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0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xcavation and Support in Traffic Tunnel of a Power Station
1
作者 ZHOU Weibo LEI Ming +1 位作者 WANG Tao SARHOSIS Vasilis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1年第24期147-151,共5页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structure design in tunnel enginee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in excavation and support in a traffic tunnel are ca...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structure design in tunnel enginee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in excavation and support in a traffic tunnel are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study.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ollowing excavation,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s minimally and has a large self-bearing capacity. The shotcrete-bolt structure in the initial support has small deformation and stress, ensuring that it meets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requirements. The stress of the secondary lining structure is calculated, which can also meet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requirements. The traffic tunnel’s supporting system is a practical and cost-effective manner. The proposed study will provide a specific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s in traffic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ground engineering traffic tunnel supports DEFORMATION forc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Support在隧洞初期支护数值分析中的应用
2
作者 石维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不同地质条件下,泄洪输水放空隧洞开挖后的初期支护对减少围岩变形,保障施工安全有重要意义。采用RocSupport模拟了泄洪输水放空隧洞开挖及初期次支护过程,分析了不同地质条件下(Ⅳ、V类围岩)的围岩稳定性,得出V类围岩收敛变形效率较快... 不同地质条件下,泄洪输水放空隧洞开挖后的初期支护对减少围岩变形,保障施工安全有重要意义。采用RocSupport模拟了泄洪输水放空隧洞开挖及初期次支护过程,分析了不同地质条件下(Ⅳ、V类围岩)的围岩稳定性,得出V类围岩收敛变形效率较快,应及时支护并考虑预留变形量,为设计成果进行数值校核,确保初期支护措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输水放空隧洞 初期支护 收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塑性体积率的地下厂房初次支护时机
3
作者 杨峰 贾朝军 +3 位作者 戴梁 雷明锋 施成华 张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为解决大型地下厂房分层开挖过程中,最佳初次支护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隧道全断面开挖过程的横向变形特征,引入塑性体积率描述围岩开挖后发生塑性变形部分体积与开挖部分围岩总体积之比。根据不同应力释放率下隧道横断面位移释放率... 为解决大型地下厂房分层开挖过程中,最佳初次支护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隧道全断面开挖过程的横向变形特征,引入塑性体积率描述围岩开挖后发生塑性变形部分体积与开挖部分围岩总体积之比。根据不同应力释放率下隧道横断面位移释放率与纵向收敛变形曲线(LDP)特征,以位移释放率为纽带,提出了基于塑性体积率的地下厂房施工分层开挖过程初次支护时机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塑性体积率描述的围岩变形演化规律更直观,突破了基于位移释放率方法中位移演化临界状态难找及无法应用于地下厂房分层开挖不同层初次支护时机确定的难题。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主厂房二维和三维开挖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塑性体积率的支护时机确定方法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可为大型地下工程分层开挖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初次支护时机 塑性体积率 分层开挖 位移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杆件初偏心的弦支柱壳结构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姜正荣 刘小梁 +2 位作者 石开荣 苏昌旺 左志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9,共8页
目前对考虑杆件初偏心的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相对较少,为揭示杆件初偏心对弦支柱壳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该文提出了以端部刚性杆来引入杆件初偏心的模拟方法,给出了刚性杆与初偏心杆件弹性模量的比值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缺陷... 目前对考虑杆件初偏心的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相对较少,为揭示杆件初偏心对弦支柱壳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该文提出了以端部刚性杆来引入杆件初偏心的模拟方法,给出了刚性杆与初偏心杆件弹性模量的比值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缺陷模态法,依次对理想结构和整体缺陷结构引入杆件初偏心,并进行弹塑性全过程分析,考察杆件初偏心及两种缺陷的同时施加对弦支柱壳结构非线性屈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刚性杆的弹性模量取初偏心杆件对应数值的100倍以上时,计算结果相差较小,由此取两者弹性模量的比值为100;对理想结构引入杆件初偏心时,弦支柱壳结构的稳定承载力系数降幅不大(最大降幅为8.27%),该结构对杆件初偏心并不十分敏感,兼顾计算工作量,工程实践中可不考虑杆件初偏心的不利影响;对整体缺陷结构引入杆件初偏心时,与理想结构相比,弦支柱壳结构的稳定承载力系数明显降低(降幅最大达27.64%),但其降幅略小于两种缺陷单独引入的降幅之和,整体缺陷和杆件初偏心的同时引入,对该结构的稳定承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影响,且前者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支柱壳结构 杆件初偏心 整体缺陷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的巷道围岩黏-弹塑性解
5
作者 经来旺 冯瑜腾 +3 位作者 郑霖 谢金鑫 黄旭 经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岩石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导致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为了全面地分析圆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采用流变模型的串联理论,将Burgers模型与统一强度准则下的摩擦片进行组合,得到了一种考虑围岩塑性的黏-弹塑性围... 岩石流变特性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重要影响,往往会导致围岩发生大变形甚至失稳。为了全面地分析圆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采用流变模型的串联理论,将Burgers模型与统一强度准则下的摩擦片进行组合,得到了一种考虑围岩塑性的黏-弹塑性围岩本构模型。在对围岩进行弹塑性分析时,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系数和支护力的影响,并利用非关联流动法则,得到了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和位移解析式。结合算例分析了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及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以及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先后经历减速蠕变和稳速蠕变两个阶段。在减速阶段,围岩的位移增速较大,前期支护压力大。而在稳速阶段,围岩位移增速虽略有减小,但依然需要支护保持稳定;通过增大中间主应力和支护力,可以减小塑性区半径和围岩位移,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此外,随着时间的增加,围岩变形逐渐增大,而通过增大支护力,可有效抑制围岩发生变形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流变特性 黏-弹塑性模型 蠕变 统一强度准则 BURGERS模型 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轮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SPH算法仿真分析
6
作者 蔡靖 黄钰岱 +2 位作者 李琪 李岳 戴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H模型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与CEL模型结果相差不超过5%;舰首波、侧向羽流等流体特征更为明显立体;平均运算效率较CEL模型提高36.5%。利用SPH模型分析可得,道面支撑力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平缓下降再急速下降的趋势,水膜厚度为3~13 mm时,急速下降段所在轮胎速度区间为170~260 km/h,基本处于A320飞机的着陆滑跑速度范围内,应增强对飞机滑水事故风险的防范;位移阻力随着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轮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取得最大值,进而提出利用位移阻力最大值确定临界滑水速度的方法;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近临界滑水速度时达到最大值;舰首波最大溅水高度低于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且随轮胎速度增加而降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舰首波接近消失,2种溅水特征的最大溅水高度值均低于A320飞机发动机的最小离地高度0.680 m,不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溅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方法
7
作者 张传伟 张刚强 +4 位作者 路正雄 李林岳 何正伟 龚凌霄 黄骏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38,共11页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过程中残余支撑力的精准决策对于提高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实现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的准确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深...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过程中残余支撑力的精准决策对于提高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实现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的准确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DHKELM)的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方法。在混合核极限学习机(HKELM)基础上引入极限学习机自动编码器(ELM-AE)结构来构建DHKELM模型,以增强对复杂输入的特征提取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引入ICMIC混沌映射、Lévy飞行和贪婪策略对蜣螂算法(DBO)进行改进,形成具备更高寻优精度和更快收敛速度的IDBO算法;利用IDBO算法优化DHKELM模型的超参数,建立IDBO-DHKELM模型。结合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带压移架实测数据,通过可视化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支架号、带压移架前支架支撑力、推移油缸进液压力和推移油缸行程变化速度作为影响残余支撑力的关键特征,并构建残余支撑力决策样本数据集,最终完成IDBO-DHKELM模型的训练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DBO-DHKELM模型的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43,0.119,0.971,具有较高的决策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煤层 液压支架 带压移架 残余支撑力 改进蜣螂算法 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充电枪寻孔策略
8
作者 徐建明 胡浩海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与投票法,提出了一种寻孔接触位置状态识别方法。针对平面接触状态、倒角接触状态和内壁接触状态,分别提出相应的寻孔轨迹规划方法,并采用力/位混合控制将寻孔轨迹规划与力跟踪导纳控制相结合。最后基于机器人充电实验平台,通过寻孔实验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充电 机器人 寻孔策略 支持向量机 力/位混合控制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型薄壁舱体焊缝区域加工的阵列装夹分析与调控方法
9
作者 刘海波 赵九龙 +6 位作者 方锐 杨凯 赖小明 张斌 张玉良 李心歆 王永青 《航天制造技术》 2025年第2期9-17,共9页
航天器薄壁密封舱体属于典型的弱刚性特征结构,加工中材料大量的连续去除易使焊缝区域产生变形,导致壁厚超差。在舱体内壁合理施加支撑力可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因此,本文虑及焊缝区域壁厚的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撑力自感知的装夹调... 航天器薄壁密封舱体属于典型的弱刚性特征结构,加工中材料大量的连续去除易使焊缝区域产生变形,导致壁厚超差。在舱体内壁合理施加支撑力可有效提高加工精度。因此,本文虑及焊缝区域壁厚的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撑力自感知的装夹调控方法。首先,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撑力对工件加工变形的影响规律,以1/8区域为子工步获得了最小加工变形的最优夹紧力。然后,以不同工步所需支撑力作为输入,通过力感知实时反馈实现闭环控制,开发了支撑力自感知的装夹调控算法。最后,开展了密封舱体焊缝区域加工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加工变形,满足剩余壁厚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薄壁密封舱体 加工变形 装夹调控 支撑力自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格构支架有限元分析及相关计算理论对比
10
作者 边广生 张国浩 王天雪 《建筑技术》 202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针对某工程中得到应用的新型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格构支架,基于有侧移半刚性钢框架计算理论,建立了考虑节点半刚性以及广义初始缺陷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对于不同文献、规范中现有的几种计算理论进行了对比计算,根据所得结果的不同... 针对某工程中得到应用的新型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格构支架,基于有侧移半刚性钢框架计算理论,建立了考虑节点半刚性以及广义初始缺陷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对于不同文献、规范中现有的几种计算理论进行了对比计算,根据所得结果的不同,分析了各计算理论的局限性与可参考性。通过数值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得到了计算模型最贴近实际、并与数值分析结果最为接近的一种计算理论,以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作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构支架 节点半刚性 初始缺陷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隧道围岩-支护动态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周振梁 谭忠盛 +1 位作者 李林峰 雷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94,共11页
TBM法隧道支护相较矿山法隧道具有施作滞后、时效敏感的特点,现有理论成果难以准确描述TBM隧道围岩-支护动态相互作用过程。基于TBM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特点和支护结构刚度发展特征,引入虚拟支护力模拟开挖面空间支撑效应,建立综合考... TBM法隧道支护相较矿山法隧道具有施作滞后、时效敏感的特点,现有理论成果难以准确描述TBM隧道围岩-支护动态相互作用过程。基于TBM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特点和支护结构刚度发展特征,引入虚拟支护力模拟开挖面空间支撑效应,建立综合考虑TBM隧道支护结构施作时机和时效特性的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掘进速度、锚杆砂浆硬化速度、喷混施作时机、喷混硬化速度等因素对洞周位移和初支结构支护力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相应的支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TBM隧道围岩-支护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可得到任意时刻及断面的洞周位移和锚杆、钢拱架及喷混支护力的解析解。锚杆和钢拱架施作后围岩变形速率明显降低,喷混施作前围岩变形已经稳定,喷混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掉块并作为安全储备。提高砂浆硬化速度可提升锚杆的支护力,及时施作喷混可显著提高初支结构支护力并改善锚杆和钢拱架的受力状态,加快喷混硬化速度可提高整体支护效果并减小钢拱架和锚杆承担的围岩压力。正常施工条件下,可通过降低TBM掘进速度、选用快硬锚杆水泥砂浆来提高初支的支护性能。当穿越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的区段时,应在距开挖面距离不大于3倍洞径处施作喷混,并选用硬化速度快的喷混材料进一步提高支护体系承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TBM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隧道 支护结构 力学模型 洞周位移 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型中度牙周炎(Ⅱ期B级)基础治疗8年随访1例
12
作者 吴靖 纳欣 +2 位作者 彭思敏 曹正国 王晓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本文依据欧洲牙周病学会S3级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记录1例广泛型Ⅱ期B级牙周炎患者的完整诊疗过程。通过展示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支持照护(supportive periodontal care,SPC)的协同疗效,期望提升口腔医师对规范化牙周治疗的认知度。临床实... 本文依据欧洲牙周病学会S3级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记录1例广泛型Ⅱ期B级牙周炎患者的完整诊疗过程。通过展示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支持照护(supportive periodontal care,SPC)的协同疗效,期望提升口腔医师对规范化牙周治疗的认知度。临床实践证明,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配合长期SPC监测,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维持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这种系统化的治疗模式为减轻牙周疾病负担提供了可靠的临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支持照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体理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轴线方向选择研究
13
作者 燕军乐 石广斌 司富生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3期19-22,共4页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轴线方向的选择是影响厂房洞室群布置和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确定合适的地下厂房轴线方向,通过对地下厂房地勘平硐的岩体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优势结构面;采用块体理论程序计算分析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与块体净...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轴线方向的选择是影响厂房洞室群布置和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确定合适的地下厂房轴线方向,通过对地下厂房地勘平硐的岩体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优势结构面;采用块体理论程序计算分析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与块体净下滑力关系;选择块体允许安全系数,分析不同轴线方向形成的块体要达到允许安全系数与所需支护力之间的关系;结合输水发电系统布置,对推荐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下洞室随机块体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验证了岩体裂隙结构与洞室开挖面组成的块体稳定问题很小,拟定的洞室轴线方向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厂房轴线 块体理论 净滑力 支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顺序规划
14
作者 何鹏 陈清良 +1 位作者 骆金威 冯若琪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9,共7页
大曲率碳纤维蒙皮固化成型后会产生较大的固化变形,导致蒙皮与骨架之间产生间隙,在铆接装配时,蒙皮将承受一定的装配载荷。为控制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装配过程中的装配载荷,构建了复合材料蒙皮铆接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并以铆接过程中蒙... 大曲率碳纤维蒙皮固化成型后会产生较大的固化变形,导致蒙皮与骨架之间产生间隙,在铆接装配时,蒙皮将承受一定的装配载荷。为控制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装配过程中的装配载荷,构建了复合材料蒙皮铆接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并以铆接过程中蒙皮最大应变最小,以加载点、约束点支反力小于临界值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铆接顺序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及ABAQUS二次开发实现优化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优选的铆接顺序下复合材料蒙皮最大应变明显小于按工艺经验顺序铆接时的应变,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铆接 应变 支反力 遗传算法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邻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保护区开口基坑支护实践
15
作者 吴亮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基坑北侧距离济南市在建城市轨道交通R2线特别保护区仅1.9 m,特别保护区内严禁支护结构进入,务必在该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支护桩和止水桩的布置,因此济南市常规的桩锚支护体系难以应用。基坑南侧为先开挖到底的居住地块基坑,因其邻近本基... 基坑北侧距离济南市在建城市轨道交通R2线特别保护区仅1.9 m,特别保护区内严禁支护结构进入,务必在该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支护桩和止水桩的布置,因此济南市常规的桩锚支护体系难以应用。基坑南侧为先开挖到底的居住地块基坑,因其邻近本基坑侧采用放坡支护,导致本基坑在南侧形成开口,难以满足支撑支点设置要求。通过在居住地块侧设置专门的支撑传力结构作为支座,在解决支撑支点设置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地下室的实际使用面积,使本基坑成为R2线特别保护区边首个采用钢管支撑的地下2层深基坑,在确保基坑本身安全的同时,满足了R2线的建设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特别保护区 基坑支护 钢管支撑 支撑传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波探测的钢拱架检测技术
16
作者 张飞龙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针对TBM(Tunnel Boring Machine)自动喷射混凝土技术在施工中遇到的钢拱架位置检测困难、钢拱架区域自动喷混作业质量不良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声波探测的钢拱架位置数据检测技术。在喷混连接桥挡尘板周边布置多个声波探测传感器,从不... 针对TBM(Tunnel Boring Machine)自动喷射混凝土技术在施工中遇到的钢拱架位置检测困难、钢拱架区域自动喷混作业质量不良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声波探测的钢拱架位置数据检测技术。在喷混连接桥挡尘板周边布置多个声波探测传感器,从不同角度分段采集钢拱架的位置信息,利用肖维勒准则剔除异常数据,并根据钢拱架节特征曲线模型补正缺失的钢拱架数据,再利用得到数据进行钢拱架区域自动喷混作业轨迹规划,最后让自动喷混机械手按照轨迹完成混凝土喷射作业。经工程应用表明,该技术操作简单、节省成本,不仅能够保证钢拱架的检测精度和准确率,获取完整可靠的钢拱架位置数据,还能有效提高钢拱架区域自动喷混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隧道 初期支护 声波探测 自动喷射混凝土技术 钢拱架检测 肖维勒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位姿融合分析技术
17
作者 巩师鑫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针对当前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群信息感知匮乏、数据分析不足、装备运行参数规律和数据模型难以支撑智能化开采及支护决策等问题,以淮南口孜东矿140502深部“三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为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深部工作面液压支架姿态监... 针对当前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群信息感知匮乏、数据分析不足、装备运行参数规律和数据模型难以支撑智能化开采及支护决策等问题,以淮南口孜东矿140502深部“三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为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深部工作面液压支架姿态监测系统,实现液压支架立柱压力和空间位姿的连续感知。基于工作面液压支架顶梁和底座横滚角数据,利用线段拟合方法实现工作面顶底板三维走向趋势实时可视化。基于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位姿数据,建立液压支架压力-位姿数据映射关系和液压支架位姿计算模型。通过深部工作面支架压力和位姿的融合分析,揭示工作面采高、支架顶梁合力大小及合力作用点动态变化规律:相比于工作面两端液压支架,工作面中部液压支架采高最小,而工作面机尾的液压支架采高最大;工作面中部液压支架顶梁合力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小于工作面两端液压支架顶梁合力;相比于工作面两端部支架,工作面中部支架顶梁合力作用点更偏向前立柱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液压支架 姿态监测 态势映射 融合分析 采高 顶梁合力 合力作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思考
18
作者 王敏生 姚云飞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打造石油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石油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油工程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路径,... 打造石油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石油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油工程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路径,其包括创新驱动传统领域转型升级、创新引领新领域发展、加强赋能技术融合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等,并从加快石油工程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打造高水平石油工程创新联合体,深化石油工程领域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石油工程领域高层次创新队伍4个方面给出了石油工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支撑,为高效推动石油工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高质量发展 石油工程 新质生产力 发展路径 策略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柱塞马达受力分析与试验研究
19
作者 韩鹏程 安四元 朱振天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锚杆支护水平制约着巷道掘进速度和安全性。钻架是用于锚杆支护的核心部件,锚护动作是由安装在钻架上的钻箱和锚箱来完成的。要达到井下使用要求,马达性能的好坏对于钻箱和锚箱的影响很大。锚杆支护工况需要钻箱具有低速运转平稳、传递... 锚杆支护水平制约着巷道掘进速度和安全性。钻架是用于锚杆支护的核心部件,锚护动作是由安装在钻架上的钻箱和锚箱来完成的。要达到井下使用要求,马达性能的好坏对于钻箱和锚箱的影响很大。锚杆支护工况需要钻箱具有低速运转平稳、传递扭矩大等特点,基于实际使用需求对马达做重点研究。重点对径向柱塞马达进行受力分析,推导了马达各个性能参数,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钻箱马达进行性能测试,评价在不同转速的情况下马达所能达到的扭矩和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柱塞马达 受力分析 性能测试 锚杆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李青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以国外高速公路隧道开挖支护施工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技术,针对隧道塌方问题,实施了顶板沉降孔处理和支护加固措施,确保了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精确的监测和及时的施工调整,该项目有效控制了施工风险,... 以国外高速公路隧道开挖支护施工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技术,针对隧道塌方问题,实施了顶板沉降孔处理和支护加固措施,确保了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精确的监测和及时的施工调整,该项目有效控制了施工风险,确保了隧道的顺利开挖与后续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超前支护 初期支护 隧道坍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