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rmal storage unit with possible nano enhanc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 building cooling applications
1
作者 Solomon G Ravikumar Ravikumar T S +1 位作者 Raj V Antony Aroul Velraj R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91-102,共12页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ed in free cool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is low,due to the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s.The recent phenomenal advancement in nano...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ed in free cool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is low,due to the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s.The recent phenomenal advancement in nano technolog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an appreciable enhancement i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using nano technology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a detailed parametric study is carried out,to analyse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potential with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nvention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nano enhanc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nder various flow conditions of the heat transfer fluid.Initially,the theoretical equation,used to determine the time for outward cylindrical solidification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is valid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t is inferred from the parametric studies,that for paraffin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air as the heat transfer fluid,the first step should be to increas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o the maximum extent,before making any attempt to increas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 particles.When water is used as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the addition of nano particles is recommended to achieve better heat transfer,when a liquid is used as the heat transfer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torage phase change material nano particle solidification time building cooling doi.3969/j.issn.2095-4239.2013.02.002 CLC number:TK 5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4239(2013)02-091-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灰度对比度函数的自动对焦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伟琼 游林儒 刘少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08-3009,3014,共3页
在影像测量仪的自动对焦系统中,针对影像测量快速精确的要求,对灰度对比度函数进行改进。利用正焦图像比离焦图像灰度变化过渡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计算灰度平均变化值,结合灰度变化次数进行对焦。实验对比表明,这种改进的灰度对比度函数,... 在影像测量仪的自动对焦系统中,针对影像测量快速精确的要求,对灰度对比度函数进行改进。利用正焦图像比离焦图像灰度变化过渡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计算灰度平均变化值,结合灰度变化次数进行对焦。实验对比表明,这种改进的灰度对比度函数,计算时间复杂度较简单,对焦灵敏度高。在影像测量仪的自动对焦系统中,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快的对焦速度和更高的对焦准确度,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测量 自动对焦 灰度对比度函数 灰度平均变化值 灰度变化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环境下变速器壳体号码图象自动识别预处理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乐宁 翁世修 陆经纬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1,共3页
论述了汽车变速器壳体号码识别中的预处理过程。提出了适应生产现场的预处理流程及其衡量各环节中各算法好坏的评判依据。
关键词 灰度图象 预处理算法 变速器壳体号码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易》象数及西方有关学说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祥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95,共16页
本文从《易》象数的角度来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通书》,认为这种象数的"二对生"的区别性特征是周氏学说的内在发动结构,由此而提出一些很不同于流行的"宇宙论加上伦理学"的解释模式的思路。在一些被长久争... 本文从《易》象数的角度来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通书》,认为这种象数的"二对生"的区别性特征是周氏学说的内在发动结构,由此而提出一些很不同于流行的"宇宙论加上伦理学"的解释模式的思路。在一些被长久争论的问题上,比如"太极与无极的关系"、"太极与两仪的关系"、"诚与太极的关系"、"中与太极和诚的关系",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在这新的理解方式中,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不止是程朱陆王的一个含糊的先导,而是融合了儒道释的思想精华,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原发力与中和的精微境界的划时代的哲理学说,其蕴义(比如超出理气二分的原本发生论)并未被后来的理学家们穷尽。本文最后将周敦颐的思想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及莱布尼兹的学说进行对比,一方面揭示"象数"在伟大的哲理传统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又表明中西两大传统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在结构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 《易》象数 二对生 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虞翻易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构成了虞翻易学的象数易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吸收以往成果基础上的集大成总结和发展,对后世易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翻易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象数形式与义理内容的矛盾更加激化,将象数易学引向了极其复杂的道路,但在其体系中又可见以道家思想解《易》的基本走势,并在客观上启发了王弼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翻 卦变说 象数易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符号准则匹配方法研究
6
作者 丁明跃 张建英 彭嘉雄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74-79,共6页
本文对变符号准则匹配法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了在不考虑遮挡和几何失真的条件下,匹配点处的符号变化次数为最大,并且对于该算法的抗遮挡性能进行了讨论.在DPS-8/52计算机系统上用图象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变符... 本文对变符号准则匹配法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了在不考虑遮挡和几何失真的条件下,匹配点处的符号变化次数为最大,并且对于该算法的抗遮挡性能进行了讨论.在DPS-8/52计算机系统上用图象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变符号准则匹配方法不仅在信噪比小于1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匹配,同时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抗遮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变化次数 图象 芬配 抗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卦伦理思想的虞氏易表达方法
7
作者 文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29,共4页
易学中的义理学重视卦爻辞的道德解说,象数学则关注卦爻符号与卦爻辞的一致性。以蒙卦为例,义理学通过卦爻辞解释蒙卦的教育伦理思想,以虞氏易为代表的象数学则把符号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虞氏易使用各种象数手段揭示了道德生活的理想... 易学中的义理学重视卦爻辞的道德解说,象数学则关注卦爻符号与卦爻辞的一致性。以蒙卦为例,义理学通过卦爻辞解释蒙卦的教育伦理思想,以虞氏易为代表的象数学则把符号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虞氏易使用各种象数手段揭示了道德生活的理想和现实境遇,使象数符号在本体和现象关系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翻 易学 象数 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