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县域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西南 廖和平 +3 位作者 王刚 阿迪燚旺 李东麟 常欣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5,共15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阶段性任务。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构建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评价体系。通过分析二者的空间格局以及耦合协调关系,探讨了重庆市县域乡村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县域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阶段性任务。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构建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评价体系。通过分析二者的空间格局以及耦合协调关系,探讨了重庆市县域乡村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县域乡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受到农户福祉协同增进的作用,二者的耦合协调性较好,以适度协调和初级协调为主,整体上呈现出从过渡发展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的趋势。②分维度看,乡村三产融合行为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乡村业态多元化与农业多功能性3个维度与农户福祉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农户福祉为刚性主导,而乡村三产融合成效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两个维度与农户福祉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乡村三产融合为刚性主导;两者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分布相对一致,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渝西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北片区偏东北边缘区域和渝东南片区偏东南边缘区域,二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协同。③基于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重庆市县域乡村可划分为3种耦合类型:乡村三产滞后型、同步型与农户福祉滞后型。据此,提出了建设宜业乡村、助推产业发展,宜居宜业乡村协同推进,建设宜居乡村、保障农户福祉3种路径,旨在促进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协调发展,让农民能够通过在农村从事农业及相关生产活动,享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三产融合 农户福祉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体育美:学校体育的价值意蕴与创新实践
2
作者 张立平 李德显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7,共7页
学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实践中强调“五育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体育美是在学校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基于融合课程的一种教学理念,就是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挖掘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形态美、和谐... 学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实践中强调“五育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体育美是在学校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基于融合课程的一种教学理念,就是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挖掘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形态美、和谐美、竞技美、力量美等美学元素,实现体育教学中的美育价值。当前,学校以体育美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因此,改善学校育人环境,提升以体育美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以体育美的课程体系,推动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创新以体育美的教学模式,推动体育评价方式的改革;营造校园育美环境,综合提升美育浸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学校体育 美育浸润 以体育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
3
作者 朱南华诺娃 游代安 +4 位作者 徐宁宁 张静 滕佳华 张建辉 王霓妮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的“三步走”目标,提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架构,即通过“叠加、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化”4个层次和“多空间尺度、多时间周期、多要素综合、多源数据融合”4个维度,构建“全覆盖遥感指标、全链条遥感数据、新质生产力技术方法、数字赋能评价、系统化标准规范、智能化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精准和高效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体系 “天空地海”一体化 美丽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4
作者 殷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和乡村善治等方面入手,打造生态“宜居”、生产“宜业”、生活“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审度与新科技文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大椿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0,198,199,共17页
审度科技文化,其要在审时度势,得出恰当的结论,作出必要的抉择。从科技审度的观点看,科学成为主流文化后所滋生的科技文化霸权,已使科学与文化渐行渐远。随着宽容文化理念的兴起,在科学与艺术、人文之间,出现了对话与融合的趋势。当下... 审度科技文化,其要在审时度势,得出恰当的结论,作出必要的抉择。从科技审度的观点看,科学成为主流文化后所滋生的科技文化霸权,已使科学与文化渐行渐远。随着宽容文化理念的兴起,在科学与艺术、人文之间,出现了对话与融合的趋势。当下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要重新找回科学所失去的文化内蕴,重建一种有文化的科学,即所谓新科技文化。寻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乃是科技发展中最主要的价值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审度 科技文化 对话融合 真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文学神游书写的文化隐义
6
作者 蒋振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60,共9页
先秦文学中有丰富的神游书写,其所涉及山水客体内隐着丰富的文化要义。时间流逝伴随着神游主体记忆的消亡,时间永恒引发的理想诉求,有无相生,动机效果关系,凡此种种,体现了古人对于山水的哲学思辨。神游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美丑感受,神... 先秦文学中有丰富的神游书写,其所涉及山水客体内隐着丰富的文化要义。时间流逝伴随着神游主体记忆的消亡,时间永恒引发的理想诉求,有无相生,动机效果关系,凡此种种,体现了古人对于山水的哲学思辨。神游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美丑感受,神游书写展示出的雄伟、缥缈、轻盈、朦胧、谲怪、奇诡等审美意象,开发了中国古典美学多种审美范式。神游中的山水与神仙的结盟,固化为一种“仙山”理念,开创了中国本土宗教中仙道文化的先河。这些文化隐义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仙赋、游仙诗、玄言诗、梦境文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神游书写 哲思 美丑 仙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高甲戏“女丑”服饰艺术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垒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2,共4页
高甲戏是根植于闽南地区民间的独特剧种,其丑行角色从表演到服饰都独具特色。高甲戏中“女丑”服饰个性突出,质朴自然,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土韵味。为了进一步挖掘“女丑”服饰特征,通过实地考察、艺人访谈、影像资料和表演观摩等方法... 高甲戏是根植于闽南地区民间的独特剧种,其丑行角色从表演到服饰都独具特色。高甲戏中“女丑”服饰个性突出,质朴自然,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土韵味。为了进一步挖掘“女丑”服饰特征,通过实地考察、艺人访谈、影像资料和表演观摩等方法,从款式造型、色彩特征、纹样图案特征和工艺特征等方面,探究高甲戏“女丑”服饰艺术特征。研究表明:高甲戏“女丑”服饰具有形象逼真、韵味隽永、特色鲜明等戏剧形态的剧种艺术特征,蕴含深厚的闽南地域文化和美学特征,在丑角行当中独具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丑服饰 艺术特征 以丑为美 闽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基于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1
8
作者 高鸣 郑兆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宜居”“宜业”和“和美”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剖析发现,中国在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宜居”“宜业”和“和美”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剖析发现,中国在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仍然突出,人居环境质量不高,三产融合程度较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差距,乡村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借鉴“千万工程”正确处理绿色发展与协调发展、整治村庄与经营村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三大关系的经验,新阶段新征程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化水平;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据此,应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意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千万工程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田县汤峪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及实施方案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怡萱 任建国 董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5期71-74,79,共5页
该文通过对汤峪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规划及目标的研究,分析汤峪镇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已经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各级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等文件的精神,针对汤峪镇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人口、经济、... 该文通过对汤峪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规划及目标的研究,分析汤峪镇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已经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各级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等文件的精神,针对汤峪镇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人口、经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数字中国建设等方面的挑战,提出汤峪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及实施方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 生态环境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创新与道统阐扬:论《元和圣德诗》的典范价值
10
作者 刘怀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212,213,共10页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术上突破了“颂圣”诗的传统写法,创新特征鲜明。其中“以丑为美”的血腥描写意在“震慑藩镇”、表现“尊王攘夷”、维护皇权的道统观;“以文为诗”的破体探索是为更好地阐扬道统所采取的表现策略;尊经用典则从语言表达形式上体现了回归儒家正统的价值取向。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创新,皆服务于道统观的表达,而道统观则为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二者相得益彰,在思想与诗艺、复古与创新、尊体与破体、美与丑之间,匠心独运,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该诗不仅是韩愈将道统观与诗歌怪奇审美探索自觉结合、开拓新诗境的典范之作,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均应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元和圣德诗》 道统观 以丑为美 以文为诗 尊经用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田之窗”新时代美丽乡村背景下推进山区乡村发展的思考——以青田县祯埠镇马岭脚村为例
11
作者 周舒灵 朱群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3084-3088,共5页
文章以“青田之窗”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聚焦青田县祯埠镇马岭脚村,探讨山区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模式。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马岭脚村在基础设施提升、集体资产盘活、三产融合、生... 文章以“青田之窗”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聚焦青田县祯埠镇马岭脚村,探讨山区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模式。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马岭脚村在基础设施提升、集体资产盘活、三产融合、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的具体举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共享共富、农旅融合、三产联动”策略,该村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收入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山区乡村振兴路径,文章为青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示范样板,也为浙西南山区乃至全省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和振兴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撑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田之窗 美丽乡村 三产融合 示范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颜值能增加个人收入吗——来自CFPS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0
12
作者 管永昊 吴佳敏 +1 位作者 贺伊琦 吕文慧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28,共13页
使用CFPS 2010、2012和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外貌评分的组内均值代表人们的颜值,采用混合FGLS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颜值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颜值对男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美貌溢价和丑陋罚金同时存在。通过检... 使用CFPS 2010、2012和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外貌评分的组内均值代表人们的颜值,采用混合FGLS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颜值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颜值对男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美貌溢价和丑陋罚金同时存在。通过检验颜值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单调性发现,对于总体样本和女性而言,颜值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是单调递增的;对于男性而言,颜值最初存在显著单调递增的影响,达到顶端时,其对收入的影响减弱,直至不再显著,但并未逆转。在影响个人收入的作用机制方面,高颜值可以通过提高个人获取高收入职业的机会和晋升到管理层的机会促进个人收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值 个人收入 美貌溢价 丑陋罚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及规划实践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曾帆 邱建 蒋蓉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6,共9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全国各地均展开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实践探索。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乡村系统的复杂性要求适应于地域条件的规划模式及地方路径。成都市乡村规划建设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以及两次灾后重...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全国各地均展开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实践探索。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乡村系统的复杂性要求适应于地域条件的规划模式及地方路径。成都市乡村规划建设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以及两次灾后重建(2008年5·12汶川和2013年4·20芦山)的政策革新中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地域文化等方面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种基于成都地区独有的内涵式发展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和地方路径,即产村融合的规划模式及技术框架,包括规划集中选址、成片连线建设、"产村单元"构建、"小组生微"布局、建筑风貌塑造等,并在此实践基础上凝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和理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规划实践 城乡统筹 产村相融 成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英华 杨学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5-39,共5页
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二者存在耦合关系。农村产业融合可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有助于乡村环境治理,可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美丽乡村建设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和充足的人力资源... 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二者存在耦合关系。农村产业融合可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有助于乡村环境治理,可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美丽乡村建设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和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二者耦合的理想形态是产村融合。从山东省D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耦合发展的历程来看,村民获益、村庄的产业支撑、善于借力及村庄带头人的作用是二者良性互动发展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 美丽乡村建设 产村融合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 被引量:109
15
作者 樊亚明 刘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0,共4页
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福清市东壁岛山利村基于"景村融合"的发展理念,从强化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和完善服... 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福清市东壁岛山利村基于"景村融合"的发展理念,从强化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和完善服务配套五大路径进行村域综合规划整治、复合型旅游开发及乡村文化品牌塑造,从而推进"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村融合”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的自由与美的范畴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3,共7页
人 ,作为个体的生存 ,从实践 (以物质生产为中心 )出发才逐步生成 ,而在实践走向创造的过程中 ,人们才不断达到一定的自由境界。正是人的实践—创造的自由使自然人化 ,人也人化 ,从而产生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这种审美关系体现在对象... 人 ,作为个体的生存 ,从实践 (以物质生产为中心 )出发才逐步生成 ,而在实践走向创造的过程中 ,人们才不断达到一定的自由境界。正是人的实践—创造的自由使自然人化 ,人也人化 ,从而产生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这种审美关系体现在对象之上就是美 ,而体现在人本身之上则是美感。人类的实践—创造的自由同样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和一个共时性的结构 ,因此 ,它不仅有不同的自由程度和不同的自由境界 ,而且还有自由、反自由、不自由、准自由等几个维度 ;与这些不同的自由维度相关便形成了美、丑、柔美、刚美、悲剧性、喜剧性、滑稽、幽默等相应的美的范畴 ,并形成各个美的范畴之间的过渡、转化、对应等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创造 自由 反自由 准自由 不自由 柔美 刚美 悲剧性 喜剧性 幽默 滑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美法则在整体厨柜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立华 张继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41,共4页
以形式美法则为理论指导,结合整体厨柜产品的功能要求、材料特点、加工方法,介绍了构成整体厨柜产品形式美的要素,并从比例与尺度、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重点与一般、对称与均衡、稳定与轻巧、模拟与仿生等方面,探讨了形式美法则在... 以形式美法则为理论指导,结合整体厨柜产品的功能要求、材料特点、加工方法,介绍了构成整体厨柜产品形式美的要素,并从比例与尺度、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重点与一般、对称与均衡、稳定与轻巧、模拟与仿生等方面,探讨了形式美法则在整体厨柜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规律和方法,为整体厨柜新产品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美法则 整体厨柜 造型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末叶文学的审美论与审丑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洪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西方历史上的审美无利害说启发了中国新时期伊始的文学审美论 ,审美论导致了中国文学能够真正摆脱“文以载道”等工具说。但是由于局限于美善等正值一元论的审美论无法解决当代文学中的感性问题 ,所以在新时期稍后出现了文学审丑论 ,开... 西方历史上的审美无利害说启发了中国新时期伊始的文学审美论 ,审美论导致了中国文学能够真正摆脱“文以载道”等工具说。但是由于局限于美善等正值一元论的审美论无法解决当代文学中的感性问题 ,所以在新时期稍后出现了文学审丑论 ,开始弥补了丑和丑感缺位所造成的感性缺陷。然而文学审丑论只是以一种偏执代替另一种偏执 ,要创造新的文学感性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末叶文学 审美论 审丑论 感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旅融合的浙南丽水景观农作物利用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建义 范飞军 +1 位作者 张君媚 潘江南 《农学学报》 2016年第8期81-86,共6页
为挖掘农作物生产以外功能,探讨景观农作物利用方式,以浙南丽水为样本,基于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景观农作物的概念,阐述色彩美、形体美、香味美、季相美、内涵美等农作物美学价值在丽水的体现和应用,归纳了景观农作物的分类和主要应... 为挖掘农作物生产以外功能,探讨景观农作物利用方式,以浙南丽水为样本,基于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景观农作物的概念,阐述色彩美、形体美、香味美、季相美、内涵美等农作物美学价值在丽水的体现和应用,归纳了景观农作物的分类和主要应用形式。列举了云和梯田、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两个国家级4A级景区及缙云笕川花海案例。最后结合丽水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规划,提出农作物景观在丽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以期挖掘农作物生产、生活、生态和美学观赏价值,为加快农业一二三产结合、农旅融合、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样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农作物 丽水 美学价值 农旅融合 利用路径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美育德”:“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鸿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等问题。构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以美育德”新生态需要多方发力,树立并强化“融合意识”;多措并举,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措施”;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融合过程中的“融而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以美育德 五育融合 “以美启善” “以美启真” “以美怡情” 融合意识 融合措施 融而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