女性老年人大腿优势侧相对肌力更差;在伸膝动作中,各组受试者股外肌、股直肌、股内肌100%MVC时的相对RMS值常锻炼老年人与年轻人更接近。结论运动对老年人相对肌力、肌电信号改善效果非常显著,特别是对女性老年人效果更好。因受试者个人的运动习惯、运动项目不同,各块肌肉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最大肌力 肌电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